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叶送风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23489发布日期:2021-04-16 15:33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叶送风口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送风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多叶送风口。


背景技术:

2.正压送风口通常安装于楼梯前室、排烟竖井的墙上,亦可安装在排烟系统管道侧面或风道末端。当发生火灾时,其内部的电动执行器会打开风口,温感烟感或者是手动火灾报警会开启,塔楼顶正压风机自动打开,对送风竖井进行加压送风,楼梯的前室通过正压送风口会源源不断地对前室进行送风,使前室维持正压,保证烟气不会在这个区域蔓延,而给人逃生的空间。当温度高于280℃时人已无逃生可能性,其内部熔断器会熔断,风口自动关闭,防止火势蔓延。
3.现有技术中送风口的主要部件包括壳体、若干叶片、用于控制叶片同时转动的联动结构、用于驱动叶片转动的执行机构、格栅面板,现有的格栅面板开设有通风槽,通风槽处固定连接有多个倾斜设置的叶片用于实现通风,当执行结构作用关闭送风管道时,驱动叶片转动,叶片通过联动结构的作用实现对送风口的关闭,但叶片间通风槽依旧处在打开的状态,若叶片可在阀体作用实现同时实现对通风槽的关闭,则可以增强风口的隔绝程度进而增强对火势蔓延的阻隔能力。
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技术方案来解决传统多叶送风口的叶片无法依据火势的变化实现自动关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叶送风口,通过将叶片设置为可依据火势的变化实现自动关闭的结构,实现对火势蔓延阻隔的目的。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多叶送风口,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开设有操作室和通风腔,所述通风腔的外部固定连接有面板,所述面板上开设有通风槽,所述面板朝向通风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一和连接块二,所述连接块一和连接块二之间转动连接有若干第一叶片,所述连接块一内开设有放置腔一,所述放置腔一内设有用于推动第一叶片旋转的调节结构,所述通风腔内设有用于限制调节结构的限制结构。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体通过排气管运输到壳体处并通过通风腔通入到壳体内,进而通过第一叶片之间的缝隙流入到室内,实现送风的过程,当火势不断蔓延,室内的环境变得十分恶劣的时候,操作室内的结构作用使得通风腔与排气管的之间的连通关系隔断,此时限制结构失去对调节结构调节作用的限制,调节结构作用推动第一叶片发生旋转,第一叶片经过旋转将相邻第一叶片间的缝隙隔断,进而进一步增大通风口处的隔绝程度,实现对火势蔓延的阻隔。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叶片的两侧一体成形有对称设置的连接杆一和连接杆二,所述连接杆一上固定连接有穿插在放置腔一内的齿轮,所述调节结构包括齿
条和弹性件一,所述通风腔的顶部开设有用于齿条穿入操作室的插槽,所述齿条在放置腔一内滑动且与齿轮啮合,所述弹性件一用于将齿条推入操作室,所述弹性件一的一端与通风腔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一的另一端与齿条的底部固定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叶片通过设置的连接杆一和连接杆二实现与连接块一和连接块二的转动连接,调节结构通过齿条与连接杆二上设置的齿轮的啮合实现对第一叶片倾斜角度的调节,利用被压缩的弹性件一产生的弹力推动齿条朝向操作室方向移动,齿条通过与齿轮的啮合带动齿轮转动,进而实现对第一叶片之间间隙的调节,使得第一叶片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直至闭合,插槽的设置使得齿条可以穿入到操作室,一方面使得为齿条的滑动提供空间,另一方面可以在操作室实现对调节结构的调试,使得整体结构的使用更加快捷方便。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齿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管,所述弹性件一套设在定位管的外侧,所述通风腔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有穿插在定位管内的定位杆。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管通过穿插定位杆实现对齿条滑动轨迹的进一步限制,使得齿条的滑动更加稳定,可以延长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进而可以节省更多的制作材料,更加的节能环保。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风腔内还转动连接有若干第二叶片。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叶片的旋转闭合实现对通风腔的密封,进而实现对火势蔓延的阻隔。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风腔靠近齿条一侧的腔壁上开设有用于放置限制结构的放置腔二,所述限制结构包括限制杆以及用于将限制杆推向齿条的弹性件二,所述弹性件二的一端与限制杆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二的另一端与放置腔二的腔壁固定连接,所述限制杆包括杆一和杆二,所述齿条远离齿轮的一侧开设有用于杆一插入的限制槽,所述第二叶片闭合时会带动杆二移动。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件二被压缩时会产生一个推动限制杆移动的弹力,弹性件二产生的弹力作用在杆二上推动杆二在放置腔二内滑动,杆二移动带动杆一移动,使得杆一穿入到限制槽内实现对齿条移动的限制,第二叶片在闭合的时候会带动杆二移动,杆二移动带动杆一移动,使得杆一从限制槽内滑出,此时调节结构作用实现第一叶片的自动闭合,进而实现对火势蔓延的阻隔。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叶片包括片一和片二,所述片二上设有用于片一插入的插口。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结构的设置通过延长片一和片二接缝的长度来增强第一叶片对于风口的阻隔,进而增强第一叶片对火势蔓延的阻隔能力。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齿条的顶部一体成形有压块。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条通过压块的设置增大齿条与操作者双手的接触面积来减小齿条对于操作者双手的刺激,使得齿条的推动更加方便快捷,进而使得限制结构和调节结构的调试变得简单快捷,进而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更加的节能环保。
2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片一和片二贴合的面上设有密封阻燃橡胶层。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片一和片二通过在贴合的面上设置密封阻燃橡胶层来增强片一和片二贴合的密封性,通过增强对风口的阻隔来实现对火势蔓延阻隔能力的增强,
利用密封阻燃橡胶自身的阻燃性能来增强片一和片二的防火性,可以延长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进而节省更多的制作材料,更加的节能环保。
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气体通过排气管运输到壳体处并通过通风腔通入到壳体内,进而通过第一叶片之间的缝隙流入到室内,实现送风的过程,当火势不断蔓延,室内的环境变得十分恶劣的时候,操作室内的结构作用使得通风腔与排气管的之间的连通关系隔断,此时限制结构失去对调节结构调节作用的限制,调节结构作用推动第一叶片发生旋转,第一叶片经过旋转将相邻第一叶片间的缝隙隔断,进而进一步增大通风口处的隔绝程度,实现对火势蔓延的阻隔。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主要用于表现第一叶片打开的状态;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主要用于表现第一叶片闭合的状态;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三,主要用于表现第二叶片打开的状态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四,主要用于表现第二叶片闭合的状态;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一;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二;
30.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图;
31.图8为图6中b处的放大图;
32.图9为图6中c处的放大图;
33.图10为第一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1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2为图11中d处的放大图。
36.图中:1、壳体;2、操作室;3、通风腔;4、面板;5、通风槽;6、连接块一;7、连接块二;8、第一叶片;9、放置腔一;10、连接杆一;11、连接杆二;12、齿轮;13、齿条;14、弹性件一;15、插槽;16、定位管;17、定位杆;18、第二叶片;19、放置腔二;20、弹性件二;21、杆一;22、杆二;23、限制槽;24、片一;25、片二;26、插口;27、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38.一种多叶送风口,如图1

图4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位于上方的操作室2和位于下方的通风腔3,操作室2的开口处铰接有腔门,操作室2内设有电动执行器,通风腔3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二叶片18,两个第二叶片18可在联动结构的作用下经过旋转实现通风腔3的密闭,通风腔3的外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有面板4,面板4上开设有通风槽5,如图11所示,面板4朝向通风腔3的一侧一体成形有连接块一6和连接块二7,连接块一6和连接块二7之间通过轴孔配合的方式转动连接有若干第一叶片8,如图10所示,第一叶片8的两侧分别一体成形有连接杆一10和连接杆二11,连接杆一10上固定连接有齿轮12,第一叶片8经过旋转后可以将相邻第一叶片8之间的缝隙堵上,如图11和图12所示,连接块一6内开设有放置腔一9,放置腔一9内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一叶片8旋转角度的调节结构,
如图8

图10,调节结构包括与放置腔一9滑动连接的齿条13和弹性件一14,齿轮12与齿条13啮合,齿条13通过与齿轮12的啮合带动齿轮12转动,齿条13的底部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有定位管16,通风腔3的内底面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有穿插在定位管16内的定位杆17,弹性件一14套设在定位管16和定位杆17的外侧,利用被压缩的弹性件一14产生的弹力推动齿条13向上移动。
39.如图6和图7所示,操作室2与通风腔3之间开设有用于齿条13穿出的插槽15,齿条13位于操作室2内的部分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有压块27,齿条13背离齿轮12的一侧开设有限制槽23,如图5和图8所示,通风腔3靠近齿条13一侧的腔壁上开设有放置腔二19,放置腔二19内设有用于限制调节结构的限制结构,限制结构包括限制杆和弹性件二20,弹性件二20的一端与限制杆固定连接,弹性件二20的另一端与放置腔二19的腔壁固定连接,利用被压缩的弹性件二20产生的弹力将限制杆推向齿条13,进而使得限制杆穿插在限制槽23内实现对齿条13滑动的限制,限制杆包括杆一21和杆二22,杆一21穿插在限制槽23内实现对齿条13滑动的限制,杆二22的设置使得第二叶片18在旋转时可以通过拨动杆二22带动限制杆移动,使得限制杆失去对齿条13滑动的限制。
40.如图10所示,第一叶片8设置为片一24和片二25,片二25上开设有用于片一24插入的插口26,片一24和片二25贴合的面上设置有密封阻燃橡胶层。
41.工作原理:将组装好的送风口固定在送风通道处,使得送风通道与通风腔3连通,此时第二叶片18处在打开的状态,将面板4通过螺栓与壳体1固定连接,压动压块27使得齿条13向下移动,此时齿条13通过与齿轮12的啮合带动齿轮12转动,齿轮12转动带动连接杆一10旋转,连接杆一10旋转带动第一叶片8打开,齿条13移动时带动限制槽23向下滑动,此时限制杆在被压缩的弹性件二20产生的弹力的作用下与齿条13保持贴合,当限制杆与限制槽23位置对应时,限制杆会穿入到限制槽23内实现对齿条13滑动的限制,当电动执行器作用时控制第二叶片18旋转,第二叶片18转动通过联动结构驱动其余第二叶片18实现旋转闭合,第二叶片18旋转时与限制杆的杆二22接触推动杆二22移动,杆二22滑动会带动杆一21滑动,此时杆一21从限制槽23滑出,限制结构失去对齿条13滑动自由度的限制,齿条13在被压缩的弹性件一14产生的弹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齿条13通过与齿轮12的啮合带动齿轮12向上转动,齿轮12转动带动连接杆一10转动,连接杆一10转动带动第一叶片8旋转贴合,此时片一24与插口26贴合,相邻第一叶片8之间的缝隙关闭,上述便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4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