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罐消防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7752发布日期:2019-05-31 22:00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罐消防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罐消防车。



背景技术:

消防车,又称为救火车,是专门用作救火或其它紧急抢救用途的车辆,广泛应用于各个城市中。在冬天的时候,温度较低,消防车内水箱里面的水容易结冰,导致消防车不能正常运作,不能对火情进行有效控制,会带来经济损失,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水罐消防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罐消防车,包括车架、连接在车架上的前车轮和后车轮,该消防车还包括车厢,所述车厢内设有纵向隔板,所述纵向隔板将所述车厢内腔分隔成储水腔和置物腔;

所述储水腔内设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与车厢内壁以及纵向隔板的侧壁之间形成有保温层;所述储水箱内设有金属散热管,所述金属散热管的进口通过管道伸入至所述置物腔内,所述金属散热管的出口通过管道伸出所述车厢,并与出气管连通;所述储水箱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置物腔内设有加热盒、出水泵和进水泵,所述加热盒的进口通过保温管与发动机的排气管连通,所述加热盒的出口与通过管道与所述金属散热管的进口连通;所述出水泵的进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储水箱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出水泵的出口能通过出水管与水枪连通;所述进水泵的进口能通过进水管连接有拦污件,所述进水泵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储水箱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水枪和拦污件均能固定于所述置物腔内。

优选地,所述置物腔具有上放置层、中放置层和下放置层,所述上放置层上设有用于固定水枪和拦物件的上支架,所述中放置层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的中支架,所述下放置层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加热盒、进水泵和出水泵的下支架。

优选地,所述保温层采用聚苯乙烯泡沫板拼接而成。

优选地,由内之外,所述保温管依次包括芯体层、阻燃层和护套;所述芯体层采用丁苯橡胶材料制成,所述阻燃层采用陶瓷硅橡胶材料制成,所述芯体层和阻燃层之间设有由多块聚苯乙烯泡沫板相互拼接形成的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具有圆环状的水平截面,其内周抵靠在所述芯体层的外周上,其外周抵靠在所述阻燃层的内周上。

优选地,所述拦污件为网格状的球体结构,其上形成有与其内腔连通的直管,所述直管与所述进水管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连接。

优选地,所述加热盒内设有螺旋换热管,所述螺旋换热管缠绕在加热盒内的加热管外周,所述螺旋换热管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保温管连通,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金属散热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下:

保温层设于车厢与储水箱之间,起到保温隔热性能,防止寒冷天气下储水箱内水迅速结冰,提高了消防作业的稳定性。

尾气在经保温管和加热盒后流入金属散热管,在尾气沿金属散热管流动的过程中,尾气与储水箱内的水发生换热,储水箱内的水温度升高,延缓了寒冷天气下储水箱内水结冰的趋势,使消防作业能够正常进行,实现了对废气热能的有效利用,有助于节能。

金属散热管设于储水箱内,在消防车运行过程中,发动机产生的尾气会进入金属散热管,并通过出气管排出。由于无需通过风机进行送风,节约了制造成本,并起到了节约能源的效果。

车厢的内腔由纵向隔板分隔成储水腔和置物腔,储水腔用于安放储水箱,置物腔用于安放进水管、出水管、进水泵、出水泵、加热盒等部件,两个腔室相互独立,方便工具的取放,方便消防员进行消防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水罐消防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车厢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保温管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架;2、前车轮;3、后车轮;4、车厢;5、保温管;51、芯体层;52、隔热层;53、阻燃层;54、护套;6、纵向隔板;7、保温层;8、储水箱;9、金属散热管;10、出气管;11、下放置层;12、中放置层;13、上放置层;14、加热盒;15、出水泵;16、进水泵;17、进水管;18、出水管;19、拦污件;20、水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罐消防车,包括车架1、连接在车架1上的前车轮2和后车轮3,该消防车还包括车厢4,所述车厢4内设有纵向隔板6,所述纵向隔板6将所述车厢4内腔分隔成储水腔和置物腔。

所述储水腔内设有储水箱8,所述储水箱8与车厢4内壁以及纵向隔板6的侧壁之间形成有保温层7;所述储水箱8内设有金属散热管9,所述金属散热管9的进口通过管道伸入至所述置物腔内,所述金属散热管9的出口通过管道伸出所述车厢4,并与出气管10连通;所述储水箱8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置物腔内设有加热盒14、出水泵15和进水泵16,所述加热盒14的进口通过保温管5与发动机的排气管连通,所述加热盒14的出口与通过管道与所述金属散热管9的进口连通;所述出水泵15的进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储水箱8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出水泵15的出口能通过出水管18与水枪20连通;所述进水泵16的进口能通过进水管17连接有拦污件19,所述进水泵16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储水箱8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水枪20和拦污件19均能固定于所述置物腔内。

上述方案中,保温层7设于车厢4与储水箱8之间,起到保温隔热性能,防止寒冷天气下储水箱8内水迅速结冰,提高了消防作业的稳定性。

尾气在经保温管5和加热盒14后流入金属散热管9,在尾气沿金属散热管9流动的过程中,尾气与储水箱8内的水发生换热,储水箱8内的水温度升高,延缓了寒冷天气下储水箱8内水结冰的趋势,使消防作业能够正常进行,实现了对废气热能的有效利用,有助于节能。

金属散热管9设于储水箱8内,在消防车运行过程中,发动机产生的尾气会进入金属散热管9,并通过出气管10排出。由于无需通过风机进行送风,节约了制造成本,并起到了节约能源的效果。

车厢4的内腔由纵向隔板6分隔成储水腔和置物腔,储水腔用于安放储水箱8,置物腔用于安放进水管17、出水管18、进水泵16、出水泵15以及加热盒14等部件,两个腔室相互独立,方便工具的取放,方便消防员进行消防作业。

所述置物腔具有上放置层13、中放置层12和下放置层11,所述上放置层13上设有用于固定水枪20和拦物件的上支架,所述中放置层12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进水管17和出水管18的中支架,所述下放置层11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加热盒14、进水泵16和出水泵15的下支架。

上支架、中支架以及下支架均可设计成具有凹槽的板状结构,该凹槽的形状与待固定的部件形状吻合。

通过对置物腔的分层设计实现了对空间的有效利用,各个置物层用于防止不同类型的部件,方便消防员对部件的取放。

所述保温层7采用聚苯乙烯泡沫板拼接而成。

由内之外,所述保温管5依次包括芯体层51、阻燃层53和护套54;所述芯体层51采用丁苯橡胶材料制成,所述阻燃层53采用陶瓷硅橡胶材料制成,所述芯体层51和阻燃层53之间设有由多块聚苯乙烯泡沫板相互拼接形成的隔热层52,所述隔热层52具有圆环状的水平截面,其内周抵靠在所述芯体层51的外周上,其外周抵靠在所述阻燃层53的内周上。

护套54能够在外部对芯体层51进行保护,防止芯体层51发生破损,避免发生漏气。阻燃层53在护套54发生燃烧时形成坚硬的陶瓷氧化层,起到隔绝火源的作用,避免火源向芯体层51传递。隔热层52能够减少尾气在传输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有助于提高热量利用率。

所述拦污件19为网格状的球体结构,其上形成有与其内腔连通的直管,所述直管与所述进水管17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连接。

在储水箱8内蓄水量不足时,可将拦污件19安装在进水管17上,并将进水管17安装在进水泵16上,将拦污件19投入蓄水池或池塘内,启动进水泵16,通过进水泵16将水送入储水箱8内。拦污件19的设计能够避免在进水过程中污泥随水进入储水箱8,储水箱8内无污泥沉积。

所述加热盒14内设有螺旋换热管,所述螺旋换热管缠绕在加热盒14内的加热管外周,所述螺旋换热管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保温管5连通,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金属散热管9连通。

通过螺旋换热管能防止尾气直接进入加热盒14内,使得尾气难以与加热管相接触,避免尾气对加热管造成侵蚀,有助于延长加热管的使用寿命。通过螺旋换热管也能够延长尾气在加热盒14内的流动时间,有助于加热管对尾气的充分加热。

上述方案对储水箱内水加热过程是在消防车处于启动状态实现的,为使在非启动状态下也能防止储水箱内的水结冰,在设计时,该消防车还包括位于置物腔内的风机,所述风机的进风口通过管道伸入车厢外侧,所述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伸入加热盒14内。

在非启动状态下,启动风机,风机将新风送入加热盒14内,新风受加热管加热后进入金属散热管9,最终通过出风管5重新回到外部环境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