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调光玻璃用调光膜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8011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智能调光玻璃用调光膜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用调光膜领域,主要是一种智能调光玻璃用调光膜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研究机构就开始了对玻璃透光率如 果可以调节的科学研究。在机理上,有多种技术可以实现玻璃在透明与不透明之间状态的 转换。但是从原理上讲,电控式的智能调光玻璃是最为可靠的,同时耗能较小,因此已经在 技术和工艺上相对成熟。产品已经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智能调光玻璃产品属于新材料新技术领域,又称为电控变色玻璃。由新型液晶材 料PDLC附着于ITO导电薄膜基材上,通过电流的大小随光线、温度调节玻使室内光线柔和, 舒适怡人,又不失透光的作用。美国商业部和玻璃行业专家预测玻璃工业的第三次具有里 程碑意义的重大发展非智能玻璃莫属。其关键技术是该产品内部一种PDLC液晶膜的研制。 PDLC是聚合物分散液晶的英文简称,PDLC膜是将PDLC液晶材料涂布在两层ITO导电塑胶 膜之间得到的具有电光响应特性的薄膜。PDLC液晶膜的工作原理是在外加电压调节下快速 实现从散射态(不透明)到透明状态的切换。PDLC膜实际是一种薄膜显示元件,该产品将 其与两片浮法玻璃及PVB(聚乙烯醇缩丁醛)胶片叠合在一起,通过干法夹层玻璃的工艺将 其制备为智能调光玻璃产品。随着国外产品走入中国市场,国内也有不少的科研单位和公司在考虑引进外国的 技术和设备。从事智能玻璃项目的开发和生产。但是这些国外技术,受到的技术壁垒很高, 需要购买的原材料和设备,价格都在百万美元以上,而且国外的生产工艺难以实现本土化, 其根本原因在于国产的原材不能达到国外生产工艺的精密要求,因此国内生产智能调光膜 的厂家往往采用从西方国家进口辅材自行加工的办法,导致成本居高不下,无法在市场上 与以成本进入中国的国外生产商之间形成竞争优势因此,如果能快速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并加以消化,把国外的生产工艺国产化,生 产原料本土化,再把产品迅速打开国内和国际市场,这样将充分提高我国在高科技建材领 域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为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也在蓬勃发展,但是大多都局限于实验室阶段,尚未形成完 整有效的整套工艺,至于实现国产化,更尚需要较长时日。如公布日期为2005年9月14 日的200420079163. 5号专利,其主要从成品原理进行阐述,而未涉及具体膜材的配比与生 产。只能算作实验构思;公布日期为2008年8月5日的200810063420. 9号专利虽然涉及 到配比与生产,但是其配方是不能生产出合格产品的,而且工艺粗糙,也未提及其为引进材 料生产产品或是国产化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要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智能调光玻璃用调光膜的
生产工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智能调光玻璃用调光膜的生产工 艺,由上下两层ITO导电薄膜以及中间一层高分子-液晶混合液通过紫外线光固化而成,其 中包括甲基丙烯酸丁脂单体作为高分子中间体,胆留醇壬酸脂作为单体液晶,聚乙烯作为 促进剂,配比为质量比为甲基丙烯酸丁脂单体10% 75%,胆留醇壬酸脂20% 85%,聚 乙烯0.5% 10%,通过高速搅拌混合、均勻涂布、紫外光固化而成。所述的高速搅拌混合,是指在35°C 60°C之间、转速不低于4000转/分钟、持续 时间不少于10小时的情况下进行的避光通风充分搅拌。所述的均勻涂布,是在指在10万/100万级无尘环境下,采用铬合金上胶辊,控制 涂布厚度在15 30纳米、误差精度不超过1纳米的条件下进行的上胶涂覆,然后在厚度为 250微米 600微米之间的辊压工作,使两层ITO导电薄膜与高分子-液晶混合液形成三层合。
所述的紫外光固化,是指在紫外光辐射强度15 30瓦特/平方厘米条件下,持续 时间90 240秒的固化工段。本发明有益的效果是1、该膜通过夹层工艺生产而成的智能调光玻璃,是一种智 能环保节能便捷的新型科技建材,其遮蔽性能随外加电压调整而改变,并能有效阻隔紫外 线、热量散失,同时可通过光控、声控、无线感应等多种手段实现遥控控制,十分便利。2、改 进高分子-液晶混合液配比,避免因国产膜材的精密度问题而造成的质量缺陷;设计一种 更高效、自动化更强、更合理的生产线与生产工艺,从而实现调光膜国产化的目的,经过试 生产,本发明所生产的产品性能指标完全达到国际国内同等产品的质量要求,而且因完全 采用国产辅材,成本能比采用进口辅材所生产的产品降低50%以上。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生产设备与生产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上放片轮1,下放片轮2,承重轮3,铬合金上胶辊4,滚压辊5,紫外 线辐照箱6,光检箱7,传动辊8,成品卷片辊9。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这种智能调光玻璃用调光膜的生产工艺,由上下两层ITO导电薄膜以 及中间一层高分子-液晶混合液通过紫外线光固化而成,其中包括甲基丙烯酸丁脂单体作 为高分子中间体,胆留醇壬酸脂作为单体液晶,聚乙烯作为促进剂,配比为质量比为甲基丙 烯酸丁脂单体10 % 75 %,胆留醇壬酸脂20 % 85 %,聚乙烯0. 5 % 10 %,通过高速搅 拌混合、均勻涂布、紫外光固化而成。所述的高速搅拌混合,是指在35°C 60°C之间、转速不低于4000转/分钟、持续 时间不少于10小时的情况下进行的避光通风充分搅拌。所述的均勻涂布,是在指在10万/100万级无尘环境下,采用铬合金上胶辊,控制 涂布厚度在15 30纳米、误差精度不超过1纳米的条件下进行的上胶涂覆,然后在厚度为 250微米 600微米之间的辊压工作,使两层ITO导电薄膜与高分子-液晶混合液形成三层合一。所述的紫外光固化,是指在紫外光辐射强度15 30瓦特/平方厘米条件下,持续 时间90 240秒的固化工段。如图2示,上放片轮1和下放片轮2为ITO导电膜,镀有导电膜层的ITO薄膜分别 从上放片轮1和下放片轮2开始行进,经过承重轮3进行定位与位置纠正,上片由铬合金上 胶辊4进行涂镀工段,均勻涂镀20 30微米厚、误差不大于1微米厚的高分子-液晶混合 材;下片则通过承重轮3进行位置调整并与上片同时进入由滚压辊5所进行的辊压工段,使 之形成ITO膜层-高分子与液晶混材-ITO膜层的三层组合形态,形成半成品。半成品在承 重轮3的牵引下通过紫外线辐照箱6进行的辐照工段,从而形成最终产品智能调光膜。整 个系统的运转由传动辊8提供传送动力,并在产品后端加入光检箱7与成品卷片辊9,使整 个系统具有更高的系统控制自动化性能。实施例1 这种智能调光玻璃用调光膜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甲基丙烯酸丁脂单体作为高分子中间体与胆甾醇壬酸脂作为单体液晶以 及聚乙烯作为促进剂之间质量比例为15% 85% 0.5%的组合配置成高分子-液晶混合 液。2、将配比好的组合混液,在35°C 60°C之间、转速不低于4000转/分钟、持续时 间不少于10小时的情况下进行的避光通风充分搅拌。3、将搅拌好的组合混液,在10万/100万级无尘环境下,采用铬合金上胶辊,控制 涂布厚度在15 30纳米、误差精度不超过1纳米的条件下涂布在单层ITO导电膜材的镀膜面。4、将步骤3中的膜层与另一层ITO导电膜材依次通过辊压、辐射强度15 30瓦 特/平方厘米,持续时间90 240秒的紫外线辐照固化工段,从而形成智能调光膜产品。5、将步骤4中的产品依次通过光检、成品收卷,便得到最终产品。实施例2 这种智能调光玻璃用调光膜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甲基丙烯酸丁脂单体作为高分子中间体与胆甾醇壬酸脂作为单体液晶以 及聚乙烯作为促进剂之间质量比例为15% 75% 10%的组合配置成高分子-液晶混合 液;2、将配比好的组合混液,在35°C 60°C之间、转速不低于4000转/分钟、持续时 间不少于10小时的情况下进行的避光通风充分搅拌;3、将搅拌好的组合混液,在10万/100万级无尘环境下,采用铬合金上胶辊,控制 涂布厚度在15 30纳米、误差精度不超过1纳米的条件下涂布在单层ITO导电膜材的镀膜面。4、将步骤3中的膜层与另一层ITO导电膜材依次通过辊压、辐射强度15 30瓦 特/平方厘米,持续时间90 240秒的紫外线辐照固化工段,从而形成智能调光膜产品。5、将步骤4中的产品依次通过光检、成品收卷,便得到最终产品。实施例3 这种智能调光玻璃用调光膜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甲基丙烯酸丁脂单体作为高分子中间体与胆甾醇壬酸脂作为单体液晶以 及聚乙烯作为促进剂之间质量比例为75% 25% 0.5%的组合配置成高分子-液晶混合 液;
2、将配比好的组合混液,在35°C 60°C之间、转速不低于4000转/分钟、持续时 间不少于10小时的情况下进行的避光通风充分搅拌;3、将搅拌好的组合混液,在10万/100万级无尘环境下,采用铬合金上胶辊,控制 涂布厚度在15 30纳米、误差精度不超过1纳米的条件下涂布在单层ITO导电膜材的镀 膜面;4、将步骤3中的膜层与另一层ITO导电膜材依次通过辊压、辐射强度15 30瓦 特/平方厘米,持续时间90 240秒的紫外线辐照固化工段,从而形成智能调光膜产品。5、将步骤4中的产品依次通过光检、成品收卷,便得到最终产品。实施例4 这种智能调光玻璃用调光膜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甲基丙烯酸丁脂单体作为高分子中间体与胆甾醇壬酸脂作为单体液晶以 及聚乙烯作为促进剂之间质量比例为75% 15% 10%的组合配置成高分子-液晶混合 液;2、将配比好的组合混液,在35°C 60°C之间、转速不低于4000转/分钟、持续时 间不少于10小时的情况下进行的避光通风充分搅拌;3、将搅拌好的组合混液,在10万/100万级无尘环境下,采用铬合金上胶辊,控制 涂布厚度在15 30纳米、误差精度不超过1纳米的条件下涂布在单层ITO导电膜材的镀 膜面;4、将步骤3中的膜层与另一层ITO导电膜材依次通过辊压、辐射强度15 30瓦 特/平方厘米,持续时间90 240秒的紫外线辐照固化工段,从而形成智能调光膜产品。5、将步骤4中的产品依次通过光检、成品收卷,便得到最终产品。除上述实施例外,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 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智能调光玻璃用调光膜的生产工艺,其特征是由上下两层ITO导电薄膜以及 中间一层高分子-液晶混合液通过紫外线光固化而成,其中包括甲基丙烯酸丁脂单体作为 高分子中间体,胆甾醇壬酸脂作为单体液晶,聚乙烯作为促进剂,配比为质量比为甲基丙烯 酸丁脂单体10 % 75 %,胆留醇壬酸脂20 % 85 %,聚乙烯0. 5 % 10 %,通过高速搅拌 混合、均勻涂布、紫外光固化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调光玻璃用调光膜的生产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高速 搅拌混合,是指在35°C 60°C之间、转速不低于4000转/分钟、持续时间不少于10小时的 情况下进行的避光通风充分搅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调光玻璃用调光膜的生产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均勻 涂布,是在指在10万/100万级无尘环境下,采用铬合金上胶辊,控制涂布厚度在15 30 纳米、误差精度不超过1纳米的条件下进行的上胶涂覆,然后在厚度为250微米 600微米 之间的辊压工作,使两层ITO导电薄膜与高分子-液晶混合液形成三层合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调光玻璃用调光膜的生产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紫外 光固化,是指在紫外光辐射强度15 30瓦特/平方厘米条件下,持续时间90 240秒的 固化工段。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调光玻璃用调光膜的生产工艺,由上下两层ITO导电薄膜以及中间一层高分子-液晶混合液通过紫外线光固化而成,其中包括甲基丙烯酸丁脂单体作为高分子中间体,胆甾醇壬酸脂作为单体液晶,聚乙烯作为促进剂,配比为质量比为甲基丙烯酸丁脂单体10%~75%,胆甾醇壬酸脂20%~85%,聚乙烯0.5%~10%,通过高速搅拌混合、均匀涂布、紫外光固化而成。本发明有益的效果是该膜通过夹层工艺生产而成的智能调光玻璃,是一种智能环保节能便捷的新型科技建材,其遮蔽性能随外加电压调整而改变,并能有效阻隔紫外线、热量散失,同时可通过光控、声控、无线感应等多种手段实现遥控控制,十分便利,成本能比采用进口辅材所生产的产品降低50%以上。
文档编号B32B9/04GK102096225SQ2010105853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日
发明者赵金山, 高尔明 申请人:浙江高明玻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