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消防水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20073发布日期:2019-02-19 19:17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消防水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消防水炮。



背景技术:

在消防灭火场所,主要采用消防水枪和消防水炮远距离输送压力水进行远距离灭火,由于消防枪的喷水流量小,灭火效果较差,现在逐渐被喷水流量大的消防水炮所替代,但是消防水炮一般整体结构尺寸较大,重量有所加重,使用过程中需两人抬着进行移动和搬运,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公开号为“CN204364732U”的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名为“新型可升降、移动式多功能消防水炮”的技术方案,其通过设置行走轮达到了便于移动的目的,但是相应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此种消防水炮上零部件较多,在运输的时候容易磕伤,而且长时间存放的话,容易堆积灰尘,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生锈而腐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消防水炮,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消防水炮,包括水炮、水炮固定平台、底座、移动轮、水带以及水带接口,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防护罩;

所述防护罩包括顶板、前侧板与后侧板,所述前侧板的顶部与顶板的前侧铰接,所述后侧板的顶部与顶板的后侧铰接,所述底座上分别配合所述前侧板的底端、后侧板的底端设置有插接槽,底座上分别配合所述前侧板、后侧板设置有抵紧螺钉;

所述顶板的两侧向下延伸设置有防尘膜,防尘膜的底端设置有配重板。

进一步,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可以容纳折叠后的防护罩的容纳腔。

进一步,所述防尘膜的厚度为1-3mm。

进一步,所述防尘膜为PE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防护罩,在存放或者运输状态的时候,对消防水炮起到一个防护的作用;防护罩为可折叠的结构,存放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防护罩立体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防护罩立体图二;

图5为图4的折叠状态;

图6为图5的折叠状态;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容纳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其为现有技术中的消防水炮,其包括水炮1-1、底座1-2、水带1-3、移动轮1-4等部件,设置在底座1-2上的部件在存放的时候直接暴漏在外边,没有任何的防护。

如图2-6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消防水炮,包括水炮1、水炮固定平台2、底座3、移动轮4、水带5以及水带接口6,底座3上设置有防护罩;

防护罩包括顶板7、前侧板8与后侧板9,前侧板8的顶部与顶板7的前侧铰接,后侧板9的顶部与顶板7的后侧铰接,底座3上分别配合前侧板8的底端、后侧板9的底端设置有插接槽,底座3上分别配合前侧板8、后侧板9设置有抵紧螺钉10;

顶板7的两侧向下延伸设置有防尘膜11,防尘膜11的底端设置有配重板12。

如图3所示,防护罩在正常的使用状态时,顶板7、前侧板8、后侧板9以及防尘膜11构成一个防护腔,消防水炮的相关部件被罩设在防护罩内,起到防护的作用,当消防水炮处于工作状态的时候,需要卸下防护罩,并且可以进行折叠,在图4的状态下,首先折叠防尘膜11,由于防尘膜11质软,所以很容易被折叠然后贴在顶板7上,达到图5的,然后用配重板12压住折叠的防尘膜11,达到图5的状态,随后如图6所示,将前侧板8与后侧板9分别向内侧折叠,贴在顶板7上,将防护罩整体折叠成板状。

如图7所示,底座3上设置有可以容纳折叠后的防护罩的容纳腔13,将上述折叠好的防护罩放入容纳腔13中进行临时的存储,非常方便。

防尘膜11的厚度为1-3mm。

防尘膜11为PE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