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式七氟丙烷压力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0235发布日期:2019-06-19 01:36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柜式七氟丙烷压力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柜式七氟丙烷压力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七氟丙烷的储气瓶内部一般具有较大的压强,在长时间的压力下,储气瓶有一定的概率出现灭火剂外泄的现象,当储气瓶的灭火剂外泄,储气瓶内的压力会发生改变,该压力的变化反映在压力检测仪上,检测人员根据压力检测仪的变化来检测储气瓶是否发生灭火剂泄漏,由于检测的间隔周期较长,一般为半年一次或一年一次,这种情况下,当灭火剂发生泄漏时,检测人员很可能并不能及时发现,因此导致较多的灭火剂原料泄漏,由于七氟丙烷的材料成本较高,这无疑增加了灭火系统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柜式七氟丙烷压力监测装置,其具有较好的防止灭火剂原料泄漏功能。其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柜式七氟丙烷压力监测装置,包括有容器瓶,容器瓶上安装有容器阀、用于输出灭火原料的输送管、用于检测容器瓶内的压力的压力检测表,输送管的下端竖向往下从容器瓶的瓶口处延伸至容器瓶的内部底侧,输送管的上端位于容器瓶外,容器阀设于输送管位于容器瓶外的端部;输送管具有由自身内腔膨胀而形成的膨胀部段,膨胀部段位于容器瓶内,膨胀部段的下端口采用密封膜密封;容器瓶的上部连通有第一管道,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第一管道远离容器瓶的一端连通有压力补充瓶。

进一步地,输送管由第一管段、第二管段、连接管段组成,膨胀部段位于第一管段的下端,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之间通过连接管段来连通,密封膜位于连接管段内。

进一步地,第一管段的下端延伸至连接管段的上端内侧,且与连接管段的上端内侧壁螺纹连接;第二管段的上端延伸至连接管段的下端内侧,且与连接管段的下端内侧壁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管段下端内腔直径大于连接管段的上端内腔直径,连接管段的下端内腔与连接管段的上端内腔之间形成台肩;密封膜的周缘设有橡胶框架,橡胶框架上侧面外缘抵合于台肩的下侧面;橡胶框架的内缘沿台肩的下侧面往内延伸;第一管段的下端面抵合于橡胶框架的上侧面内缘;第二管段的上端面抵合于橡胶框架的下侧面。

进一步地,容器瓶的下部连通有第二管道,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

进一步地,压力检测表为采用无线传输信号的数字压力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容器瓶内的灭火剂通过输送管排出的,输送管的膨胀部段的内腔比输送管其他部段的内腔要大,并且膨胀部段的下端口采用密封膜来密封,输送管上的密封膜作为防泄漏的第一道防御措施,输送管上的容器阀作为第二道防泄漏措施,这可以降低灭火剂从输送管外泄的概率。

当密封膜的密封效果失效时,由于容器阀的阻隔作用,灭火剂不能外泄出容器瓶外,另外,由于密封膜的阻隔作用,容器瓶内的压强远大于膨胀部段内的压强,当密封膜失效,膨胀部段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并且能适当地降低容器瓶内部的压强,该压强变化反映在压力检测表上,这样既可以把压强变化的信息反映给相关检测人员读取,并且还能避免灭火剂原料外泄,避免浪费灭火剂原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连接管段、密封膜四者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注:容器瓶100,气相区101,液相区102,第一管段201,膨胀部段202,第二管段203,连接管段204,容器阀205,第一管道300,第一阀门301,第二管道400,第二阀门401,压力检测表500,密封膜600,橡胶框架601,压力补充瓶7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附图。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柜式七氟丙烷压力监测装置,包括有容器瓶100,容器瓶100上安装有容器阀205、用于输出灭火原料的输送管、用于检测容器瓶100内部的压力的压力检测表500,压力检测表500固定在容器瓶100的瓶口处,压力检测表500的检测部位设置在容器瓶100内部;输送管的下端竖向往下从容器瓶100的瓶口处延伸至容器瓶100的内部底侧,输送管的上端位于容器瓶100外,容器阀205设于输送管位于容器瓶100外的端部,输送管的外管壁与容器瓶100的瓶口之间密封连接。由于,容器瓶100为现有技术方案,因此在此不对容器瓶100及相关各零部件之间的具体连接手段及具体的位置关系作出详细的阐述。输送管具有由自身内腔膨胀而形成的膨胀部段202,膨胀部段202位于容器瓶100内,并且膨胀部段202的上端延伸至容器瓶100的瓶口下方2cm-4cm处,膨胀部段202的内腔之间至少为输送管道其他部段的内腔直径的两倍以上,另外,容器瓶100内部具有气相区101、液相区102,气相区101位于液相区102的上方,气相区101内的气体为氮气,液相区102内的物质为灭火剂原料,膨胀部段202位于气相区101内;膨胀部段202的下端口采用密封膜600密封,优选地,密封膜600采用汽车防爆膜或者金属防爆膜,本实施例的密封膜600采用上海朗晏安全系统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用于液氮罐或液氧罐系列的防爆片,该防爆片具有刻痕,在正常使用的过程中,方便防爆片沿着刻痕被冲破。容器瓶100的上部连通有第一管道300,第一管道300上设有第一阀门301,第一阀门301控制第一管道300的开启/关闭状态,第一管道300的作用是用于往容器瓶100内充入高压氮气。在容器瓶100正常使用时,通过第一管道300往容器瓶100内充入氮气,以增加容器瓶100内的压力,使容器瓶100内压力能够冲破输送管上的密封膜600,进而实现将灭火剂从输送管压出;优选地,第一管道300与装有液氮的压力补充瓶700连通,或者第一管道300与高压氮气补充管道(图中未标示出)连通。

工作原理:容器瓶100内的灭火剂通过输送管排出的,输送管的膨胀部段202的内腔比输送管其他部段的内腔要大,并且膨胀部段202的下端口采用密封膜600来密封,输送管上的密封膜600作为防泄漏的第一道防御措施,输送管上的容器阀205作为第二道防泄漏措施,这可以降低灭火剂从输送管外泄的概率。当密封膜600的密封效果失效时,由于容器阀205的阻隔作用,灭火剂不能外泄出容器瓶100外,另外,由于密封膜600的阻隔作用,容器瓶100内的压强远大于膨胀部段202内的压强,当密封膜600失效,膨胀部段202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并且能适当地降低容器瓶100内部的压强,该压强变化反映在压力检测表500上,这样既可以把压强变化的信息反映给相关检测人员读取,并且还能避免灭火剂原料外泄,避免浪费灭火剂原料。

作为优选方案,输送管由第一管段201、第二管段203、连接管段204组成,膨胀部段202位于第一管段201的下端,具体地,膨胀部段202由第一管段201下端的内腔往外膨胀而形成,第一管段201与第二管段203之间通过连接管段204来连通,密封膜600位于连接管段204内。由于第一管段201、第二管段203、连接管段204三者之间为可拆卸的,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简化密封膜600安装在输送管上的过程,降低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第一管段201的下端延伸至连接管段204的上端内侧,且与连接管段204的上端内侧壁螺纹连接;第二管段203的上端延伸至连接管段204的下端内侧,且与连接管段204的下端内侧壁螺纹连接。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简化第一管段201、第二管段203、连接管段204三者之间的连接过程,降低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连接管段204下端内腔直径大于连接管段204的上端内腔直径,连接管段204的下端内腔与连接管段204的上端内腔之间形成台肩;密封膜600的周缘设有橡胶框架601,橡胶框架601作为密封膜600的托架,可以方便把密封膜600安装在连接管段204内;橡胶框架601上侧面外缘抵合于台肩的下侧面;橡胶框架601的内缘沿台肩的下侧面往内(垂直并朝向连接管段204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第一管段201的下端面抵合于橡胶框架601的上侧面内缘;第二管段203的上端面抵合于橡胶框架601的下侧面。通过第二管段203与台肩对橡胶框架601的两侧挤压的方式把密封膜600限定在连接管段204内,并且通过第一管段201与第二管段203共同对橡胶框架601的两侧面挤压,以提高密封膜600、第一管段201、第二管段203三者之间的连接密封性;另外采用橡胶材质的橡胶框架601也有利于提高连接的密封性。安装时,先将带有橡胶框架601的密封膜600从连接管段204的下端塞进连接管段204的腔体内,然后在把第二部段的上端拧进连接管段204的下端内腔,直到第二部段的上端面紧紧抵合在橡胶框架601的下侧面;最后将连接管段204与第一管段201拧合连接,直到第一管段201的下端面紧紧抵合在橡胶框架601的上侧面,安装过程简单便捷,降低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容器瓶100的下部连通有第二管道400,第二管道400上设有第二阀门401,第二阀门401用于控制第二管道400的开启/关闭状态,通过第二管道400可以往容器瓶100内补充灭火剂原料。

进一步地,压力检测表500为采用无线传输信号的数字压力表,一般的,数字压力表的传输模式为GPRS或LORa-iot无线通讯,压力检测表500的压力信号通过无线传输反馈给监控中心的无线信号接收器上面,通过电脑设备把信号反映给相关的工作人员,这样可以实时实地对容器瓶100的压力变化进行监测。本实施例中的压力检测表500采用上海铭控传感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MD-S280G型号的数字压力表。

最后,特别说明,为了防止第一管道300及第二管道400处发生漏气现象,可以将第一管道300及第二管道400设计成与输送管结构相同或相类似的结构。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