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扬声器全频降噪防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157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汽车扬声器全频降噪防护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扬声器全频降噪防护套,包括:盆形吸音棉层和分别复合于吸音棉层两侧的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其中一侧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上连接有压敏胶层,通过所述压敏胶层固定于扬声器外,并与扬声器间距5-15mm。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全频吸音能力强,全频吸音效果十分明显,尤其对中低频噪音吸收更好,可以大幅度的吸收汽车噪音,让声音悦耳动听,同时兼具阻燃性、防水防尘性、声压透气性(内外压力平衡)、长寿命和可焊接性。
【专利说明】汽车扬声器全频降噪防护套【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扬声器全频降噪防护套。
【背景技术】
[0002]汽车价格持续下降,一些厂家迫于成本压力不得不对轿车进行某些改变,在一些环节使用低档的零部件,很多厂家开始使用再生塑料;汽车企业的改进措施导致整个行业在质量问题上出现了类同:低端经济型轿车外壳成本较低,密闭性不好,中档轿车降低了内饰的材料成本,导致车门的防雨水和隔音减振的性能下降,尤其对车门下方的扬声器影响较大。
[0003]调查发现在汽车扬声器上确实存在压缩成本的现象,很多经济型轿车为了节约成本都使用了廉价的汽车扬声器。扬声器支架又叫盆架,主要分为塑料和金属两种材质。金属支架除了坚固耐用以外,在扬声器震动的时候还能保证稳定。可是很多经济型轿车的扬声器也采用了塑料支架,由于扬声器是安装在车门内和后挡风玻璃下,夏季车内温度较高,在盆架下面的是磁铁和线圈通电后会发热,塑料盆架使用时间稍长就可能会受热变形,从而影响音质;汽车内饰件一般为布和地毯,基本是不吸音降噪的,当汽车行进中播放音乐时,各种杂音交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的音响效果,在听感上有压迫感,影响驾车的情绪,不利于行车安全。因此用较小的成本改善中低端经济型轿车的音响效果就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 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扬声器全频降噪防护套,能够具有全频吸音降噪、防雨水侵袭、散热透气、透气声压内外平衡的能力,极大的改善音响效果。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扬声器全频降噪防护套,包括:盆形吸音棉层和分别复合于吸音棉层两侧的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其中一侧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上连接有压敏胶层,通过所述压敏胶层固定于扬声器外,并与扬声器间距 5_15mm。
[0006]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该防护套的厚度为7-10mm,所述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的厚度为0.10-0.14mm。
[0007]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吸音棉层与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之间通过胶粘剂连接。
[0008]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压敏胶层宽为15_25mm,且表面覆有防护纸。
[0009]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设于盆形吸音棉层内侧的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沿着盆沿翻边,并与设于盆形吸音棉层外侧的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通过压敏胶层粘结。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汽车扬声器全频降噪防护套的全频吸音能力强,全频吸音效果十分明显,尤其对中低频噪音吸收更好,可以大幅度的吸收汽车噪音,让声音悦耳动听,同时兼具阻燃性、防水防尘性、声压透气性(内外压力平衡)、长寿命和可焊接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扬声器全频降噪防护套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吸音棉层,2、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3、压敏胶层,4、防护纸。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5]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0016]实施例1:
[0017]一种汽车扬声器全频降噪防护套,包括:盆形吸音棉层I和分别复合于吸音棉层I两侧的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2,该防护套的厚度为7mm,所述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2的厚度为0.10mm。
[0018]其中一侧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2上连接有一圈压敏胶层3,所述压敏胶层3宽为15_,且表面覆有防护纸4,在改装时,只需揭去防粘纸与车门位置粘接即可。
[0019]该防护套通过所述压敏胶层3固定于扬声器后面的车门板上,并与扬声器间距5mm ο
[0020]制作防护套时,是将设于盆形吸音棉层I内侧的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2沿着盆沿翻边,并与设于盆形吸音棉层I外侧的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2通过压敏胶层3固定粘结。
[0021]实施例2:
[0022]一种汽车扬声器全频降噪防护套,包括:盆形吸音棉层I和分别复合于吸音棉层I两侧的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2,该防护套的厚度为8.5mm,所述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2的厚度为0.12mm0
[0023]其中一侧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2上连接有一圈压敏胶层3,所述压敏胶层3宽为20mm,且表面覆有防护纸4,在改装时,只需揭去防粘纸与车门位置粘接即可。[0024]该防护套通过所述压敏胶层3固定于扬声器后面的车门板上,并与扬声器间距1mm ;
[0025]制作防护套时,是将设于盆形吸音棉层I内侧的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2沿着盆沿翻边,并与设于盆形吸音棉层I外侧的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2通过压敏胶层3固定粘结。
[0026]实施例3:
[0027]—种汽车扬声器全频降噪防护套,包括:盆形吸音棉层I和分别复合于吸音棉层I两侧的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2,该防护套的厚度为10mm,所述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2的厚度为
0.14mm。
[0028]其中一侧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2上连接有一圈压敏胶层3,所述压敏胶层3宽为25mm,且表面覆有防护纸4,在改装时,只需揭去防粘纸与车门位置粘接即可。
[0029]该防护套通过所述压敏胶层3固定于扬声器后面的车门板上,并与扬声器间距15mm ;
[0030]制作防护套时,是将设于盆形吸音棉层I内侧的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2沿着盆沿翻边,并与设于盆形吸音棉层I外侧的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2通过压敏胶层3固定粘结。
[0031]所述吸音棉层I为熔喷高聚物纤维薄层,是将聚合物利用高速热空气进行热熔,热熔的温度为310°C ~374°C。
[0032]再将熔融的聚合物牵伸拉长成长度为25~100mm,平均直径〈18 μ m的超细纤维,然后将超细纤维在接收装置上冷却固化形成纤维网薄层,即为吸音棉层I ;
[0033]所述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是将膨体聚四氟乙烯薄膜改性处理形成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
[0034]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的制造的核心技术是:将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与液体助挤剂按比例混合,予压成柱体毛坯,通过压延法将柱体毛坯制成薄片,经脱去助挤剂、拉伸、热定型,最终制得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
[0035]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高附加值的高分子新材料薄膜,是经特殊工艺经双向拉伸制成的,该薄膜的微纤维构成了里外通透的0.1 μ m~18 μ m孔径的微孔,是真正意义的透气膜。膜表面每平方英寸能达到几十亿个微孔,每个微孔直径小于轻雾水珠的最小值(20 μ m -100 μ m),而远大于水蒸气分子直径(0.0003 μ m -0.0004 μ m),该膜可以使水蒸气通过而水滴因表面涨力大不能通过,利用这种微孔结构可达到优秀的防水透湿气功能;另外因为该孔极度细小和纵向不规格的弯曲排列,内外层的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还具有全频吸音降噪的优异能力。
[0036]吸音棉层I与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2之间通过喷涂聚氨酯胶粘剂连接。
[0037]吸音 棉层I与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2复合后的结构特性是:材料中具有大量的、互相贯通的、从表到里的微孔,也即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和降噪特性。多微孔质吸音材料的吸音原理为振动空气从狭孔中进出时,空气分子与材料和自身摩擦,把声能变换成热能,噪声能量在此新复合材料中消耗掉了。孔越多越密,全频降噪吸音能力更强,形成了一种高性能的全频吸音的特殊功能新材料,当声波入射到此多微孔新材料表面时,引起微孔中的空气振动,由于摩擦阻力和空气的黏滞阻力以及热传导作用,将相当一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音响声压在全频范围内降低了 5~7dB,全频吸音效果十分明显,尤其对低、中频噪音吸收更好,将其应用在汽车扬声器的音质改善和防护上,可以全频率范围内吸收噪音,给人一个舒适的音响驾车环境。
[0038]汽车扬声器全频降噪防护套的加工工艺,如下所述:
[0039]I)工艺准备,包括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吸首棉层I和压敏I父层3 ;
[0040]2)将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2铺设于一盆形凹模中;
[0041]3)在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2表面喷涂聚氨酯胶粘剂,并将吸音棉层I置于所述聚氨酯胶粘剂上;
[0042]4)在吸音棉层I表面喷涂聚氨酯胶粘剂,并在聚氨酯胶粘剂上铺设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2 ;
[0043]5)完成上述步骤后,将凸模与凹模压合,并在盆形模具内加热,用以各层粘结,加热温度为90°C ^lOO0C ;
[0044]6)加热完成 后即可分模取出防护套,在进行冷却,冷却时间大于等于24小时;
[0045]7)冷却后,将设于盆形防护套内侧的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2的边沿粘接压敏胶层3,并进行翻边,与外侧的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2粘接;
[0046]8)在设于盆形防护套外侧的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2的边沿表面粘接压敏胶层3,压敏胶层3的宽度为20mm ;
[0047]9)最后对完成加工的防护套进行检验测试,合格后进行包装。
[0048]汽车扬声器全频降噪防护套全频吸音能力强,全频吸音效果十分明显,尤其对中低频噪音吸收更好,可以大幅度的吸收汽车噪音,让声音悦耳动听,同时兼具阻燃性、防水防尘性、声压透气性(内外压力平衡)、长寿命和可焊接性等优点。
[0049]I)汽车扬声器全频降噪防护套复合材料,当噪声波入射到此多微孔新材料表面时,引起微孔中的空气振动,由于摩擦阻力和空气的黏滞阻力以及热传导作用,将相当一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噪声波经膨体聚四氟乙烯膜更小微孔进一步衰减转化为热能后,音响声压在全频范围内降低了 5~7dB,全频吸音效果十分明显,尤其对中低频噪音吸收更好,将其应用在高保真音响设备和扬声器上,可以全频率范围内吸收噪音,留下优美动听的音乐,其环境噪声将极大地降低,给人一个舒适的驾车环境。
[0050]2)汽车扬声器全频降噪防护套保持扬声器内外部空气压力平衡:减小声压波堆内部元器件上的冲击应力,降低结雾凝露现象造成的电气短路事故发生,提高可靠性并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0051]3)环保:环保的汽车扬声器全频降噪防护套材料,白色无毒无异味,无挥发性气体,无公害污染,不含致癌物质;
[0052]4)阻燃性:汽车扬声器全频降噪防护套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可在125°C左右长期使用。汽车扬声器全频降噪防护套具有良好的耐热性,防火性能(阻燃性)材料完全符合汽车内饰要求,提高人生及财产安全性。
[0053]5)防潮:汽车扬声器全频降噪防护套疏水性,无发霉,细菌滋生,腐烂以及难闻气味的产生,确保长期稳定性。在潮湿环境下,吸音降噪能力不变。
[0054]6)高绝缘:汽车扬声器全频降噪防护套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由于它几乎不吸水,故绝缘性能不受湿度的影响。
[005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扬声器全频降噪防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盆形吸音棉层和分别复合于吸音棉层两侧的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其中一侧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上连接有压敏胶层,通过所述压敏胶层固定于扬声器外,并与扬声器间距5-1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扬声器全频降噪防护套,其特征在于,该防护套的厚度为7-10mm,所述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的厚度为0.10-0.14mm 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扬声器全频降噪防护套,其特征在于,吸音棉层与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之间通过胶粘剂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扬声器全频降噪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敏胶层宽为15-25mm,且表面覆有防护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扬声器全频降噪防护套,其特征在于,设于盆形吸音棉层内侧的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沿着盆沿翻边,并与设于盆形吸音棉层外侧的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通过压敏胶层粘结。
【文档编号】B32B37/20GK203827487SQ201420232899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8日
【发明者】张云, 丁荣华, 昌建忠 申请人:常州市泛亚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