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火灾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18056发布日期:2020-10-17 00:53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层火灾救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灾救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层火灾救生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城市中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物日益增多,在其中生活、工作或购物的人群在面临意外事故的情况下,例如遇到发生火灾的险情时,除了依靠专业消防部门的抢救措施之外,在建筑物内的单位或家庭一般不设任何自备的救生设备以致在人数众多的情况下来不及疏散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在消防设备中,有使用电动的缆车式救生设备,但是缆车救生设备是基于消防人员发现受困人员的前提下的才能实施的救生设备,并且一旦电源中断或临时接不上电源就会延误救生时间,然而当人们在火情发生无法与外界联系时,该方式无法实行,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高层火灾救生器用于实现火情中人们的自救。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层火灾救生器,实现高层火灾自救,快速高效、使用安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层火灾救生器,包括:气囊本体;供氧口罩;设于所述气囊本体上的、供逃生人员穿戴的脚扣、手扣、腰带;以及,连通于所述气囊本体和所述供氧口罩的可穿戴储气罐;所述储气罐包括与所述供氧口罩连通的氧气罐,以及与所述气囊本体连通的液氮罐;所述液氮罐上设有用于调节所述气囊本体充气量的充气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气囊本体包括:对应用户上半身设置的第一气囊;对应用户下半身设置的第二气囊;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隔开的隔挡;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上均开设有连通于所述液氮罐的充气口。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气囊上的体积小于所述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接近所述手扣一侧设有放气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气囊本体呈半球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气囊本体包括内部塑胶膜层以及外部的阻燃防刺破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储气罐上设有双肩背带或手臂绑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火灾救生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充气开关一侧的、用于监控氮气充气量的气体流量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一种便捷可穿戴式储气罐,当火情发生产生浓烟时,被困人员一方面能够通过储气罐和供氧口罩及时进行氧气补给;另一方面,当火情严重无法获取外界帮助时,被困人员可穿上气囊本体并将储气罐上的充气开关打开,使得液氮立即充满气囊本体,从而能够给用户提供安全的救生器,进而从高楼上顺利降落,脱离危险,加快了人们的逃生速率,为挽救生命提供了保障,而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2、本实用新型中,在充气开关一侧还设有用于监控氮气充气量的气体流量计,从而供用户在使用时能够获知跳楼的最小氮气充气量,确保使用安全,同时在需要下降落地时,通过手部触发放气开关,使得第一气囊开始放气,从而使得用户在下降过程中,能够顺利落地,确保降落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气囊本体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气囊本体;2、供氧口罩;3、脚扣;4、手扣;5、腰带;6、储气罐;61、氧气罐;62、液氮罐;63、充气开关;64、气体流量计;11、第一气囊;12、第二气囊;13、隔挡;14、充气口;121、放气开关;122、放气口;01、塑胶膜层;02、阻燃防刺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高层火灾救生器,如图1所示,包括:气囊本体1;供氧口罩2;设于气囊本体1上的且供逃生人员穿戴的脚扣3、手扣4、腰带5;以及,连通于气囊本体1和供氧口罩2的可穿戴储气罐6;储气罐6包括与供氧口罩2连通的氧气罐61,以及与气囊本体1连通的液氮罐62;液氮罐62上设有用于调节气囊本体1充气量的充气开关63,当被困于火灾中时,用户可通过使用供氧口罩2补充氧气,或是通过打开充气开关63,使得液氮汽化为氮气充入气囊本体1内,从而供用户从高楼进行降落,进而对火灾中的被困群体提供较好的帮助。

如图3所示,气囊本体1包括:对应用户上半身设置的第一气囊11;对应用户下半身设置的第二气囊12;以及,设于第一气囊11和所述第二气囊12之间且用于将第一气囊11和第二气囊12隔开的隔挡13;第一气囊11和第二气囊12上均开设有连通于液氮罐62的充气口14,且第二气囊12上的体积小于第一气囊1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囊11上的充气口14大于第二气囊12上的充气口14,从而确保第一气囊11和第二气囊12的充气进程同步,避免在充气过程中,第二气囊12充气量过多而发生漏气等现象。

如图1所示,该火灾救生器还包括设于充气开关63一侧的气体流量计64,该气体流量计64用于监控氮气充气量,由于在火情发生时,被困人员易惊慌,在打开充气开关63时,不易判断气囊本体1的充气状态,从而易造成气囊本体1未完成充气时进行跳楼降落,使得降落时具有较高的危险系数。因此用户在使用该火灾救生器时,在打开充气开关63的第一时间,气体流量计64将监测充入气囊本体1内的氮气量,在氮气量达到指定值时,用户才能从高层跳下进行逃生,具体值根据使用者的体量来确定,从而提高了该高层火灾救生器的使用安全性。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气囊11上开设有放气开关121,在本实施例中,放气开关121为设于手扣4一侧,放气开关121为转动式开启的方式,放气开关121一端设有抵接于放气口122的放气塞,当用户通过手部触发放气开关121时,使得放气开关121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得放气塞随放气开关121转动,进而将放气口122打开,此时第一气囊11中的氮气逐渐从放气口122中流走,使得用户最终在下降时能够以脚部优先落地,确保下降安全。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气囊本体1呈半球形结构,其中脚扣3、腰带5、手扣4为绑带式,且均设置在气囊本体1的平面一端,其中气囊本体1包括内部塑胶膜层01以及外部的阻燃防刺破层02,阻燃防刺破层02为芳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高温性能,能够避免被尖状物所刺破,且在使用过程中不受火焰高温影响,提高该气囊本体1的使用安全性和完整性。

在本实施例中,储气罐6上设有双肩背带或手臂绑带,用户在使用时,能够将储气罐6穿戴于身上,随气囊本体1一同降落,并对供氧口罩2和气囊本体1进行及时供气。

如图1和图2所示,使用时,用户先固定腰带5和脚扣3,将手固定在手扣4上,并佩戴好供氧口罩2和储气罐6,再将充气开关63打开,当气体流量计64达到目标值后,方才从高层跳下进行逃生,当漂浮到安全地点后,用户可通过手触发放气开关121,使得第一气囊11中的氮气逐渐流失,从而使得用户在下降时能够确保以脚部落地,确保落地安全。

具体工作过程以及原理: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一种便捷可穿戴式储气罐6,储气罐6内分别储存有氧气和液氮,当火情发生产生浓烟时,被困人员一方面能够通过供氧口罩2及时进行氧气补给;另一方面,当火情严重无法获取外界帮助时,被困人员可穿上气囊本体1并将储气罐6上的充气开关63打开,使得液氮立即充满气囊本体1,从而能够给用户提供安全的救生器,进而从高楼上顺利降落,脱离危险。

以上,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