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器材包装用吸塑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1941阅读:1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医疗器材包装用吸塑薄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包装薄膜,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包装医疗器材且耐高温灭菌的吸塑包装用薄膜。
背景技术
医疗器材对包装材料的要求非常高,除了需满足常规的保护和隔绝外界环境等基本的包装性能外,更强调材料性能的持续性、稳定性,以及由灭菌要求延伸而来的和灭菌方式的相适应性、材料的微生物阻隔性和无毒性。医疗器材灭菌包装属于以纸塑材料为主体的软包装范畴。目前公认的较佳的包装方法是先用符合医用标准的吸塑薄膜经熔融,按医疗器材的具体形状吸塑成型,放入各种医疗器材后与透析纸热封,然后将封装后的成品进行灭菌。现在普遍使用的医疗器材通常在净化车间生产,尽管如此,其包装出厂前仍必须进行彻底灭菌,对于包装后的医疗器材的消毒灭菌最常用的方法是高温灭菌,即在131度左右高温灭菌30分钟,或者用环氧乙烷渗透到薄膜内杀灭医疗器材上残留的细菌。放入环氧乙烷灭菌柜里充分灭菌,由于环氧乙烷的渗透力很强,能渗透到透析纸里面杀灭医疗器材上的细菌,细菌杀灭后的有害气体能通过透析纸里的毛孔再挥发出去。其中所述透析纸是由木浆制造,纸纤维越长的渗透性越好,空气能自由地进出,所以残留的环氧乙烷有毒气体可慢慢地释放出来,但细菌、尘埃等不洁净物却无法通过透析纸污染已灭菌的医疗器材,如此达到既能杀灭包装后医疗器材上的细菌,而在手术使用时却无环氧乙烷有害气体残留的目的。但是,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透析纸,其与上述吸塑包装薄膜的热封性不好,必须在透析纸上涂布一层热熔胶来增加其热封性。但是在透析纸上涂一层热熔胶后,等于将大部分起渗透作用的纸纤维毛孔堵塞,这样透析纸的渗透力下降,使环氧乙烷渗透困难,灭菌不彻底,而有害气体的排出也很困难;同时热熔胶还存在毒性迁移的难题,亦存在安全隐患。而使用高温蒸汽灭菌(131°C,30min)包装薄膜性能易发生变化,出现包装薄膜尺寸稳定性较差,热封较宽的余边回缩较严重等问题。此外,医疗用品在使用时,掀开外包装的吸塑膜和透析纸时,由于膜间剥离强度很高,拨开后存在纸屑现象。针对以上问题,开发新型医疗器材包装用吸塑薄膜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特别是高温灭菌后综合性能仍能良好保持的包装用吸塑薄膜。多层结构往往因兼具多种性能而受到青睐。代表性的多层结构是每一层均具有特定特征,这一结构可被用于制备包装用吸塑薄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疗器材包装用吸塑薄膜,从材料组成上看分为七层结构,自上而下地,第一层为热封层1,其成分为:聚丙烯和聚异丁烯的嵌段共聚物;第二层为第一次内层2,其成分为:聚丙烯嵌段共聚物;第三层为第二次内层3,其成分为:均聚聚丙烯;第四层为第一粘接层4,其成分为: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聚丙烯;第五层为阻隔层5,其成分为:尼龙共聚物;第六层为第二粘接层6,其成分为: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聚丙烯;第七层为耐候层7,其成分为:共聚尼龙材料,其通过用无定型尼龙及抗粘连母粒改性的尼龙共聚制得。优选地是,所述的包装用吸塑薄膜,其中所述热封层I用聚丙烯为茂金属聚丙烯,所述茂金属聚丙烯和聚异丁烯在所述热封层I混合物中的加入量均为35% 50%。优选地是,所述的包装用吸塑薄膜,其中所述无定型尼龙在所述耐候层7混合物中的加入量为10% 20% ;所述抗粘连母粒在所述耐候层7混合物中的加入量为0.5% 2%。优选地是,所述的包装用吸塑薄膜,其中所述热封层I的厚度占所述包装用吸塑薄膜总厚度的15% 20%,所述第一次内层2的厚度占所述包装用吸塑薄膜总厚度的10% 20%,所述第二次内层3的厚度占所述包装用吸塑薄膜总厚度的10% 20%,所述第一粘结层4的厚度占所述包装用吸塑薄膜总厚度的5% 10%,所述阻隔层5的厚度占所述包装用吸塑薄膜总厚度的10% 15%,所述第二粘结层6厚度占所述包装用吸塑薄膜总厚度的5% 10%,所述耐候层7厚度占所述包装用吸塑薄膜总厚度的10% 15%。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包装用吸塑薄膜,其耐候层7使用共聚尼龙材料使得包装用吸塑薄膜的玻璃化温度高于131°C,从而可避免吸塑薄膜高温灭菌后包装间的粘连及热封边的回缩问题;其次,所述热封层I材料成分中含有聚异丁烯,使得所述吸塑薄膜和透析纸之间封合的热封强度得以稳定,即使高温灭菌后也没有明显下降,且使得吸塑薄膜和透析纸的剥离性提高,剥离时两层之间很光滑,不会产生纸屑。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疗器材包装用吸塑薄膜较现有吸塑薄膜性能更显稳定,特别是高温灭菌后其综合性能仍可稳定保持。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将列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用吸塑薄膜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医疗器材包装用吸塑薄膜,从材料组成上看分为七层结构,自上而下地,第一层为热封层1,其成分为:聚丙烯和聚异丁烯的嵌段共聚物;第二层为第一次内层2,其成分为:聚丙烯嵌段共聚物;第三层为第二次内层3,其成分为:均聚聚丙烯;第四层为第一粘接层4,其成分为: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聚丙烯;第五层为阻隔层5,其成分为:尼龙共聚物;第六层为第二粘接层6,其成分为: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聚丙烯;第七层为耐候层7,其成分为:共聚尼龙材料,其通过用无定型尼龙及抗粘连母粒改性的尼龙共聚制得。其中所述热封层I用聚丙烯为茂金属聚丙烯,所述茂金属聚丙烯和聚异丁烯在所述热封层I混合物中的加入量均为35%。所述无定型尼龙在所述耐候层7混合物中的加入量为10% ;所述抗粘连母粒在所述耐候层7混合物中的加入量为2%。所述热封层I的厚度占所述包装用吸塑薄膜总厚度的15%,所述第一次内层2的厚度占所述包装用吸塑薄膜总厚度的15%,所述第二次内层3的厚度占所述包装用吸塑薄膜总厚度的20 %,所述第一粘结层4的厚度占所述包装用吸塑薄膜总厚度的10 %,所述阻隔层5的厚度占所述包装用吸塑薄膜总厚度的15%,所述第二粘结层6厚度占所述包装用吸塑薄膜总厚度的10%,所述耐候层7厚度占所述包装用吸塑薄膜总厚度的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疗器材包装用吸塑薄膜通过采用多层结构,且在单层结构中引入尼龙、聚异丁烯等材料使成型后的吸塑薄膜性能更稳定,特别是高温灭菌后仍可保持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及可剥离性。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权利要求1.一种医疗器材包装用吸塑薄膜,从材料组成上看分为七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自上而下地, 第一层为热封层(I ),其成分为:聚丙烯和聚异丁烯的嵌段共聚物; 第二层为第一次内层(2),其成分为:聚丙烯嵌段共聚物; 第三层为第二次内层(3),其成分为:均聚聚丙烯; 第四层为第一粘接层(4),其成分为: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聚丙烯; 第五层为阻隔层(5),其成分为:尼龙共聚物; 第六层为第二粘接层(6),其成分为: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聚丙烯; 第七层为耐候层(7),其成分为:共聚尼龙材料,其通过用无定型尼龙及抗粘连母粒改性的尼龙共聚制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器材包装用吸塑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封层(I)用聚丙烯为茂金属聚丙烯,所述茂金属聚丙烯和聚异丁烯在所述热封层(I)混合物中的加入量均为35% 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器材包装用吸塑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定型尼龙在所述耐候层(7)混合物中的加入量为10% 20% ;所述抗粘连母粒在所述耐候层(7)混合物中的加入量为0.5% 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器材包装用吸塑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封层(I)的厚度占所述包装用吸塑薄膜总厚度的15% 20%,所述第一次内层(2)的厚度占所述包装用吸塑薄膜总厚度的10% 20%,所述第二次内层(3)的厚度占所述包装用吸塑薄膜总厚度的10% 20%,所述第一粘结层(4)的厚度占所述包装用吸塑薄膜总厚度的5% 10%,所述阻隔层(5)的厚度占所述包装用吸塑薄膜总厚度的10% 15%,所述第二粘结层(6 )厚度占所述包装用吸塑薄膜总厚度的5 % 10 %,所述耐候层(7 )厚度占所述包装用吸塑薄膜总厚度的10% 1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疗器材包装用吸塑薄膜,从材料组成上看分为七层结构,自上而下地,其中第一层为热封层(1),其成分为聚丙烯和聚异丁烯的嵌段共聚物;第二层为第一次内层(2),其成分为聚丙烯嵌段共聚物;第三层为第二次内层(3),其成分为均聚聚丙烯;第四层为第一粘接层(4),其成分为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聚丙烯;第五层为阻隔层(5),其成分为尼龙共聚物;第六层为第二粘接层(6),其成分为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聚丙烯;第七层为耐候层(7),其成分为共聚尼龙材料,其通过用无定型尼龙及抗粘连母粒改性的尼龙共聚制得。
文档编号B32B7/12GK203004469SQ20122071588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1日
发明者林武辉, 李俊, 伍秋涛 申请人:苏州海顺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上海海顺新型药用包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