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短纤维开松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8阅读:7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麻短纤维开松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纤维开松机,特别是一种能够开松长在50毫米以内麻纤维开松装置。
现有的麻梳理机,它是用针板完成梳理、除杂的。这种装置只能加工中长麻纤维,对棉麻混纺所需的50毫米以下的麻纤维无法开松。
设计本机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适应开松长为50毫米以下的麻纤维开松装置,特别是适合开松长为50毫米以下的苎麻纤维开松装置。
本装置设计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采用两道或两道以上的多道罗拉、刺辊组合结构,前道刺辊轴向每吋齿数少于后道刺辊轴向每吋齿数,罗拉与刺辊外齿间距控制在0.5~1毫米之间。麻纤维通过喂麻板进入罗拉,在罗拉牵引力的作用下,首先被旋转的刺辊齿均匀勾拉,使其纤维得到初步梳理和开松,同时,在刺辊离心力和气流作用下,较梳松的麻纤维和杂质分离开来、排除杂质,然后进入后道罗拉、刺辊进一步梳理、开松和去杂……成对的尘笼靠风吸收集被开松了的麻纤维,压成片状后输出。
由于该机是两道以上罗拉、刺辊的梳理、开松、去杂及风送纤维组合装置,前道以梳理、去杂为主,后道以开松为主,各部件大小及相对位置合理。因此使用本机能使长为50毫米以下的麻纤维梳松均匀、去杂充分、纤维损伤少。
附图是本机两道罗拉、刺辊组合结构示意图。
现结合附图详细阐明本机的设计与实施。
麻短纤维开松机由机架(1)、罗拉(2)、刺辊(3)、尘笼(4)、减速器(5)、风机(6)等部分组成。机架(1)由成对墙板组装,其它部件均用螺栓及其它方式与机架(1)相连。罗拉(2)中的下罗拉中心低于刺辊(3)中心7~12毫米,推荐9毫米。刺辊(3)中心相距成对尘笼(4)的大、小尘笼中心连线380~500毫米,推荐450毫米,且高于成对尘笼(4)中的大尘笼中心前道为150~200毫米,后道为70~140毫米。前道推荐168毫米。后道推荐120毫米。前、后道麻纤维由过麻板过渡。罗拉(2)外径为φ42毫米±3毫米、由碳素结构钢、如45号钢铣直齿而成,其中上罗拉中心随麻纤维的厚度可上下移动。刺辊(3)外径为φ250毫米±10毫米,它是在铸铁筒上车螺旋槽并嵌入轴向每吋4~10齿ST-A109型齿条而成,前道轴向每吋嵌入齿推荐为6,后道轴向每吋嵌入齿推荐为8。尘笼(4)的大、小尘笼外径分别为φ400毫米±20毫米、φ200毫米±20毫米,它们的筒体是用均匀冲有孔的镀锌铁皮卷制的。刺辊(3)和风机(6)采用正齿轮或皮带传动,罗拉(2)和尘笼(4)采用四分之三吋的套筒滚子链传动。
权利要求
1.一种麻纤维开松装置,其特征是由机架(1)、罗拉(2)、刺辊(3)、尘笼(4)、减速器(5)、风机(6)部分组成,采用两道或两道以上组合结构,前道刺辊轴向每吋齿数少于后道轴向每吋齿数,罗拉(2)刺辊(3)齿间距在0.5~1毫米之间。
2.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麻纤维开松装置,其特征是罗拉(2)中的下罗拉中心低于刺辊(3)中心7~12毫米,推荐9毫米。
3.按权利要求
2所述的麻纤维开松装置,其特征是刺辊(3)中心相距成对尘笼(4)的大、小尘笼中心连线380~500毫米,推荐450毫米,且高于成对尘笼(4)中的大尘笼前道为中心150~200毫米、后道为70~140毫米,前道推荐168毫米、后道推荐120毫米。
4.按权利要求
3所述的麻纤维开松装置,其特征罗拉(2)一是外径为42毫米±3毫米,二是由碳素结构钢,如45号钢铣直齿而成,三是上罗拉中心可随纤维厚度上下移动。
5.按权利要求
4所述的麻纤维开松装置,其特征刺辊(3)一是外径为250毫米±10毫米,二是由铸铁筒上车螺旋槽、嵌入轴向每吋4~10齿的ST-A109型齿条而成,前道轴向每吋嵌入推荐为6齿,后道轴向每吋嵌入推荐为8齿。
6.按权利要求
5所述的麻纤维开松装置,其特征一是尘笼(4)的大、小尘笼外径分别为φ400毫米±20毫米、φ200毫米±20毫米,二是其筒体是均匀有孔的镀锌铁皮制成的。
7.按权利要求
1或6所述的麻纤维开松装置,其特征是刺辊(3)和风机(6)采用正齿轮或皮带传动,罗拉(2)和尘笼(4)采用四分之三吋的套筒滚子链传动。
专利摘要
麻短纤维开松机,适合长为50毫米以下的麻纤维开松。它是由罗拉、刺辊、尘笼等组成的组合式结构。使用本设备能使长为50毫米以下的麻纤维、特别是50毫米以下的苎麻纤维梳松均匀、去杂充分、纤维损伤少,产品符合棉麻混纺的要求。
文档编号D01G15/00GK87200511SQ87200511
公开日1987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1987年1月13日
发明者陈方春 申请人:湖南省棉机厂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