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换气面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90793发布日期:2020-05-01 17:20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远程换气面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罩,特别是涉及一种远程换气面罩。



背景技术:

目前工作人员在进行粉尘作业时为了防止粉尘的吸入都配带具有空气过滤的防护面罩,但是这种面罩在过滤空气时空气阻力较大,使人们感到呼吸极不通畅,空气过滤需要加装多层过滤网,并且要及时更换,对于有害物质较多的作业面还要增加活性炭进行过滤空气,大大增加了作业成本,同时鼻梁处向外凸起的空气过滤严重影响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视线,不利于工作人员的作业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程换气面罩,通过本技术方案,利用罩体本身防止作业面空气吸入人体,并通过通气管将远离作业面的干净空气导入到罩体内以供工作人员的正常呼吸,从而省却了空气过滤中的过滤网和活性炭,有效的提高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工作视线,虽然采用通气管加大了进气口到罩体的距离,但呼吸时的空气阻力依然小于具有空气过滤时的空气阻力,工作人员所吸入的空气有质量保证,并且成本降低,使用方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远程换气面罩,包括罩体,使用时罩体扣装在人体面部的鼻梁和嘴上,罩体四周抵压在人体面部的皮肤上,还包括进出空气连接口和通气管,所述罩体为下宽上窄的心型,在罩体中部沿纵向垂直向前凸起形成鼻拱,两个进出空气连接口分别设置在罩体中部凸起的鼻拱两侧垂直面上,两个通气管的一端分别套装并固定在进出空气连接口上,两个通气管的另一端分别放置在远离作业面的位置处。

还包括有固定卡口,四个固定卡口分别设置在罩体中部沿纵向垂直鼻拱上弧面四角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远程换气面罩,通过本技术方案,利用罩体本身防止作业面空气吸入人体,并通过通气管将远离作业面的干净空气导入到罩体内以供工作人员的正常呼吸,从而省却了空气过滤中的过滤网和活性炭,有效的提高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工作视线、通气管不影响工作人员双手工作,虽然采用通气管加大了进气口到罩体的距离,但呼吸时的空气阻力依然小于具有空气过滤时的空气阻力,工作人员所吸入的空气有质量保证,并且成本降低,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罩体、2进出空气连接口、3通气管、4鼻拱、5固定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远程换气面罩,包括罩体1,使用时罩体1扣装在人体面部的鼻梁和嘴上,罩体1四周抵压在人体面部的皮肤上,还包括进出空气连接口2和通气管3,所述罩体1为上宽下窄的心型,在罩体1中部沿纵向垂直向前凸起形成鼻拱4,两个进出空气连接口2分别设置在罩体1中部凸起的鼻拱4两侧垂直面上,两个通气管3的一端分别套装并固定在进出空气连接口2上,两个通气管3的另一端分别放置在远离作业面的位置处。

还包括有固定卡口5,四个固定卡口5分别设置在罩体1中部沿纵向垂直鼻拱4上弧面四角处。

本实用新型在应用时,通过固定带插装在固定卡口5上将罩体1固定在工作人员的面部上,将两个通气管3的另一端放置在远离作业面的位置处,以实现自由呼吸。

本实用新型在应用时,还可以将其中一侧的通气管3与新风气源相连,另一侧的通气管3作为呼出气体的排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远程换气面罩,包括罩体,使用时罩体扣装在人体面部的鼻梁和嘴上,罩体四周抵压在人体面部的皮肤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出空气连接口和通气管,所述罩体为上宽下窄的心型,在罩体中部沿纵向垂直向前凸起形成鼻拱,两个进出空气连接口分别设置在罩体中部凸起的鼻拱两侧垂直面上,两个通气管的一端分别套装并固定在进出空气连接口上,两个通气管的另一端分别放置在远离作业面的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换气面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固定卡口,四个固定卡口分别设置在罩体中部沿纵向垂直鼻拱上弧面四角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远程换气面罩,包括罩体,还包括进出空气连接口和通气管,在罩体中部沿纵向垂直向前凸起形成鼻拱,两个进出空气连接口分别设置在罩体中部凸起的鼻拱两侧垂直面上,两个通气管的一端分别套装并固定在进出空气连接口上,两个通气管的另一端分别放置在远离作业面的位置处;通过本技术方案,利用罩体本身防止作业面空气吸入人体,并通过通气管将远离作业面的干净空气导入到罩体内以供工作人员的正常呼吸,从而省却了空气过滤中的过滤网和活性炭,有效的提高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工作视线、通气管不影响工作人员双手工作,减小了呼吸时的空气阻力,工作人员所吸入的空气有质量保证,并且成本降低,使用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陈曙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曙光
技术研发日:2019.08.05
技术公布日:2020.05.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