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凝胶绝热防火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9420发布日期:2019-01-22 22:36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凝胶绝热防火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气凝胶防火盾牌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气凝胶绝热防火盾。



背景技术:

气凝胶板是一种纳米刚性保温板,可用于建筑、机器、设备及其他领域,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客户对保温层厚度、耐温及强度的保温隔热要求。

纳米气凝胶是目前所知的固体中导热系数最低的物质。因其具有极低导热率,节能环保,使用方便及憎水效果优异等特点,气凝胶板已成为广大用户寻求更佳隔热效果的最佳选择。气凝胶又称为干凝胶。当凝胶脱去大部分溶剂,使凝胶中液体含量比固体含量少得多,或凝胶的空间网状结构中充满的介质是气体,外表呈固体状,这即为干凝胶,也称为气凝胶。如 明胶、 阿拉伯胶、硅胶、毛发、指甲等。气凝胶也具凝胶的性质,即具 膨胀作用、触变作用、离浆作用。因此,在防火方面,气凝胶板是不错的选择,质量轻,强度高,而对于大火,我们知道,很是无情,一旦发生火灾,人进去容易被烧伤,即使消防员穿着消防服,也存在风险,因此,就可以使用防火盾牌,但是,一般的盾牌是一个整板,遇到狭小空间时,需要侧着才能进去,这样的话比较耽误时间,火灾时,人在里面分秒必争,因此,如何更快的穿过狭小空间很重要,市场上的防火盾牌为一个整体,遇到狭小空间不能直接弯折穿过,比较耽误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凝胶绝热防火盾,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凝胶绝热防火盾,包括气凝胶板,所述气凝胶板设为左右竖直的两个,且两个气凝胶板之间铰接连接,两个气凝胶板的前端均固定有上下两个向前的支撑柱,且支撑柱靠近两个气凝胶板连接的一侧,左侧的两个支撑柱的前端均铰接连接有向右的导向杆,且导向杆的另一端套接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的另一端与右侧对应的支撑柱铰接连接,且导向杆的右端与导向筒的内腔右端之间通过弹簧连接,两个导向筒之间通过竖直的握杆连接。

优选的,两个气凝胶板相对的一端均呈圆弧形,且两个气凝胶板相对的一端抵在一起。

优选的,两个气凝胶板相背的一端均呈向前弯曲的圆弧形。

优选的,所述握杆的左右两端均设有手指槽。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后端固定有连接块,且连接块通过螺栓与气凝胶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气凝胶板的前端设有臂膀带,且臂膀带的上下两端均与气凝胶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气凝胶绝热防火盾,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设计,使用时,将其中一个臂膀带跨到手臂上,手持握杆,便可以移动两个气凝胶板,气凝胶板隔热好,质量轻,强度高,使用方便,遇到狭小的空间时,直接挤过去,两个气凝胶板会收拢在一起,导向杆收进导向筒内,这样消防员跟着就可以直接穿过,无需侧着穿过,这样就节省了时间,直接跑过无需停留,为营救增加了时间,也防止卡住,更安全,正常状态下,在弹簧的作用下,两个气凝胶板保持张开状态,进行挡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气凝胶板、2支撑柱、3导向杆、4导向筒、5弹簧、6握杆、7手指槽、8连接块、9螺栓、10臂膀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气凝胶绝热防火盾,包括气凝胶板1,气凝胶板1设为左右竖直的两个,且两个气凝胶板1之间铰接连接,气凝胶板1的前端设有臂膀带10,且臂膀带10的上下两端均与气凝胶板1固定连接,跨在臂膀上,减轻负重,两个气凝胶板1相对的一端均呈圆弧形,且两个气凝胶板1相对的一端抵在一起,这样火就不容易从两者之间穿过,两个气凝胶板1相背的一端均呈向前弯曲的圆弧形,对两侧防护,两个气凝胶板1的前端均固定有上下两个向前的支撑柱2,且支撑柱2靠近两个气凝胶板1连接的一侧。

支撑柱2的后端固定有连接块8,且连接块8通过螺栓9与气凝胶板1连接,增加连接的稳定性,左侧的两个支撑柱2的前端均铰接连接有向右的导向杆3,且导向杆3的另一端套接有导向筒4,导向筒4的另一端与右侧对应的支撑柱2铰接连接,且导向杆3的右端与导向筒4的内腔右端之间通过弹簧5连接,两个导向筒4之间通过竖直的握杆6连接,握杆6的左右两端均设有手指槽7,便于手持防滑。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其中一个臂膀带10跨到手臂上,手持握杆6,便可以移动两个气凝胶板1,气凝胶板1隔热好,质量轻,强度高,使用方便,遇到狭小的空间时,直接挤过去,两个气凝胶板1会收拢在一起,导向杆3收进导向筒4内,这样消防员跟着就可以直接穿过,无需侧着穿过,这样就节省了时间,直接跑过无需停留,为营救增加了时间,也防止卡住,更安全,正常状态下,在弹簧5的作用下,两个气凝胶板1保持张开状态,进行挡火。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