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包式缓降器用背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63173发布日期:2021-04-30 09:30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包式缓降器用背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防安全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包式缓降器用背带。



背景技术: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背包式缓降器,主要用于火灾、地震等灾难发生时高层建筑内人员的逃离疏散。由于缓降器的特殊性,背包带体背在人体身前,背带位于后背,而且在缓降过程当中,背带要承载人体的重量,因此对背包背带的连接稳定性和强度有较高的要求,普通背包背带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现在有技术的背包式缓降器用背带大多采用高空作业中常使用的绑带,这种绑带只适合专业的高空作业人员使用,对使用者体能的要求很高,而且舒适度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1、需要具有很好的连接稳定性和支撑强度;

2、具有较大的受力面积,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造成软组织勒伤;

3、需要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避免在人体降落过程与建筑物发生直接碰撞或摩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系列结构,能够很好的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包式缓降器用背带,包括表面设置有缓冲气囊的第一肩带、第二肩带、第一腰带、第二腰带和裆部绑带,所述第一肩带和第一腰带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与第一腰带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带和第一肩带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扣,所述第二肩带和第二腰带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二连接带与第二腰带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带和第二肩带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扣,所述第一腰带和第二腰带之间设置有连接扣,所述连接扣底部还连接有裆部绑带,所述第一肩带与第二肩带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护肩部,所述护肩部表面设置有包覆整个护肩部的缓冲气囊。使用时,双臂穿入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内,扣合第一腰带、第一腰带和裆部绑带之间的连接扣,调节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使背包稳固的绑缚与人体前侧,不会发生晃动和摆动;缓冲气囊打开后能够形成包覆人体躯干的大面积缓冲气垫,避免人体在缓降过程中与建筑墙体及其他建筑结构发生直接碰撞或摩擦。

优选的,缓冲气囊表面设置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采用聚酰胺纤维材质制成。耐磨层能够保护气囊不被磨破而漏气。

优选的,所述护肩部上端与第一肩带、第二肩带的上端齐平,护肩部长度设为肩带长度的1/3~2/3。

优选的,所述护肩部宽度设为肩带宽带的1~4倍。合适的护肩部大小能够最大程度保护人体同时不影响人体的动作。

优选的,所述缓冲气囊包括内侧气囊和外侧气囊,所述外侧气囊包覆于内侧气囊的外周。双层气囊结构能够增加气囊的抗压强度。

优选的,所述外侧气囊和内侧气囊之间设置有分隔层,所述分隔层上设置有通气口。通气口的设计使充气过程更加方便快捷。

优选的,所述第一肩带、第二肩带及护肩部表面的缓冲气囊满气状态时自肩部延伸至整个后背部,所述第一腰带和第二腰带表面的缓冲气囊满气状态时包覆于两侧腰部,所述裆部绑带表面的缓冲气囊满气状态时包覆于人体臀部及两侧。所有气囊满气状态时对人体进行多方向的保护,在对人体缓降过程中易受伤部位进行有效防护的同时不影响人体缓降过程中的必要动作。

优选的,所述缓冲气囊表面设置有限位带,所述限位带位于耐磨层和气囊之间。限位带能够固定住缓冲气囊满气状态时的形态,防止气囊变形。

优选的,所述第一肩带、第二肩带、第一腰带、第二腰带和裆部绑带内部均设置有与对应缓冲气囊密封连通的充气通道,充气通道设置为气管,所述气管设置为橡胶管。将充气管道设置于各部位绑带内部,防止充气管道在缓降过程中与建筑墙体发生摩擦破裂。

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扣与第二调节扣设为日字扣,第一连接带、第二连接带的末端设置有拉环,所述连接扣设为安全插扣,所述安全插扣包括母扣、第一公扣和第二公扣,所述母扣与裆部绑带连接,所述第一公扣与第一腰带连接,所述第二公扣与第二腰带连接。拉环能够方便调节连接带的长度,安全插扣连接强度高,防止缓降过程中发生脱扣现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多条绑带配合形成稳定的连接结构,连接强度高;肩带外侧设置有加宽的护肩部,受力面积大,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造成软组织勒伤;各绑带表面设置有缓冲气囊,避免人体降落过程中与建筑物发生直接碰撞,安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气囊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第一肩带;2、第二肩带;3、第一腰带;4、第二腰带;5、裆部绑带;6、第一连接带;7、第二连接带;8、第一调节扣;9、第二调节扣;10、连接扣;11、护肩部;12、缓冲气囊;13、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阅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之设计宗旨,特提供下述具体实施例,以使得阅读者能够形象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涉及到结构、结构组成、作用原理和技术效果。但应当注意,下述各实施例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对各实施例进行分析和理解的同时,可结合现有知识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做一系列变形与等效替换,该变形与等效替换而得的新的技术方案亦被本实用新型囊括在内。

由于本实用新型无法对实施例进行穷举,因此一些优选的技术特征和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进行合理的相互替换或组合,由此而得的新的技术方案亦被囊括在本实用新型之中。

阅读者应该明白,在阅读者通过阅读实施例内容和理解本实用新型宗旨之后,根据提供的实施方案所做出的一系列变形、等效替换、特征元素之糅合等,均应理解为被囊括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之内。

为了使阅读者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宗旨,特例举最具代表性的实例进行说明。阅读者在阅读时应当具备本领域内的一般技术知识,以方便准确的理解中所包括的逻辑关系。

阅读者应当特别注意的,具体实施方案所对应的附图以为辅助理解的形式存在,能够方便阅读者通过理解具体形象化的下位概念以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技术理念之抽象化的上位概念。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理解和与其他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之外的技术方案进行比对时,不应当以附图之表象作为唯一参考依据,还应在理解了本实用新型理念之后,依照附图或不依照附图做出的一系列变形、等效替换、特征元素之糅合、非必要技术特征元素之删减重组、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非必要技术特征元素之合理增加重组等,均应理解为被囊括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之内。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背包式缓降器用背带,包括表面设置有12缓冲气囊的第一肩带1、第二肩带2、第一腰带3、第二腰带4和裆部绑带5,所述第一肩带1和第一腰带3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带6,所述第一连接带6与第一腰带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带6和第一肩带1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扣8,所述第二肩带2和第二腰带4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带7,所述第二连接带7与第二腰带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带7和第二肩带2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扣9,所述第一腰带3和第二腰带4之间设置有连接扣10,所述连接扣10底部还连接有裆部绑带5,所述第一肩带1与第二肩带2的肩背部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护肩部11,护肩部11表面设置有包覆整个护肩部11的缓冲气囊12。所述护肩部11的长度设为肩带长度的1/2,宽度设为肩带的2倍,肩带宽度设为3cm。

缓冲气囊12包括内侧气囊和外侧气囊,所述外侧气囊包覆于内侧气囊的外周,所述外侧气囊和内侧气囊之间设置有分隔层,所述分隔层上设置有通气口。所述第一肩带1、第二肩带2及护肩部11表面的缓冲气囊12满气状态时自肩部延伸至整个后背部,所述第一腰带2和第二腰带4表面的缓冲气囊12满气状态时包覆于两侧腰部,所述裆部绑带5表面的缓冲气囊12满气状态时包覆于人体臀部及两侧。所述缓冲气囊12表面设置有限位带,所述限位带位于耐磨层和气囊之间。

第一肩带1与第二肩带2的肩背部表面设置有缓冲气囊12,裆部绑带5表面设置有缓冲气囊12,第一腰带3与第二腰带4的表面设置有缓冲气囊12,所述第一肩带1、第二肩带2、第一腰带3、第二腰带4和裆部绑带5内部均设置有与对应缓冲气囊12密封连通的充气通道,所述充气通道设置为气管13,所述气管设置为橡胶管。

第一连接带6、第二连接带7与第一腰带3、第二腰带4的固定连接端设为固定端,相对于固定端的另一端设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设有拉环13,所述第一调节扣8与第二调节扣9设为日字扣,日字扣连接可以调节肩部背带的长度,使背带与人体更契合。所述连接扣10设为安全插扣,所述安全插扣包括母扣、第一公扣和第二公扣,所述母扣与裆部绑带5连接,所述第一公扣与第一腰带3连接,所述第二公扣与第二腰带4连接,母扣、第一公扣和第二公扣还可以有其他连接方式,即母扣连接第一腰带3,第一公扣与第二腰带3连接,第二公扣与裆部绑带5连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