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阻碍载荷坠落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34053发布日期:2019-05-22 03:03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用于阻碍载荷坠落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阻碍(braking)载荷坠落、尤其是用于阻碍人员坠落的装置。更详细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通过能量耗散来阻碍坠落的装置。

要立即注意到的是,本文中所提到的阻碍坠落是指存在止挡坠落的可能性。更详细地,术语“阻碍”和短语“用于阻碍坠落的装置”在本文中用于表示,本发明的装置物件通过能量耗散来减缓载荷、尤其是人员的坠落,从而导致坠落阻滞。



背景技术:

这种装置在本领域中被称作耗散阻碍件或能量吸收器。这种装置在下文中也会仅用术语“耗散器”来指示。

在登山时或在一定高度等处作业时,可能发生坠落。用于阻碍/阻滞坠落的装置是已知的,例如借助设有连接件的线绳,该连接件大部分抵靠于止挡件。然而,这种系统导致突然的减速和高应力峰值。

为了解决此问题,本领域中已知允许特别是通过摩擦或拉扯来实现能量吸收且用于吸收并耗散在坠落期间累积的能量的装置。

在ep1389481中或在us4100996中公开了一种其中能量以热量被耗散的摩擦吸收器,在ep1389481中,线缆被迫沿给定路径滑动,在us4100996中,吊索在一种带扣中滑动。

相反地,在文献us3444957中描述了撕拉吸收器的示例,其中,通过将坠落的能量用于通过撕拉而使联接各吊索的适当缝合部打开并运动离开来耗散坠落的能量。

一般而言,基于缝合部的类型,撕拉耗散器在确立的载荷处失效。应用于该类型耗散器的用于打开缝合部的阈值等级是使得在允许坠落主体高度下降的同时在每处撕拉处吸收一定量的能量。

要特别考虑到的方面是在坠落减缓期间主体所经受的减速度。各种研究表明,对人类适用的容限等级至多为6-9g的减速度。如果超过该值,则由于突然的减缓且由于在身体骨架或软部上生成的相关联的压力,故而存在引起眼睛、大脑、脊柱和肠损坏的主要风险。

另一方面,为了限制由吸收器的伸长范围部分地引起的整个坠落长度,倾向在于实现高强度缝合部,从而立刻耗散一定量的能量且因而限制坠落长度。

耗散器伸长是在坠落期间待耗散的能量的函数。为了阻碍重量级身体、例如120kg的身体从特定高度坠落,必须耗散可观量的能量。相反地,为了阻碍轻量级身体、例如重40kg的孩童从同一高度坠落,必须耗散低得多的能量。

当撕拉第一缝合部时,开始耗散坠落能量且这继续直至坠落残余能量不能再撕拉额外的缝合部为止。因而,易于理解在坠落高度相同的情况下,轻量级身体如何会撕拉与由更重量级身体撕拉的那些缝合部相比更少量的缝合部。

通过将轻量级和重量级身体的坠落比较,在给定确定的耗散器且坠落速度与体重无关的前提下,轻量级身体的坠落将在更小空间中被阻碍,且因而相比于针对最为重量级的身体所会发生的被更突然地阻碍。这种减速度还可变得比9g高得多。因而,这可导致对轻量级人员的显著且相关的身体损坏。

在相反但具有相似最终效果的情形中,利用针对轻量体调校的装置坠落的特别重量级的人员会轻易地撕拉所有缝合部且会突然借助其本身的残余能量和其速度加重在耗散器止挡件上,故进而经受猛烈地减速。

为了解决这些缺陷,本领域中进一步已知分级耗散装置,即该装置具有若干阶段以通过同一装置减速轻量级和重量级人员的坠落。

例如在us7392881中描述了这种装置,其中,通过吊索的特别实施方式,在一定撕拉长度之后,被撕拉的分支翻倍。

这些方案都不完全地解决对于一些载荷导致大阻碍、因而大减速的问题。

例如考虑下述吸收器:该吸收器设有三组缝合部,三组缝合部分别被调校用于阻碍40kg、80kg和120kg的载荷。换言之,考虑下述吸收器:其中,40kg的载荷仅撕拉第一阶段的缝合部,80kg的载荷撕拉开始两个阶段的缝合部,120kg的载荷撕拉耗散器的三个阶段。然而,考虑比前述阶段之一、例如45kg稍大的载荷,这完全地撕拉第一阶段,且在开始第二阶段之后经历非常突然、甚至比9g高得多的减速,这针对80kg载荷被调校。

由此存在以下需求:提供十分逐渐地耗散力且不易受到不同缝合部的突然阻力差影响的吸收器。

此外,必须考虑到,为了支承这种载荷,这种吸收器的缝合部必须由特别坚固的纱线和非常多的针脚制成。这些针脚的存在可能弱化纱线强度;事实上,在针脚的实施期间,使用针执行重复通道,这些通道可导致纤维降解。此外,由于坚固纱线被许多缝合部交叉,故而这种吸收器的吊索十分笨重且僵硬,因而难以使用,此外,它们实施起来特别昂贵。

在通过摩擦操作耗散器的情形中,已进一步确定,阻碍可被随着时间推移而老化的织物纤维所显著影响,该纤维变得硬化,显著增强了其阻碍能力,且因而放大了突然减速的问题。因此,不期望通过摩擦装置以及通过织物纤维的有标记的阻塞而获得阻碍功能。

考虑到前述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施一种用于阻碍坠落的装置,该装置适用于减缓具有可变重量的各种使用者的坠落。

本发明的附加目的在于,实施一种用于阻碍坠落的装置,该装置实施起来简易且廉价,同时可靠。



技术实现要素:

该目的和其他目的通过本发明借助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来获得。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陈述了装置的其他方面和特征。

根据一种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用于阻碍载荷、优选为人员坠落的装置包括吊索和与该吊索协配的阻碍元件。

进而,吊索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折叠部段,第一端可约束至支承点、例如锚固点,第二端可约束至载荷、例如人员,折叠部段包括吊索的第一部分,该吊索的第一部分可逆地结合至吊索的第二部分。

折叠部分对两个可逆地结合的部分的分离提供阻力。此外,吊索包括第一自由部段和第二自由部段,第一自由部段包括在折叠部段的第一部分与第一端之间,第二自由部段包括在折叠部段的第二部分与第二端之间。

装置的阻碍元件设有多个用于吊索的通道,且第一自由部段穿过至少一个第一通道,而第二自由部段穿过至少一个第二通道。

特别地,在将大于特定阈值(阈值量)的力施加至两端时,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分离且穿过第一通道,而第二部分穿过第二通道。

要指出的是,阈值至少由对吊索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分离的阻力以及由阻碍元件与吊索之间的摩擦所限定。

换言之,足以导致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分离的所施加至吊索的力必须大于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分离的阻力以及阻碍元件与滑动且接触该阻碍元件的吊索之间所产生的摩擦的组合作用。

靠近其(例如借助缝合的)接合区域或区块到达吊索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力小于施加至吊索端部的力,这就是由于阻碍元件与该吊索之间产生的摩擦。

更详细地,当力(即载荷)施加至吊索的端部时,由于由所提到的对分离的阻力以及阻碍元件的摩擦系数的组合且协同作用所产生的放大的阻碍,该力在到达折叠部段时“减小”。换言之,施加至吊索端部的至少部分力被阻碍元件与吊索之间的摩擦抵消,使得折叠部段经受相对于施加在吊索本身上的力更小(即“减小”)的力。

在到达吊索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结合部分处的该“减小的”力大于所提到的对分离的阻力的情形中,发生所提到的各吊索部分的分离。

因此,即使向吊索端部施加的力大于(例如稍大于)对各吊索部分的分离的阻力,这些部分也不会分离,这是由于阻碍元件与吊索之间的摩擦至少部分地抵消所施加的力,且因此,“减小的”力(即所施加的力与由摩擦引起的阻力之间的差)变得小于对各吊索部分之间分离的阻力。因此,为了导致各吊索部分的分离,必须克服对各部分的分离的阻力以及如上所述协同操作的阻碍装置摩擦两者。

此外,该分离由施加至吊索部分的“减小的”力实施,而不通过隔膜或使各部分运动远离或打开或撕拉缝合部的其他元件来实施,这些元件可能显著地修改并影响对于产生前述阻力有用的力,因而减损放大的耗散功能。

具体地,当吊索穿过所述通道中的一个时,其与阻碍元件接触,因此导致吊索与阻碍元件之间的摩擦力。

由于本发明,如前所述,在载荷坠落期间,吊索绷紧,从而最大程度地附着于阻碍元件。此外,折叠部段的存在还增加了吊索上的应变,这优选地抵消吊索的自由部段在阻碍元件的通道内部的滑动。

有鉴于此,已经验证了可有利地使用的阻碍力的放大效果,其由所提到的对分离的阻力以及阻碍元件的摩擦的组合且协同的作用提供,且因而并非由抵抗分离的力与吊索在阻碍元件上的摩擦力的简单加总提供。

由此,通过放大效果得到的力比单个力的总和大得多,从而这允许显著缩减吸收系统的尺寸和复杂度。

为了更好地阐明所提到的内容,必须考虑到,在本发明的研发期间所进行的试验突出以下内容:例如,联接有能够产生等于约0.65kn的摩擦阻力的阻碍元件的具有等于约0.25kn的对分离的阻力的折叠部段能够将整体约束力扩大到4.5kn,因此远大于两项分离效果的和。

有鉴于此,可使用具有对分离的有限阻力的折叠部分,因此允许吊索厚度保持减小,从而使其易于实施且易于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折叠部段包括多个区段,其中,各部分可逆地彼此结合,且各区段具有彼此不同的对分离的阻力。

有鉴于此,装置阻碍作用可逐步地且逐渐地变化,例如逐渐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折叠部段的各部分通过至少一个缝合部彼此结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各部分通过彼此不同的多个缝合部彼此结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各部分借助单个缝合部彼此结合,从而根据与阻碍元件的距离具有可变的布置。例如,由缝合部限定的图案随着与阻碍元件的距离增加而变得更厚。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折叠部段通过用于所述第一自由部分和第二自由部分的通道之间的中间通道穿过阻碍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阻碍元件包括主体,该主体设有所提到的通道,且吊索的自由部段通过所述通道而交替地穿过主体。

换言之,吊索的自由部段相继插入两个通道内部,使得自由部段从第一表面通过通道穿过主体至第二表面,且自由部段从第二表面通过后续通道沿相反方向穿过主体至第一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第一自由部段穿过的通道数量等于由第二自由部段穿过的通道数量。

优选地,阻碍元件具有对称平面,该对称平面将同一元件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具有用于第一自由部段的通道,而第二部分具有用于第二自由部段的通道。在阻碍元件设有用于吊索的折叠部段的中间通道的情形中,通常该对称平面基本上将该中间通道切成两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阻碍元件包括主体、优选为细长主体,该主体设有贯通开口以限定所述通道。换言之,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用于阻碍元件的吊索的通道可通过在阻碍元件的主体中获得的开口来实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该主体具有相比于其他两个尺寸的减小的厚度,从而限定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阻碍元件包括两个叠置板,其设有开口以限定所述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吊索相对于垂直于阻碍元件的主体的侧表面的平面以+60至-60度之间的角度穿过通道。更详细地,当吊索穿过通道使得吊索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平面时,该角度为零,当吊索在穿过通道时不对其自身定向逆向(考虑相对于阻碍元件的主体的纵向)时,该角度为正值,而当相反地吊索在穿过通道时对其自身定向逆向时,该角度为负值。换言之,在两个相继开口之间,当吊索采用大致v形路线时,该角度为正,当吊索采用大致u形路线(例如图8中所示)时,该角度基本上为零,当吊索采用ω形路线(例如图7a-7b中所示)时,该角度为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至少一个中间元件布置在各板之间,所述中间元件进而设有开口以限定所述通道。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现呈现本发明的示例性且非限制性实施例,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实施例的侧视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放大切断视图;

·图4是图1所示装置的吊索的侧视图;

·图5a和5b分别示出了图1所示装置的阻碍元件的侧视图和正视图;

·图6a-6c示出了本发明的装置的吊索的折叠部段的三个可能实施例;

·图7a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变型的视图,且图7b是图7a中的细节的放大图;

·图8是图7所示实施例的变型的视图;

·图9a-9c示出了使用图1所示装置的三个连贯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装置1包括吊索2和阻碍元件3。

特别参考图4,吊索2(以不被阻碍元件3约束的状态示出)包括第一端21和与第一端21相对的第二端22。

第一端21被约束至支承点、例如锚固点、优选是静止的或不然是几乎非动态的,而第二端22可被约束至图中未示出的载荷。

载荷可例如由人员构成,其可通过适当的连接装置被约束至吊索的端部22,连接装置比如是适合于连接至人员的束带或护具的连接件、弹簧钩、环状件等。

根据可能的实施例,端部21、22包括部分21a、22a,部分21a、22a优选地被折叠并以已知的方式接合至吊索2,从而优选地形成孔眼21b、22b,孔眼21b、22b可用作对于外连接元件的闩锁。

在两个端部21、22之间,吊索2包括折叠部段23。更具体地,折叠部段23通过吊索2的彼此逆向结合的两个部分23a、23b形成。

如下文中更好地阐述的,第一部分23a和第二部分23b彼此结合且具有抵抗分离的给定阻力。

换言之,当力、特别是倾向于使端部21、22彼此运动远离的拉力ft被施加至吊索2时,抵抗折叠部段23的各部分23a和23b分离的阻力抵消该拉力ft。

如上所述,由于由所提到的对部分23a和23b分离的阻力和阻碍元件的摩擦系数的组合且协同的作用所产生的放大的阻碍,故而施加至吊索2的该力ft在其到达折叠部段时被“减小”。

如果在部分23a、23b处施加至吊索2的该减小的拉力fr小于对相同部分23a和23b分离的阻力,则这些部分保持彼此结合。如若相反,减小的拉力fr大于对部分23a和23b分离的阻力,则这些部分分离并允许吊索2的端部21、22远离彼此运动。

在折叠部段23的第一部分23a与第一端21之间,吊索2具有第一自由部分24。该部分被称作“自由的”,这是因为其不被约束至吊索2的其他部分的缘故。

类似地,第二自由部分25布置在折叠部段23的第二部分23b与吊索2的第二端22之间。

具体参考图6a-6c,现论述用于结合折叠部分23的部分23a和23b的可能方法。

具体地,在图6a-6c中,部分23a和23b借助缝合部结合。

这些缝合部布置成形成折叠部段23的各区段231、232、233、234、235、a、b,这些区段具有对部分23a、23b的分离的彼此不同的阻力。

通常,区段231、232、233、234、235、a、b对部分23a、23b分离提供的阻力根据与阻碍元件3(或不然是与吊索2的端部21、22)的距离而增加,使得对各区段231、232、233、234、235、a、b的逐渐分离优选地需要增加的能量。

更具体地,在图6a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区段231、232、233、234、235具有成组的缝合部41、42、43、44、45。

某一区段的缝合部与至少另一区段的缝合部不同。特别地,根据比如在附图中所示的可能的实施例,成组的缝合部41、42、43、44、45以不同的密度布置在相应区段231、232、233、234、235内部。

在例如如图6b中所示的替代实施例中,每个区段231、232、233、234、235包括单个缝合部51、52、53、54、55,但每个缝合部被布置成不同地占据每个区段231、232、233、234、235中的空间。更详细地,某一区段的缝合部所占据的表面积不同于另一区段的缝合部所占据的表面积。

在例如在图6c中所示的附加的替代实施例中,部分23a、23b通过单个缝合部60结合。

缝合部60根据与阻碍元件3的距离而改变其自身布置。特别地,缝合部60的图案随着与阻碍元件3的距离增加而变得更厚。

不同于前述实施方式,无法清晰地检测到彼此分离的区段。一般而言,考虑到随机地选择而位于与阻碍元件3不同距离处的具有一致尺寸的两个区段a、b,这些区段a和b具有对部分23a、23b的分离的彼此不同的阻力。

三个所示的实施例被认为是为了实现对部分23a、23b的分离的可变阻力的三个可能的方案。未示出的其他布置也是可能的,比如是以下实施方式,其中缝合部具有不同形状和密度,且两者都增加和减小缝合部的阻力。作为附加示例,部分23a、23b可借助粘合剂通过胶接或借助例如尼龙搭扣(velcro)类型的微小钩部彼此结合。

此外,根据一些可能的实施例,根据与阻碍元件3的距离、或不然是与端部21、22的距离,部分23a、23b以对分离的恒定阻力彼此结合。换言之,在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折叠部段23包括单个区段。

装置1还包括阻碍元件3,阻碍元件3适于与吊索2接合,使得由吊索2滑动并接触阻碍元件3所引起的摩擦与该滑动干涉。

特别地,阻碍元件3(其在图5a和5b中可被详细地见到)设有用于吊索2的多个通道3a、3b。

具体参考图3,吊索2被插入通道3a、3b内部,使得第一自由部段24穿过第一组通道3a且第二自由部段25穿过第二组通道3b。

每组通道3a、3b包括一个或优选地若干个通道3a、3b。在所示实施例中,成组的通道3a、3b具有彼此相等的通道数量。然而,也可提供以下实施例,其中,成组的通道3a、3b具有彼此不同的通道数量,每组通道意于用于吊索2的自由部分24、25中的一个。

优选地,折叠部段23进而被插入中间通道3c内部。

一般而言,吊索2被插入通道3a、3b(且可能是3c)内部,使得由吊索2与阻碍元件3之间的接触所引起的摩擦抵消施加至吊索2的两端21、22的拉力ft。

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阻碍元件3具有主体3d,主体3d设有适于限定通道3a、3b(且可能是中间通道3c)的开口,且吊索2被插入这些开口内部,使得自由部分24、25交替穿过阻碍元件3的主体3d。

换言之,在平面图中考虑阻碍元件3时,自由部分24、25交替地布置在阻碍元件的主体3d上方和下方。

通常,通道3a、3b以及因而供吊索通过的开口由成组的销钉3g或类似元件限定,这些元件限定通道(开口)3a、3b的至少一部分边缘。根据图1-5中所示的可能实施例,各销钉彼此对齐。换言之,阻碍元件3通常具有串联布置且彼此隔开一定距离的成组的销钉3g。各相继销钉之间的空间限定了所述通道。

当自由部分24或25穿过通道3a或3b时,该部分从第一侧表面3e穿过阻碍元件的主体3d至第二侧表面3f。相反地,在下一通道3a或3b处,自由部分24或25沿相反方向穿过阻碍元件3的主体3d、即从第二表面3f穿至第一表面3e。

换言之,主体3d具有彼此背对的两个侧表面3e、3f。要注意到的是,在附图3、5a中,主体3d的侧表面3e、3f已由两根虚线示意性地示出。

通道3a、3b从第一侧表面3e穿过主体3至第二侧表面3f。优选地,吊索2以+60度至-60度之间的角度α穿过开口3a、3b,角度α相对于平面p2测量,平面p2垂直于主体3d的侧表面3e、3f。如所提及的,角度的符号(即确定角度是正或负的评估标准)是根据相应通道内部吊索的路线所确定的。通常,吊索定向取决于两个相继销钉之间的距离。如果距离d大于吊索厚度(如图3中那样),则角度α一般为正。相反地,如果如图7b中那样距离小于吊索厚度(在该情形中距离基本上等于零),则角度α一般为负。

此外,阻碍元件3具有开口,该开口适于限定中间通道3c,以便允许吊索2的折叠部段23插入通过阻碍元件3。

阻碍元件的各开口在所示实施例中基本上彼此相同,但也可呈现不同形状;此外,在所示图中,各开口彼此相等地间隔开,但并不排除以下实施例,其中,各开口之间的距离不恒定、即该距离在不同的后续成对开口之间变化。

在图中的实施例中,阻碍元件3设有对称平面p1,该对称平面p1将通道3a与第二通道3b分开,通道3a和第二通道3b分别意于用于第一自由部段24和第二自由部段25。

在存在中间通道3c以便允许折叠部段23穿过阻碍元件3的情形中,对称平面p1切割该中间通道。

根据可能的实施例,例如在图1-6中可见的,阻碍元件具有细长主体,且具有相对于其本身的其他尺寸减小的厚度。换言之,阻碍元件是板状的。

在例如在图7a和7b中所示的替代实施例中,阻碍元件30包括两个板31、32,两个板31、32并排定位且设有彼此面对的开口31a、31b、31c、32a、32b、32c,从而实施所提到的用于吊索2的通道。

两个板31、32的开口彼此偏置,以便折叠吊索2,从而在纵向上使吊索的前进方向相对于阻碍元件30的延伸方向逆向。因此,优选地,角度α(图7b中所示)采用零值或负值,优选地包括在0至-60度之间。

通常,根据可能的实施例,两个板31、32具有销钉31g、32g,销钉31g、32g布置成形成开口31a、32a,开口31a、32a彼此偏置,使得第一板31的销钉31g面向第二板32的对应开口32a。

在板31与32之间插设至少一个中间元件33。该中间元件进而设置有用于吊索2的开口33a、33b、33c。

该中间元件可用于将板31、32隔开,并允许对在坠落期间由吊索2在阻碍板31、32上的摩擦所产生的热量的更有效的分散。例如,为了前述目的,板31、32可由金属制成,以便确保阻碍元件的所需坚固性,而中间元件33可由塑料制成。在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可省去中间元件。在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阻碍板31、32和中间元件33可被制成为单件。

此外,在替代实施例中,单个板34可具有彼此偏置的通道34a、34a’、34b、34b’、34c,从而形成类似于图7所示实施例的用于吊索2的通路。更具体地,第一组通道34a、34a’借助销钉35a、35a’来实施,销钉35a、35a’沿两个平行平面交替地布置。类似地,第二组通道34b、34b’借助销钉35b、35b’来实施,销钉35b、35b’沿两个平行平面交替布置(优选地与两个平面重合,形成第一组通道34a、34a’的销钉35a、35a’沿这些平面交替布置)。

一般地,吊索2被插入阻碍元件3的通道3a、3b内,使得当施加大于阈值的拉力ft、即使得相应减小的力fr足以分离各部分23a、23b的力ft时,第一部分23a在第一组通道(或多个通道)3a内部滑动,且类似地,第二部分23b在第二组通道3b内部滑动。

当相应减小的力等于对吊索的部分23a、23b分离的阻力时,力ft等于阈值。

如所述的,由于本发明的缘故,吊索2与阻碍元件3之间的摩擦的阻碍效果可被放大,从而产生例如由至少一个缝合部提供的对吊索折叠部分的分离的阻力以及吊索在阻碍元件3内部滑动期间所产生的摩擦的协同效果。

在本发明的研发期间所进行的试验突出了,例如,具有能以约0.65kn、0.9kn、1.5kn和1.8kn被撕拉的缝合部的区段231、232、233、234、235的吊索能够产生分别为约3.5kn、4.5kn、5.5kn和6kn的放大的阻碍力,其中,该吊索与能够在正常状态(即在具有没有缝合部、胶接或其他元件的折叠部分23的吊索的简易滑动的情况下能够阻止等于约0.25kn的摩擦力)下开发的阻碍元件结合。

具体参考图9a-9c,在使用中,装置1在空载状态中如图9a中那样布置。

更详细地,吊索2的自由部分24、25接触阻碍元件3,且折叠部段23具有彼此结合的部分23a、23b。

接着、诸如人员之类的载荷的坠落在吊索2的端部21上施加拉力ft。类似地,支承点向吊索2的另一端22施加拉力ft’。

为了简化描述,所示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其中,折叠部段23设有两个区段a、a’和b、b’,且具有彼此不同的对于分离的阻力。以下描述在进行必要的变更后也适用于具有不同数量区段(以及单个区段)的实施例。

自由部分24、25在阻碍元件的通道3a、3b内部滑动,直至区段a、a’到达阻碍元件3为止。同时,由自由部分24、25抵抗阻碍元件3的滑动所产生的摩擦阻碍了该自由部分的运动。当区段a、a’到达阻碍元件3时,对部分23a和23b的分离的阻力以及阻碍元件3的摩擦两者的组合且协同的作用产生阻碍作用。

于是,如果作用于折叠部段23的减小的力fr小于对区段a、a’的阻力值、即在力ft小于所提及的阈值的情形中,则折叠部段23保持完整且装置1中断吊索2的运动。

如果力ft大于阈值,且因而减小的力fr大于对区段a、a’分离的阻力,则部分23a、23b在该区段处分离。图9b中示出了这种状况。区段a、a’因此分离使得各部分23a、23b各自部分地插入阻碍元件的成组通道3a、3b中。

详细地,第一部分23a穿过第一组通道3a,而第二部分23b穿过第二组通道3b。

提供对于分离的阻力的区段a、a’的阻力导致部分24、25的应变状态的变化,由此,在同一吊索与阻碍元件3之间的摩擦系数给定的情况下,装置1的阻碍作用被显著放大并抵消摩擦力ft。

部分23a和23b的分离点、即折叠部段23的两个部分23a、23b通常通过相应缝合部(或多个缝合部)的断裂而分离的点优选地位于中间通道3c处。更一般地,该分离点一般基本上位于阻碍元件3处。

于是,如果减小的力fr小于对于区段b、b’分离的阻力值,则该区段保持完成且装置1中断吊索2的运动。

替代地,如果减小的力fr相反地大于对于区段b、b’分离的阻力,则部分23a、23b完全分离并穿过阻碍元件,如图9c中所示。

特别地,在所示实施例中,整个折叠部段从第一侧表面3e通过中间通道3c穿过阻碍主体3至第二侧表面3f。

因此,已突出了装置1如何在经受施加至两个端部21、22的拉力ft时产生抵抗力,该抵抗力由对分离的阻力以及吊索2与阻碍元件3之间的摩擦系数两者的组合且协同的作用提供,该阻力由结合的部分23a、23b提供。

此类协同提供了对于对结合的部分23a、23b的分离的阻力放大的效果,从而允许产生吸收器,且在阻碍作用期间特别有效、方便调整、逐渐且规律,特别是在它们必须操作成耗散由具有显著不同重量的人员或载荷坠落所产生的能量的情形中。这种效果还允许产生不太复杂且在主要受限于尺寸和重量的吸收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