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系统及作业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30880发布日期:2022-12-03 01:14阅读:57来源:国知局
灭火系统及作业机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灭火系统及作业机械。


背景技术:

2.消防车灭火方式一般有两种,纯水模式和泡沫模式,通常出水口只可以出纯水,出泡沫口只可出泡沫。在需要切换泡沫模式的场合,需要停机或怠速,关闭出水阀门,拆水带并更换至泡沫口,操作繁琐,影响灭火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灭火系统及作业机械,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消防车切换泡沫模式时,操作繁琐影响灭火效率的缺陷,实现提高消防车的模式切换效率的效果。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灭火系统,包括:
5.依次连接的供水支路、水泵和出水支路;
6.泡沫装置,能够提供消防泡沫且设有用于排出消防泡沫的泡沫排放口;
7.连接支路,包括连接管路和设置于所述连接管路的第一控制阀,所述连接管路分别与所述出水支路和所述泡沫排放口连接;
8.排气装置,用于与所述供水支路相连接,能够排出所述供水支路内的气体。
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灭火系统,所述出水支路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每个所述出水支路均包括出水管路和设置于所述出水管路的第二控制阀;
10.每个所述出水支路分别通过对应的所述连接支路与所述泡沫排放口相连接,并且所述连接支路与所述出水支路的连接位置设置于所述第二控制阀的下游。
1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灭火系统,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均设置为手动控制阀;
12.或者,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均设置为电磁控制阀,所述灭火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连接。
13.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灭火系统,所述泡沫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泡沫液容器、进液支路、泡沫泵和混合装置;
14.所述混合装置还与所述水泵的出液口连接,且所述混合装置能够将泡沫液和水混合形成消防泡沫,所述混合装置设有所述泡沫排放口。
1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灭火系统,还包括冲洗支路,所述冲洗支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水泵的出液口和所述泡沫泵的进液口相连接。
1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灭火系统,所述泡沫装置还包括换向阀,所述换向阀连接于所述泡沫泵与所述混合装置之间。
1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灭火系统,所述供水支路包括能够储水的储水容器和外吸水支路,所述储水容器和所述外吸水支路均与所述水泵的进液口相连接;
18.所述灭火系统还包括注水支路,所述注水支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水泵的出液口和
所述储水容器相连接。
1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灭火系统,还包括止回阀,所述止回阀设置于所述水泵与所述出水支路之间。
2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灭火系统还包括泡沫排出支路,所述泡沫排出支路与所述泡沫排放口连接;
21.和/或,所述灭火系统还包括消防水炮,所述消防水炮与所述水泵的出液口相连接。
22.本实用新型中还提供一种作业机械,包括如上所述的灭火系统。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灭火系统,通过供水支路与水泵相连,在水泵的作用下水能够从出水支路排出,以供灭火使用。通过泡沫装置能够形成消防泡沫,在需要切换至泡沫模式时,可以打开第一控制阀,则泡沫装置形成的消防泡沫能够经过第一控制阀从出水支路排出,以供灭火使用。如此设置,可以省去拆装水带的时间,使出水支路能够直接排放消防泡沫进行灭火,操作更简单,有效地提高了灭火效率。
24.同时,当水源液面较低使得水泵与水源液面的高度差较大而无法正常启动吸水时,可以通过排气装置排出供水支路内的气体,提升供水支路内的液面高度,以便于水泵能够进行正常的泵水作业。
25.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作业机械,由于包含了本实用新型中的灭火系统,因此同时也就包含了灭火系统的上述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灭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
29.1、外吸水支路;2、水泵;3、真空泵;4、拉阀;5、出水支路;6、第二控制阀;7、第一控制阀;8、泡沫泵;9、混合器;10、空压机;11、冲洗支路;12、换向阀;13、储水容器;14、注水支路;15、止回阀;16、泡沫排出支路;17、泡沫液容器;18、消防水炮;19、注水阀;20、吸水阀;21、出水阀;22、泡沫排放阀;23、水炮阀;24、注排阀;25、外吸泡沫阀;26、冲洗阀;27、罐出泡沫阀;28、排水阀;29、进液支路;30、泡沫排放口;31、连接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下面结合图1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灭火系统。
32.灭火系统包括供水支路、水泵2、出水支路5、泡沫装置、连接支路及排气装置。
33.供水支路、水泵2和出水支路5依次连接。即,供水支路与水泵2的进液口连接,水泵2的出液口与出水支路5连接。在灭火过程中,水带可以连接在出水支路5上。
34.泡沫装置能够提供消防泡沫,且泡沫装置设有用于排出消防泡沫的泡沫排放口30。
35.连接支路包括连接管路31和设置于连接管路31的第一控制阀7。连接管路31分别与出水支路5和泡沫排放口30连接。
36.排气装置用于与供水支路相连接,能够排出供水支路内的气体。可选地,排气装置可以设置为真空泵3。真空泵3的抽吸口通过拉阀4与供水支路相连接。
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灭火系统,通过供水支路与水泵2的进液口相连,在水泵2的作用下水能够从出水支路5排出,以供灭火使用。通过泡沫装置能够形成消防泡沫,在需要切换至泡沫模式时,可以打开第一控制阀7,则泡沫装置形成的消防泡沫能够经过第一控制阀7从出水支路5排出,以供灭火使用。如此设置,可以省去拆装水带的时间,使出水支路5能够直接排放消防泡沫进行灭火,操作更简单,有效地提高了灭火效率。
38.同时,当水源液面较低使得水泵2与水源液面的高度差较大而无法正常启动吸水时,可以通过排气装置排出供水支路内的气体,提升供水支路内的液面高度,以便于水泵2能够进行正常的泵水作业。
39.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出水支路5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每个出水支路5均包括出水管路和设置于出水管路的第二控制阀6。
40.每个出水支路5分别通过对应的连接支路与泡沫排放口30相连接,并且连接支路与出水支路5的连接位置设置于第二控制阀6的下游。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控制阀6的下游是指水泵2泵送的水流经第二控制阀6时,第二控制阀6的出水侧。
41.通过设置第二控制阀6,在需要出水支路5排放消防泡沫时,可以关闭第二控制阀6,如此一方面能够防止出水支路5内的消防泡沫向水泵的方向运行,另一方面能够防止水泵的水直接进入出水支路5。
42.而通过设置至少两个出水支路5并且每个出水支路5分别通过连接支路与泡沫排放口30连接,在灭火过程中,可使一部分出水支路5进行排水,另一部分同时排放消防泡沫,极大地提高了灭火的灵活性,同时能够解决多人协同灭火时的复杂工况适应性问题。
43.可选地,出水支路5还包括设置于出水管路上的出水阀21,出水阀21设置于连接支路与出水支路的连接位置的下游。通过出水阀21能够控制出水支路5的通断,达到控制出水的效果。出水阀21包括但不限于是截止阀。
44.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均设置为手动控制阀。例如,包括但不限于截止阀。
45.当然,第一控制阀7和第二控制阀6并不局限于为手动控制阀。例如,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阀7和第二控制阀6均设置为电磁控制阀。灭火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控制阀7和第二控制阀6连接。例如,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控制阀7和第二控制阀6电连接或者通信连接。
46.通过控制模块能够控制第一控制阀7和第二控制阀6进行联动,例如在出水支路处于泡沫模式时,第一控制阀7打开,第二控制阀6关闭。在出水支路处于喷水模式时,第一控
制阀7关闭,第二控制阀6打开。控制模块可以设置在出水管路的外壁上,以便于操作者方便操作。
47.可选地,控制模块可以为联动开关,操作联动开关打开第一控制阀7和第二控制阀6中的一者时,另一者会被关闭。或者控制模块为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控制阀7和第二控制阀6中的一者为开启状态,同时另一者为关闭状态。
48.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泡沫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泡沫液容器17、进液支路29、泡沫泵8和混合装置。即,泡沫泵8的进液口通过进液支路29与泡沫液容器17连接,泡沫泵8的出液口与混合装置连接。
49.通过设置泡沫液容器17使得灭火系统能够储存泡沫液,使用更方便。可选地,泡沫液容器17可以设置为泡沫液罐。
50.混合装置还与水泵的出液口连接,且混合装置能够将泡沫液和水混合形成消防泡沫。具体地,混合装置包括第一进液口、第二进液口和泡沫排放口30。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分别与泡沫泵8的出液口和水泵2的出液口相连接。如此设置,混合装置可以利用水泵2泵出的水形成消防泡沫,使得灭火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
51.可选地,混合装置包括空压机10和混合器9。第一进液口、第二进液口和泡沫排放口30均设置于混合器9上。空压机10与混合器9相连接,用于向混合器9提供压缩气体。在使用过程中,泡沫泵8向混合器9提供泡沫液,水泵2向混合器9提供水,空压机10向混合器9提供压缩空气,泡沫液、水及压缩空气在混合器9内混合形成消防泡沫并经泡沫排放口30排出。
52.可选地,进液支路29包括进液管路、设置于进液管路上的罐出泡沫阀27、与进液管路连接的注排支路和与进液管路连接的外吸泡沫支路。进液管路分别与泡沫液容器17和泡沫泵8连接。通过设置罐出泡沫阀27能够将泡沫泵8与泡沫液容器17连通和断开。通过注排支路能够向泡沫液容器17注入泡沫液,以及从泡沫液容器17排出泡沫液。通过外吸泡沫支路使得泡沫泵8能够从外界吸收泡沫液。
53.可选地,注排支路包括注排管路和设置于注排管路上的注排阀24。
54.可选地,外吸泡沫支路包括外吸泡沫管路和设置于外吸泡沫管路上的外吸泡沫阀25。
55.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灭火系统还包括泡沫排出支路16,泡沫排出支路16与泡沫排放口30连接。通过设置泡沫排出支路16,可以无需经过出水支路5直接排放消防泡沫。进一步地,泡沫枪可以连接在泡沫排出支路上,用于在灭火过程中打消防泡沫。如此设置,使得灭火系统在灭火过程中能够同时通过出水支路5排水以及通过泡沫排出支路16排放消防泡沫,从而提高灭火系统的使用灵活性。
56.可选地,泡沫排出支路16包括泡沫排出管路和设置于泡沫排出管路上的泡沫排放阀22。泡沫排放阀22包括但不限于截止阀。
57.可选地,泡沫排出支路16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如此,在灭火的过程中,可以由多人协作灭火,使用更方便。
58.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灭火系统还包括冲洗支路11,冲洗支路11的两端分别与水泵2的出液口和泡沫泵8的进液口相连接。如此设置,在使用泡沫模式灭火后,可以通过冲洗支路11向泡沫泵8供水,从而冲洗泡沫泵8等部件,避免泡沫液对泡沫泵8等部
件造成腐蚀。
59.可选地,冲洗支路11包括冲洗管路设置于冲洗管路上的冲洗阀26。冲洗阀26包括但不限于截止阀。
60.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泡沫装置还包括换向阀12,换向阀12连接于泡沫泵8与混合装置之间。通过换向阀12,在灭火过程中,换向阀12可以将泡沫泵8的出液口与混合装置导通,以使泡沫泵8能够将泡沫液泵入混合装置。在冲洗过程中,换向阀12可以将泡沫泵8的出液口与外界导通,以将冲洗泡沫泵8的水及时排出灭火系统之外。
61.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供水支路包括能够储水的储水容器13和外吸水支路1。储水容器13和外吸水支路1均与水泵2的进液口相连接。通过设置储水容器13,使得灭火系统具有储水功能,从而在水源不便于获取的场合也能够进行灭火。
62.外吸水支路1用于与外界的水源连接。例如,外界的水源包括但不限于河流、湖泊和水井。可选地,外吸水支路1包括外吸水管路和设置于外吸水管路上的吸水阀20,需要用水时将外吸水管路伸入外界的水源内,打开吸水阀20即可。吸水阀20包括但不限于是截止阀。
63.进一步地,水泵2与储水容器13之间设有排水阀28,排水阀28能够将水泵2和储水容器13进行连通和断开。
64.可选地,储水容器13可以设置为水罐。在水罐上设有注水口和排放口。
65.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灭火系统还包括注水支路14,注水支路14的两端分别与水泵2的出液口和储水容器13相连接。
66.如此设置,一方面,外界的水源经过外吸水支路1进入到水泵2并从水泵2的出液口排出后,可以再经过注水支路14进入到储水容器13内,以达到利用外界水源向储水容器13补水的效果。另一方面,在出水支路5未排水时,可以使水泵2从储水容器13抽出的水经过注水支路14排回储水容器13内,使水泵2保持运转状态,以便于灭火系统能够快速地切换至灭火状态。
67.可选地,注水支路14包括注水管路和设置于注水管路上的注水阀19,注水阀19能够控制注水支路14的通断。可选地,注水阀19包括但不限于截止阀。
68.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灭火系统还包括止回阀15,止回阀15设置于水泵2的出液口与出水支路5之间。通过设置止回阀15能够防止出水支路5突然关闭导致管道内的水倒流对水泵2造成冲击的问题。
69.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灭火系统还包括消防水炮18,消防水炮18与水泵2的出液口相连接。如此设置,使得灭火系统具有更多的灭火模式,使用更加灵活方便。
70.可选地,消防水炮18与水泵2的出液口之间设有水炮阀23。通过水炮阀23能够将消防水炮18与水泵2连通和断开。可选地,水炮阀23包括但不限于截止阀。
7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作业机械。
72.作业机械包括如上所述的灭火系统。
73.需要说明的是,作业机械包括了灭火系统就包含了灭火系统的所有优点,此处不再赘述。
74.同时,需要说明的是,作业机械包括但不限于消防车。
7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