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险自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3043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脱险自救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救生装置,尤其是一种从高层建筑安全脱险的自救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逐步得到改善,楼房尤其是高层建筑,在遇到火灾地震等意外灾害时,如何采取自救措施迅速脱险,已经成为现实问题,据有关资料披露,供单人使用的由钢缆和机械磨擦式降落装置构成的自救器已有不少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是,机械磨擦阻力不能选择且不能控制,对使用者体重的适应性和高空降落的安全性较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磨擦阻力可选择且能控制的结构简单的高层建筑安全脱险自救器。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周边设有弹性棘爪(10)的转盘(9)与壳体(1)的具有凹形棘齿的座孔(11)相啮合,转盘的轴向环形凸台(21)与壳体另一侧的环形凸台(15)支撑钢缆卷筒(4),转盘的周边设有夹装在壳体(1)和钢缆卷筒(4)之间的凸缘(22),扁方予压调整轴(19)的圆形轴肩由转盘支撑,其外端固定有予压调整控制柄(12),与转盘相固定的套筒(20)设有径向卧装予压调整轴(19)的通孔,套筒中的予压调整轴两侧的拨动头(18)上,对称装有由弹簧(17)支撑的推动头(16),卷筒(4)内侧的磨擦接合的两半圆制动蹄(23)的一端,分别与上、下推动头(16)的卧槽相衔接,两半圆制动蹄(23)的另一端之间设有拉簧(24)并夹持由转盘支撑的扁方制动控制轴(5),转盘外的轴端固定有操纵柄(6)。
转盘(9)的弹性棘爪(10)作用方向与钢缆卷筒(4)放缆转动方向相同。
壳体(1)上装有由弹簧片(2)支撑的钢缆压板(3)。
下面以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附图2
图1A-A视图附图3制动蹄及相关机构示意图图面说明壳体1,弹簧片2,钢缆压板3,钢缆卷筒4,制动控制轴5,操纵柄6,摇把7,钢缆8,转盘9,弹性棘爪10,座孔11,予压调整控制柄12,吊环13,安全带系环14,壳体环形凸台15,推动头16,弹簧17,拨动头18,予压调整轴19,套筒20,转盘环形凸台21,凸缘22,制动蹄23,拉簧24。

图1,2所示的实施例,壳体(1)由螺钉紧固的两部分构成,转盘(9)通过其周边的凸缘(22)由壳体内侧卧装在与壳体焊接的座孔(11)中,并使其弹性棘爪(10)在转盘顺时针转动时与座孔的凹形棘齿相啮合,支撑在转盘的环形凸台(21)和另一侧壳体的环形凸台(15)上的钢缆卷筒(4),通过制动蹄(23)及推动头(16)、弹簧(17)、拨动头(18)、扁方予压调整轴(19)与转盘磨擦接合,当放缆时,钢缆卷筒(4)顺时针转动,转盘(9)在弹性棘爪和棘齿的啮合作用下而不随之转动,上述磨擦力通过予压调整控制柄(12)可改变,见图3,当该控制柄旋至
图1虚线位置时,图3中的扁方予压调整轴将转动90°,通过套筒(20)中的拨动头、弹簧和推动头使两制动蹄外张,磨擦力增大。此外,在放缆过程中,转动
图1中的制动操纵柄(6),可使图3中的制动控制轴(5)转动,可控制制动蹄与钢缆卷筒之间的磨擦力大小,当图3中该轴转动90°时,卷筒将停止转动。
使用本自救器时可通过穿在壳体上安全带系环(14)或吊环(13)与人体绑牢即可。
钢缆(8)的缠卷通过操纵柄(6)上的摇把(7)使转盘(9)反时针转动,此时弹性棘爪与棘齿不相啮合,通过制动蹄与钢缆卷筒的磨擦力使卷筒反时针转动,
图1中钢缆压板(3)在弹管片(2)的作用下紧压钢缆(8)使其有序缠绕。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对使用者体重的适应性和高空降落安全性好的显著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脱险自救器,由壳体、钢缆卷筒,钢缆,安全带系环、吊环和摇柄所组成,其特征是周边设有弹性棘爪的转盘与壳体的具有凹形棘齿的座孔相啮合,转盘的轴向环形凸台与壳体另一侧的环形凸台支撑钢缆卷筒,转盘的周边设有夹装在壳体和钢缆卷筒之间的凸缘,扁方予压调整轴的圆形轴肩由转盘支撑,其外端固定有予压调整手柄,与转盘相固定的套筒设有径向卧装予压调整轴的通孔,套筒中的予压调整轴两侧的拨动头上对称装有由弹簧支撑的推动头,钢缆卷筒内侧的磨擦接合的两半圆制动蹄一端,分别与上、下推动头的卧槽相衔接,另一端之间设有拉簧并夹持由转盘支撑的扁方制动控制轴,转盘外的轴端固定有操纵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救器,其特征是转盘的弹性棘爪作用方向与钢缆卷筒放缆转动方向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救器,其特征是壳体上装有弹簧片支撑的钢缆压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救生装置,卧装在壳体上的转盘与其座孔通过弹性棘爪和棘齿相啮合,钢缆卷筒由壳体和转盘上的环形凸台支撑,转盘的周边设有夹装在卷筒和壳体之间的凸缘,由转盘支撑的扁方预压调整轴和制动控制轴通过对称的弹簧支撑的推动头或直接推动与卷筒内侧摩擦接合的两半圆形制动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对使用者体重的适应性和高空降落安全性好的显著优点。
文档编号A62B1/10GK2252012SQ96200690
公开日1997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1996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1996年1月19日
发明者郭斌然 申请人:郭斌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