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水带收纳的消防水龙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96679发布日期:2022-03-02 04:01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水带收纳的消防水龙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水带收纳的消防水龙箱。


背景技术:

2.现代生活中,居民的消防意识普遍提高,对消防配件的使用知识了解增多;轻便消防水龙箱广泛配备在各种场合,消防水龙箱是一种固定式消防设施,主要作用存放消防器材,例如消防水带;但现有技术中的消防水龙箱一般通过收纳转盘对水带进行收纳,导致消防水龙箱的体积一般比较大,且取出水带时,需要将水带从转盘上旋转取出,耗费的时间较长,影响之后灭火抢灾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水带收纳的消防水龙箱,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消防水龙箱收纳不便的问题。
4.根据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便于水带收纳的消防水龙箱,其包括第一箱体,第一箱体内安装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导轨,每个所述导轨上均滑动连接有若干收纳件;
5.每个所述收纳件均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导轨上的滑动座,以及固定连接在滑动座上的收纳柱;且所述收纳柱上活动连接有若干活动轮。
6.本实施例中,将待收纳的水带依次缠绕在两导轨上收纳件的收纳柱上,让水带能够叠放在第一箱体内,通过叠放的方式对水带进行收纳能够更加节约收纳空间,从而减小第一箱体的体积;且收纳件是滑动连接在导轨上的,所以能够适应不同厚度的水带,且活动的收纳能够节约折叠收纳的水带占用的空间,进一步节约水带所需要的收纳空间;且每个收纳柱上均活动连接有若干活动轮,在水带取出第一箱体时,水带与收纳柱上的活动轮发生摩擦,带动活动轮进行旋转,保证将水带快速取出的同时,还能避免在将水带取出时,水带挂在收纳柱上,影响水带的取出,防止收纳柱将水带刮破。
7.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导轨均包括两间隔设置的固定条,所述固定条均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箱体的内底面,且所述固定条的横截面为l形。
8.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座包括安装块,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块底侧的连接块,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块远离所述安装块一侧的限制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限制块伸入所述导轨内。
9.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块、所述连接块以及所述限制块均为圆柱形。
10.进一步地,所述收纳柱包括两个,且所述收纳柱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块的顶侧,两所述收纳柱间隔设置,所述活动轮活动安装在两收纳柱之间。
11.进一步地,两所述收纳柱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轴,每个所述固定轴均旋转连接所述活动轮。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箱体上还安装有第一开合门。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箱体底侧还固定连接有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内安装有与
水源连接的水龙头。
14.进一步地,所述水龙头包括与水源连接的进水口,用于与水带连接的第一出水口,以及用于与洗衣机连通的第二出水口。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箱体上还安装有第二开合门。
1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通过叠放的方式对水带进行收纳能够更加节约收纳空间,从而减小第一箱体的体积;且收纳件是滑动连接在导轨上的,所以能够适应不同厚度的水带,且活动的收纳能够节约折叠水带占用的空间,进一步节约水带所需要的收纳空间;同时收纳柱上活动轮能够保证水带的快速取出,还能避免在将水带取出时,水带挂在收纳柱上,防止收纳柱将水带刮破。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箱体、固定条以及收纳件的连接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收纳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上述附图中:10、水带;100、第一箱体;110、第一开合门;120、导轨;121、固定条;130、收纳件;131、安装块;132、连接块;133、限制块;134、收纳柱;135、固定轴;136、活动轮;200、第二箱体;210、第二开合门;220、水龙头;221、进水口;222、第一出水口;223、第二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一并参照图1~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水带收纳的消防水龙箱,其包括第一箱体100,第一箱体100内安装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导轨120,每个导轨120上均滑动连接有若干收纳件130;
27.每个收纳件130均包括滑动连接在导轨120上的滑动座,以及固定连接在滑动座上的收纳柱134;且收纳柱134上活动连接有若干活动轮136。
28.本实施例中,将待收纳的水带10依次缠绕在两导轨120上收纳件130的收纳柱134上,具体的,如图2所示,水带10按照s形轨迹依次缠绕在收纳柱134上,再移动收纳件130,让水带10能够叠放在第一箱体100内,通过叠放的方式对水带10进行收纳能够更加节约收纳空间,从而减小第一箱体100的体积;且收纳件130是滑动连接在导轨120上的,所以能够适
应不同厚度的水带10,且活动的收纳能够节约折叠收纳的水带10占用的空间,进一步节约水带10所需要的收纳空间;且每个收纳柱134上均活动连接有若干活动轮136,在水带10取出第一箱体100时,水带10与收纳柱134上的活动轮136发生摩擦,带动活动轮136进行旋转,保证将水带10快速取出的同时,还能避免在将水带10取出时,水带10挂在收纳柱134上,影响水带10的取出,防止收纳柱134将水带10刮破。
29.优选地,每个导轨120均包括两间隔设置的固定条121,固定条121均固定连接在第一箱体100的内底面,且固定条121的横截面为l形。
30.其中,如图2~图4所示,导轨120为两个,两个导轨120相对设置,与第一箱体100的内侧壁贴近;每个导轨120均包括两个横截面为l形的固定条121,两个固定条121间隔设置,两个固定条121中间形成安装收纳件130的空间。
31.优选地,滑动座包括安装块131,固定连接在安装块131底侧的连接块132,以及固定连接在连接块132远离安装块131一侧的限制块133;连接块132与限制块133伸入导轨120内;安装块131、连接块132以及限制块133均为圆柱形。
32.其中,如图3~图5所示,安装块131、连接块132以及限制块133为大小不一的圆柱形,安装块131与限制块133大于连接块132,避免连接块132和限制块133脱离两固定条121形成的导轨120,让安装块131能够滑动连接在导轨120上。
33.优选地,收纳柱134包括两个,且收纳柱134均固定连接在安装块131的顶侧,两收纳柱134间隔设置,活动轮136活动安装在两收纳柱134之间;两收纳柱134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轴135,每个固定轴135均旋转连接活动轮136。
34.其中,如图3~图5所示,活动轮136通过固定座旋转安装在两收纳柱134之间,且活动轮136水平设置;在水带10取出时,将叠放好的水带10沿垂直于第一箱体100内底面的方向抽出水带10,水平设置的活动轮136与水带10的折弯处接触。
35.优选地,第一箱体100上还安装有第一开合门110。
36.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开合门110能够保护其内收纳好的水带10。
37.优选地,第一箱体100底侧还固定连接有第二箱体200,第二箱体200内安装有与水源连接的水龙头220。
38.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第一箱体100和第二箱体200对水带10和水龙头220进行分开收纳。
39.优选地,水龙头220包括与水源连接的进水口221,用于与水带10连接的第一出水口222,以及用于与洗衣机连通的第二出水口223。
40.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家用的庭院中,一般都安装有洗衣机以及消防水龙箱,第二箱体200的水龙头220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的多通水龙头220,通过进水口221与水源连接,需要灭火抢灾时,将水带10从第一箱体100内取出,连接在第一出水口222上进行灭火抢灾;而洗衣机的连接管从第二箱体200底侧伸出第二箱体200内,与第二出水口223连接;具体的,水龙头220上安装有真空破坏器,防止出现虹吸回流。
41.具体的,如现有技术中的水带10一样,水带10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水枪和接口,水带10通过接口与第一出水口222连接;更具体的,第一出水口222与水带10接口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快速接头,在进行灭火抢灾时能够快速地将水带10接口与第一出水口222连接。
42.优选地,第二箱体200上还安装有第二开合门210。
43.其中,如图1所述,第二开合门210关闭时能够保护第二箱体200内的水龙头220。
4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叠放的方式对水带10进行收纳能够更加节约收纳空间,从而减小第一箱体100的体积;且收纳件130是滑动连接在导轨120上的,所以能够适应不同厚度的水带10,且活动的收纳能够节约折叠水带10占用的空间,进一步节约水带10所需要的收纳空间;同时收纳柱134上活动轮136能够保证水带10的快速取出,还能避免在将水带10取出时,水带10挂在收纳柱134上,防止收纳柱134将水带10刮破。
45.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