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灭火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85704发布日期:2022-04-14 22:22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灭火模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灭火贴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灭火模块。


背景技术:

2.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新的标准中,将火灾定义为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
3.智能灭火贴片是一种新兴的灭火装置,可准确、有效地探测及扑灭火源,将火患扑灭在最初阶段。既可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也可降低单次灭火费用,并且不会对人员造成任何伤害。其原理为:当火灾产生温度达到产品中的感温材料受热分解温度时,产品感温灭火组合物会发生分解反应,产生大量的灭火物质。
4.但现有的灭火模块,由于其壳体不可拆卸,并不能更换里面的材料,若壳体里面的材料损坏,则整个灭火模块都不能使用,使用非常浪费,此外,在一些情况下,受限于使用环境,现有的灭火模块的使用效果并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智能灭火模块,具有可更换灭火贴片,且灭火贴片能单独使用,且灭火模块便于单独安装的优势。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灭火模块,包括:开设有若干第一散气孔的主壳体和安装于所述主壳体内的灭火贴片;所述主壳体包括:主底壳和装配于所述主底壳上、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主底壳的主上壳;所述灭火贴片包括:开设有若干第二散气孔的次壳体,安装于所述次壳体内的点火器、温控开关和材料模块,以及,一端连接所述材料模块的热敏线;所述次壳体的一侧面上的两端各设置有一条凸条;两条所述凸条的凸起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散气孔位于所述次壳体的上侧面,两条所述凸条位于所述次壳体的下侧面。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次壳体包括:次底壳和装配于所述次底壳上的次上壳;所述第二散气孔开设于所述次上壳上;两条所述凸条位于所述次底壳上;所述次底壳上开设有位于两条所述凸条位之间的第一引线孔;所述主底壳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引线孔对应设置的第二引线孔。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点火器和温控开关安装于所述次底壳内;所述材料模块位于所述点火器和温控开关的上侧;所述次壳体内还安装有:位于所述次上壳和所述材料模块之间的第一防震层,以及位于所述次底壳和所述材料模块之间的第二防震层。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防震层包括:分别位于四个角落的四个边角防震件;以及位于中间的中间防震件。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防震层安装后,所述第二防震层的上平面与所述点火器的上平面、所述温控开关的上平面位于同一高度。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防震层为硅胶泡绵或eva泡绵;所述第二防震层为硅胶泡绵或eva泡绵。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主底壳的下侧设有容纳仓;所述主壳体还包括:装配于所述主底壳下侧、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容纳仓的主底盖;所述热敏线放置于所述容纳仓内;所述热敏线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引线孔和所述第二引线孔与所述次壳体内的所述材料模块连接。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主底壳开设有使所述容纳仓与外界导通的第三引线孔。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主底壳外侧装配有吊顶盖。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主上壳的上侧装配有装饰片,所述第一散气孔开设于所述主上壳、且环周设置、且位于所述装饰片下侧。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17.1、在本实用新型中,主壳体包括:主底壳和用于打开或关闭主底壳的主上壳,这样的设计使得可以更换主壳体里面的灭火贴片,不仅是灭火贴片过期更换灭火贴片,在产品用于灭火后,也能回收主壳体,装上新的灭火贴片继续使用;点火器、温控开关和材料模块均设置在灭火贴片的次壳体内,且热敏线与材料模块相连接,所以,灭火贴片也可以单独使用;除此之外,灭火贴片的次壳体的一侧面上的两端各设置有一条凸条,两条凸条作为贴胶位,粘贴上胶水后,很容易地将灭火贴片粘贴在想要的位置。
18.2、在本实用新型中,次壳体内安装有:位于次上壳和材料模块之间的第一防震层,以及位于次底壳和材料模块之间的第二防震层,材料模块作为灭火物质释放源,被夹在第一防震层和第二防震层之间,被充分保护起来;同时使得材料模块与点火器、温控开关的接触更加紧密。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爆炸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饰片、主壳体和吊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灭火贴片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灭火贴片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26.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主底壳、主底盖和热敏线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主底壳和灭火贴片的结构示意图;
28.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块框图。
29.附图标记说明:a、第一散气孔;b、第二散气孔;c、第一引线孔;d、第二引线孔;e、第三引线孔;f、第四引线孔;g、容纳仓;1、主壳体;11、主底壳;111、理线夹;12、主上壳;13、主
底盖;2、灭火贴片;21、次壳体;211、次底壳;2111、凸条;212、次上壳;22、点火器;23、温控开关; 24、材料模块;25、第一防震层;251、边角防震件;252、中间防震件;26、第二防震层;27、热敏线;3、吊顶盖;4、装饰片;41、凸起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32.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智能灭火模块,如图1-图4所示,包括:主壳体1和安装于主壳体1内的灭火贴片2。主壳体1上开设有若干第一散气孔a。
33.其中,如图2-图4所示,主壳体1包括:主底壳11和装配于主底壳11 上、用于打开或关闭主底壳11的主上壳12。这样的设计使得可以更换主壳体 1里面的灭火贴片2,不仅是灭火贴片2过期更换灭火贴片2,在产品用于灭火后,也能回收主壳体1,装上新的灭火贴片2继续使用。
34.具体地,主上壳12可拆卸式装配于主底壳11上,相比以往的结构,在装配时,也更加方便。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主上壳 12和主底壳11之间为卡扣扣合连接。当然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可拆卸的结构。此外,在“主上壳12装配于主底壳11上,且用于打开或关闭主底壳11”这个方案中,除了上述实施例讲的,主上壳12还可以采用转动式或滑动式装配于主底壳11上。
35.其中,如图5和图6所示,灭火贴片2包括:次壳体21,安装于次壳体 21内的点火器22、温控开关23和材料模块24,以及,一端连接材料模块24 的热敏线27。次壳体21上开设有若干第二散气孔b。由于点火器22、温控开关23和材料模块24均设置在灭火贴片2的次壳体21内,且热敏线27与材料模块24相连接,所以,灭火贴片2也可以单独使用。
36.如图5所示,次壳体21的一侧面上的两端各设置有一条凸条2111。两条凸条2111的凸起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二散气孔b位于次壳体21的上侧面,两条凸条2111位于次壳体21的下侧面。两条凸条2111的凸起面作为贴胶位,粘贴上胶水后,很容易地将灭火贴片2粘贴在想要的位置,更便于灭火贴片2 单独使用。
37.如图6所示,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次壳体21包括:次底壳211和装配于次底壳211上的次上壳212。第二散气孔b开设于次上壳212上,两条凸条2111位于次底壳211上。如图7所示,次底壳211上开设有位于两条凸条 2111位之间的第一引线孔c;主底壳11上开设有与第一引线孔c对应设置的第二引线孔d。灭火贴片2单独使用时,两条凸条2111作为安装位,将灭火贴片2粘贴在想要的位置。点火器22的两条启动线、温控开关23的两条信号反馈线均从第一引线孔c引出到外面,热敏线27也是通过第一引线孔c与材料模块24相连。由于凸条2111具有一定高度,所以,安装时,第一引线孔c并不会与箱体(灭火贴片2贴在箱体内)完全贴合,预留有足够的位置供启动线、信号反馈线和热敏线27伸出。而主底壳11上开设有第二引线孔d,是为了便于整个智能灭火模块使用时,启动线、信号反馈线的引出,以及热敏线27与材料模块24相连。
38.如图6所示,具体地,点火器22和温控开关23安装于次底壳211内。材料模块24位于
点火器22和温控开关23的上侧。
39.在一实施例中,同样如图6所示,次壳体21内还安装有:位于次上壳212 和材料模块24之间的第一防震层25,以及位于次底壳211和材料模块24之间的第二防震层26。材料模块24作为灭火物质释放源,被夹在第一防震层 25和第二防震层26之间,被充分保护起来;同时使得材料模块24与点火器 22、温控开关23的接触更加紧密。
40.具体地,第一防震层25包括:分别位于四个角落的四个边角防震件251;以及位于中间的中间防震件252。这样的设置,每个防震件都充分地起到作用,起到更好的防震效果。
41.具体地,第二防震层26安装后,第二防震层26的上平面与点火器22的上平面、温控开关23的上平面位于同一高度。在这里,第二防震层26除了起防震作用外,还起到垫平的作用,使得材料模块24安装更加紧凑平稳。
42.第一防震层25为硅胶泡绵或eva泡绵,第二防震层26为硅胶泡绵或eva 泡绵。硅胶泡绵或eva泡绵均具有防火和耐高温的性能。
43.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主底壳11的下侧设有容纳仓g。主壳体1 还包括:装配于主底壳11下侧、用于打开或关闭容纳仓g的主底盖13。具体地,主底盖13可拆卸式装配于主底壳11下侧。更具体地,主底盖13和主底壳11之间为卡扣扣合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主底盖13转动式装配于主底壳11下侧。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其他可拆卸的结构。
44.如图7所示,热敏线27放置于容纳仓g内。热敏线27一端通过第一引线孔c和第二引线孔d与次壳体21内的材料模块24连接。在智能灭火模块不使用时,将热敏线27收纳进容纳仓g内,使得整个产品占用空间小,且热敏线27不外露,有热敏线27的作用。主底盖13起到进一步保护感温导线的作用。此外,在智能灭火模块不使用时,启动线、信号反馈线的另一端也同样收纳在容纳仓g内。
45.如图7和图8所示,主底壳11开设有使容纳仓g与外界导通的第三引线孔e。在智能灭火模块需要使用时,先打开主底盖13,将感温导线、启动线和信号反馈线从第三引线孔e引出,再盖上主底盖13即可。
46.更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8所示,容纳仓g内设有若干理线夹111。理线夹111能将热敏线27有条理地收纳固定在容纳仓g内,最优选地,有一个理线夹111设置在第二引线孔d附近。
47.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主上壳12的上侧装配有装饰片4,第一散气孔 a开设于主上壳12、且环周设置、且位于装饰片4下侧。装饰片4可以设置有多种图案供客户选择,也能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而环周设置的第一散气孔a,相比现有的设计,能够一整圈排气,效果更好。
48.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装饰片4上设有凸起结构41。凸起结构41使得装饰片4相对主上壳12抬起,从而使得第一散气孔a不会被装饰片4挡住,此外,由于装饰片4的存在,使得外部灰尘等不易直接通过第一散气孔a进入主壳体1内,从而不会堵塞第一散气孔a及灭火贴片2,保证了该灭火贴片 2使用时的有效性。
49.如图1和图4所示,主底壳11外侧装配有吊顶盖3,具体为主底壳11外侧装配有吊顶盖3。吊顶盖3的作用是将该智能灭火模块固定在独立的服务器、配电柜、开关柜等小空间设备内部。吊顶盖3上开设有铆钉孔。根据防护空间具体情况,产品可采用双面胶粘贴、免钉胶或铆钉安装到易着火点上方。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吊顶盖3与主底壳11为可拆卸式连接。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吊顶盖3对应第三引线孔e的位置处设置有第四引线孔f。第四引线孔f在不使用时被堵住。图1和图4所展示的便是第四引线孔f被堵住的状态。
50.如图9所示,作为另一个重要改进点,智能灭火模块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点火器22和温控开关23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与主壳体1 分体式设置。控制器安装在另一个装置里。这样的设置,使得该智能灭火模块可以做得更小,且控制器不会被灼烧损坏。在另一实施例中,控制器设于主壳体1内。
51.同样如图9所示,控制器通过无线通讯模块连接到终端远程紧急指挥平台。这样的设计,使得终端远程紧急指挥平台可以得知现场温度,并可远程控制点火器22加热/点燃材料模块24,进而产生灭火物质来灭火。与自动灭火双重保证。在无线通讯模块于终端远程紧急指挥平台之间还可以设置有服务器。无线通讯模块简单举例,包括:wi-fi/gprs/zigbee/nb/lora/4g/5g通讯模块等等。
52.本产品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述:在不改变原有设备和消防工程的基础上,将该产品装配在独立的服务器、配电柜、开关柜等小空间设备内部,当火场产生温度达到产品中的材料模块24受热分解温度时,材料模块24会发生分解反应,产生大量的灭火物质。
53.以上,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