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适用于深入火场的消防灭火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36387发布日期:2022-11-03 03:35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适用于深入火场的消防灭火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适用于深入火场的消防灭火机器人。


背景技术:

[0002]“消防”即是消除隐患,预防灾患(即预防和解决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人为与自然、偶然灾害的总称),当然狭义的意思在人们认识初期是:(扑灭)火灾的意思,主要包括火灾现场的人员救援,重要设施设备、文物的抢救,重要财产的安全保卫与抢救,扑灭火灾等,目的是降低火灾造成的破坏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战时由各级人民防空指挥部统一指挥,以专业消防力量为骨干,动员企业事业单位、乡镇的专职消防队伍、志愿者队伍和人民群众实施;
[0003]
消防机器人是特种机器人的一种,在灭火和抢险救援中愈加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筑和企业生产的特殊性,导致化学危险品和放射性物质泄漏以及燃烧、爆炸、坍塌的事故隐患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也相应提高,一旦发生灾害事故,消防员面对高温、黑暗、有毒和浓烟等危害环境时,若没有相应的设备贸然冲进现场,不仅不能完成任务,还会徒增人员伤亡,消防机器人可代替消防员完成多种危险任务,可靠近火源处进行喷水灭火,避免消防员直接靠近,降低安全隐患,现有的消防机器人需要连接水管进行喷水灭火,无法进入火场中进行灭火,从而仍然需要消防员进入火场实施救援,危险性较高,部分区域消防员也无法入内,救援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适用于深入火场的消防灭火机器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消防机器人,无法进入火场中进行灭火,需要消防员进入火场实施救援,危险性较高,部分区域消防员也无法入内,救援难度较大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适用于深入火场的消防灭火机器人,包括:
[0006]
底座;
[0007]
履带,所述底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履带;
[0008]
矩形壳,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端一侧;
[0009]
储料壳,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端另一侧;
[0010]
摄像头,固定设置在所述矩形壳的一侧,所述摄像头与所述底座主体的内部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1]
投射筒,固定设置在所述矩形壳的顶端;
[0012]
投射机构,设置在所述投射筒的内腔;
[0013]
进料机构,设置在所述储料壳的内腔。
[0014]
具体的,所述投射筒从右至左向上倾斜设置,以避免落入进投射筒内的干粉灭火
弹从投射筒的一端直接落出。
[0015]
优选的,所述投射机构包括:推板,与所述投射筒的内腔相插接;第一弹簧,固定设置在所述推板与所述投射筒之间;滑块,所述投射筒的内腔前后两侧均沿左右方向开设有滑槽,且所述滑槽的内腔插接有滑块,且所述滑块的内侧固定设置在所述推板的外侧;其中,所述推板通过所述滑块和所述滑槽的配合可对所述推板的移动起到限制作用,以避免推板发生转动。
[0016]
优选的,所述投射机构还包括:插杆,与所述推板的底端相适配插接;第二弹簧,固定设置在所述插杆与所述推板的内腔内侧;限位块,固定设置在所述投射筒的内腔底端一侧;其中,所述插杆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延伸出所述推板的外侧。
[0017]
优选的,所述投射机构还包括:液压缸,固定设置在所述矩形壳的内腔顶端,且所述液压缸与所述底座主体的内部控制器电性连接;推块,所述矩形壳的顶端沿左右方向开设有与所述投射筒内腔相通的条形孔,所述推块与所述条形孔的内腔相适配插接并延伸进所述投射筒的内腔,所述推块固定设置在所述液压缸的一侧。
[0018]
优选的,所述投射筒的内腔顶端固定设置有挡块;其中,所述挡块可对投射筒内的干粉灭火弹进行限位。
[0019]
优选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转轴,所述储料壳的内腔上下两侧均沿前后方向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轴承的内环与所述转轴的外壁过盈配合,且所述轴承的外环固定设置在所述储料壳的内侧;罩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储料壳的前侧;减速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储料壳的前侧且位于所述罩体内,所述减速电机与所述底座主体的内部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进所述储料壳的内腔并与其中一个所述转轴的一端锁紧;皮带轮,与所述转轴的外壁固定连接;皮带,与两个所述皮带轮的外壁相适配套接;托板,所述皮带的外壁固定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托板。
[0020]
优选的,所述储料壳与所述投射筒之间固定设置有连接筒;其中,所述连接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储料壳和所述投射筒的内腔相通。
[0021]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适用于深入火场的消防灭火机器人,有益效果在于:
[0022]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进料机构可控制托板向上传递,可将储料壳内的干粉灭火弹通过托板向上传递,直至将干粉灭火弹移动进连接筒内,并可通过连接筒移动进投射筒内,通过设置有隔挡组件可对干粉灭火弹进行阻挡,从而可对连接筒内的干粉灭火弹进行控制,以完成对投射筒内的干粉灭火弹连续进料;
[0023]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投射机构可控制推板向右侧移动并与干粉灭火弹分离,在限位块、第二弹簧和插杆的配合下可解除对推板的限制,从而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可使推板在投射筒内快速移动,从而将干粉灭火弹弹出至投射筒内,投射后的干粉灭火弹可对火势进行扑灭,通过采用机器人投射干粉灭火弹的方式对火场进行灭火,可进入消防员无法进入的空间内,帮助消防员进行灭火,降低了灭火和救援的难度。
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侧剖视图;
[0026]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投射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7]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进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中:1、底座主体,2、履带,3、矩形壳,4、储料壳,5、摄像头,6、投射筒,7、投射机构,71、推板,72、第一弹簧,73、滑块,74、滑槽,75、插杆,76、第二弹簧,77、限位块,78、液压缸,79、推块,710、条形孔,711、挡块,8、进料机构,81、转轴,82、罩体,83、减速电机,84、皮带轮,85、皮带,86、托板,87、连接筒,9、隔挡组件,91、矩形罩,92、液压杆,93、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0]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适用于深入火场的消防灭火机器人,包括:底座主体1、履带2、矩形壳3、储料壳4、摄像头5、投射筒6、投射机构7和进料机构8,底座1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履带2,矩形壳3固定设置在底座1的顶端一侧,储料壳4固定设置在底座1的顶端另一侧,摄像头5固定设置在矩形壳3的一侧,摄像头5与底座主体1的内部控制器电性连接,摄像头5为现有技术,可通过摄像头5可对外界进行观察,符合本案的摄像头型号均可使用,投射筒6固定设置在矩形壳3的顶端,投射机构7设置在投射筒6的内腔,进料机构8设置在储料壳4的内腔。
[0031]
具体的,投射筒6从右至左向上倾斜设置,以避免落入进投射筒6内的干粉灭火弹从投射筒6的一端直接落出。
[0032]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投射机构7包括:推板71、第一弹簧72、滑块73和滑槽74,推板71与投射筒6的内腔相插接,第一弹簧72固定设置在推板71与投射筒6之间,投射筒6的内腔前后两侧均沿左右方向开设有滑槽74,且滑槽74的内腔插接有滑块73,且滑块73的内侧固定设置在推板71的外侧,其中,推板71通过滑块73和滑槽74的配合可对推板71的移动起到限制作用,以避免推板71发生转动。
[0033]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投射机构7还包括:插杆75、第二弹簧76和限位块77,插杆75与推板71的底端相适配插接,第二弹簧76固定设置在插杆75与推板71的内腔内侧,限位块77固定设置在投射筒6的内腔底端一侧,其中,插杆75在第二弹簧76的弹力作用下延伸出推板71的外侧。
[0034]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投射机构7还包括:液压缸78、推块79和条形孔710,液压缸78固定设置在矩形壳3的内腔顶端,且液压缸78与底座主体1的内部控制器电性连接,液压缸78为现有技术,液压缸78可推动推块79在条形孔710内移动,符合本案的液压缸型号均可使用,矩形壳3的顶端沿左右方向开设有与投射筒6内腔相通的条形孔710,推块79与条形孔710的内腔相适配插接并延伸进投射筒6的内腔,推块79固定设置在液压缸78的一侧。
[0035]
具体的,插杆75的一侧底端为斜面,推块79与限位块77的一侧与插杆75的斜面接触后,可推动插杆75向推板71内移动。
[0036]
进一步的,限位块77与投射筒6的内腔顶端之间的间距小于推块79与投射筒6内腔顶端之间的间距,当插杆75与限位块77接触后,可使插杆75向内侧移动,直至可与推块79脱离接触,以解除对推块79的位置限定。
[0037]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投射筒6的内腔顶端固定设置有挡块711,其中,挡块711可对投射筒6内的干粉灭火弹进行限位。
[0038]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进料机构8包括:转轴81、储料壳4的内腔上下两侧均沿前后方向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转轴81,轴承的内环与转轴81的外壁过盈配合,且轴承的外环固定设置在储料壳4的内侧,罩体82固定设置在储料壳4的前侧,减速电机83固定设置在储料壳4的前侧且位于罩体82内,减速电机83与底座主体1的内部控制器电性连接,减速电机83为现有技术,减速电机83可驱动其中一个转轴绕自身轴线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符合本案的减速电机型号均可使用,减速电机83的输出端延伸进储料壳4的内腔并与其中一个转轴81的一端锁紧,皮带轮84与转轴81的外壁固定连接,皮带85与两个皮带轮84的外壁相适配套接,皮带85的外壁固定设置有若干个托板86,若干个托板86每隔一定距离分布设置在皮带85的外侧,储料壳4的内腔一侧为从上至下向左侧倾斜的斜面,以使储料壳4内的干粉灭火弹能够被托板86托起传递。
[0039]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储料壳4与投射筒6之间固定设置有连接筒87,其中,连接筒87的两端分别与储料壳4和投射筒6的内腔相通,连接筒87的一侧位于皮带85的顶端下方。
[0040]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连接筒87的一侧设置有隔挡组件9,隔挡组件9包括:矩形罩91、液压杆92和挡板93,矩形罩91固定设置在投射筒6的顶端一侧,且矩形罩9的一侧与连接筒87的一侧内腔相通,液压杆92固定设置在矩形罩9的内腔底端,液压杆92与底座主体1的内部控制器电性连接,液压杆9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挡板93,挡板93与连接筒87的一侧相适配插接,液压杆92为现有技术,液压杆92可推动挡板93移动,符合本案的液压杆型号均可使用。
[0041]
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
[0042]
步骤一:可通过底座主体1控制摄像头5、液压缸78、液压杆92和减速电机83启动,摄像头5启动后可对现场的情况进行侦查,当控制该装置移动进火场并需要用干粉灭火弹灭火时,控制减速电机83启动,减速电机83可驱动其中一个转轴81绕自身轴线顺时针转动,以使转轴81带动皮带轮84逆时针转动,在另一侧转轴81和皮带轮84的支撑下可使皮带轮84逆时针转动传递,从而带动托板86向上移动并将储料壳4内的灭火弹抬起,在托板86的转动下,可使灭火弹移动进连接筒87内,并在挡板93的阻挡下储存在连接筒87内;
[0043]
步骤二:控制液压杆92启动,液压杆92可带动挡板93向一侧移动,直至挡板93向矩形罩91内移动,从而可使连接筒87内的干粉灭火弹掉落进投射筒6内,并在推板71的一侧进行支撑;
[0044]
步骤三:控制液压缸78启动,液压缸78先推动推块79在条形孔710内向左侧移动,当推块79在移动时与插杆75接触后,推块79挤压插杆75的斜面,使插杆75向推板71内移动并挤压第二弹簧76,直至推块79移动过插杆75后,插杆75在第二弹簧76的弹力作用下向外移出,从而当液压缸78控制推块79向右侧移动后,推块79可通过与插杆75接触,以使插杆75带动推板71在滑槽74和滑块73的限制下向右侧稳定移动并挤压第一弹簧72,干粉灭火弹失去推板71的支撑后向右侧滑落,但通过设置有挡块711,可对干粉灭火弹重新限位;
[0045]
步骤四:当控制插杆75移动至与限位块77的一侧接触后,在插杆75的斜面作用下,
可使插杆75向推板71的内侧移动,直至插杆75移动至与推块79的内腔脱离接触后,在第一弹簧72的弹力作用下,可使推板71在投射筒6内快速移动,从而将干粉灭火弹弹出至投射筒6内,投射后的干粉灭火弹可对火势进行扑灭,该装置通过采用机器人投弹的方式对火场进行灭火,可进入消防员无法进入的空间内,帮助消防员进行灭火,降低了灭火和救援的难度,有利于广泛推广。
[0046]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