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巾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4372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湿巾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湿巾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由浸渗有规定药液的湿巾片的层叠体构成的湿巾的制造方法,公知有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方法。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方法包括在层叠前的输送过程中的原材料浸于规定药液的一部分的工序、对浸渗在处于输送过程中的原材料中的多余的规定药液进行挤取的工序、 对输送过程中的多张原材料进行层叠的工序、使规定药液的剩余部分浸渗在层叠后的输送过程中的原材料中的工序。另外,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方法包括使规定药液浸渗在层叠前的输送过程中的原材料中的工序、将输送过程中的原材料折叠并且层叠的工序、在将层叠后的原材料沿厚度方向压缩且输送后将该原材料切断的工序等。利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方法制造的湿巾是如下形态,S卩,在自容器取出一张湿巾片时,下一张的湿巾片一并被拉拽而自容器的取出口突出的形态,所谓的弹出(popup)式形态。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7-204118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7-144053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方法中,需要在原材料的层叠前和层叠后的2个阶段进行规定药液的浸渗工序,由此装置大型化,且由于使规定药液浸渗在层叠后的原材料中, 因此存在规定药液的浸渗量在湿巾片的层叠体的表面部和中心部出现偏差这样的问题。此外,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方法中,在使规定药液浸渗在原材料中后,折叠或压缩原材料,因此自原材料挤取规定药液,存在可能无法制造具有期望量的规定药品的产品的问题。另外,在该弹出式形态的湿巾中,当对原材料增加规定药液的浸渗率时,原材料彼此在规定药液的水膜的作用下相连结,存在很难自容器一张一张地取出湿巾片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增加规定药液的浸渗率、并且能够消除规定药液的浸渗量的偏差、易于一张一张地取出的湿巾的制造方法和制
造装置。本发明的第一重点特征的由浸渗有规定药液的湿巾片的层叠体构成的湿巾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利用输送装置输送多张浸渗有上述规定药液且以折叠后的状态层叠起来的湿巾片的原材料;在上述湿巾片的表面沿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以规定间隔将输送过程中的上述湿巾片的原材料切断,从而形成湿巾片的层叠体;利用上述输送装置输送
3上述湿巾片的层叠体;利用推压件自上述输送装置推离上述湿巾片的层叠体,该推压件形成有向上述湿巾片的表面突出的突起,且沿与上述输送方向交叉且与上述湿巾片的表面交叉的方向往返运动。另外,本发明的重点特征的制造装置构成为用于制造由浸渗有规定药液的湿巾片的层叠体构成的湿巾,该制造装置包括输送装置;切断部,其用于在上述湿巾片的表面沿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以规定间隔切断由上述输送装置输送的多张湿巾片的原材料,从而形成湿巾片的层叠体,该多张湿巾片的原材料是将多张浸渗有上述规定药液且以折叠后的状态层叠起来的湿巾片的原材料;推料构造,其通过沿与上述输送方向交叉且与上述湿巾片的表面交叉的方向往返运动,自上述输送装置推离由上述输送装置输送的上述湿巾片的层叠体,在上述推料构造上形成有向上述湿巾片的表面突出的突起。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增加规定药液的浸渗率、并且能够消除规定药液的浸渗量的偏差、易于一张一张地取出的湿巾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图1是利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制成的湿巾的包装体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将利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制成的湿巾收容在包装体内部的状态的图。图3是表示将利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制成的湿巾收容在包装体内部的状态的图。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的概略图。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的层叠工序和推压工序所用的装置的图。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的推压件的结构的图。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的推压件的片的结构的图。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的推压件的片的变形例的图。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的推压件的变形例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 图3说明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10制造的湿巾。该湿巾由浸渗有规定药液的湿巾片710、720的层叠体构成。如图1所示,该湿巾的包装体100包括包装体主体20,其具有开口部21 ;标签 (label)构件22,其安装在包装体主体20的外表面上,用于覆盖开口部21 ;湿巾片710、720 的层叠体,其收容在包装体主体20的内部。如图2和图3所示,该湿巾片710、720均以折叠后的状态收容在包装体主体20的内部。如图2和图3所示,湿巾片720包括区域31A、区域32A、区域33A、区域34A和区域35A,湿巾片710包括区域31B、区域32B、区域33B、区域34B和区域35B。这里,在湿巾片720上,在折线IA处使区域3IA和区域32A折叠,在折线2A处使区域32A和区域33A折叠,在折线3A处使区域33A和区域34A折叠,在折线4A处使区域34A 和区域35A折叠。同样,在湿巾片710上,在折线IB处使区域3IB和区域32B折叠,在折线2B处使区域32A和区域33A折叠,在折线:3B处使区域33A和区域34A折叠,在折线4B处使区域34A 和区域35A折叠。另外,在湿巾片720上,折线IA和折线2A设在宽度方向W上的折线3A与折线4A 之间,在湿巾片710上,折线IB和折线2B设在宽度方向W上的折线:3B与折线4B之间。S卩,在湿巾片720上,宽度方向W上的折线IA与折线2A之间的区域形成为区域 31A、区域32A、区域33A和区域34A折叠而成的4层构造,该4层构造区域以外的区域形成为区域33A和区域34A折叠、或区域34A和区域35A折叠而成的两层构造。因而,区域31A和区域32A沿层叠体的一方向L在层叠体的层叠方向S上隆起。S卩,通过在折线IA和折线2A处折叠区域31A和区域32A,构成在层叠体上以沿长度方向L在层叠方向S上隆起的方式形成的隆起区域PA。同样,在湿巾片710上,宽度方向W上的折线IB与折线2B之间的区域形成为区域 31B、区域32B、区域3 和区域34B折叠而成的4层构造,该4层构造区域以外的区域形成为区域3 和区域34B折叠、或区域34B和区域35B折叠而成的两层构造。因而,区域31B和区域32B沿层叠体的长度方向L在层叠体的层叠方向S上隆起。S卩,通过在折线IB和折线2B处折叠区域31B和区域32B,构成在层叠体上以沿长度方向L在层叠方向S上隆起的方式形成的隆起区域PB。另外,在层叠方向S上,宽度方向W上的折线IA与折线2A之间的区域(S卩,隆起区域PA)和宽度方向W上的折线IB与折线2B之间的区域(S卩,隆起区域PB)不重叠地配置。此外,在隆起区域PA、PB中,沿层叠方向S相邻的湿巾片710、720彼此借助规定药液紧密接触地层叠。这里,在与隆起区域PA、PB相邻的区域RA、RB、RC中,沿层叠方向S相邻的湿巾片 710,720之间形成有空隙,并未借助规定药液紧密接触地层叠。另外,利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10制造的湿巾由于不是上述弹出式的形态,因此即使在自包装体主体20的开口部21取出了湿巾片720的情况下,湿巾片 710也不会一并被拉拽而自开口部21突出。S卩,使用者能够在自包装体主体20的开口部21抓住区域31A和区域32A(即,湿巾片720的隆起区域PA)进行拉拽而取出湿巾片720后,抓住区域31B和区域32B(即,湿巾片70的隆起区域PB)而进行拉拽,从而取出湿巾片710。下面,参照图4简单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湿巾的制造方法。如图4所示,在步骤SlOl中,弯折部5将自卷成卷状的状态不断放出的湿巾片71、 72分别向输送装置非抵接面侧折叠成规定形状(详细而言是图2和图3所示的形状)。例如,湿巾片71、72的单位面积(每平方米)重量为25g/m2 100g/m2,由纤维或芯鞘构造、并排(side by side)构造的疏水性复合纤维构成,该纤维由人造丝、棉布、纸浆等亲水性纤维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丙烯(PP)、聚乙烯(PE)、丙烯等单体构成。另外,湿巾片71、72是利用水刺法、气流成网法、直接纺丝法而形成为片状的无纺布,从规定药液的浸渗时的规定药液的渗入性的观点出发,需要含有亲水性纤维。在步骤S102中,浸渗部1自输送装置抵接面侧(输送辊2侧)使规定量的规定药液浸渗在折叠后的各湿巾片71、72当中。在步骤S103中,浸渗有规定药液的湿巾片71、72分别与输送辊2的表面接触,并且被输送。在步骤S104中,传送带3对浸渗有规定药液的湿巾片71、72分别进行层叠。详细而言,在传送带3上,在浸渗有规定药液的面朝向输送装置抵接面侧的状态的湿巾片71之上,自输送装置非抵接面侧层叠已浸渗有规定药液的面朝向输送装置抵接面侧的状态的湿巾片72。在步骤S105中,切断部4将经由传送带3输送的湿巾片71、72切断成规定尺寸的湿巾片710、720。在步骤S106中,用形成有向湿巾片710、720的表面突出的突起的推压件13,使由切断后的湿巾片710、720构成的层叠体沿与输送方向交叉且与湿巾片710、720的表面交叉的方向(在实施方式中是输送面的铅垂下方)移动,自输送装置落下,从而获得层叠有规定张数的由湿巾片710、720构成的层叠体的湿巾片捆800。然后,在按压工序S107中,对切断后的湿巾片710、720的湿巾片捆800按压,并且输送湿巾片捆800。在包装工序S108中,利用包装体本体20包装湿巾片捆800。下面,参照图4 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10的各功能。如图4所示,制造装置10包括弯折部5、浸渗部1、输送辊2、传送带3、9、11、12、切断部4、推压件13和按压装置15。这里,在制造装置10中,输送辊2和传送带3、9构成用于连续输送多张湿巾片71、72的输送装置。另外,传送带11、12、14构成用于连续输送湿巾片捆800的输送装置。弯折部5构成为向输送装置非抵接面侧使湿巾片71、72分别折叠。详细而言,弯折部5构成为以使湿巾片71、72形成为图2和图3所示的形状的方式使湿巾片71、72分别折叠。详细而言,弯折部5沿输送方向MD的折线3A (或3B)将包括湿巾片72 (或71)的一个侧缘在内的区域31A/32A/33A (或31B/32B/33B)向输送装置非抵接面侧折叠,然后,沿输送方向MD的折线2A(或2B)将包括湿巾片72 (或71)的一个侧缘在内的区域31A/32A(或 31B/32B)向输送装置非抵接面侧折叠,然后,沿输送方向MD上的折线IA(或1B)将包括湿巾片72(或71)的一个侧缘在内的区域31A(或31B)向输送装置非抵接面侧折叠。另外,弯折部5构成为沿输送方向MD上的折线4A(或4B)将包括湿巾片72 (或 71)的另一个侧缘在内的区域35A(或35B)向输送装置抵接面侧折叠。浸渗部1构成为自输送装置抵接面侧使规定药液浸渗在折叠后的各湿巾片71、72 当中。例如,浸渗部1也可以构成为使用定量泵自药液罐压出规定量的规定药液。结果, 规定量的规定药液自设于浸渗部1的细孔喷出,与湿巾片71、72分别接触,从而使规定量的规定药液浸渗在各湿巾片71、72当中。
另外,浸渗部1也可以构成为使湿巾片71、72的重量的例如3. 5(3 4)倍的重量的规定药液浸渗在各湿巾片71、72中。另外,浸渗部1能够适当地调整所浸渗的规定药液的重量的与湿巾片71、72的重量的比率(即,浸渗率)。这里,例如在采用人造丝纤维主体的38g/m2的水刺无纺布作为湿巾片71、72的情况下,为了使湿巾片71、72贴附在输送辊2的表面上且使湿巾片72贴附在湿巾片71上而需要的浸渗率为1.5倍以上。另外,浸渗部1也可以采用使液滴或雾状的规定药液附着在湿巾片71、72上的方法作为规定药液的涂敷方法。但考虑到使输送辊2的表面与湿巾片71、72的规定药液的浸渗面接触时的药液浸渗效率和工序污染时,优选采用上述方法。输送辊2与驱动源相连接,是独自旋转的表面平滑的驱动辊。传送带3以实际与输送辊2相同的输送速度分别输送湿巾片71、72。切断部4构成为切断将多张浸渗有规定药液的湿巾片71、72以折叠的状态层叠而成的层叠体。例如,切断部4利用表面具有切刀的刀辊和表面平滑的砧辊,沿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以规定间隔将连续输送的多张湿巾片切断。另外,传送带9也可以与传送带3同样地设于上方和下方。在该情况下,湿巾片 710、720的层叠体以被配置在上方的上方传送带和配置在下方的下方传送带夹持的状态输送。也可以在该上方传送带上形成有凹部和凸部。结果,能够提高被切断部4切断后的湿巾片710、720的层叠体的向传送带9的转印性和输送稳定性。这里,传送带9上的输送速度比传送带3及切断部4上的输送速度快3%左右。传送带11包括沿与输送方向MD交叉的交叉方向⑶以规定间隔配置的传送带Ila 和传送带lib。在传送带IlaUlb上设有抽吸机构(未图示),能够以使利用传送带9输送的被切断了的湿巾片710、720的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吸附于输送面的状态输送湿巾片 710、720。在传送带Ila与传送带lib之间配置有推压件13。推压件13构成为通过沿与输送方向MD交叉且与湿巾片710、720的表面交叉的方向(在实施方式中是输送面的铅垂下方)往返运动,自传送带IlaUlb的输送面推离由传送带11输送的湿巾片710、720,使湿巾片710、720自传送带IlaUlb向下方落下。如图6和图7所示,推压件13具有向湿巾片710、720的表面突出的突起。详细而言,推压件13包括片131 134、连结片的连结部135、136、137、和支承片131 134的支承部138。片131 134具有多个齿部141。1个齿部141构成为输送方向MD的湿巾片的入口侧(输送方向MD的后方侧(上游侧)R)的倾斜角度θ 1比湿巾片的出口侧(输送方向 MD的前方侧(下游侧)F)的倾斜角度θ 2大。作为一例,齿部141的从谷部到顶点的高度 h为10mm,齿部141的顶点的间隔(间距)ρ为15mm。在实施方式的推压件13中,θ 1 = 90°,θ 2 = 60°。另外,构成推压件13的片的数量并不限定于图6所示的4片。例如也可以用6片构成。图8和图9表示形成在推压件13上的突起的变形例。片131 134的形状并不
7限定于图7所述的形状。即,未必一定为Θ1 = 90°。图8表示片的变形例。如图8所示, 片151具有多个齿部161。齿部161的输送方向MD的后方侧R的角度θ 1比前方侧F的角度θ 2大,θ 1兴90°,θ 1 < 90°。另外,在片151的厚度方向上,朝向齿部161的前端逐渐变细。在实施方式中,Θ3= Θ4 = 20°。另外,如图9所示,作为变形例表示的推压件130在基座170上形成有突起部181。 突起部181与齿部141相同,构成为输送方向MD的湿巾片的入口侧(输送方向MD的后方侧R)的角度θ 1比湿巾片的出口侧(输送方向MD的前方侧F)的角度θ 2大。利用推压件13层叠规定张数的自传送带IlaUlb推离了的湿巾片710、720的层叠体,形成湿巾片捆800。然后,释放止挡部S而利用传送带12向按压装置15输送湿巾片捆 800。按压装置15自传送带14的非抵接面侧利用按压部对由切断了的湿巾片710、720 层叠而成的湿巾片捆800的两端部分进行按压,并且输送湿巾片捆800。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10,在制作湿巾片捆800的之前的阶段中,不进行使在输送过程中的湿巾片710、720中浸于规定药液的一部分中的工序、对浸渗在输送过程中的湿巾片710、720中的多余的规定药液进行挤取的工序、使规定药液的剩余部分浸渗在层叠后的湿巾片捆800中的工序等,维持在湿巾片71、72中浸渗有规定药液的状态,并且进行输送,因此能够增加向湿巾片710、720浸渗的规定药液的浸渗率,并且能够制造将规定药液的浸渗量的偏差消除了的湿巾。但是,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湿巾片彼此未连结的、不是所谓的弹出式的湿巾中,在制作被切断了的湿巾片的层叠体的工序中,因自输送面推离了的湿巾片在惯性的作用下沿输送方向移动,所以可能产生层叠体的端部出现散乱的问题。另外,该种层叠体的散乱有时使湿巾片不能一张一张地取出。即,担心湿巾片的取出容易性下降。针对该问题,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在使湿巾片710、720向输送面的铅垂下方移动而自传送带11落下的层叠工序S106中,使用了设有突起的推压件13。在使推压件13下按时,该推压件13的突起碰到湿巾片710、720的表面,从而能够制动湿巾片710、 720的沿输送方向MD的移动。由此,将湿巾片710、720层叠而成的湿巾片捆800的端部对齐。优选构成为输送方向MD的湿巾片的入口侧(输送方向MD的后方侧R)的角度 θ 1比湿巾片的出口侧(输送方向MD的前方侧F)的角度θ 2大。通过使θ 1 > θ 2,使片 131 134的齿部141不易在湿巾片710、720的表面上滑动,能够可靠地抑制湿巾片710、 720因惯性而沿输送方向移动。通过将湿巾片捆800的端部对齐,能够防止由多张湿巾片的一并取出而引发的取出容易性的下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至少是Θ1>60°及10° < Θ3<45°即可,即使 θ 1为90°以下,片131 134的齿部141 (或齿部161)也不会在湿巾片710、720的表面上滑动地,能够充分地制动湿巾片710、720。以上,使用上述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了的实施方式是显而易见的。能够不脱离由权利要求的内容决定的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地以修正及变更形态实施本发明。因而,本说明书的内容是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没有任何限制的含义。
权利要求
1.一种湿巾的制造方法,该湿巾由浸渗有规定药液的湿巾片的层叠体构成,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利用输送装置输送多张浸渗有上述规定药液且以折叠后的状态层叠起来的湿巾片的原材料;在上述湿巾片的表面沿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以规定间隔将输送过程中的上述湿巾片的原材料切断,从而形成湿巾片的层叠体;利用上述输送装置输送上述湿巾片的层叠体;利用推压件自上述输送装置推离上述湿巾片的层叠体,该推压件形成有向上述湿巾片的表面突出的突起,且沿与上述输送方向交叉且与上述湿巾片的表面交叉的方向往返运动。
2.一种制造装置,其构成为用于制造由浸渗有规定药液的湿巾片的层叠体构成的湿巾,该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装置;切断部,其用于在上述湿巾片的表面沿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以规定间隔切断由上述输送装置输送的多张湿巾片的原材料,从而形成湿巾片的层叠体,该多张湿巾片的原材料是将多张浸渗有上述规定药液且以折叠后的状态层叠起来的湿巾片的原材料;推料构造,其通过沿与上述输送方向交叉且与上述湿巾片的表面交叉的方向往返运动,自上述输送装置推离由上述输送装置输送的上述湿巾片的层叠体,在上述推料构造上形成有向上述湿巾片的表面突出的突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由具有多个齿部的片形成;上述片的齿部的在上述输送方向上的靠入口侧的倾斜角度比靠出口侧的倾斜角度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造能增加规定药液的浸渗率、并能消除规定药液的浸渗量的偏差、易于一张一张地取出的湿巾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制造装置(10)包括弯折部(5)、浸渗部(1)、输送辊(2)、重叠辊(6)、传送带(3、9、11、12)、切断部(4)、推压件(13)和按压装置(15)。传送带包括沿与输送方向(MD)交叉的交叉方向(CD)以规定间隔配置的传送带(11a)和传送带(11b)。在传送带(11a、11b)之间配置有推压件(13)。推压件构成为自传送带(11a、11b)的输送面推离由传送带(11)输送的湿巾片(710、720),使该湿巾片(710、720)自传送带(11a、11b)向下方落下。
文档编号B31D1/04GK102442018SQ2011103038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30日
发明者三宅大辅, 坂东健司, 平松郁惠, 石川宜秀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