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棱镜型反光膜的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2459932阅读:2743来源:国知局
微棱镜型反光膜的生产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棱镜型反光膜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密封层树脂胶采用涂布上胶方式涂布在基材薄膜层上,采用逐级烘烤法干燥固化形成密封层,其中干燥时间为10至20分钟,烘烤温度设定80℃至130℃,干胶厚度为20至40微米;b)、将密封层与微棱镜成型反光薄膜层的压制面通过带有雕花图案的压辊高温下压花复合,其中压辊温度为170℃至250℃,压力为3到5公斤,压制速率为3至6米/每分钟;c)、将压敏胶涂布在可剥离层后烘干,再与基材薄膜层的另一面复合成型。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而产品具有高粘接性能、高耐候性能、高反光亮度等特点,并且使用寿命长,使用范围广。
【专利说明】微棱镜型反光膜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反光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棱镜型反光膜的生产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微棱镜型反光膜是一种具有高反光亮度和优异耐老化性能的新型反光膜。广泛用于各种道路交通安全标志,交通安全设施,车辆安全装置等领域,可起到明显的安全警示作用。
[0003]微棱镜型反光膜的性能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18833-2002标准第一和第二级反光膜,它的反光原理不同于工程级和高强级反光膜所采用的玻璃微珠反射原理,而是使用了微晶立方体反射的最新技术。
[0004]目前具备生产微棱镜型反光膜的企业不多,而其密封层的生产多采用淋涂方式,将树脂高温淋涂于PET层,能耗大,且淋涂后与微棱镜薄膜复合压花时工艺要求较高,生产效率低。微棱镜薄膜在浸热水时会与密封层脱落,耐候性能和耐老化性能不太理想。在夏天或者气候比较异常的区域,必然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或降低反光系数性能指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微棱镜型反光膜生产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粘接性能的,高耐候性能的微棱镜型反光膜生产方法,其生产的微棱镜型反光膜在压花后,具有花纹轮廓清晰立体,维持高反光亮度,耐异常气候,耐水泡等特点,且作业成本低,生产效率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方案为:
一种微棱镜型反光膜的生产方法,所述微棱镜型反光膜包括微棱镜成型反光膜层,密封层,基材薄膜层,压敏胶层和可剥离层,包括以下步骤:
a)、将密封层树脂胶采用涂布上胶方式涂布在基材薄膜层上,采用逐级烘烤法干燥固化形成密封层,其中干燥时间为10至20分钟,烘烤温度设定80°C至130°C,干胶厚度为20至40微米;
b)、将密封层与微棱镜成型反光薄膜层的压制面通过带有雕花图案的压辊高温下压花复合,其中压辊温度为170°C至250°C,压力为3到5公斤,压制速率为3至6米/每分钟;
c)、将压敏胶涂布在可剥离层后烘干,再与基材薄膜层的另一面复合成型。
[000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层树脂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配置聚酯树脂:采用对苯二甲酸(TPA)、乙二醇或丁二醇和1,4-环己烷二甲醇三种单体为原料,按照质量百分比以40%-60%:20%-30%:20%-30%的比例滴加混合,采用酯交换法缩聚制成聚酯树脂;
B)密封层树脂胶制备:将所制得聚酯树脂隔绝水汽,空气低温冷却,后用苯类、酮类溶剂溶解成30%-42%固含量的溶液,加入溶液质量的3%-10%的氰氨树脂,再加入占前面总质量的0.05%-0.2%的催化剂,再用苯类、酮类溶剂调配制成含固量为28%到45%的聚酯树脂。
[0007]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催化剂为丁基锡氧化物或铋、镍、镁、锶、钡金属氧化物。
[0008]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氰胺树脂为TD1、HD1、IPDI。
[0009]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苯类、酮类溶剂为甲苯、二甲苯、丁酮、环己酮。
[0010]本发明所述的微棱镜成型反光膜层为透明的改性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或共聚物材料,经高温压制成,厚度控制在100至200微米。
[0011]本发明密封层树脂为聚酯树脂和氰胺树脂双组份交联固化物,其分子量大,耐老化性、耐腐蚀性好。
[0012]本发明克服了原有密封层采用淋涂加工方法所带来的缺陷,通过改进密封层材料,改进生产工艺,大大降低了生产能耗,提高了生产效率,而其生产的产品具有高粘接性能、高耐候性能等特点,并且花纹轮廓清晰立体,反光亮度高,可大范围推广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发明微棱镜型反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0014]其中,I为微棱镜型反光膜层,2为密封层,3为基材薄膜层,4为压敏胶层,5为可剥禺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6]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涉及的微棱镜型反光膜:包括微棱镜型反光膜层1,密封层2,基材薄膜层3,压敏胶层4,可剥离层5。其中微棱镜型反光膜层I厚度为150微米,密封层2厚度为30微米。
[0017]本发明密封层2涉及的密封层树脂胶是聚酯树脂和氰胺树脂双组份交联固化物,具有分子量大,耐老化性、耐腐蚀性好等特点。其中本实施例氰胺树脂选择TDI ;其聚酯树脂是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和1,4-环己烷二甲醇三种单体分别按照质量百分比为45:25:30比例滴加混合,并经酯交换法缩聚成。
[0018]而密封层树脂胶的制备方法为:将聚酯树脂隔绝水汽,空气低温冷却后,用甲苯溶剂溶解成40%固含量的溶液,加入占溶液质量的5%的TDI,然后添加溶液和TDI总质量的
0.1%的催化剂,后用甲苯溶剂调配制成含固量为35%的封层树脂胶,所述的催化剂为丁基锡氧化物。
[0019]本发明微棱镜型反光膜制备方法为:
将上述密封层树脂胶采用涂布上胶方式涂布在基材薄膜层3上,干燥固化成膜形成密封层2,其中采用三级逐级烘烤,烘烤温度依次为85°C、100°C和125°C,逐级烘烤时间为18分钟,基材薄膜层30微米。
[0020]将密封层2与微棱镜型反光膜层I复合压花,即密封层与微棱镜成型反光薄膜层的压制面通过带有雕花图案的压辊高温下压花复合,压花辊温度为200°C,压力为4.5公斤,车速为5米/每分钟,复合压花粘接处为密封层树脂,具有高抗压强度,高耐水性。
[0021]最后将压敏胶涂布在可剥离层5后烘干,再与基材薄膜层3的另一面复合成型。
[0022]实施例二
密封层树脂胶的制备:将对苯二甲酸200kg、丁二醇10kg和1,4-环己烷二甲醇10kg三种单体滴加混合搅拌,用酯交换法缩聚,保温I小时后隔绝水汽,空气低温冷却,用丁酮溶解成41%固含量的溶液。加入1kg的HDI,再加入0.5kg 二月桂酸丁基锡,用丁酮调配制成含固量为38%的密封层树脂胶。
[0023]本发明微棱镜型反光膜制备方法为:将上述密封层树脂胶采用涂布上胶方式涂布在白色PET即基材薄膜层3上,分80°C、105°C和120°C三级逐级烘烤,烘烤时间20分钟,干燥固化在基材薄膜层3上形成密封层2,密封层2厚度为35微米。将密封层2与微棱镜型反光膜层I复合压花,带有雕花图案的压辊温度为210°C,压力为3.5公斤,车速为4.5米每分钟。将丙烯酸类压敏胶涂布可剥离层5后烘干,再与白色PET面压制复合,包装成品。
[0024]本发明中配置密封层树脂胶的原料乙二醇或丁二醇为优选材料,也可为1,2_丙二醇、二丙二醇等其他多元醇。而氰胺树脂指为带有氰胺基团树脂,优选TD1、HD1、IPDI。
[0025]本发明生广工艺简单,生广效率尚,而广品具有尚粘接性能、尚耐候性能、尚反光亮度等特点,并且使用寿命长,使用范围广,在夏天或者气候比较异常的区域普遍适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微棱镜型反光膜的生产方法,所述微棱镜型反光膜包括微棱镜成型反光膜层,密封层,基材薄膜层,压敏胶层和可剥离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密封层树脂胶采用涂布上胶方式涂布在基材薄膜层上,采用逐级烘烤法干燥固化形成密封层,其中干燥时间为10至20分钟,烘烤温度设定80°C至130°C,干胶厚度为20至40微米; b)、将密封层与微棱镜成型反光薄膜层的压制面通过带有雕花图案的压辊高温下压花复合,其中压辊温度为170°C至250°C,压力为3到5公斤,压制速率为3至6米/每分钟; c)、将压敏胶涂布在可剥离层后烘干,再与基材薄膜层的另一面复合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棱镜型反光膜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树脂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配置聚酯树脂:采用对苯二甲酸、乙二醇或丁二醇和1,4-环己烷二甲醇三种单体为原料,按照质量百分比以40%-60%:20%-30%:20%-30%的比例滴加混合,采用酯交换法缩聚制成聚酯树脂; B)密封层树脂胶制备:将所制得聚酯树脂隔绝水汽,空气低温冷却,后用苯类、酮类溶剂溶解成30%-42%固含量的溶液,加入溶液质量的3%-10%的氰氨树脂,再加入占前面总质量的0.05%-0.2%的催化剂,再用苯类、酮类溶剂调配制成含固量为28%到45%的聚酯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棱镜型反光膜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丁基锡氧化物或铋、镍、镁、锶、钡金属氧化物。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棱镜型反光膜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氰胺树脂为了01、邢1、1卩0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棱镜型反光膜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苯类、酮类溶剂为甲苯、二甲苯、丁酮、环己酮。
【文档编号】B32B37/00GK104483730SQ201410823342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26日
【发明者】陆亚建, 冉科, 王玉庭 申请人:常州华日升反光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3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0年07月29日 15:37
    此新型设备以及技术哪家有怎么联系方本人电话15397384111
    0
  • 访客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电信ADSL] 2017年11月21日 09:07
    本人电话 13914097589
    0
  • 访客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电信ADSL] 2017年11月21日 09:05
    请问哪家可以生产,请给个联系方式,谢谢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