一种干粉灭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5125发布日期:2018-11-16 21:19阅读:2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粉灭火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灭火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粉灭火器。



背景技术:

干粉灭火器是指将干粉灭火剂即用于灭火的干燥且易于流动的微细粉末灌装于各种类型的手提式和固定式干粉灭火装置内,可与氟蛋白泡沫灭火剂、水成膜泡沫灭火剂联用,利用二氧化碳或氮气气体作为动力,将筒内的干粉喷出来灭火。干粉灭火器主要由筒体、瓶头阀、喷射软管等组成,灭火剂通常为碳酸氢纳灭火剂,驱动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或氮气,常温下其工作压力为1.5MPa。干粉灭火器广泛用于油田、油库、炼油厂、化工厂、化工仓库、船舶、飞机场以及工矿企业等。干粉灭火器在使用前,右手托着压把,左手托着灭火器底部取下灭火器;去除塑封,拔掉保险销;使用时左手握着喷管,右手握着压把;压下压把,将喷管喷出的粉末对准火焰根部,覆盖整个燃烧区。现有的干粉灭火器的压把结构固定在瓶头阀上,瓶头阀固定在筒体的出粉的上端,压把结构的握压方式较为吃力,且容易掉落,不易于灭火器的使用;瓶头阀与筒体连接处的压力过大,容易造成瓶头阀与筒体结合处的压力泄露,影响灭火器的使用。

对此人们作出了一定的改进,例如,中国专利文献中申请号为CN 2016102105740,公开日为2017年10月20日公开了名为“一种干粉灭火器”的发明专利,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干粉灭火器,包括瓶筒、把手、喷头、压力表和喷射软管;所述把手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瓶筒上;所述把手的右侧设置有用于手持的握把;所述压力表安装在所述把手上;所述把手的左侧设置有出粉口;所述喷头通过所述喷射软管接入至所述出粉口;所述喷射软管在靠近所述喷头的一侧设置有可将所述喷射软管吸附在所述瓶筒上的吸附块;所述瓶筒的底部设置有支撑用的凸起部。其不足之处在于,把手通过螺钉固定在瓶筒上,容易造成瓶筒上的应力集中,造成瓶筒被破坏,为了保证瓶筒的强度,瓶筒上螺钉连接把手的位置尺寸就需要加厚,增加了瓶筒的用材和质量,不利于瓶筒的使用。

因此,设计一种把手与瓶筒连接稳固的易于使用的干粉灭火器就很有必要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克服现有的干粉灭火器压把式结构使用不便,容易造成阀体与筒体连接处泄露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干粉灭火器,能够提高干粉灭火器的使用便捷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干粉灭火器,包括上端带开口的筒体,筒体下方设有底托,筒体内设有吸管,吸管连通筒体的底部和筒体的开口,筒体的开口设有阀门总成,阀门总成外设有压力表,阀门总成的侧面设有塑封,阀门总成包括阀门、固定在阀门上的提把和与提把可转动连接的压把,压把压住阀门,阀门可连通设有喷管总成,提把的下侧设有支撑总成,支撑总成包括支撑环,支撑环的纵截面经过筒体的轴线,支撑环下设有包覆套,包覆套包裹筒体安装阀门的侧面,包覆套远离压把的一侧向下延伸至筒体的圆周侧面形成固定块,固定块的两侧设有可收紧的连接带,两连接带组成的平面与筒体轴线垂直。

通过包覆套包覆筒体安装阀门的侧面,固定块与连接带配合与筒体的圆周侧面固定,通过支撑环辅助提起干粉灭火器,减少甚至消除提把的受力,将原由阀门受到的压力转换为筒体受到的力,防止提起灭火器时提把受力破坏阀门与筒体之间的密封性;支撑环的环状结构更有利于提起灭火器,防止灭火器脱手,更为安全。

作为优选,固定块其中一侧的连接带设有三档扣,三档扣的纵截面为配合筒体侧面的弧面形。通过三档扣调节连接带的进度,保证连接带与固定块对筒体的固定作用可靠。

作为优选,固定块为半圆面,固定块的直径是筒体周长1/2到2/3之间。在使用灭火器时,手握住支撑环,支撑环与固定块分别位于阀门的两侧,固定块与包覆套形成直角的限位结构,由于支撑环与筒体轴线偏移,支撑环与筒体的重心竖直向下时较为省力,此时固定块和包覆套形成的限位结构就能托起筒体,固定块对筒体的圆周侧壁提供支持力,减小筒体阀门所在侧面受到的压力,有利于保证筒体的密封性。

作为优选,包覆套的侧面设有加强筋条,加强筋条连接包覆套的端面上的两点,支撑环为C字形,支撑环的一端位于加强筋条上,支撑环的另一端位于包覆套的端面上。加强筋条加强包覆套的结构强度,将支撑环对包覆套的压力转移到加强筋条上,防止包覆套变形,提高支撑环的限位能力。

作为优选,喷管总成包括连接在阀门总成上的塑胶管和与塑胶管连接的喷口,底托上设有放置喷口的安置盘。方便喷口的放置。

作为优选,支撑环上设有摩擦凸纹。增强支撑环与手的摩擦,提高支撑环的使用安全性。

作为优选,底托的下侧设有防滑凸起。有利于灭火器的放置,灭火时防滑凸起可以作为敲击部,敲碎窗户玻璃等,有利于火灾救援和逃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通过包覆套包覆筒体安装阀门的侧面,固定块与连接带配合与筒体的圆周侧面固定,通过支撑环辅助提起干粉灭火器,减少甚至消除提把的受力,将原由阀门受到的压力转换为筒体受到的力,防止提起灭火器时提把受力破坏阀门与筒体之间的密封性;;

2、防止灭火器脱手,更为安全;

3、固定块对筒体的圆周侧壁提供支持力,减小筒体阀门所在侧面受到的压力,有利于保证筒体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筒体1 底托2 防滑凸起21 安置盘22 吸管3 阀门总成4 阀门41 提把42 压把43 压力表44 塑封5 支撑总成6 支撑环61 摩擦凸纹611 包覆套62 加强筋条621 固定块63 连接带64 三档扣641 喷管总成7 塑胶管71 喷口72 限位销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

图1中,一种干粉灭火器,包括上端带开口的筒体1,筒体1下方设有底托2,底托2的下侧设有防滑凸起21。筒体1内设有吸管3,吸管3连通筒体1的底部和筒体1的开口,筒体1的开口设有阀门总成4,阀门总成4外设有压力表44,阀门总成4的侧面设有塑封5,阀门总成4包括阀门41、固定在阀门41上的提把42和与提把42可转动连接的压把43,提把42和压把43之间设有限位销8,塑封5位于限位销8的一端,限位销8的另一端设有拉环。压把43压住阀门41,阀门41可连通设有喷管总成7,喷管总成7包括连接在阀门总成4上的塑胶管71和与塑胶管71连接的喷口72。提把42的下侧设有支撑总成6,支撑总成6包括支撑环61,支撑环61的纵截面经过筒体1的轴线,支撑环61下设有包覆套62,包覆套62包裹筒体1安装阀门41的侧面,包覆套62的侧面设有加强筋条621,加强筋条621连接包覆套62的端面上的两点,支撑环61为C字形,支撑环61上设有摩擦凸纹611。支撑环61的一端位于加强筋条621上,支撑环61的另一端位于包覆套62的端面上。包覆套62远离压把43的一侧向下延伸至筒体1的圆周侧面形成固定块63,固定块63的两侧设有可收紧的连接带64,两连接带64组成的平面与筒体1轴线垂直。固定块63其中一侧的连接带64设有三档扣641,三档扣641的纵截面为配合筒体1侧面的弧面形。固定块63为半圆面,固定块63的直径是筒体1周长1/2到2/3之间。图2中固定块63的直径是筒体1的1/2。底托2上设有放置喷口72的安置盘22。

使用灭火器时,去除塑封5,拉出限位销8,一手握住支撑环61和提杆,另一只手握住喷口72,握住支撑环61的手按压压杆,喷口72上下左右扫射火焰根部完成灭火,使用方便;支撑环61与固定块63分别位于阀门41的两侧,固定块63与包覆套62形成直角的限位结构,由于支撑环61与筒体1轴线偏移,支撑环61与筒体1的重心竖直向下时较为省力,此时固定块63和包覆套62形成的限位结构就能托起筒体1,固定块63对筒体1的圆周侧壁提供支持力,减小筒体1阀门41所在侧面受到的压力,有利于保证筒体1的密封性。通过包覆套62包覆筒体1安装阀门41的侧面,固定块63与连接带64配合与筒体1的圆周侧面固定,通过支撑环61辅助提起干粉灭火器,减少甚至消除提把42的受力,将原由阀门41受到的压力转换为筒体1受到的力,防止提起灭火器时提把42受力破坏阀门41与筒体1之间的密封性;支撑环61的环状结构更有利于提起灭火器,防止灭火器脱手,更为安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