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过滤元件的防水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39169发布日期:2021-11-10 02:42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过滤元件的防水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呼吸防护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过滤元件的防水盒。


背景技术:

2.过滤元件作为呼吸防护的核心部件,一旦受损,使用者将会得不到有效的呼吸防护。目前市面上大多数过滤元件多采用无纺布、静电棉等材质组成,由于材质的限制,在一些使用环境中过滤元件无法单独应对。许多复杂的工作环境中不只会受到粉尘等颗粒物的单一影响,由于行业性质和操作需要,过滤元件可能被浸湿、污染或遇飞溅物,如火星、飞屑等情形时将会导致过滤元件受损从而使其达不到防护等级要求或降低防护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过滤元件的防水盒,克服现有技术中复杂环境对于过滤元件的影响,满足过滤元件在各种适用作业环境中防水、防飞溅、防污染等需求。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用于过滤元件的防水盒,包括防水盖、卡扣及底座,其中底座上设有排气口,所述卡扣设置于所述排气口上,所述卡扣用于安装过滤元件;
6.所述防水盖与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防水盖和底座之间形成用于容置过滤元件的气室,所述气室的一端设有进气口。
7.所述气室的高度由设有进气口的一端向远离所述进气口的另一端逐渐减小。
8.所述底座上设有位于所述排气口两侧的多个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的导入口与所述进气口相对应。
9.所述导流通道的宽度由进气口向远离所述进气口的另一端逐渐减小。
10.所述底座上对称设有位于所述排气口两侧的多个弧形的导向筋,相邻两个导向筋之间形成所述导流通道。
11.所述底座的两端设有用于与所述防水盖卡接的凸榫,所述底座的两侧设有用于定位所述防水盖的定位豁口。
12.所述排气口沿远离所述进气口的方向偏心设置;所述底座上设有位于所述排气口和所述进气口之间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导流通道的高度相同,用于支撑所述过滤元件。
13.所述防水盖的一端设有卡槽ⅰ,另一端内侧设有竖筋,所述竖筋上设有卡槽ⅱ,所述卡槽ⅰ和卡槽ⅱ用于与所述底座的两端卡接;所述防水盖设有竖筋的一端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所述进气口。
14.所述防水盖的两侧设有定位筋,所述定位筋用于与所述底座定位连接。
15.所述卡扣的内侧端面上设有过滤元件连接部及位于过滤元件连接部外侧的内侧环形筋;
16.所述过滤元件套设于所述过滤元件连接部上,且与所述卡扣的内侧端面之间通过硅胶密封件密封,所述硅胶密封件容置于所述内侧环形筋的内侧;
17.所述卡扣的外侧端面上由内向外依次设有外侧环形筋、环形焊接线及卡扣定位柱,其中外侧环形筋用于与所述底座上的排气口对接,所述卡扣定位柱用于与所述底座定位连接,所述环形焊接线用于与所述底座焊接。
1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过滤元件的防水盒,通过防水盖和底座装配组成封闭式空间,将过滤元件保护在封闭空间内部,防止冲击水源打湿过滤元件。
19.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的kn、kp系列过滤元件的防护。
20.本实用新型的防水盒能够减小安装在其内过滤元件的正面暴露面积,能够保护过滤元件不被浸湿、污染,还能够防止火星、飞屑等情形对过滤元件造成损伤,极大地提高了过滤元件应对恶劣环境的能力。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过滤元件的防水盒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过滤元件的防水盒的轴测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图3的b

b剖视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轴测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水盖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图6的a

a剖视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水盖的轴测剖视图;
29.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图9的c

c剖视图;
31.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卡扣的轴测图。
32.图中:1为防水盖,2为过滤元件,3为卡扣,4为导流通道,5为凸榫ⅰ,6为底座,7为排气口,8为支撑部,9为竖筋,10为凸榫ⅱ,11为进气口,12为定位豁口,13为导向筋,14为卡扣定位孔,15为欧米伽线槽,16为卡槽ⅰ,17为卡槽ⅱ,18为定位筋,19为过滤元件连接部,20为内侧环形筋,21为环形焊接线,22为外侧环形筋,23为卡扣定位柱,24为硅胶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34.如图1

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过滤元件的防水盒,包括防水盖1、卡扣3及底座6,其中底座6上设有排气口7,卡扣3设置于排气口7上,卡扣3用于安装过滤元件2;防水盖1与底座6可拆卸连接,防水盖1和底座6之间形成用于容置过滤元件2的气室,气室的一端设有进气口11。过滤元件2容置于气室内且安装在卡扣3上,过滤元件2与卡扣3之间通过硅胶密封件24密封。
3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底座6上设有位于排气口7两侧的多个导流通道4,导流通
道4的导入口与进气口11相对应,由进气口11进入的气流通过导流通道4向气室两侧分流。
36.进一步地,气室的高度由设有进气口11的一端向远离进气口11的另一端逐渐减小,导流通道4的宽度由进气口11向远离进气口11的另一端逐渐减小,这样进气端的容积较大,使气室内进入充足的空气。
37.如图3

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底座6上对称设有位于排气口7两侧的多个弧形的导向筋13,相邻两个导向筋13之间形成导流通道4。底座6的两端设有用于与防水盖1卡接的凸榫ⅰ5和凸榫ⅱ10,底座6的两侧设有用于与防水盖1定位的定位豁口12。
38.进一步地,底座6上的排气口7沿远离进气口11的方向偏心设置;底座6上还设有位于排气口7和进气口11之间的支撑部8,支撑部8与导流通道4的高度相同,用于支撑过滤元件2。
39.具体地,底座6的左右两侧的凸榫为立方体结构,边缘倒圆角,便于进行装配导入;排气口7两侧关于中轴线对称的三对导向筋13等间距布置于底座6上。中间处为卡扣3,用于过滤元件2与底座6进行密封连接,卡扣3采用超声波焊接加工方式焊接在底座6上。底座6的左侧(进气端)居中设置指示性安装箭头及“对齐”文字指示,用于和防水盖1通过凸榫配对;中间设置具有排气口7的接口,该接口与防护面具进行连接。接口的左侧设置一个卡扣定位孔14,卡扣定位孔14为矩形孔槽,用以和卡扣3定位。
40.如图6

8所示,防水盖1的一端设有卡槽ⅰ16,另一端内侧设有竖筋9,竖筋9上设有卡槽ⅱ17,卡槽ⅰ16与底座6上的凸榫ⅰ5插接,卡槽ⅱ17与底座6上的凸榫ⅱ10插接,防水盖1设有竖筋9的一端与底座6之间设有进气口11。防水盖1的两侧设有定位筋18,定位筋18用于与底座6两侧的定位豁口12定位连接。
41.具体地,如图6所示,防水盖1采用半球型设计,无尖角、无锐边设计,圆周采用圆角结构,正中间设计为凸出式logo,凸出式logo的两侧设有两条欧米伽线槽15,欧米伽线槽15的线槽宽为1mm,深度为半径0.5mm圆弧,将logo拱卫其中。防水盖1的进气端的高度比远离进气口的另一端的高度高,防水盖1的进气端有半圆折线结构和向心竖筋结构的组合,保证防水盖的左侧(进气端)结构刚度,右侧(远离进气口的另一端)圆弧设计且使用防水盖材料弹性变形进行装配及拆卸。防水盖1的内部左侧居中设置指示性安装箭头及“对齐”文字指示,用于和底座凸榫配对;防水盖1的两侧的定位筋18用于和底座6上的定位豁口12对应装配,防止误装。竖筋9通过连接筋与防水盖1的圆周壳体相连,连接筋采用不同高低结构,与竖筋9连接侧高于与圆周壳体连接侧,竖筋9的厚度为1.4

1.6mm,连接筋厚度为0.9

1.1mm。
42.如图9

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卡扣3的内侧端面上设有过滤元件连接部19及位于过滤元件连接部19外侧的内侧环形筋20;过滤元件2套设于过滤元件连接部19上,且与卡扣3的内侧端面之间通过硅胶密封件24密封,硅胶密封件24容置于内侧环形筋20的内侧。卡扣3的外侧端面上由内向外依次设有外侧环形筋22、环形焊接线21及卡扣定位柱23,其中外侧环形筋22用于与底座6上的排气口7对接,卡扣定位柱23用于与底座6上的卡扣定位孔14定位连接,环形焊接线21用于与底座6焊接。
43.具体地,卡扣3上的内侧环形筋20的高为1mm,内径为34mm,外径为36mm,截面为矩形。外侧环形筋22的高为1.2mm,内径为29mm,外径为31mm,截面为矩形;同心设置的环形焊接线21的高为0.87mm,内径为39mm,外径为41mm,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卡扣定位柱23为矩形结构,圆周向长度为1.1mm,向心宽度为1mm,高为2.2mm。
4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本防水盒通过接口与防护面具进行连接,使进气口11位于后侧,因防水盖1远离进气口的另一端比进气端低,即靠近面部的一端相对窄一些,这样不会给视觉上造成障碍。空气由进气口11进入气室且通过导流通道4分流,使空气在气室内均匀分布,再通过过滤元件2进入排气口7,为佩戴者提供清洁的空气。过滤元件2可采用垫式结构或腔室结构,本实施例中,过滤元件2为腔室结构的滤棉。
45.本实用新型中的防水盒由防水盖和底座装配而成,过滤元件安装于底座上,中间采用硅胶材质的平垫进行密封,防水盖和底座装配组成封闭式空间将过滤元件保护在封闭空间内部,防止冲击水源打湿过滤元件。
46.本实用新型的防水盒能够减小安装在其内的过滤元件的正面暴露面积,能够保护过滤元件不被浸湿、污染,还能够防止火星、飞屑等情形对过滤元件造成损伤,极大地提高了过滤元件应对恶劣环境的能力。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扩展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