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软管卷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88925发布日期:2022-11-15 21:26阅读:59来源:国知局
消防软管卷盘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消防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消防软管卷盘。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消防设施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消防软管卷盘便是常见的一种消防设施。消防软管卷盘是以水作灭火剂,能在迅速展开软管的过程中喷射灭火剂的一种灭火器具。
3.一篇申请号为201520998438.3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消防软管卷盘,包括两片平行并对称设置的集卷盘,两个集卷盘之间设有空心的集卷轴,集卷轴的中心轴上设有固定轴,固定轴一端伸出集卷盘外,其另一端在集卷轴内部并连接l型的弯管,弯管的另一端连接消防软管,消防软管缠绕在两个集卷盘之间的集卷轴上,且消防软管外端部安装有枪头,集卷轴的外端部安装有外接软管;当发生火灾时,技术人员将外接软管与供水管道相连通,将消防软管沿集卷轴转动拉伸至灭火处进行灭火,灭火完毕后,技术人员将外接软管与供水管道断开,并将消防软管缠绕至集卷轴上进行收纳。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在消防软管使用完毕后,技术人员将消防软管收卷后,消防软管中存在积存的水未排出,在寒冷的天气下,消防软管中积存的水容易结冰导致消防软管冻裂无法使用,再次出现火灾时容易延误灭火时机。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有助于排出消防软管内积存的水,本技术提供一种消防软管卷盘。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消防软管卷盘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消防软管卷盘,两片平行并对称设置的集卷盘,两个所述集卷盘之间设有空心的集卷轴,所述集卷轴的中心设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一端伸出集卷盘外且固定连接有外接软管,所述固定轴的另一端连接有消防软管,所述消防软管缠绕在两个集卷盘之间的集卷轴上,两个所述集卷盘之间转动设置有固定辊,所述消防软管搭接于固定辊上,所述集卷盘上还设有用于和固定辊配合将消防软管内积存的水排出的排水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技术人员在使用完消防软管后,先将外接软管与供水管道断开,收卷时,技术人员通过排水组件与固定辊配合对消防软管进行挤压,将消防软管中积存的水排出,边收卷边排水,既提升了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又减少积水在消防软管中的残留,提升消防软管的使用寿命;在需要使用消防软管灭火时,技术人员将外接软管与供水管道相连通,将消防软管拉伸至灭火处进行灭火;通过转动设置的固定辊,在消防软管使用或者收卷时进行一定的导向作用,且在对消防软管进行挤压排水时减少对消防软管的摩擦力,进而减少消防软管的磨损。
9.可选的,所述排水组件包括挤压件以及调节件,所述挤压件设于两个集卷盘之间且用于对消防软管进行挤压排水,所述调节件设于集卷盘上且用于驱使挤压件靠近固定辊对消防软管进行挤压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技术人员调整调节件使挤压件靠近固定辊对消防软管进行挤压,将消防软管中积存的水挤出,直至完全收卷,使水完全流出,减少水在消防软管中的残留,进而减少消防软管结冰或冻裂的风险。
11.可选的,所述挤压件包括挤压辊,所述挤压辊转动设置于两个集卷盘之间,所述挤压辊的转动轴线与固定辊的转动轴线相一致,且所述调节件用于驱使挤压辊靠近或远离固定辊,所述挤压辊与所述固定辊之间留有供消防软管穿设的间隙。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收卷时,通过调节件驱使挤压辊靠近固定辊,固定辊与挤压辊的外周侧相贴合对消防软管进行挤压,使消防软管内积存的水排出彻底;且转动设置的固定辊与挤压辊减少了在对消防软管进行挤压排水时的摩擦力,积水排放充分的同时提升消防软管的使用寿命;在需要使用消防软管时,技术人员调整调节件使挤压辊远离固定辊,此时将消防水管从固定辊与挤压辊的间隙中拉出便可正常使用。
13.可选的,所述调节件包括调节块,两个所述集卷盘互相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沿集卷盘的周长方向开设,所述调节块设有两个且分别设于挤压辊的两端,两个所述调节块互相远离的一端分别伸入两个滑槽内,且所述调节块与滑槽滑动适配。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消防软管进行挤压排水时,技术人员调节两个调节块沿滑槽的开设方向滑动,带动挤压辊沿靠近固定辊的方向滑动,从而使挤压辊与固定辊相贴合,对穿设在固定辊与挤压辊之间的消防软管进行挤压,从而将消防软管中积存的水进行排出,操作简单、快捷。
15.可选的,所述集卷盘上设有用于使调节块与滑槽相对位置固定的固定件。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件将调节块与滑槽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进而使挤压辊与固定辊保持挤压或者保持分离,从而便于技术人员对消防软管的排水或者使用,技术人员的操作简单、快捷,提升技术人员的操作效率。
17.可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插杆,所述滑槽的内侧壁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沿集卷盘半径方向开设,所述固定槽开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滑槽的两端,所述固定插杆弹性设置于固定槽内,且所述固定插杆的一端活动插入滑槽内,所述固定插杆与所述调节块的侧壁活动抵紧,所述集卷盘上还设有便于对固定插杆进行调节的活动件。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消防软管进行挤压排水时,技术人员调节活动件,使靠近固定辊的固定插杆在弹性压缩力的作用下没入固定槽内,再滑动调节块,使挤压辊与固定辊相靠近直至相贴合,然后调节活动件,固定插杆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伸入滑槽内并与调节块的侧壁相抵紧,对调节块进行限位,进而使挤压辊与固定辊稳定贴合,对消防软管的挤压排水稳定;在需要对消防软管进行收纳时,技术人员调节活动件,使远离固定辊的固定插杆,在弹性压缩力的作用下没入固定槽内,技术人员滑动调节块至远离固定辊的一端,使挤压辊与固定辊相分离,此时技术人员调节活动件,使固定插杆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插入滑槽内,对调节块的侧壁进行抵紧,使挤压辊与固定辊稳定分离,使消防软管的使用顺畅。
19.可选的,所述活动件包括拨杆,两个所述集卷盘互相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与固定槽相连通的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的开设方向与固定槽的开设方向相一致,且所述调节孔的宽度窄于固定槽的宽度,所述拨杆设于固定插杆远离集卷轴的一侧,且拨杆的一端贯穿并突出于调节孔设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技术人员通过拨动拨杆在调节孔内,即可带动固定插杆滑动,操作简单且快捷;且调节孔的宽度窄于固定槽的宽度,固定插杆不易从调节孔中脱落,提升调节的稳定性。
21.可选的,两个集卷盘之间设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位于固定辊远离挤压辊的一侧,所述调节块远离固定辊的一侧设有活动板,所述密封板与活动板均沿集卷盘的周长方向布设,所述活动板与密封板互相靠近的周侧活动贴合,且所述密封板与活动板合围成供消防软管存放的空腔。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消防软管进行收纳时,技术人员调节挤压辊的同时,带动活动板贴合密封板的周侧滑动,当挤压辊与固定辊贴合时,活动板与密封板进行密封合围,对消防软管进行防护和防尘,减少外物对消防软管的腐蚀,提升消防软管的存放时间。
23.可选的,所述调节块上设有清洁件,所述清洁件包括除尘杆,所述除尘杆设于两个调节块之间,所述除尘杆靠近固定辊的一侧设有用于清除消防软管上灰尘的刷毛,所述刷毛与固定辊的外周侧相贴合。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技术人员对消防软管进行收卷时,通过除尘杆上的刷毛对消防软管进行清洁,将灭火时消防软管上沾染的杂物通过刷毛进行清理,而后通过挤压辊与固定辊对消防软管进行挤压排水,既对消防软管进行了清理,提升了消防软管的整洁性,也减少了杂物遗留在消防软管上在挤压排水时对消防软管进行磨损,提升消防软管的使用寿命。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通过设置的挤压辊、固定辊以及调节件,消防软管使用完毕后,技术人员通过调节件使固定辊与挤压辊相贴合,即可在消防软管收卷的同时进行排水,既提升了消防软管的使用寿命,也提升了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
27.2.通过设置的固定件对调节块与滑槽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使消防软管使用或者收卷时,挤压辊与固定辊的位置保持恒定,技术人员无需保持手动固定,减少技术人员的工作量,提升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
28.3.通过设置的活动板和密封板,在消防软管收纳时对消防软管进行防护,防护消防软管不被外来的异物腐蚀,提升消防软管的存放时间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消防软管卷盘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集卷盘、挤压辊、固定辊、密封板、活动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1、集卷盘;11、固定辊;12、密封板;13、活动板;2、集卷轴;3、消防软管;31、喷头;4、排水组件;41、挤压件;411、挤压辊;42、调节件;421、调节块;422、滑槽;5、固定件;51、固定插杆;52、弹簧;53、固定槽;54、活动件;541、拨杆;542、调节孔;6、清洁件;61、除尘杆;62、刷毛;63、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消防软管卷盘。参照图1和图2,消防软管卷盘包括两片平行并对称设置的集卷盘1,转动连接于两个集卷盘1中心处的集卷轴2,集卷轴2的转动轴线与集卷盘1的半径方向相垂直,集卷轴2中空设置,且集卷轴2的中心固定连接有固定轴,固定轴的一端凸出于集卷盘1设置与外界软管相连通,且另一端连接有l型的弯管,弯管远离固定轴的一端贯穿集卷轴2的侧壁并连接有消防软管3,消防软管3绕设于集卷轴2上,且消防软管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喷头31和阀门,集卷盘1上还转动连接有固定辊11,固定辊11的转动轴线与集卷轴2的转动轴线相一致,消防软管3搭接于固定辊11上;集卷盘1上还设有排水组件4,排水组件4用于将搭接于固定辊11上消防软管3进行挤压将消防软管3内积存的水进行排出。
35.参照图1,排水组件4包括挤压件41以及调节件42,挤压件41活动设于两个集卷盘1之间且用于靠近或远离固定辊11对消防软管3进行挤压排水或放松,调节件42设于挤压件41的一侧且用于驱动挤压件41靠近或远离固定辊11。
36.参照图1和图2,挤压件41包括转动设置于两个集卷盘1之间的挤压辊411,挤压辊411和固定辊11之间留有供消防软带3穿设的间隙,挤压辊411的外周侧与固定辊11的外周侧活动贴合;调节件42包括调节块421,两个集卷盘1互相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422,滑槽422沿集卷盘1的周长方向开设,调节块421设有两个且分别设于挤压辊411的两端,且挤压辊4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调节块421互相靠近的侧壁转动连接,挤压辊411的转动轴线与固定辊11的转动轴线相一致,且两个调节块421互相远离的一端分别伸入两个滑槽422内,且调节块421与滑槽422滑动适配,调节块421的滑动方向与滑槽422的开设方向相一致,当调节块421滑动至滑槽422靠近固定辊11的一端时,固定辊11与挤压辊411相贴合。
37.参照图1和图2,为了便于对固定辊11以及挤压辊411进行位置的固定,集卷盘1上设有固定件5,固定件5包括固定插杆51,滑槽422的内侧壁开设有固定槽53,固定槽53沿集卷盘1的半径方向开设,固定槽5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滑槽422的两端,固定插杆51设于固定槽53内,固定槽53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压缩状态的弹簧52,弹簧52靠近滑槽422的一端与固定插杆51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插杆51远离弹簧52的一端活动插入滑槽422内;且当固定辊11与挤压辊411相贴合时,固定插杆51在弹簧52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自动插入滑槽422内,固定插杆51与调节块421互相靠近的一侧相抵紧。
38.参照图1和图2,为了便于对固定插杆51进行调节,集卷盘1上设有活动件54,活动件54包括拨杆541,两个集卷盘1互相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两个调节孔542,两个调节孔542分别与两个固定槽53相连通,且调节孔542的开设方向与固定槽53的开设方向相一致,调节孔542的宽度窄于固定槽53的宽度,拨杆541固定连接于固定插杆51远离集卷轴2的一侧,且拨杆541远离固定插杆51的一端凸出于集卷盘1设置。
39.参照图3,为了便于对消防软管3收卷时进行灰尘的清除,集卷盘1上设有清洁件6,清洁件6包括除尘杆61,两个调节块421远离集卷轴2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63,除尘杆61设于两个连接块63之间且除尘杆61的两端分别于两个连接块63固定连接,除尘杆61与挤压辊411平行布设,除尘杆61靠近固定辊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刷毛62,刷毛62与固定辊11的外周侧相贴合。
40.参照图3,为了有助于对消防软管3进行防护,两个集卷盘1互相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板12,密封板12设于固定辊11远离挤压辊411的一侧,调节块421远离固定辊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板13,活动板13的相对两侧与两个集卷盘1互相靠近的侧壁相贴合,且活动板13靠近挤压辊411的一侧与挤压辊411相贴合,且密封板12与活动板13均沿集卷盘1的周长方向布设,密封板12与活动板13合围成供消防软管3存放的空腔,密封板12的内周侧与活动板13的外周侧活动贴合,密封板12靠近固定辊11的一侧与固定辊11的外周侧相贴合;在对消防软管3进行收纳时,技术人员调节挤压辊411直至与固定辊11相贴合时,活动板13贴合密封板12的内周侧滑动直至与密封板12合围成圆形空腔。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消防软管卷盘的实施原理为:当技术人员使用完消防软管3需要收卷时,技术人员先将外接软管与供水管道断开,再拨动拨杆541,使固定插杆51完全没入固定槽53内,此时滑动调节块421使挤压辊411向靠近固定辊11的方向运动,直至挤压辊411与固定辊11相贴合对位于固定辊11与挤压辊411之间消防软管3进行挤压,此时松开拨杆541,使固定插杆51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插入滑槽422内对调节块421进行限位,此时技术人员转动集卷轴2,带动消防软管3运动,使消防软管3绕设在集卷轴2上,此时除尘杆61上的刷毛62对固定辊11与挤压辊411之间的消防软管3进行杂物清理,而后通过挤压辊411与固定辊11的挤压将消防软管3中的积水从喷头31中排出,直至消防软管3完全收纳至集卷轴2上,此时消防软管3内的积水也完全排出,且收纳完毕时,密封板12和活动板13配合,对消防软管3进行密封防护;当需要使用消防软管3时,技术人员拨动拨杆541使固定插杆51完全没入固定槽53内,在滑动调节块421使挤压辊411向远离固定辊11的方向运动,直至调节块421位于滑槽422的一端,松开拨杆541,使拨杆541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自动插入滑槽422对调节块421进行限位,此时技术人员将消防软管3从挤压辊411与固定辊11之间抽出至灭火处,将外接软管与供水管道相连通,即可开始灭火。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