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非织造生产的可透性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9758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非织造生产的可透性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或套环形式的环形结构体,这种环形结构适合于在非织造产品的生产中使用,以及,更特别地,本发明针对支撑件,诸如在生产有图案的、有标记的、有结构的或者有纹理的非织造产品中使用的带或套环。现有技术说明本领域周知非织造产品的生产方法。这种产品由纤维直接制成,而不用传统的纺织方法诸如织造或针织操作。取而代之的是,可以通过非织造制造方法,诸如气流成网、干法成网、以及梳理成网(carding)、或者这些工艺的某些组合,铺设纤维而形成一体式非织造网,制成非织造产品。也可以通过气流成网、或梳理成网操作来制造非织造产品,其中,在沉积纤维网之后,通过针刺或水刺(水力缠结)对纤维网进行加固或处理,使其成为非织造产品。在水刺工艺中,高压水射流竖直向下作用在纤维网上,以使纤维相互缠结。这种工艺在本部分的稍后部分具体讨论。在针刺中,通过使用往复式刺针床而机械方式实现缠结,在刺针进入冲程期间,刺针强制纤维网表面的纤维进一步进入纤维网中。目前,有一种用于生产非织造物的装置,非织造物例如由长丝或纤维(其通常由热塑性树脂制成)形成的纺粘纤维网、结构体或物品。美国专利No. 5,814,349中披露了这种装置,该项专利的披露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这种装置通常包括喷丝板,其用于生产丝帘;以及,工序鼓风机,用于向丝帘吹送处理空气,以使丝帘冷却而形成热塑性长丝。 然后,通常用处理空气以空气动力学方式拖拽热塑性长丝,对热塑性长丝进行空气动力学拉伸,接着,热塑性长丝在通过扩散器之后沉积在连续循环的带或帘(可透水织物)上,带或帘用于收集缠结的长丝并在其上形成纤维网。然后,传送这样形成的纤维网、结构体或物品,并且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在用于制造非织造材料的熔喷工艺中,将热塑性聚合物放置在挤出机中,然后使其通过在每英寸模头宽度含有大约20个至40个小喷丝孔的直线状模头(linear die)。热气的会聚流使挤出的聚合物束流快速变细而形成固化长丝。随后,用高速空气将固化长丝吹到凝网帘上,或者吹到织造或非织造材料的其他层上,从而形成熔喷纤维网。纺粘和熔喷工艺在应用中可以进行组合,诸如纺粘-熔喷-纺粘(“SMS”)。在 SMS中,在带或输送带上形成第一层纺粘材料。带通常具有均勻的表面图案和透气性,以在纺粘工序期间适当地形成纤维网。使纺粘材料沉积在位于铺设成形区域的带上,从而在第一纺粘机身最大宽度(first spunbond beam)形成纤维网。
6
压力压区或者诸如利用热气刀的系统可以帮助提高作用在纤维网上的预粘合压力和/或温度。为了帮助将热塑性纤维拖拉到成形带上,在带的下方布置向带施加抽吸作用的真空箱。由与适当大小的真空泵相连接的真空箱,向系统提供纺粘加工所需的气流。也可以使用气流成网工艺形成非织造纤维网。气流成网工艺以原纤分离系统开始,以便开松短纤浆(pulp)。也可以使用常规的成纤器或其他开松装置来形成离散纤维。 然后,可以将吸收性材料颗粒(例如,超级吸收粉末)、磨料或其他材料与纤维进行混合。然后,使混合物悬浮在成形系统内的气流中,并且沉积至移动的成形带或转动的多孔滚筒上, 多孔滚筒的外周上可以是金属或聚合物套。然后,可以通过施加乳胶粘合剂并进行干燥、或者通过热粘合,使随机取向的空气成形纤维进行粘合。一般而言,用于制造非织造产品的工艺已有多年。在一种工艺中,继沉积之后, 用水束流或水射流对纤维毛毡或纤维网进行处理,以促使纤维相互缠结并且改进纤维网的物理特性诸如强度。利用水射流进行处理的这种技术已经周知数十年,如从美国专利 No. 3,214,819、No. 3,508,308和No. 3,485,706所披露内容中可以了解到的技术。概括而言,这种方法涉及利用高压水射流的作用使初级原纤相互交织,高压水射流如同刺针作用在纤维结构体上,并且能够在厚度方向使形成纤维网的部分纤维重新取向。目前这种技术已经广泛开发,而且,不仅仅用于生产周知的“水刺(spimlaced)” 或者“水力缠结(hydroentangled)”结构体,用于诸如尤其是医疗领域和医院应用的纺织品用途,用于擦拭、过滤、以及袋泡茶的包装,还用于在连续介质诸如纸张、硬纸板、薄膜、乃至塑料薄片等中形成微小穿孔,以及,所得到的物品可以是规则且均质的,如从美国专利 No. 3,508,308的披露内容可以了解到的,而且,如有需要,所得到的物品包括由纤维重新取向所产生的图样,这对于审美目的这是非常重要的,如从美国专利No. 3,485,706的披露内容可以了解到的。关于“水刺”或“水力缠结”类型的产品,已经周知相当长时间的是可以通过制成材料混合物,例如,通过组合由不同类型纤维组成的多种纤维网,调整产品的最终性能,不同类型纤维例如天然纤维、人造或合成纤维、乃至其中将纤维与可以加入非织造结构的增强材料预先进行混合的纤维网(“水刺”式纤维网等)。法国专利FR-A-2 730 246和2 734 285,分别对应于美国专利No. 5,718,022和美国专利No. 5,768,756,其描述了这样的解决方案,使得利用水射流能够成功地处理疏水性纤维、或这些纤维与其他亲水性纤维的混合物、乃至完全由天然纤维组成的纤维网。概括而言,根据这些文献的教导,此处理涉及对由同类或不同类初级原纤组成的基底纤维网进行处理,压缩并且润湿这种基底纤维网,然后,利用至少一架(one rack)作用在基底纤维网上的不间断高压水射流,使纤维错杂。为此,使基底纤维网在运转中的环形多孔支撑件上正向前进,并将基底纤维网带到带孔转筒鼓的表面上,向带孔转筒鼓的内部施加局部真空。多孔支撑件与转鼓大致以相同速度前进,在多孔支撑件与转鼓之间机械方式压缩基底纤维网。紧接在压缩区域的下游, 水帘对准纤维网,并使其相继通过多孔支撑件、经压缩的基底纤维网、以及吸收过量水分的带孔支撑鼓。仍旧在转筒鼓上,通过使经压缩并且浸湿的纤维网经受至少一架高压水射流的作用,使初级原纤连续错杂。一般而言,利用作用在纤维网相同面或者交替地作用于纤维网两面的多个相继架水射流,实现结合,架内的压力以及排出的水射流速度从一架到下一架有所不同,并且经常是递增的。重要的是应当注意到,如从FR 2 734 285可以了解到的,带孔辊可以包括无规则分布的微孔。如有需要,在初始结合处理之后,可以对纤维非织造结构中的相反面施加二次处理。在生产水刺或水力缠结非织造产品的工艺中,期望在成品上加入图案或标记,从而,在产品上产生期望的装饰设计。这种图案或标记通常由二次工序产生,这种二次工序使用压延辊,独立于非织造纸幅成型和卷起工序。这些辊通常造价昂贵,并且根据对纤维网特定区域进行压缩的原则而操作,以产生要求的图案或标记。然而,使用单独工序在非织造产品上产生图案或标记有几点不足。首先,要求很高的初期投资用于压延辊,这会限制生产商经济所允许的生产规模。其次,由于单独的图案形成或施加标记阶段,导致更高的加工成本。第三,成品将具有比要求材料含量更高的材料含量,以在压延步骤被压缩之后维持产品的厚度。最后,由于在压延期间进行高压压缩,两阶段工序将导致成品松厚度降低。用这些周知的图案形成工艺制成的现有技术非织造产品不具备清晰、恰当形成的隆起部,因此难以看见期望的图案。另外,现有技术压花非织造产品的隆起部尺寸不稳定,因而,在受到压力时,例如,当触摸或者洗涤非织造产品时,非织造产品的隆起部会失去其三维结构。美国专利No. 5,098,764和No. 5,244, 711披露了在生产非织造纤维网或非织造产品的更新方法中使用支撑件。支撑件具有构形特征构造以及孔隙阵列。在这种工艺中,将初始纤维网放置在构形支撑件上。载有纤维网的支撑件在高压流体(通常为水)的射流下通过。基于支撑件的构形构造,水射流促使纤维互相缠绕并且缠结成特定图案。对于所得到的非织造产品的结构来说,支撑件中构形特征和孔隙的图案是很关键的。另外,支撑件必须具有足够的结构整体性和强度,从而,在流体射流重新排列纤维并且使纤维在其新排列中缠结的同时,支撑件支撑纤维网,以提供稳定的织物。在流体射流的作用力下,支撑件不能有明显扭曲。此外,支撑件必须具有用于去除相对大量缠结流体的装置,以避免会影响有效缠结的纤维网“溢流(flooding)”。通常,支撑件包括的排水孔隙必须足够小,以维持纤维网的完整性,并且避免纤维穿过成形面的损失。另外,支撑件应当基本不存在毛边、钩刺等缺陷,这些缺陷会影响已缠结织物与支撑件的分离性能。同时,支撑件必须使得其上所加工纤维网的纤维在流体射流的作用下不会被冲走。在非织造产品生产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实现结构的结合,以便使产品具备对应于所考虑应用的机械特性,同时,维持或赋予特定的物理特性,诸如松厚度、手感、外观等。用于其预期目的时,松厚度、吸收性、强度、柔软性、以及审美外观等性能对于许多产品而言确实很重要。为了制造具有这些特性的非织造产品,织物经常构造成使其纸幅接触表面呈现出构形变化。应当理解的是,这些织物可以采取无端环形式,并且起到输送带的作用,或者作为安装在圆筒上的套环。进一步应当理解的是,非织造生产是以相当快速度进行的连续加工。 也就是说,在成形部中,将初级原纤连续地沉积到成形织物上,同时刚制造出的非织造纤维网在使其干燥之后连续地卷绕到辊筒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的带或套环,作用为取代常规带或套环,并且赋予其上所生产非织造产品以期望的物理特性,诸如松厚度、外观、纹理、吸收性、强度、以及手感。本发明披露了一种用于制造有纹理非织造产品的带或套环,本发明的结构体可透气、或可透水、或既可透气也可透水。此外,本结构体具有包括一系列凸起陆块区和对应凹部的纤维网接触侧面图案, 其赋予其上所生产非织造产品以纹理。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该结构体具有孔隙诸如透孔,以允许水、或空气、或水和空气二者通过。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孔隙以特定图案处在该结构体中。所以,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刺或水力缠结支撑件诸如带或套环,其具有期望图案的通孔构形。在一种实施例中,披露了一种用来制造有纹理非织造产品的织物结构体,本结构体可透气和透水,包括具有图案的纸幅接触表面,该图案包括适合于赋予其上所生产非织造产品以纹理的一系列凸起的陆块区和对应的凹部;以及一系列通孔,其适合于允许水和空气二者从织物表面通过而进入表面,孔隙有效直径大于50微米。与不可透过带或套环相比,在多种优点中,特别地,本发明的织物结构体提供增强的脱水性能。此外,与光滑平坦的不可透过带或套环相比,孔实际上能帮助使最终产品(非织造物)具有纹理。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其操作优点、以及使用本发明实现的特定目的,可以参照下面的具体说明,其中在附图中例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附图中对应部件用相同附图标记进行标识。


结合附图将更好地理解下文的具体说明,其仅为示例之用而非将本发明仅仅局限于此,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似的组成部件,其中图1、图2和图3是使用本发明支撑件、带或套环用于生产非织造纤维网的三类装置的示意图;图4是织造基体的图,示出使纱线上下相互交织时所得到的陆块和凹部的图案;图5是织物结构体表面的图,其中将凹部刻挖进入织物、套环或带的膜或者涂层;图6是俯视结构体表面的图,结构体的表面是膜或者涂层,暗区是刻挖的凹部;亮区是凸起的陆块区,而圆形代表通透的空隙或孔;图7是多层织造基体实施例的剖视图,示出带有涂层或层合膜表面(其带有纹理表面)。涂层/膜稍稍进入具有阻挡层的织造结构体。通孔诸如透孔示为穿过不可透过膜 /涂层进入松散织物结构体,允许空气和/或水通过;图8A至图8E是通过刻挖或者切割形成的陆块区和对应凹部的图案。图8D示出陆块区中的孔隙(透孔);图9是关于带的视图,该带具有刻挖成十字交叉图案的涂层。成对的孔隙位于在预定部位处十字交叉的凹处/凹部中。按这种方式,使孔隙取向成大致沿着机器纵向(MD) 线。随着流体(空气或水或二者)从有纹理表面通过孔穿过结构体的其余部分,使已定位纤维重新取向,从而,孔的布置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所得到非织造产品的纹理;图IOA至图IOC示出陆块和凹部的不同图案,其中透孔以期望图案贯穿某些陆块;图IlA至图9G示出构造为输送带的织物结构,其可在非织造制造工艺中使用;图12A至图12C示出带有枝化孔隙结构的织物结构体;以及图13示出织物结构体的顶面侧视图或纸张侧视图,织物结构体包括可透性聚合物膜,该膜包括具有预定深度及形状的规定凹穴图案。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然而,本发明可以实施为多种不同形式,而不应当推断为仅仅局限于本文所给出的实施例。确切地说,提供这些例示实施例是为了使本文披露清楚完整,以及,能够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发明的范围。尽管使用了术语“织物,,和“织物结构体”,但织物、带、输送带、套环、支撑件、以及织物结构体可替换使用来描述本发明的结构体。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续的支撑件诸如带,适合于在例如图1所示的装置中使用。 非织造支撑件起到代替常规织造支撑件的作用,并且赋予其上所生产非织造产品以期望的纹理、手感及松厚度。图1是示意图,示出使用本发明支撑件生产非织造产品的一类装置。在此装置中, 输送网带70围绕两个分开的可转动辊71和72连续移动。当带受到驱动时,能往复移动或者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移动。喷水歧管74布置在带70的上侧区段73的之上。此歧管具有多个极细直径的喷孔或喷口。喷口的直径为大约0. 007英寸,以及,每英寸直线距离上有大约30个这种喷孔。在一定压力下将水供至歧管74,并且使水以大致柱状、非发散射流或束流的形式从喷口喷射。构形支撑件75加在带70之上,以及,将纤维网76置于构形支撑件的之上。抽吸歧管77放置在喷水歧管74的正下方,但是位于带70中上侧区段73 的下方。此抽吸歧管帮助除去从歧管74喷出的水,以避免纤维网76溢流。以预定压力分送至歧管的水,以大致柱状束流或射流的形式从歧管的喷口喷出,并撞击纤维网76的上表面。从歧管74的底面7 到纤维网76的顶面的距离处理成足够小,以保证从歧管74的喷口流出的水射流以上述大致柱状的非发散形式与纤维网76上表面接触。此距离可有所变化,但通常为大约0. 75英寸。水射流穿过纤维网,然后通过设置在构形支撑件中的排水孔。 通过抽吸歧管,除去用过的处理水。图2示出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支撑件连续生产非织造产品的装置。图2的装置包括输送带80,该输送带实际上作为根据本发明的构形支撑件。如本领域所周知,带围绕一对分开的辊筒在逆时针方向连续移动。布置在带80上方的是流体喷射歧管79,歧管79连接多个喷口排或喷口组81。各组具有一行或多行极细直径的喷口,各喷口直径为大约0. 007英寸,每英寸有30个这种喷口。在预定压力下向喷口组81供水,并且使水以大致柱状的非发散极细水束流或者水射流形式从喷口喷出。歧管装有压力计88和控制阀87,用于调节各喷口排或各喷口组的流体压力。布置在各喷口排或喷口组下方的是吸水箱82,用于除去过量水分,并且保持该区域免于过度溢流。将要形成为本发明织物的纤维网83送至构形支撑件输送带。通过适当的喷嘴84将水喷洒到纤维网上,以使进入的纤维网83预湿,并且在纤维于流体喷射歧管下方经过时帮助控制纤维。吸水狭缝85布置在此喷嘴下方以除去过量水分。纤维网沿逆时针方向在流体喷射歧管下方经过。任意指定喷口组81的操作压力可以独立于任意其他喷口组81的操作压力进行设定。然而,通常最接近喷嘴84的喷口组81 以相对较低的压力例如IOOpsi进行操作。这有助于将进入的纤维网置于支撑件表面。随着纤维网在图2的逆时针方向经过,通常使喷口组81的操作压力增大。无需使各后继喷口组81以高于其顺时针方向相邻喷口组的压力操作。例如,两个或更多的相邻喷口组81可以以相同压力操作,其后的下一(逆时针方向)后继喷口组81可以以不同压力操作。最通常的情况下,取下纤维网的输送带末端处的操作压力高于纤维网初始送入输送带处的操作压力。尽管图2中示出六个喷口组81,但这一数量并非关键,而是取决于纤维网的重量、速度、所使用的压力、各喷口组中喷口的行数等等。在通过了流体喷射歧管与抽吸歧管之间之后,使刚形成的非织造产品在附加的吸水狭缝86上方经过,以去除过量水分。从喷口组81 的底面到纤维网83的顶面之间的距离通常在大约0. 5英寸至约2. 0英寸的范围;优选为大约0. 75英寸至大约1. 0英寸的范围。显然,纤维网不能与歧管间隔太近而使得纤维网与歧管接触。另一方面,如果喷口底面与纤维网顶面之间的距离太大,液流将损失能量,因而加工效率降低。图3示意性示出另一使用本发明支撑件来生产非织造产品的装置。在这种装置中,构形支撑件是可转动鼓套90。鼓套90下的转鼓在逆时针方向转动。鼓套90的外表面包括期望的构形支撑构造。围绕转鼓的一部分外周布置有歧管89,歧管89连接多个喷口条92,喷口条92用于向布置于曲板外表面的纤维网93施加水或其他流体。各喷口条可以包括本文前面提及类型的一行或多行极细直径的孔或孔隙。通常,孔隙直径为大约 5/1000 (0. 005)英寸至10/1000 (0. 010)英寸。根据需要,每英寸可以有多达50个或60个孔或者更多。引导水或其他流体通过喷口行。一般而言,如上文说明的,各喷口组的压力通常从第一组(纤维网从其下方通过)到最后一组增大。压力由适当的控制阀97进行控制, 并且由压力计98进行监测。转鼓与水槽94相连接,在水槽94上可以抽吸真空,以帮助除去水分并且保持该区域免于溢流。在操作中,在喷水歧管89之前,将纤维网93置于构形支撑件的顶面上,如图3所示。纤维网经过喷口条的下方,并且形成为根据本发明的非织造产品。然后,所形成的非织造产品经过该装置95中的区段95,区段95处没有喷口条,但持续施加真空。将脱水之后的非织造产品从转鼓上取下,并且使其行进绕过一系列干燥箱96,以使非织造产品干燥。下面说明支撑件的结构,支撑件可以具有通孔的构形。特别地,通孔可以包括这样的几何特征,例如在支撑件上生产非织造产品或纸幅/纤维网时,该几何特征使非织造产品或纸幅/纤维网具有增强的纤维网构形和松厚度。本发明支撑件的另一优点是能够容易地使纤维网从支撑件分离到干燥烘筒处。又一优点是,由于透孔可以布置在任何期望部位图案中,避免了常规织机带来的限制和要求,因此可以提高纸幅/纤维网外观的美感。另外,根据本发明构造的支撑件会导致更深的凹穴(pocket),使得非织造纤维网具有更高的松厚度、吸收性和更低的密度。应当理解,术语“通透空隙”是“透孔”的同义语,并且表示完全穿透支撑件如带或套环的任何开口。这里所指的支撑件包括但不局限于在非织造生产过程中具体使用的工业织物,诸如带或输送带、以及套环或筒状带。织物结构体可以用作本支撑件、带或套环,以制造期望的非织造产品,此结构体可透过空气和水。本结构体包括具有图案的纤维网接触表面,该图案包括一系列凸起的陆块区和凹部,陆块区和凹部适合于赋予非织造产品以纹理。织物结构体可以包括支撑基体,支撑基体可以由任何一种或多种纺织材料构造而成,纺织材料包括任何一种织造或非织造支撑基体(即基底织物),诸如织造纱线、非织造物、纱线阵列、螺旋链接物、针织物、编织物;任何一种以上所列形式的螺旋缠绕条带、独立环、以及其他挤出元件形式。例如,纺织材料可以由聚合物、金属、或者聚合物与金属的组合制成,聚合物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聚酰胺(PA)、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硫醚(PPS)、聚醚醚酮(PEEK)、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在另一示例中,图4是一种织造基体实施例的图,示出由MD纱线形成的陆块22与形成在陆块之间的凹部23的图案,通过纱线上下相互交织而得到陆块。这种基体可以采用许多织造形式,例如,长经结节上织(up weave)或长经结节下织(down weave) 0这种织造的示例在美国专利No. 6,769,535中可以找到,该项专利的全部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还可以使整个织物结构或仅仅使支撑基体适合于包括抗静电特性,因为在经由“干法”工艺诸如熔喷工艺生产非织造产品的过程中抗静电或静电耗散特性是重要因素。图5图示织物结构体表面的另一实施例,其中结合有孔隙。如图所示,凹部是刻入织物、套环或带的表面材料中的沟槽35,表面材料诸如膜或涂层。表面材料可以是由液体或熔融粉末所形成的涂层,也可以是层合膜、或者熔融纤维,以及,可以通过使用例如液体 (水状或高固含量)、凝结材料、熔融颗粒聚合物、或者发泡体材料,形成表面材料。例如,涂层可以是聚氨酯、丙烯酸、硅树脂,或者含有碳氟化合物的涂料,其中用聚合物纤维或纤维素纤维进行加强或者用任意大小无机颗粒(例如,纳米颗粒)进行填充。颗粒可以例如适合于为织物结构提供改进的纤维网分离性能、耐磨性、或抗污性。织物结构体可透过空气和水,并且包括一系列的孔隙或空隙诸如孔,其适合于允许水和/或空气从织物表面进入结构体并且穿过结构体,孔隙的有效直径大于50微米。优选地,孔的有效直径大于0. 2毫米。尽管将孔隙描述成孔,但在本文讨论时,孔隙包括许多构造。孔可以设计成允许水和/或空气通过表面,并进入进而穿过结构体。孔可以是相同尺寸或不同尺寸。此外,孔可以构造成使其仅位于凹部中(例如,参见图6)。然而,织物结构也可以设计成,使得孔仅位于陆块区中,或者使得孔位于陆块区和凹部二者中。在孔位于陆块区和凹部二者中的情况下,孔可以设计成使得陆块区中孔的尺寸与凹部中孔的尺寸不同。例如,陆块区中的孔可以大于凹部中的孔,或者,陆块区中的孔可以小于凹部中的孔。在另一示例中,孔尺寸可以为,使得孔在孔表面处小于孔的内部或底部处。另一方面,在孔表面处的孔尺寸可以大于在孔内部或底部处的孔尺寸。孔形状还可以是筒状。织物结构还可以设计成使得孔处在所有陆块区中。织物结构还可以设计成使得孔处在所有凹部区域中。 孔可以由许多方法形成,包括机械冲孔或激光穿孔。织物结构也可以设计成使得涂层/膜表面具有挠性并且在Z方向(即贯穿厚度方向)可压缩,但也能回复(回弹)。在一种实施例中,织物结构体所包括的表面图案包括复合纹理。复合纹理可以包括第一纹理,第一纹理由表面材料中所形成的陆块区和对应凹部形成。可以通过对表面材料诸如树脂涂层、膜或发泡体进行例如切割、压花、刻挖、或者激光刻挖,形成凹部。可以由基体纺织材料和基体纺织材料的间隙,形成第二纹理。纺织材料构造可以是织造纱线、非织造物、MD纱线阵列、CD纱线阵列、螺旋链接物、独立的环、挤出元件、针织物、或编织物。例如,在纺织材料由纱线织成或者由互相连接的螺旋链接物形成的情况下,第二纹理可以由基体的纱线或螺旋链接物以及纱线或螺旋链接物之间的间隙形成。这里所讨论的表面材料包括涂层、膜、熔融纤维、熔融颗粒或者发泡体。表面材料可以具有足够的柔韧性,使得例如,如果将该表面材料施加至织造基体,该表面材料能够顺应基体包括结节在内的形状,以产生有纹理表面。在膜作为表面材料施加至基体的情况下,膜具备足够的挠性(例如,聚氨酯膜),受热时膜顺应基体的形状。例如,如果基体是织造的,膜会顺应织造图案、结节及全部的形状。然而,如果膜是刚性的(例如,MYLAR ),膜不会顺应基体的表面,而是平铺在任何较高点上(例如,织造基体情况下的结节),以产生随后再使其具有纹理的平坦表面。 在织物结构中,孔可以仅处在一纹理的陆块区中,或者,孔可以处在两纹理的陆块区中。此外,孔可以仅处在一纹理的凹部中,或者处在两纹理的凹部中。在又一种变化中,孔可以处在一纹理的陆块区中以及另一纹理的凹部中。图6是俯视织物结构体表面的图,织物结构体的表面可以是膜或涂层。暗区是刻出的凹部44,亮区是凸起的陆块42,以及,圆形代表孔隙或孔46。在图中,孔46构造成使其仅处在凹部44中。如图6所示,表面图案可以是相同并且可重复的。表面图案的陆块区42是连续的,但是图案也可以设计成使得陆块区是离散岛。凹部44图示为离散凹部44,然而,凹部也可以设计成连续的。凹部可以由许多方式形成,包括压花、切割、刻挖、或者激光刻挖。应当注意到,尽管陆块区和凹部如图中所示,但是显然,在本实施例以及本文所描述的其他实施例中,陆块区和凹部可以颠倒,陆块区采用凹部的形状,反之亦然。套环也可以是部分或全部浸渍的结构体,这里“浸渍”不仅是涂层,而且部分或全部地浸渍基底基体的全厚度。俯视时,岛(其为凹部或陆块区)的表面图案形状可以是许多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方形、矩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菱形、截头锥形、三角形或其他多边形。连续的陆块区或凹部可以为关于机器纵向(“MD”)为直线状,关于机器横向(“CD”)为直线状;与 MD或⑶成一定角度,或者,与MD或⑶成一定角度(对每一组)的两个不同组。连续的陆块或连续的凹部可以是曲线状或直线状。此外,在同一织物结构体上,连续的陆块区或连续的凹部可以是曲线状和直线状两种,以及,连续区可以具有曲线状部分和直线状部分。岛状陆块区和连续陆块区的剖面形状可以采用多种形状,包括多边形或适合于此目的的其他形状。剖面指沿着织物轴向方式观察。如图6所示,离散的凹部44和连续的陆块区42关于 MD为直线状。尽管凹部和陆块区的形状图示为矩形,但凹部和陆块区可以采用许多形状,包括在非织造产品中形成专用标记的形状。因此,本结构体的表面能以许多方式形成,包括在生产该结构体时,或者,在另一时段例如后续(例如用激光)对织物结构体的纤维网接触表面或侧面进行刻挖时,直接成型该结构体表面;或者,通过精确树脂沉积来形成结构体表面,如美国专利7,005, 044、 7,008,513,7, 014,735,7, 022,208,7, 144,479,7, 166,196 以及 7,169,265 中所提出的;或者,通过挤出来形成结构体表面,如美国专利6,358,594中所披露的。这些专利的全部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在使用织物结构体制造例如面巾纸、纸巾或非织造产品的情况下,该图案预期能够使纤维网松厚度和纹理与机器运转性最优化。
图7是示出多层织造基体53的实施例的剖视图,其带有表面材料52诸如涂层或层合膜表面。涂层或膜可以适合于具有足够的刚性,以驻留在织物结构中所包括结节的表面上。图7示出织造基体53,其包括MD纱线M和⑶纱线55,但不包括针刺进入基底织物的毛毡纤维。如图7所示,涂层/膜52稍稍进入具有阻挡层58的织造结构体53。套环也可以是部分或全部浸渍的结构体,“浸渍”不仅是涂层,而是部分或全部浸渍基底基体的全厚度。表面材料52诸如涂层也可以是多孔材料或多孔发泡体,以及,织物结构体50可以设计成除孔56之外不可透过空气或水。孔或孔隙56图示为穿过不可透过膜/涂层52,进入允许空气或水或二者穿过的松散织造结构体53。表面材料可包括高固含量的耐久材料,诸如聚氨酯、丙烯酸、硅树脂,或者含有碳氟化合物的涂料,各自可以用聚合物纤维或纤维素纤维进行加强,或用任意大小无机颗粒 (例如,纳米颗粒)进行填充。颗粒可以例如适合于为织物结构体提供改进的纤维网分离性能、耐磨性、或抗污性。从而,得到的经涂覆织物在表面上包括固态涂层。虽然涂层没有穿透支撑基体,但赋予复合结构体以不可透过性。然后,经涂覆织物可以进行磨光或表面增强,以得到光滑表面。然后,可以通过例如激光冲孔得到孔的方式,在织物结构体中形成孔。 激光冲孔可以构造成,使得孔仅穿透涂层,但不会穿透支撑基体的元件(例如,纱线)。然后,可以对表面进行刻挖,以赋予期望的纹理,以及,所得到织物结构体是经涂覆织物,其在涂层有透孔且有纹理。从而,所得到的织物表面耐用,并且可透气、或可透水、或既可透气也可透水。无论哪种情况,表面材料可以覆盖任何纺织材料的支撑基体,纺织材料包括织造和非织造的基底织物两种,其带有针刺到基底结构的纤维毛毡。例如,在织物结构体的涂覆表面下,织物结构体可以包括一毛毡纤维层。毛毡层能适合于允许表面材料进入毛毡纤维层以及/或者至少部分进入基体。图8A至图8E是通过例如刻挖或切割形成的陆块区和对应凹部的图案,图中的阴影区代表陆块区62。图8D示出陆块区中的孔隙或孔66。表面图案可以适合于为一致并且可重复的、不一致并且可重复的、以及不一致并且无规则的。如前文所述(即关于图6所述),表面图案的陆块区62包括离散岛62或连续区(未示出),以及,凹部64可以包括离散岛(未示出)或连续区64。岛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方形、矩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菱形、截头锥形、三角形、或其他多边形形状。在图8A中,图案每平方厘米具有大约三个陆块区62。在图8B和图8D中,图案包括大约2. OmmX 1. Omm的矩形离散陆块区62、以及使离散陆块区62的定向列63a、63b以大约1. Omm分开的连续凹部64。陆块区62的交替列 63a被大约1. Omm的凹部6 分开。在图8C中,图案包括大约0. 5mmX 1. Omm的矩形离散陆块区62、以及将离散陆块区的定向列63a、6;3b以大约0. 5mm分开的连续凹部64a。陆块区62的交替列63a被大约0. 5mm 的凹部6 分开。图8E示出一种图案,其包括连续陆块区62与离散的方形或菱形凹部64 的斜向交叉图案,凹部和陆块区各自为大约Imm宽,以及,离散的凹部64为大约1. 0mm2。图9是带有涂层的带170的图,涂层已刻挖出十字交叉图案。如图所示,成对的孔隙176位于在预定部位处十字交叉的凹进171中。按这种方式,孔隙176取向为沿大致MD 线。随着流体(空气或水或二者)从有纹理表面介由孔隙176流过结构体的其余部分,促使已定位纤维重新取向,从而,布置孔隙176还有助于产生非织造产品的纹理。
图IOA至图IOC示出陆块182和凹部184的不同图案,带有以期望图案贯穿有些陆块的透孔186。连续的陆块182或凹部184可以关于MD为直线状、关于⑶为直线状、与 MD或CD成一定角度、或者与MD或CD成一定角度的两个不同组。两组的角度可以是相同角度或不同角度。连续的陆块182或凹部184可以是曲线状或直线状。此外,连续的陆块182 或凹部184可以是曲线状和直线状两种,或者,连续的陆块182或凹部184可以具有曲线状部分和直线状部分。凹部可以通过压花、切割、刻挖、或激光刻挖中的任一种方式形成。如图IOA所示的图案为每平方厘米具有大约四个孔186,孔位于CD和MD方向中每三个图案处,而在图IOB中,每平方厘米具有大约七个孔186,孔位于CD方向中每两个图案以及在MD 方向中每两个图案处,以及,图IOC示出每平方厘米大约十二个孔186。在图IOA至图IOC 各图中,孔隙186示为处在陆块区182中,陆块区182是离散岛并且为矩形。在又一实施例中,织物结构体可以包括涂覆有树脂或多孔发泡体的织物基体;以及,织物基体由纺织材料构造体形成,纺织材料构造体可以是以下任意一种纱线织造织物、MD纱线阵列;CD纱线阵列MD和CD纱线二者都有的阵列、螺旋链接物基底;多个独立环; 其他挤出成形元件;针织基底;或者编织基底。陆块区和凹部可以由构成基体的纺织材料和纺织材料的间隙形成。例如,陆块区和凹部可以由构成基体的纱线或互相连接的螺旋链接物以及纱线或螺旋链接物之间的间隙形成。陆块区可以共用几何特性。例如,陆块区可以大致成形为相同的或不同的。陆块区也可以为高度大约相同或高度不同的。陆块区在几何特性方面也可以不同。这同样应用于前文所给出的其他实施例。此外,孔可以构造成使其仅处在陆块区中、并且延伸穿过形成陆块区的下层纺织材料。孔还可以设计成使其仅处在由纺织材料所形成陆块区之间的凹部(即间隙)中。还可以在纺织材料的纱线或元件之间的陆块区和凹部都设置孔。如图IlA至图IlG所示,在又一实施例中,本织物结构体可以在非织造制造工艺中使用。然而,已经发现,本实施例在水刺非织造工艺中使用时尤其有利。在这种实施例中, 本织物结构体可以适合于形成在上述应用中使用的透气且透水的输送带。输送带可以由挤出膜或层合膜191制成,膜191中形成有规定的孔196,以达到期望的透气性。可以将支撑结构(未示出)附加于膜191a、191b之一或二者的一面或两面。这些孔196可以具有从大约0. 2mm至大约5. Omm的不同直径,以及,孔196可以构造成相对于输送带表面所在平面成不同角度。孔196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椭圆形、或任何给定形状如星形。如图IlA所示,孔196在输送带表面的位置可以是均勻分布或无规则分布。取决于例如所要生产的非织造产品的要求,孔196也可以分布成在输送带的给定区域内具有特定密度,或者在整个表面上均勻地分布。孔隙196还可以采用线的形式,将线切割或者刻挖进入输送带以便产生例如专用标记。输送带可以用一层或者多层聚合物膜191a、191b制成,带有或者不带有纤维加强材料(织造或非织造)。织物结构体也可以制成为多层部件, 织造层或者非织造层层压在多个聚合物膜之间,本文所描述的任一种基体都可以为这种情况。此加强材料可以提高织物结构的机械稳定性。输送带的表面可以进行刻挖,以产生构形诸如蜂窝或其他图案,或者,可以对输送带的表面进一步进行处理用于特定应用诸如静电耗散性能、或者防污。输送带的表面也可以进行开槽以产生用于不同图案形成应用的构形。本织物结构还可以制成为待安装在鼓上的套环(可收缩套环),或者制成为环形或可缝合的织物结构体。
如图IlF所示,与标准织造带相比较,使用这类输送带允许在将其用于水射流工艺(水力缠结)中时获得更好的能量反射。本结构体得到例如改进的纤维缠结,以及,避免例如纤维穿透而缠在织造结构的间隙或纱线交叉处中。这种更好的纤维缠结以及减少的纤维残留的结果是,例如,更好的非织造产品分离性能,或者,非织造产品从这一输送带更好地传送至工序中下一位置。如图IlG所示,本织物结构体的机器侧面也可以形成有表面构形、沟槽、或者附加的单丝193,以便在湿法工艺的情况下产生更高的排水性能,或者在干法工艺的情况下产生空气动力效应。基体自身,如果有的话,还可以具有抗静电性能或静电耗散性能。在另一实施例中披露的是这样一种织物结构体,其可以具有也可以不具有基底支撑基体,以及,包括纤维网接触表面,该纤维网接触表面具有一系列的陆块区和凹部、以及枝化孔隙结构,这些都适合于使非织造产品具有纹理。陆块区和凹部可以根据本文所披露的方法和结构形成。图12A至图12C示出带有枝化孔隙或开口的织物结构体10的表面和该表面的横截面,枝化孔隙或开口在纤维网接触侧面12上包括多个小孔10a、10b、10c、10d, 小孔10a、10b、10c、10d倾斜以在该表面的相反侧面14处汇合成大孔隙10e。孔隙可以是直的(圆筒状)或锥形。例如,可以设计不同图案的锥形孔,使得这些孔在一个侧面诸如纤维网接触表面上较大并且适当分布,而在相反的机器侧面上的孔可以大致沿MD排列,从而, 提供例如增强的排水性能。此枝化孔隙可以形成在如图所示的结构体中,或者形成在层合基体中。可以用许多穿孔方法或这些方法的组合来形成孔,包括激光打孔、机械冲孔、以及压花(例如,加热或者超声波)。例如,可以通过激光打孔与压花相组合的方式来形成孔隙。如图12C所示, 四个第一侧面孔隙10a、10b、10c、IOd汇合成一个第二侧面孔隙10e,然而,可以预期在织物结构体的任一侧面上采用任意数量的枝化孔隙及组合。在另一实施例中披露的织物结构体包括这样的纤维网接触侧面,该纤维网接触侧面具有的图案包括适合于赋予非织造产品以纹理的陆块区和凹部。图13示出织物结构体表面110的顶面视图或纤维网接触侧面视图,该织物结构体表面110所具有的可透过性聚合物膜或涂层包括预定深度及形状的规定凹穴图案。可将凹穴图案激光蚀刻、刻痕、刻挖、 或者压花进入表面。织物结构体具有连续的陆块区112和离散的凹部114,藉此,增加的深度用更暗的阴影示出。在高于暗阴影凹部114的平面中,陆块区112形成六边形矩阵或网格。凹部114可以形成于织物结构体的表面中,使凹部114具有预定形状,图示为六边形 114。随着阴影变暗表示凹部114的深度增加。孔隙106分布在表面上,赋予织物结构可透过性。本结构体也可以包括织造基体,织造基体可以作为对织物结构体的支撑结构,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讨论的那样。伴随激光打孔使表面具有纹理,得到具有各种形状凹穴容积的表面。藉此,例如, 在水刺机的纤维网卷绕部中使用时,凹穴可提供这样的表面,在该表面上成形或传送纤维网时,纤维网会获得带图案织物结构体的镜像形式,从而,使由纤维网形成的非织造产品蓬松。凹部114可以形成任意预定图案。凹部114还可以采用任何形状,诸如,菱形、无规则形状、蝶形、猫爪、其他动物状、专用标记等。凹部114还可以具有任意预定深度。凹部114可以提供用于纤维毛毡随形的区域,因此,在织物结构体110上所生产非织造产品中形成附加的Z方向厚度(松厚度),以及形成特定图案。“结构(structure)”导致非织造产品的基本重量(basic weight)和/或密度发生变化,使这种变化大于在普通非织造制造加工中因普通更改诸如起皱而导致的变化。然而,“结构”也可以指纤维非织造产品中的纹理或图案。这种“结构化”非织造产品通常柔软并且蓬松而带有高吸收性。本发明的带或套环包含表面图案形成构造,并且可以具有加强结构体。其上生产出的结构化非织造产品可以更柔软、吸收性更好,并且具有较低的基本重量。应当注意到的是,虽然所有上述实施例提及纹理遍及织物表面,但取决于应用,纹理可只覆盖织物表面的一部分或多个部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容易地对上述实施方案进行多种修改和改进,但并不会使如此修改的本发明超出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织物结构体,用作制造有纹理非织造产品所使用的带或套环,所述结构体可透气和/或可透水,所述结构体包括具有图案的纤维网接触表面,所述图案包括一系列凸起的陆块区和凹部,其适合于赋予所述非织造产品以纹理,以及一系列孔隙,其适合于允许空气和/或水从织物表面通过进入所述结构体以及/或者穿过所述结构体,所述孔隙的有效直径大于50微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孔隙仅在所述陆块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孔隙仅在所述凹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在所述陆块区内和所述凹部内都有所述孔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在所述陆块区的孔隙的尺寸不同于在所述凹部的孔隙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在所述陆块区内的孔隙大于在所述凹部内的孔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在所述陆块区内的孔隙小于在所述凹部内的孔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孔隙具有相同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孔隙的尺寸在所述孔隙的表面处小于所述孔隙的内部或底部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尺寸在所述孔隙的表面处大于在所述孔隙的内部或底部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孔隙是筒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孔隙以包括机械冲孔或激光穿孔等方式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表面具有挠性并且在Z方向可压缩, 以及,所述表面适合于回弹。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表面包含表面材料,所述材料选自由涂层、层合膜、熔融纤维,或者发泡体组成的组。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结构体具有支撑基体,以及,所述基体由纺织材料构成,所述纺织材料可以选自基本由以下材料组成的组织造纱线;非织造物、纱线阵列、螺旋链接物、针织物、编织物;螺旋缠绕条带、一连串独立的环、以及挤出元件的形式,或上列形式的一种或多种的任意组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纺织材料的成分选自聚合物和金属的组;以及,其中,所述聚合物选自基本由PET、ΡΑ、ΡΕ、PP、PPS、PEEK和PEN组成的组。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涂层选自基本由丙烯酸、硅树脂、 含有碳氟化合物的涂料、聚氨酯组成的组,上述各种涂层材料可以用聚合物纤维或纤维素纤维进行加强,或者用无机颗粒进行填充,其中,所述颗粒适合于给所述结构体提供改进的纤维网分离性能、耐磨性、或抗污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涂层适合为多孔的或者多孔发泡体,以及,除所述孔隙之外,所述织物结构体不透气或不透水。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表面材料是膜,所述膜适合于具有足够的刚性,以在所述织物结构体上形成平坦表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织物结构体,进一步包括表面材料,所述表面材料选自由涂层、层合膜、熔融纤维或发泡体组成的组,并且适合于具有足够的柔韧性,以顺应所述织物结构体的基体。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织物结构体进一步包括毛毡纤维层,其位于所述织物结构体的表面下方,其中,所述毛毡纤维层适合于允许所述表面材料进入所述毛毡纤维层和/或进入所述基体的至少一部分。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织物结构体进一步包括 阻挡层,其适合于控制表面材料进入的深度。
2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表面材料是涂层,并且包括成形材料,所述成形材料选自基本由液体(水性或高固含量)、凝结材料、熔融颗粒聚合物、或发泡体组成的组。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表面图案适合于为一致并且可重复的。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表面图案适合于为不一致并且可重复的。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表面图案适合于为不一致并且无规则的。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表面图案的陆块区包括离散岛或连续区。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表面图案包括离散凹部或连续区。
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权利要求观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岛或离散凹部的形状选自基本由圆形、椭圆形、方形、矩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菱形、截头锥形、三角形和多边形组成的组。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岛或连续区的剖面形状是多边形。
31.根据权利要求27或权利要求观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连续的陆块或凹部可以为关于机器纵向(“MD”)成直线状,关于机器横向(“CD”)成直线状;与所述MD或CD成一定角度,或者与所述MD或CD成一定角度的两个不同组。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两组的角度是相同的或不同的。
33.根据权利要求27或权利要求观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连续的陆块或凹部是曲线状或直线状的。
34.根据权利要求27或权利要求观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连续的陆块或凹部是曲线状和直线状两种;或者,连续的陆块或凹部具有曲线状部分和直线状部分。
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凹部的形成方法选自基本由压花、 切割、刻挖、以及激光刻挖组成的方法组。
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支撑基体涂覆有树脂或多孔发泡体,或者具有附加于其上的膜;以及所述织物基体由纺织材料构造体形成,所述纺织材料构造体选自基本由下列材料组成的组织造织物; MD纱线阵列; CD纱线阵列; 螺旋链接物基底; 多个独立的环; 挤出元件; 针织基底;以及编织基底,其中,所述陆块区和凹部由构成所述基体的纺织材料形成。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孔隙仅在所述陆块区内,并且延伸穿过形成所述陆块区的下层纺织材料。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孔隙仅在由所述纺织材料形成的陆块区之间的凹部内。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在所述纺织材料之间的所述陆块区和凹部都有所述孔隙。
4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表面图案包括复合纹理,所述复合纹理包括第一纹理,其具有陆块区和凹部,以及第二纹理,其不同于所述第一纹理,并由所述基体的纺织材料形成。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纺织材料选自基本由织造纱线、非织造物、MD纱线阵列、CD纱线阵列、螺旋链接物、独立的环、挤出元件、针织物、或编织物组成的组。
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孔隙仅在纹理之一的陆块区内。
43.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孔隙在两种纹理的陆块区内。
44.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孔隙仅在纹理之一的凹部内。
45.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在两种纹理的凹部内都有所述孔隙。
46.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在一种纹理的陆块内以及另一种纹理的凹部内都有所述孔隙。
4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陆块区共有几何特性。
48.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陆块区成形为大致相同或不同。
49.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陆块区具有相同或不同的高度。
5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陆块区在几何特性方面不同。
5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织物结构体适合于包括抗静电特性。
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织物结构体选自在机器中用来赋予非织造产品以纹理的织物组。
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织物结构体包括具有长经结节上织的织造基体。
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织物结构体包括具有长经结节下织的织造基体。
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孔隙在所有陆块区内。
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孔隙在所有凹部区内。
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陆块区是连续的并且形成网格状图案。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凹部适合为具有预定的深度及形状。
5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织物结构体表面上的多个孔隙汇合成为所述织物结构体的相反表面上的孔隙。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孔隙的直径小于所述基体的厚度。
6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陆块区是连续的并且形成网格状图案。
62.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凹部适合为具有预定的深度和形状。
63.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织物结构体,其中,所述织物结构体表面上的多个孔隙汇合成在所述织物结构体的相反表面上的孔隙。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有纹理非织造产品的织物结构体,本织物结构体可透气以及透水,包括具有图案的纤维网接触表面,图案包括一系列凸起的陆块区和对应凹部、以及一系列通孔,陆块区和对应凹部适合于赋予其上所生产非织造产品以纹理,而通孔适合于允许水和/或空气二者从织物表面通过进入结构体以及/或者穿过结构体。
文档编号D21F1/00GK102264971SQ200980144448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1日
发明者卡里·P·约翰逊, 弗朗西斯·L·达文波特, 波-克里斯特·亚伯格, 皮埃尔·里维埃, 约纳斯·卡尔松, 约翰·J·拉冯德, 让-路易斯·莫奈里 申请人:阿尔巴尼国际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