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储水水囊的防范山火自动急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43081发布日期:2020-06-02 19:43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储水水囊的防范山火自动急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山火自动扑灭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储水水囊的防范山火自动急救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的,森林草木是土地的植被,一旦被破坏或出现山火,便会使附近居民、动物失去赖以栖息的环境,恢复植被往往需要几十甚至上百年,并且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损坏,全世界每年平均发生森林火灾达到20多万次,烧毁森林面积约占全世界森林总面积的千分之一以上;我国每年平均发生森林火灾约1万多次,烧毁森林几十万至上百万公顷,约占全国森林面积的千分之五至八。让人们记忆犹新的1987年5月黑龙江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达到一百零一万公顷,其中有林面积占百分之七十,森林火灾不仅烧死、烧伤林木,直接减少森林面积,而且严重破坏森林结构和森林环境,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森林生物量下降,生产力减弱,益兽益鸟减少,甚至造成人畜伤亡。高强度的大火,能破坏土壤的化学、物理性质,降低土壤的保水性和渗透性,使某些林地和低洼地的地下水位上升,引起沼泽化;另外,由于土壤表面炭化增温,还会加速火烧迹地干燥,导致阳性杂草丛生,不利森林更新或造成耐极端生态条件的低价值森林更替;每年国家用于防止山火投入的人力物力巨大,但对于山火的发生仍然是只能被动的应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储水水囊的防范山火自动急救装置,利用积水袋收集储存雨水或山泉水,遇有山火将易燃拉绳烧断便通过喷水头自动喷水对山火进行阻燃。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储水水囊的防范山火自动急救装置,包括积水袋、袋口支撑机构、取水装置、软管、立管、喷水头、扣帽、弹簧和易燃拉绳,在积水袋的袋口设有袋口支撑机构,所述积水袋袋口下部的袋口软片固定在山沟中,积水袋下部处于山沟的下游,在积水袋的袋底内的多个取水装置分别连接多根软管的一端,多根软管的另一端与立管下部连接,立管下端固定在距离山沟下游向下合适位置的林木间,在每一立管上端设有喷水头,所述喷水头中部套有弹簧,弹簧上端顶在压在喷水头上的扣帽上,易燃拉绳上端连接扣帽,易燃拉绳的下端固定在低于喷水头的物体上。

所述的利用储水水囊的防范山火自动急救装置,所述袋口支撑机构包括弧形杆、立杆和斜杆,弧形杆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两立杆上端之间,两斜杆呈八字形结构,两立杆下端前部分别固定连接八字形结构的两斜杆阔口一端,所述袋口支撑机构的弧形杆和立杆通过包边形成的边部套固定在积水袋的袋口处,两斜杆通过包边固定在积水袋的袋口下部延伸片两侧,在积水袋的袋口下部延伸片上设有多个固定孔。

所述的利用储水水囊的防范山火自动急救装置,在积水袋的贴近下部袋底设有多个通孔,取水装置的短立管上端设有水过滤球,短立管的下部至下端外缘设有外螺纹b;在取水装置的弯管上端连接套管的下口,所述弯管水平端的外螺纹c连接软管一端的内螺纹连接头,套管下部外缘为六方形或四方形旋拧面;短立管下部穿过袋底的通孔后连接套管上口的内螺纹b,所述短立管与套管连接后由短立管下端与套管上端之间形成对积水袋通孔的夹持密封,在弯管上端与套管中部之间形成的插接孔内设有密封圈a,所述密封圈a的上下面与弯管的上端和短立管下端过盈配合。

所述的利用储水水囊的防范山火自动急救装置,短立管下部外缘设有扩径环板a,在扩径环板a的下部面靠近外缘设有环形凸起条a;在套管上端外缘设有扩径环板b,所述扩径环板b的上部面靠近外缘设有凸起条b;短立管与套管连接后扩径环板a的环形凸起条a隔着袋底顶在套管扩径环板b凸起条b的内侧,在扩径环板a环形凸起条a内下部面与袋底之间以及袋底与扩径环板b凸起条b内的上部面之间分别设有密封垫圈,由两密封垫圈形成对积水袋通孔的夹持密封。

所述的利用储水水囊的防范山火自动急救装置,短立管上端内口设有内螺纹a,水过滤球下部短管a外缘的外螺纹a连接短立管内口的内螺纹a。

所述的利用储水水囊的防范山火自动急救装置,所述水过滤球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半圆槽;或水过滤球为网状结构的球体。

所述的利用储水水囊的防范山火自动急救装置,立管的下端连接三通管的上端,三通管的下端连接钢钎上端的连接头,三通管水平管管端的外螺纹d与软管另一端的内螺纹连接头连接;所述立管上端的外螺纹e与短管b的内螺纹c连接,在短管b的外缘设有环板,立环下端固定连接在环板的上部面靠近外缘面上,半球下部设置的连接插环与立环的上口固定连接,在半球的四周和上部分别设有呈放射状的喷水孔;扣帽扣在半球上,所述扣帽的下口内壁套在立环的上部,扣帽的下口内壁与立环的上部过盈配合,套在立环上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顶在扣帽的下端面和环板的上部面上,扣帽两侧分别设置边条的绳连接孔与易燃拉绳的两端连接,易燃拉绳的中部套在三通管的水平管下部面上。

所述的利用储水水囊的防范山火自动急救装置,在立管的上部一侧设有固定钢钎的角铁,所述角铁通过焊接连接立管,在角铁的内角设有加固角板。

所述的利用储水水囊的防范山火自动急救装置,在短管b的上端内口设有缩径环,缩径环下部与内螺纹c之间形成环形台阶,在贴近环形台阶处设有密封圈b,立管上端与缩径环下端面夹持所述密封圈b。

所述的利用储水水囊的防范山火自动急救装置,在扣帽的下口设有扩径面,所述扩径面上部形成的台阶压在立环的靠近外缘上端。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利用储水水囊的防范山火自动急救装置,通过在易发山火地区铺设积水袋,利用积水袋收集雨水或山泉,当出现森林火灾时大火燃烧使易燃拉绳烧断,这时弹簧会顶开扣帽,积水袋中的存水便会利用压差喷出来,使喷水头附近的火势得到压制,进一步为扑灭森林大火赢得时间,也为救火官兵和民众赢得躲避处所;本发明的积水袋和软管内在有水的情况下,通常不会出现被烧状况的发生,本发明通过将白白流失的雨水或山泉储存在积水袋中,也为护林人员提供了巡山时的用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袋口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取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立管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立管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喷水头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扣帽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袋口软片;2、固定孔;3、边部套;4、袋腔;5、积水袋;6、软管;7、扣帽;8、边条;9、角铁;10、弧形杆;11、立杆;12、斜杆;13、水过滤球;14、半圆槽;15、短管a;16、外螺纹a;17、内螺纹a;18、短立管;19、管孔;20、扩径环板a;21、凸起条a;22、外螺纹b;23、通孔;24、袋底;25、密封圈a;26、凸起条b;27、扩径环板b;28、内螺纹b;29、插接孔;30、套管;31、弯管;32、外螺纹c;33、绳连接孔;34、弹簧;35、喷水孔;36、半球;37、立环;38、环板;39、短管b;40、立管;41、加固角板;42、三通管;43、水平管;44、外螺纹d;45、连接头;46、钢钎;47、易燃拉绳;48、连接插环;49、水腔;50、缩径环;51、环形台阶;52、内螺纹c;53、密封圈b;54、外螺纹e;55、扩径面;56、密封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发明,公开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发明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结合附图1~7所述的利用储水水囊的防范山火自动急救装置,包括积水袋5、袋口支撑机构、取水装置、软管6、立管40、喷水头、扣帽7、弹簧34和易燃拉绳47,在积水袋5的袋口设有袋口支撑机构,结合附图2所述袋口支撑机构包括弧形杆10、立杆11和斜杆12,弧形杆10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两立杆11上端之间,两斜杆12呈八字形结构,两立杆11下端前部分别固定连接八字形结构的两斜杆12阔口一端,所述袋口支撑机构的弧形杆10和立杆11通过包边形成的边部套3固定在积水袋5的袋口处,两斜杆12通过包边固定在积水袋5的袋口下部延伸片两侧,在积水袋5的袋口下部延伸片上设有多个固定孔2,所述积水袋5袋口下部的袋口软片1固定在山沟中,积水袋5下部处于山沟的下游,在积水袋5的袋底24内的多个取水装置分别连接多根软管6的一端,多根软管6的另一端与立管40下部连接,立管40下端固定在距离山沟下游向下合适位置的林木间,在每一立管40上端设有喷水头,所述喷水头中部套有弹簧34,弹簧34上端顶在压在喷水头上的扣帽7上,易燃拉绳47上端连接扣帽7,易燃拉绳47的下端固定在低于喷水头的物体上。

结合附图1或3,在积水袋5的贴近下部袋底24设有多个通孔23,取水装置的短立管18上端内口设有内螺纹a17,水过滤球13下部短管a15外缘的外螺纹a16连接短立管18内口的内螺纹a17,所述水过滤球13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半圆槽14;或水过滤球13为网状结构的球体,短立管18的下部至下端外缘设有外螺纹b22,短立管18上部外缘为六方形或四方形旋拧面,短立管18下部外缘设有扩径环板a20,在扩径环板a20的下部面靠近外缘设有环形凸起条a21;在取水装置的弯管31上端连接套管30的下口,所述弯管31水平端的外螺纹c32连接软管6一端的内螺纹连接头,套管30下部外缘为六方形或四方形旋拧面,在套管30上端外缘设有扩径环板b27,所述扩径环板b27的上部面靠近外缘设有凸起条b26;短立管18下部穿过袋底24的通孔23后连接套管30上口的内螺纹b28,所述短立管18与套管30连接后,短立管18与套管30连接后扩径环板a20的环形凸起条a21隔着袋底24顶在套管30扩径环板b27凸起条b26的内侧,在扩径环板a20环形凸起条a21内下部面与袋底24之间以及袋底24与扩径环板b27凸起条b26内的上部面之间分别设有密封垫圈56,由两密封垫圈56形成对积水袋5通孔23的夹持密封,在弯管31上端与套管30中部之间形成的插接孔29内设有密封圈a25,所述密封圈a25的上下面与弯管31的上端和短立管18下端过盈配合。

结合附图4、5、6或7,在立管40的上部一侧设有固定钢钎46的角铁9,所述角铁9通过焊接连接立管40,在角铁9的内角设有加固角板41,立管40的下端连接三通管42的上端,三通管42的下端连接钢钎46上端的连接头45,三通管42水平管43管端的外螺纹d44与软管6另一端的内螺纹连接头连接;所述立管40上端的外螺纹e54与短管b39的内螺纹c52连接,在短管b39的上端内口设有缩径环50,缩径环50下部与内螺纹c52之间形成环形台阶51,在贴近环形台阶51处设有密封圈b53,立管40上端与缩径环50下端面夹持所述密封圈b53,在短管b39的外缘设有环板38,立环37下端固定连接在环板38的上部面靠近外缘面上,半球36下部设置的连接插环48与立环37的上口固定连接,在半球36的四周和上部分别设有呈放射状的喷水孔35;在扣帽7的下口设有扩径面55,扣帽7扣在半球36上,所述扣帽7的下口内壁的扩径面55处套在立环37的上部,所述扩径面55上部形成的台阶压在立环37的靠近外缘上端,扣帽7的下口内壁的扩径面55与立环37的上部过盈配合,套在立环37上弹簧34的上下两端分别顶在扣帽7的下端面和环板38的上部面上,扣帽7两侧分别设置边条8的绳连接孔33与易燃拉绳47的两端连接,易燃拉绳47的中部套在三通管42的水平管43下部面上。

实施本发明所述的利用储水水囊的防范山火自动急救装置,结合附图1至7;本发明的积水袋5材质优选使用耐候性高强度防水帆布,积水袋5的容积可在五吨以上“应当使积水袋5尽可能多的储水”,形状可设置为长条状;袋口支撑机构使用不锈钢管通过折弯机获取;立管40、短管b39、环板38、立环37、半球36、三通管42、连接头45和钢钎46、弯管31、套管30、短立管18、短管a15和水过滤球13可使用做过防锈、镀锌处理的钢管或钢铸件;软管6使用硅橡胶玻璃纤维耐高温软管或其它材质的耐高温软管;密封垫圈56、密封圈a25和密封圈b53优选使用耐高温和低温的硅橡胶;易燃拉绳47使用棉绳、塑料绳或尼龙绳;使用时,在山泉流经的沟壑或山间雨水流经的沟壑最深处通过打孔后使用钢钉固定袋口软片1处的固定孔2,如条件允许可在积水袋5袋口处固定设置滤网或钢排,以便减少杂物进入积水袋5袋腔4影响取水装置的取排水,将积水袋5顺延沟壑向下铺设,然后在安装好的取水装置的弯管31连接多根软管6一端的内螺纹连接头“内螺纹连接头就是常规的管道连接头,其中连接时使用的防渗漏橡胶圈或生胶带为管道的常规连接方式,所以本申请并未给出图示或相应标记”,多根软管6另一端的内螺纹连接头与三通管42水平管43上的外螺纹d44连接,然后将立管40找到合适位置,也就是钢钎46的固定位置在四周林木茂盛的高处,这时必须使半球36的高度至少低于积水袋5最低处一米以上,然后利用连接头45下部的钢钎46在土质合适插入处插入,利用锤子击打角铁9使钢钎46深入土层,然后将扣帽7扣在立环37上部的半球36上,使扣帽7下端面压在弹簧34上,扣帽7的扩径面55与立环37上端紧密配合,然后使用易燃拉绳47的中部套在水平管43下部,易燃拉绳47的两绳端分别通过捆绑连接扣帽7两边条8下部的绳连接孔33“如立管40高度在两米五以上,可以先行安装扣帽7,而角铁9可以设置在立管40下部”安装好后,当遇有山火蔓延时会烧断易燃拉绳47,在没有易燃拉绳47拉力的情况下,扣帽7便会被弹簧34顶下来,积水袋5袋腔4内储存的雨水或山泉水便会通过水过滤球13过滤后进入短管a15的管孔、短立管18的管孔19、弯管31的管孔后经由软管6到达三通管42、立管40后进入立环37与半球36的水腔49,然后通过半球36的喷水孔35形成放射状喷水,通过喷水获取附近燃烧林木的火势得到控制,根据喷水头设置数量的多少,可以获取附近片区的灭火,通过本发明的设置一方面可以阻断火势的蔓延,另一方面也为小动物赢取了生存空间,还给未被深度燃烧的林木提供恢复空间,也给救火赢取时间空间。

本发明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