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无线太阳能充电式破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82155发布日期:2022-05-11 12:49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无线太阳能充电式破玻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破玻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无线太阳能充电式破玻器。


背景技术:

2.破玻器是一种采用超距离弹射器机械激发冲头,使得冲头瞬间产生巨大压力,击碎钢化玻璃,达到破玻效果,破玻器是一种安装在封闭式车窗设计车辆应急窗处的辅助逃生系统装置,在发生紧急事故或灾害时,通过破玻器击碎应急窗玻璃以便逃生。
3.现有的破玻器是于车内向车外对玻璃进行破碎形成逃生通道的,但玻璃破碎的瞬间碎渣受力会向车外扩散,容易对车外人员造成损伤,为此,我们推出了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无线太阳能充电式破玻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无线太阳能充电式破玻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破玻器是于车内向车外对玻璃进行破碎形成逃生通道的,但玻璃破碎的瞬间碎渣受力会向车外扩散,容易对车外人员造成损伤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无线太阳能充电式破玻器,包括外壳和多发组件,所述外壳的左侧面设置有防护组件,且防护组件用于防止玻璃破碎后向外发生飞溅,所述防护组件包括粘胶贴片、第一磁片、透明硅胶膜和第二磁片,所述粘胶贴片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磁片,且粘胶贴片的左侧设置有透明硅胶膜,所述透明硅胶膜的内部嵌入有第二磁片,所述多发组件设置于外壳内部,且多发组件具有重复撞击玻璃直至玻璃破碎的作用,所述外壳的左侧内部嵌入有透明玻璃。
6.优选的,所述透明硅胶膜通过第二磁片、第一磁片与粘胶贴片磁性吸附连接,且第一磁片共设置有四个。
7.优选的,所述外壳通过粘胶贴片粘附于玻璃一侧,且透明硅胶膜贴覆于玻璃另一侧。
8.优选的,所述多发组件包括转杆、轴承、转盘、枪筒、气囊、点火器、点火按钮、限位通道、复位弹簧和撞头,所述转杆的右端外壁连接有轴承,且转杆的中部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外壁分布有枪筒,且枪筒的内部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的右侧设置有点火器,且点火器的右侧设置有点火按钮,所述枪筒的左侧设置有限位通道,且限位通道的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右端连接有撞头。
9.优选的,所述点火按钮与外壳之间通过微型弹簧构成弹性连接,且点火按钮的左端与点火器的右端相适配。
10.优选的,所述限位通道的中轴线与枪筒的中轴线相重合,且撞头通过复位弹簧与限位通道构成弹性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枪筒通过转杆、轴承、转盘与外壳转动连接,且枪筒呈环形状分布于
转盘外表面。
12.优选的,所述点火按钮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池,且电池的左侧设置有太阳能板。
13.优选的,所述撞头的右端外表面嵌入有滚珠,且滚珠的外表面与限位通道的内壁相贴合。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无线太阳能充电式破玻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通过使用透明硅胶膜贴于玻璃外侧,可避免玻璃破碎后发生飞溅,从而避免外界人员因此受伤,且可对玻璃进行重复破碎,避免有玻璃未破碎或未完全破碎,从而保障及时为人们开设出紧急逃生通道。
16.1、本实用新型,透明硅胶膜贴覆于玻璃外侧并通过第二磁片与玻璃另一侧的第一磁片磁吸作用实现固定,当撞头对玻璃进行撞击破碎时,破碎部位的玻璃受到透明硅胶膜的阻挡而不会发生向外飞溅,使得玻璃外侧的人员不会因玻璃渣的飞溅而造成受伤,而玻璃另一侧由于外壳粘附于该侧玻璃面,玻璃受其阻隔也不会向该侧人员进行飞溅,从而有利于对人员进行防护。
17.2、本实用新型,气囊内部填充有可燃绝缘气体介质,当点火器与点火按钮接触通电时,点火器点燃气体介质使得气囊迅速膨胀,从而推动撞头高速移动对玻璃进行撞击,而通过摇动转杆可替换枪筒使新的气囊再次膨胀,从而再次推动撞头对玻璃进行撞击,该设置有利于完全对玻璃进行破碎,防止有玻璃在单次撞击下未发生破碎的情况产生。
18.3、本实用新型,撞头撞击玻璃后通过复位弹簧沿限位通道内部复位回至最右端以便下次进行撞击,而在撞头复位时通过滚珠使其贴于限位通道内壁滑动,以便降低撞头复位时摩擦力,使得撞头顺畅复位。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盘侧视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外壳;2、防护组件;201、粘胶贴片;202、第一磁片;203、透明硅胶膜;204、第二磁片;3、多发组件;301、转杆;302、轴承;303、转盘;304、枪筒;305、气囊;306、点火器;307、点火按钮;308、限位通道;309、复位弹簧;310、撞头;4、透明玻璃;5、电池;6、太阳能板;7、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23.如图1-2所示,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无线太阳能充电式破玻器,包括外壳1和多发组件3,外壳1的左侧面设置有防护组件2,且防护组件2用于防止玻璃破碎后向外发生飞溅,防护组件2包括粘胶贴片201、第一磁片202、透明硅胶膜203和第二磁片204,粘胶贴片20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磁片202,且粘胶贴片201的左侧设置有透明硅胶膜203,透明硅胶膜203的内部嵌入有第二磁片204,多发组件3设置于外壳1内部,且多发组件3具有重复撞击玻璃直至玻璃破碎的作用,外壳1的左侧内部嵌入有透明玻璃4,透明硅胶膜203通过第二磁片204、第一磁片202与粘胶贴片201磁性吸附连接,且第一磁片202共设置有四个,外壳1通过粘胶
贴片201粘附于玻璃一侧,且透明硅胶膜203贴覆于玻璃另一侧;
24.具体操作如下,外壳1通过粘胶贴片201粘接于玻璃内侧,而透明硅胶膜203贴于玻璃外侧,且透明硅胶膜203通过第二磁片204与第一磁片202磁性吸附固定于玻璃外侧防止脱落,当玻璃受到冲击产生破裂时,由于透明硅胶膜203与破裂部位重合,该部位的玻璃碎渣受到阻隔而不会向外产生飞溅,从而避免外界人员因此受伤,而且透明硅胶膜203是基于磁性吸附固定,且便于将其取下回收再使用。
25.如图1-3所示,多发组件3包括转杆301、轴承302、转盘303、枪筒304、气囊305、点火器306、点火按钮307、限位通道308、复位弹簧309和撞头310,转杆301的右端外壁连接有轴承302,且转杆301的中部设置有转盘303,转盘303的外壁分布有枪筒304,且枪筒304的内部设置有气囊305,气囊305的右侧设置有点火器306,且点火器306的右侧设置有点火按钮307,枪筒304的左侧设置有限位通道308,且限位通道308的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309,复位弹簧309的右端连接有撞头310,点火按钮307与外壳1之间通过微型弹簧构成弹性连接,且点火按钮307的左端与点火器306的右端相适配,限位通道308的中轴线与枪筒304的中轴线相重合,且撞头310通过复位弹簧309与限位通道308构成弹性连接,枪筒304通过转杆301、轴承302、转盘303与外壳1转动连接,且枪筒304呈环形状分布于转盘303外表面,点火按钮307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池5,且电池5的左侧设置有太阳能板6,撞头310的右端外表面嵌入有滚珠7,且滚珠7的外表面与限位通道308的内壁相贴合;
26.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太阳能板6透过透明玻璃4与透明硅胶膜203吸收光能并转换为电能储存至电池5内部,当需要对玻璃进行破碎时,按压点火按钮307使其与点火器306接触,点火器306因此通电点燃气囊305内部的可燃绝缘气体介质,可燃绝缘气体介质采用氮气,气囊305因此沿枪筒304、限位通道308内部迅速膨胀,从而推动撞头310高速移动对玻璃进行撞击,接着转动转杆301使得转盘303携带枪筒304转动,从而将未膨胀的气囊305对准限位通道308,同时撞头310撞击玻璃后通过复位弹簧309沿限位通道308内部复位回至最右端以便下次进行撞击,而在撞头310复位时通过滚珠7使其贴于限位通道308内壁滑动,以便降低撞头310复位时摩擦力,使得撞头310顺畅复位,再次按动点火按钮307使得点火器306运作,从而使得撞头310再次撞击玻璃,不断重复上述操作直至玻璃完全破碎,防止有玻璃在单次撞击下未发生破碎或还具有粘连现象的情况产生,从而保障及时为人们开设出紧急逃生通道。
27.综上,该具有防护结构的无线太阳能充电式破玻器,使用时,首先太阳能板6透过透明玻璃4与透明硅胶膜203吸收光能并转换为电能储存至电池5内部,当需要对玻璃进行破碎时,按压点火按钮307使其与点火器306接触,点火器306因此通电点燃气囊305内部的可燃绝缘气体介质,可燃绝缘气体介质采用氮气,气囊305因此沿枪筒304、限位通道308内部迅速膨胀,从而推动撞头310高速移动对玻璃进行撞击;
28.接着转动转杆301使得转盘303携带枪筒304转动,从而将未膨胀的气囊305对准限位通道308,同时撞头310撞击玻璃后通过复位弹簧309沿限位通道308内部复位回至最右端以便下次进行撞击,而在撞头310复位时通过滚珠7使其贴于限位通道308内壁滑动,以便降低撞头310复位时摩擦力,使得撞头310顺畅复位;
29.再次按动点火按钮307使得点火器306运作,从而使得撞头310再次撞击玻璃,不断重复上述操作直至玻璃完全破碎,防止有玻璃在单次撞击下未发生破碎或还具有粘连现象
的情况产生,从而保障及时为人们开设出紧急逃生通道;
30.最后由于外壳1通过粘胶贴片201粘接于玻璃内侧,而透明硅胶膜203贴于玻璃外侧,且透明硅胶膜203通过第二磁片204与第一磁片202磁性吸附固定于玻璃外侧防止脱落,当玻璃受到冲击产生破裂时,由于透明硅胶膜203与破裂部位重合,该部位的玻璃碎渣受到阻隔而不会向外产生飞溅,从而避免外界人员因此受伤,而且透明硅胶膜203是基于磁性吸附固定,且便于将其取下回收再使用,同时玻璃内侧由于外壳1粘附于该侧玻璃面,玻璃受其阻隔也不会向该侧人员进行飞溅,从而有利于对人员进行防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