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403539发布日期:2023-12-16 09:06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慧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消防管理,特别涉及一种智慧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1、智慧消防(smart firefighting)是指将智能技术应用于消防领域,以提高火灾应对和灭火救援的效率、安全性和可持续性。智慧消防涉及多个方面的技术和应用,包括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大量的火灾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识别火灾的模式和趋势,预测火灾风险,优化消防资源的配置和应对策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应用于火灾数据的处理、模式识别和决策支持等方面。

2、申请号为:cn201810332017.5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远程智慧消防管理系统,包括服务器和消防管理平台,所述服务器用于对联网用户的消防信息进行存储和管理,并提供所述消防监控平台调用,所述消防管理平台包括报警处理模块和专家呼叫模块,所述报警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火警报警信息,并将所述火警报警信息发送至专家呼叫模块,所述专家呼叫模块用于呼叫对应的专家,并建立专家与消防管理平台的通讯连接。通过上述发明的远程智慧消防系统,可对联网用户的消防安全进行较为全面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当发生火灾事件,可通过系统智能化的呼叫消防专家以提供较为专业有效的消防方案。

3、但是,上述现有技术在远程进行消防管理时,需要与专家呼叫模块建立通讯,再等待专家回复,该过程极度依赖专家,需要人工回复,不够智能,同时,存在专家不能及时回复的情形,适宜性也较差。

4、有鉴于此,亟需一种智慧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及方法,以至少解决上述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了一种智慧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根据获取的第一远程监测数据确定消防安全等级,同时,确定进行安全预警时的第二远程监测数据,引入深度学习技术确定智慧消防远程监控方案,深度学习火灾数据的处理经验,并为远程监控提供决策支持,进而优化相应应对策略,消防管理更加智能,也提高了适宜性。

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慧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包括:

3、第一远程监测数据获取子系统,用于获取第一远程监测数据;

4、消防安全等级确定子系统,用于根据第一远程监测数据,确定消防安全等级;

5、安全预警子系统,用于根据消防安全等级,进行安全预警,同时,确定进行安全预警时的第二远程监测数据;

6、深度学习子系统,用于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根据第二远程监测数据,确定智慧消防远程监控方案;

7、远程监控子系统,用于基于物联网技术,根据智慧消防远程监控方案,进行远程监控。

8、优选的,第一远程监测数据获取子系统,包括:

9、第一监测网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远程监测场景的第一监测网;

10、第一监测网解析模块,用于解析第一监测网,获取多个第一监测点;

11、标注模块,用于尝试获取第一监测点的第一历史消防事故事件,若尝试获取成功,基于预设的标注规则,标注第一监测点,获得标注完成的第二监测网;

12、监测参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第二监测网,获取监测参数;

13、设备标签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远程监测设备的设备标签;

14、监测策略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设备标签和监测参数,确定监测策略;

15、远程监测模块,用于根据监测策略控制远程监测设备进行远程监测,获得第一远程监测数据。

16、优选的,监测参数获取模块,包括:

17、标记状态获取子模块,用于根据第二监测网,获取第二监测网中每一第三监测点的标记状态;

18、第一特征化子模块,用于将标记状态特征化,获取标记状态特征;

19、局部监测网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第三监测点之间的对应于第二监测网的局部监测网;

20、第二特征化子模块,用于将局部监测网特征化,获取网络关系特征;

21、协同监测参数获取子模块,用于根据标记状态特征和网络关系特征,获取每一第三监测点的协同监测参数;

22、监测参数整合子模块,用于整合所有协同监测参数,获得监测参数。

23、优选的,消防安全等级确定子系统,包括:

24、第三远程监测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解析第一远程监测数据,获取分别属于第四监测点的第三远程监测数据;

25、第三远程监测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第四监测点的监测点类型,获取监测特征提取模板;

26、第一监测特征提取模块,用于根据监测特征提取模板,提取第三远程监测数据的第一监测特征;

27、第二历史消防事故事件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四监测点的第二历史消防事故事件;

28、消防安全等级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监测特征和第二历史消防事故事件,确定消防安全等级。

29、优选的,消防安全等级确定模块,包括:

30、消防事故演化模型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第四监测点的消防事故演化模型;

31、演化事件获取子模块,用于将第二历史消防事故事件输入消防事故演化模型,获得演化事件;

32、继发事件特征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演化事件和当前时刻,确定当前时刻的继发事件特征;

33、特征融合子模块,用于基于预设的融合框架,融合继发事件特征和第一监测特征,获得第二监测特征;

34、消防安全值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第二监测特征和预设的消防安全值库,确定消防安全值;

35、消防安全等级确定子模块,用于对消防安全值进行求和计算并将求和计算的目标结果基于预设的量化规则量化,获得消防安全等级。

36、优选的,深度学习子系统,包括:

37、监控要素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二远程监测数据,确定第一监控对象和第一监控对象对应的监控要素;

38、消防子方案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根据第一监控对象和第一监控对象对应的监控要素,生成智慧消防远程监控子方案;

39、整合模块,用于整合智慧消防远程监控子方案,获得智慧消防远程监控方案。

40、优选的,监控要素确定模块,包括:

41、第一消防监控记录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消防监控记录,并根据第一消防监控记录的第一记录种类确定监控对象确定模板;

42、第二监控对象提取子模块,用于根据监控对象确定模板,提取对应第一消防监控记录中的第二监控对象;

43、要素提取簇关联子模块,用于匹配第一监控对象和第二监控对象,若匹配符合,将对应提取第二监控对象的第一消防监控记录进行聚类,获得要素提取簇,并与对应第一监控对象进行关联;

44、监控元素确定模板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监控对象和第一监控对象对应关联的要素提取簇,确定监控元素确定模板;

45、监控要素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监控元素确定模板和要素提取簇,确定第一监控对象对应的监控要素。

46、优选的,监控要素确定子模块,包括:

47、要素提取簇解析单元,用于依次解析要素提取簇,获取要素提取簇中的第二消防监控记录;

48、第二记录种类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消防监控记录的第二记录种类;所述第二记录种类包括:监控对话和监控影像;

49、语义展开单元,用于当第二记录种类为监控对话,将对应第二消防监控记录对应的第一目标语义在预设的第一时间轴上展开,将第一目标语义与正在解析的要素提取簇对应的第一监控对象的关键词语义进行匹配,确定第一目标语义中匹配符合的第二目标语义;

50、采集人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二目标语义对应的第二消防监控记录的采集人;

51、第三消防监控记录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时间轴上对应于第二目标语义之后且属于同一采集人的第二消防监控记录和第一时间上对应于第二目标语义之后预设时间长度的第二消防监控记录,并作为第三消防监控记录;

52、第三目标语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三消防监控记录对应的第一目标语义,并作为第三目标语义;

53、监控要素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将第三目标语义中出现频率大于等于预设的出现频率门限的目标词对应的描述对象作为监控要素;

54、监控要素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当第二记录种类为监控影像,确定相应监控要素;

55、监控要素确定过程终止单元,用于当所有需要解析的要素提取簇解析完成后,完成第一监控对象对应的监控要素的确定。

56、优选的,监控要素第二确定单元,包括:

57、监控场景展开子单元,用于获取预设的第二时间轴,并将对应第二消防监控记录的监控场景在第二时间轴上展开;

58、局部场景相似度计算子单元,用于依次遍历第二时间轴上的监控场景,计算预设的时间轴区间的监控场景的局部场景的局部场景相似度;

59、目标均值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时间轴区间对应的局部场景相似度的目标均值;

60、局部场景数目计算子单元,用于若时间轴区间的局部场景相似度大于时间轴区间的目标均值,则计算属于时间轴区间中同一局部场景类型的局部场景的局部场景数目;

61、监控子要素确定子单元,用于若局部场景数目大于等于预设的场景数目门限,则获取对应局部场景中的监控子要素;

62、整合子单元,用于整合所有监控子要素,获得监控要素。

6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慧消防远程监控方法,包括:

64、步骤1:获取第一远程监测数据;

65、步骤2:根据第一远程监测数据,确定消防安全等级;

66、步骤3:根据消防安全等级,进行安全预警,同时,确定进行安全预警时的第二远程监测数据;

67、步骤4: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根据第二远程监测数据,确定智慧消防远程监控方案;

68、步骤5:基于物联网技术,根据智慧消防远程监控方案,进行远程监控。

6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70、本发明根据获取的第一远程监测数据确定消防安全等级,同时,确定进行安全预警时的第二远程监测数据,引入深度学习技术确定智慧消防远程监控方案,深度学习火灾数据的处理经验,并为远程监控提供决策支持,进而优化相应应对策略,消防管理更加智能,也提高了适宜性。

71、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72、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