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有带式贯穿物建筑孔洞的防火封堵机构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52829发布日期:2022-11-11 21:22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有带式贯穿物建筑孔洞的防火封堵机构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防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有带式贯穿物建筑孔洞的防火封堵机构及装置。


背景技术:

2.俗话说水火无情,火灾的发生轻则会造成财产损失,重则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因此,防火是各种建筑在建造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事项,良好的防火功能能够在火灾发生时极大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在许多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设计建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设计一些孔洞用以沟通相邻的空间。为了防范在火灾发生时,火焰、高温烟气等危害因素通过建筑孔洞扩散或蔓延到连通的空间,发明人发明了一些针对建筑贯穿孔洞的防火封堵装置。例如,现有专利cn211962853u、cn109779057u、cn109779058u、cn211572061 u和cn211572059u等等。这些专利较好地解决了各种建筑孔洞的自动快速封堵的问题,甚至能解决一些建筑孔洞能设有贯穿物的自动快速封堵问题。但对于像物流分拣仓库、食品和饮料等厂房这种设有通过传输带等带式贯穿物动态穿过建筑孔洞的特殊场景尚不适用。传输带等带式贯穿物穿过建筑孔洞,一般具有跨度较大,且处于运动状态等特征,采用现有的自动封堵装置不容易进行封堵,甚至导致封堵不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传输带上可能放置易燃可燃物品,在火灾发生时很可能被引燃并被输送到邻近的空间内,从而直接造成火灾的迅速蔓延,加大火灾的危害。虽然在确认火灾发生时可能会采取迅速断电的措施,但传输带及其上的物品仍可在其自身及动力机构惯性作用下运动一段距离。因此,如何在火灾发生时快速封堵具有传输带等带式贯穿物的建筑孔洞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旨在全部或部分解决以下问题:
6.针对现有的对建筑孔洞的封堵装置无法快速严密的对有传输带这类带式传动贯穿物的建筑孔洞进行有效封堵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封堵带式贯穿物建筑孔洞的防火机构及其装置,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9.一种用于有带式贯穿物建筑孔洞的防火封堵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成对设置且与火灾控制系统连接的封堵机构,每对封堵机构上下对应设置,且封堵机构的封堵部位可在动力机构的带动下对接夹紧贯穿建筑孔洞的传输带;每个所述封堵机构包括封堵机构底座、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前端底座、电动推杆的后端底座、底板、滑轨、滑块以及封堵块;电动推杆的两端分别与电动推杆前端底座和电动推杆后端底座固定连接;电动推杆前端底座与底板固定连接,电动推杆后端底座与底座固定连接;底板通过滑块与滑轨连接,封堵块安装
在底板上,电动推杆的伸缩可带动底板以及与底板连接的封堵块运动。
10.优选地,相对设置的封堵块对接部位的形状与传输带的截面形状相匹配。
11.更优选地,相对设置的封堵块对接部位的为弧形,一个封堵块的对接部位为凹陷部,另一个封堵块的对接部位凸出部。
12.更优选地,在所述封堵块对接部两侧设有插接部,相对设置的封堵块可通过插接部配合固定相接。
13.优选地,该机构还包括打开行程开关和关闭行程开关;所述打开行程开关安装在底座侧部,用于控制电动推杆收缩时的行程;所述关闭行程开关安装在底板上,用于控制电动推杆伸出时的行程。
14.优选地,两个所述滑块安装在底板连接电动推杆侧面,且位于电动推杆的两侧;两滑轨与两滑块配合滑动连接。
1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含有上述防火封堵机构的封堵装置,该装置包括封堵机构框架、四个封堵机构;所述封堵机构框架主体安装于建筑孔洞外周与建筑墙体固定,包括横梁和多个防火封堵板;所述防火封堵板固定安装在建筑孔洞外侧与封堵机构框架内侧的空隙中,且至少有一块防火封堵板安装在传输带上下带面之间的空隙内;封堵机构与封堵机构框架的横梁固定连接。
16.更优选地,所述封堵机构通过底座和滑轨与封堵机构框架的横梁固定连接。
17.(三)有益效果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获得的有益效果为:
19.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火封堵装置,各个电推杆与火灾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以火灾报警为起动信号,能够自动快速封堵各种带有传输机构的连廊、防火墙、防火隔墙、楼板、竖井出口的建筑孔洞,不仅提升安全防火系数和效率,而且结构简单,设计成本较低,安装更加简化。
20.本实用新型的封堵机构及封堵装置,采用在传输带带面上下位置对应设置的封堵块进行封堵,并且封堵块与传输带的形状相匹配。一方面,可以防止在夹紧过程中破坏传输带,另一方面,也可更加快速有效,并且严密的对传输带通过的建筑孔洞进行封堵。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防火封堵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省略封堵块,且为便于观察,一侧显示滑块,一侧显示滑轨)。
22.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防火封堵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防火封堵块打开关闭状态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防火封堵装置框架及传输带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防火封堵装置打开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图6的侧视图(其中圆圈i处为通过上层传输带的建筑通孔处)。
28.图8为图6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防火封堵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防火封堵装置关闭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31.图11为图10的侧视图。
32.图12为图11在上部第一封堵机构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3.图13为图11在中部第二封堵机构和第三封堵机构处的局部放大图。
34.其中,10、建筑孔洞;20、封堵机构框架;30、传输带支架;40、第一封堵机构;50、第二封堵机构;60、第三封堵机构;70、第四封堵机构;80、地面;
35.201、横梁;202、防火封堵板;301、传输带;
36.401、第一封堵机构底座;402、第一电动推杆后端底座;403、第一电动推杆;404、第一电动推杆前端底座;405、第一底板;406、第一滑轨;407、第一滑块;408、第一封堵块;409、第一打开行程开关;410、第一关闭行程开关;
37.501、第二封堵机构底座;502、第二电动推杆后端底座;503、第二电动推杆;504、第二电动推杆前端底座;505、第二底板;506、第二滑轨;507、第二滑块;508、第二封堵块;509、第二打开行程开关;510、第二关闭行程开关;
38.601、第三封堵机构底座;602、第三电动推杆后端底座;603、第三电动推杆;604、第三电动推杆前端底座;605、第三底板;606、第三滑轨;607、第三滑块;608、第三封堵块;609、第三打开行程开关;610、第三关闭行程开关;
39.701、第四封堵机构底座;702、第四电动推杆后端底座;703、第四电动推杆;704、第四电动推杆前端底座;705、第四底板;706、第四滑轨;707、第四滑块;708、第四封堵块;709、第四打开行程开关;710、第四关闭行程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40.在本实用新型以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和“竖着”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1.在本实用新型以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介质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书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2.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以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组”、“多根”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和附图1-1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44.从图1-12可知,该防火封堵装置设置于建筑孔洞10周边,并跨越传输带支架30和传输带301。防火封堵装置包括封堵机构框架20和四个防火封堵机构。传输带支架30放置在地面80上,传输带301通过传输带支架30支撑,并穿过建筑孔洞10。从图7和图10可知,封堵机构框架20内即建筑孔洞10a侧分别布置有第一封堵机构40、第二封堵机构50、建筑孔洞
10b侧分别布置第三封堵机构60、第四封堵机构70。
45.第一封堵机构底座401、第二封堵机构底座501、第三封堵机构底座601、第四封堵机构底座701分别固定于封堵机构框架20的横梁201上。第一封堵机构底座401上设有第一电动推杆后端底座402、第二封堵机构底座501上设有第二电动推杆后端底座502、第三封堵机构底座601上设有第三电动推杆后端底座602、第四封堵机构底座701上设有第四电动推杆后端底座702。各个后端底座分别铰接于第一电动推杆403底部、第二电动推杆503底部、第三电动推杆603底部、第四电动推杆703底部。
46.同样地,第一电动推杆前端底座404、第二电动推杆前端底座504、第三电动推杆前端底座604、第四电动推杆前端底座704,分别铰接于第一电动推杆403前端、第二电动推杆503前端、第三电动推杆603前端、第四电动推杆703前端,从而实现各个电动推杆前端与前端底座的连接。而各个前端底座,又分别与各自的底板固定连接。具体地是,第一电动推杆前端底座404、第二电动推杆前端底座504、第三电动推杆前端底座604、第四电动推杆前端底座704分别固定于第一底板405、第二底板505、第三底板605、第四底板705上。
47.为实现推杆伸长和回缩的运动,各个与电动推杆连接的后端底座两侧(也就是电动推杆两侧)分别设有滑轨,在滑轨上设有与其活动连接滑块,而滑块则是通过截面为l型的角钢与底板固定连接(参见图2)。具体的连接关系是:第一电动推杆后端底座402、第二电动推杆后端底座502、第三电动推杆后端底座602、第四电动推杆后端底座702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滑轨406、第二滑轨506、第三滑轨606、第四滑轨706。而第一滑块407、第二滑块507、第三滑块607、第四滑块707分别滑接于第一滑轨406、第二滑轨506、第三滑轨606、第四滑轨706上,并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底板405、第二底板505、第三底板605、第四底板705。
48.第一封堵块408、第二封堵块508分别固定于第一底板405、第二底板505上并朝向建筑孔洞10b侧。第三封堵块608、第四封堵块708一侧分别固定于第三底板605、第四底板705上并朝向建筑孔洞10a侧。第一封堵块408与第二封堵块508对应接口采用与传输带301弧形形状相同进行夹接传输带301。传输带301两侧第一封堵块408采用凹形与第二封堵块508采用凸性对接,以达到对接的密闭性。相应地,第三封堵块608与第四封堵块708对应接口也采用与传输带301弧形形状相同进行夹接传输带301,传输带301两侧第三封堵块608采用凹形与第四封堵块708采用凸性对接(图4)。此外,为实现相对设置的封堵块的固定,在对接部两端设有凸棱和槽道结构,以便于通过二者的插接配合实现两个封堵块的稳定连接,并可大大降低传输带及其动力机构在惯性下运动的距离。
49.为实现对电动推杆运动行程的准确控制,在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封堵块408、第二封堵块508对接或打开的极限位置分别设有第一打开行程开关409、第一关闭行程开关410、第二打开行程开关509、第二关闭行程开关510。第三封堵块608、第四封堵块708对接或打开的极限位置分别设有第三打开行程开关609、第三关闭行程开关610、第四打开行程开关709、第四关闭行程开关710行程开关,封堵机构框架20内部分布置防火封堵板202。
50.该防火封堵装置的工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51.当火灾发生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或有人员手动触发报警开关后,通过火灾报警自动控制装置自动启动,或通过位于消防控制室的人员手动同时启动建筑孔洞10两侧的四个封堵机构,实现对建筑孔洞的快速封堵,以防止火灾蔓延。具体地,位于a侧的第一电动
推杆403和第二电动推杆503,位于b侧第三电动推杆603和第四电动推杆703,这四根电动推杆同时自动快速伸出。上述四个电动推杆分别带动各自的防火封堵机构动作。第一电动推杆403带动与其铰接的第一电动推杆前端底座404,而第一电动推杆前端底座404则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底板405向下运行。此时,固定在第一底板405上的第一封堵块408向下沿第一滑轨406运行,直至与相同运动过程但向上运动的第二封堵块508同时到达传输带301的位置并将传输带301夹紧。第一封堵块408凹进部位与第二封堵块508凸出部位相向对接紧密接触后触动第一关闭行程开关410和第二关闭行程开关510,第一电动推杆403、第二电动推杆503停止工作,此时完成建筑孔洞10a侧面的封堵。相应地,在建筑孔洞10的b侧面,第三封堵机构60和第四封堵机构70执行上述同样的动作对位于建筑孔洞10另一侧传输带通过的另一孔洞实行快速封堵,从而完成建筑孔洞10的整体封堵。
52.当火警解除后,手动启动建筑孔洞10a侧的第一电动推杆403和第二电动推杆503,以及b侧的第三电动推杆603和第四电动推杆703。各电动推杆在接收到回收指令后动作,电动推杆通过与其铰接的前端底座使与前端底座固定连接的底板向上或向下回收。在回收过程中,底板通过滑块沿滑轨运行。当与底板固定连接的封堵块的凹进部位或凸出部位运行至触动对应的打开行程开关的位置时,电动推杆停止工作,从而使传输带上下两各穿过建筑孔洞10的位置全部敞开,以便于恢复传输带的正常运行。
53.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的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各种改动和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