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地下室消防结构工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88635发布日期:2022-04-09 09:26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BIM的地下室消防结构工程的制作方法
一种基于bim的地下室消防结构工程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结构工程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地下室消防结构工程。


背景技术:

2.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是建筑学、工程学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以三维图形为主、物件导向、建筑学有关的电脑软件进行辅助设计。
3.地下室场所中设置的消火箱一般设置双层结构,上层放置消火栓,下层放置灭火器,上下箱门都采用左右铰接开合的方式,在取用消火设备时,开启的箱门容易影响使用者的操作,不便于取放消火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地下室消防结构工程,所述地下室消防结构工程包括消火箱,所述消火箱上层采用上翻门结构,方便取放灭火器,所述消火箱的下箱门采用折叠门结构,便于取用消火设备,减少了箱门开启对取用消火设备操作的影响。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地下室消防结构工程,所述消防结构工程包括消火箱,所述消火箱上设置有隔板,所述消火箱基于所述隔板分为灭火器存放室和消火栓存放室;
6.所述消火箱包括上箱门和下箱门,所述上箱门为下翻结构,所述上箱门与所述隔板通过合页铰链连接;
7.所述下箱门为折叠门结构,所述下箱门一侧固定在所述消火栓存放室的一侧。
8.所述上箱门的顶边位置设置有金属条,所述灭火器存放室的顶边上设置有磁吸条,所述金属条与所述磁吸条配合连接。
9.所述上箱门的侧边上设置有连杆组,所述连杆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
10.所述第一连杆一端固定在所述上箱门的一侧边内壁上,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灭火器存放室的一侧边内壁上。
11.所述上箱门面向所述灭火器存放室的一面设置有灭火器放置架。
12.所述灭火器存放室内设置有防护垫,所述上箱门关闭时,所述防护垫和所述灭火器放置架对应配合。
13.所述消火栓存放室的背板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市政给水管连通。
14.所述消火栓存放室内固定有消火栓,所述消火栓的进水腔管通过所述连接孔与市政给水管连接;
15.所述消火栓存放室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消火栓的出水腔管通过所述通孔伸出在所述消火栓存放室外。
16.所述消火栓伸出在所述消火栓存放室外的出水腔管上安装有控制阀。
17.所述消火栓存放室内放置有喷水嘴和水带;
18.所述消火栓存放室设置有配合槽,所述喷水嘴固定在所述配合槽上;
19.所述消火栓存放室设置有挂架,所述水带盘卷挂载在所述挂架上。
20.所述下箱门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两端设置有滚珠;
21.所述消火栓存放室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滚珠和所述滑槽对应配合。
2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地下室消防结构工程,所述地下室消防结构工程包括消火箱,所述消火箱上层采用上翻门结构,方便取放灭火器,消火栓出水口设置在箱体侧边,便于使用,避免了箱门开启对取用消火设备操作的影响,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消防工程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消火箱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箱门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消火栓存放室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箱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消防工程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消火箱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箱门结构示意图,所述消防系统包括消火箱1,所述消火箱1中部位置设置有隔板11,所述隔板11将所述消火箱1分隔为消火栓存放室12和灭火器存放格13,所述消火栓存放室12设置在所述消火箱1的下部,所述灭火器存放格13设置在所述消火箱1的上部,所述灭火器存放格13上设置有上箱门14,所述上箱门14的底边通过合页铰链与所述隔板11连接,所述上箱门14可以基于所述合页铰链以所述底边为轴翻转开门。所述上箱门14的顶边上设置有金属条143,所述灭火器存放格12的顶边对应位置设置有磁吸条123,关闭所述上箱门14时,所述金属条143和所述磁吸条123相互配合,所述上箱门14维持所述关闭状态。
31.所述上箱门14的一侧边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杆组2,所述上箱门14的另一侧边内壁设置有第二连杆组3,所述第一连杆组2包括第一连杆21和第二连杆22,所述第二连杆组3包括第三连杆31和第四连杆32,所述第一连杆21一端固定在所述上箱门14的一侧边内壁上,所述第一连杆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2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22的另一端固
定在所述灭火器存放格12的一侧边内壁上;所述第三连杆31一端固定在所述上箱门14的另一侧边内壁上,所述第三连杆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3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连杆32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灭火器存放格12的另一侧边内壁上。
32.进一步的,所述上箱门14关闭时,所述第一连杆组2和所述第二连杆组3收纳所述灭火器存放格12内,开启所述上箱门14时,所述第一连杆组2和所述第二连杆组3展开,当所述第一连杆21和所述第二连杆22处于同一直线,所述第三连杆31和所述第四连杆32处于同一直线时,即所述第一连杆组2和所述第二连杆组3完全展开,所述上箱门14处于开启状态。所述第一连杆组2和所述第二连杆组3用以限制所述上箱门14的开启位置,使所述上箱门14处于合适的开启位置上。
33.进一步的,所述上箱门14上部位置设置有把手,便于打开所述上箱门14。
34.具体的,所述上箱门14面向所述灭火器存放格12的一面设置有第一灭火器放置架142和第二灭火器放置架143,所述第一灭火器放置架142和所述第二灭火器放置架143用以放置灭火器,所述灭火器存放格12内壁上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一防护垫121和第二防护垫122,所述第一防护垫121与所述第一灭火器放置架142配合,所述第二防护垫122和所述第二灭火器放置架143配合,确保所述灭火器存放在所述灭火器存放格12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磕碰损伤的情况。
35.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所述灭火器存放格12内存放的灭火器可以为1个,或者2个,或者3个等。
36.具体的,所述灭火器存放格12结构简单,所述上箱门14开启操作方便,方便用户取放所述灭火器。
37.具体的,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消火栓存放室结构示意图,所述消火栓存放室13背板开设有连接孔131,所述连接孔131连接消防系统的市政给水管,所述消火栓存放室13的侧板上开设有通孔132,所述消火栓存放室13容纳消火栓5,所述消火栓5的进水腔管通过所述连接孔131与所述市政给水管连通,所述消火栓5的出水腔管通过所述通孔132伸出在所述消火栓存放室13的侧边,所述消火栓5的出水腔管上设置有控制阀4,所述控制阀4控制所述出水口的开合状态。
38.所述消火栓存放室13内还存放有喷水嘴6和水带7,所述消防栓存放格13内底板上设置有配合槽133,所述配合槽133用以固定所述喷水嘴6,防止所述喷水嘴6在安装所述消防系统过程中发生倾倒的情况。所述消火栓存放室13内的连接孔131下方设置有挂架134,所述水带7盘卷收纳后,挂在所述挂架134上。
39.具体的,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箱门结构示意图,所述消火栓存放室13上安装有下箱门15,所述下箱门15为折叠门结构,所述下箱门15的一侧边固定在所述消火栓存放室13的一侧边,所述下箱门15的另一侧边设置有定位杆151,所述定位杆151的两端设置有滚珠,所述消火栓存放室13的顶边设置有第一滑槽135,所述消火栓存放室13的底边设置有第二滑槽136,所述定位杆151的滚珠与所述第一滑槽135和所述第二滑槽136配合,所述下箱门13可以在所述消火存放室13上左右开合,方便取用消火设备。
4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地下室消防工程结构,所述工程结构设置一个消火箱1,所述消火箱1上层为灭火器存放室12,下层为消火栓存放室13,所述消火箱1的上箱门14为下翻门结构,方便取用灭火器,所述消火箱1的下箱门15为折叠门结构,方便
取用消火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避免箱门开启影响取用操作,操作简单方便,具有很好实用性。
41.另外,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bim的地下室消防工程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采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