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造纸生产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装纸用烘干器。
背景技术:
纸是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前8年),我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但是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纸分有机制和手纸两种形式。机制是在造纸机上连续进行,将适合于纸张质量的纸浆,用水稀释至一定浓度,在造纸机的网部初步脱水,形成湿的纸页,再经压榨脱水,然后烘干成纸;手制则用有竹帘、聚酯网或铜网的框架,将分散悬浮于水中的纤维抄成湿纸页,经压榨脱水,再行晒干或烘干成纸。
无论是机制的还是手制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便是烘干。纸经过压榨机脱水后,大约尚有60%~70%的水分,如果不经过烘干机进行收卷或者印刷,整个纸品的质量也会受到影响。现有技术中,经过烘干机烘干后的纸品一般的干燥度可以达到90%左右,虽然已经满足基本的干燥度需求,但是对于一些烘干后立即需要投入印刷使用纸品而言干燥度仍不够理想。大多数的烘干设备都是将纸品经过一个干燥室进行干燥处理,通常会在干燥室形成热风循环的方式进行,但是这种干燥方式的缺陷在干燥不够均匀和干燥效果较差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纸用烘干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包装纸用烘干器,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放纸辊和收纸辊,所述放纸辊位于底座的右部,收纸辊位于底座的左部,所述放纸辊左侧的底座上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上固定设有烘干装置,所述烘干装置包括烘缸,烘缸内部设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内设有布风轴,布风轴内设有热风通道,布风轴两端延伸至第一空腔外部,布风轴一端连接有热风进管,所述布风轴两端通过支撑架与底座固定连接,布风轴上均匀布置有若干分支杆,分支杆内设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与布风轴内部的热风通道相连通;所述烘干装置左侧还设有一烘干装置,纸张依次穿过放纸辊、右侧烘干装置、左侧烘干装置和收纸辊设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效果:所述布风轴与烘缸的接触处设有轴承。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效果:所述烘缸内部还埋设有加热电阻丝。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效果:所述烘缸表面布置有若干温度应变片。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效果:所述热风进管上设有电控阀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烘干装置对纸张进行均匀有效的干燥处理,其连续性和均匀性好,适用于造纸生产线;且温度能够得到有效地控制,有效利用了秸秆,使秸秆废物得到充分利用,节约了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包装纸用烘干器,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有放纸辊2和收纸辊6,所述放纸辊2位于底座1的右部,收纸辊6位于底座1的左部,所述放纸辊6左侧的底座1上设有支撑架4,支撑架4上固定设有烘干装置5,
所述烘干装置5包括烘缸501,烘缸501内部设有第一空腔503,第一空腔503内设有布风轴508,布风轴508内设有热风通道809,布风轴508两端延伸至第一空腔803外部,布风轴508一端连接有热风进管(图中未画出),所述热风进管上设有电控阀门,所述布风轴508两端通过支撑架4与底座1固定连接,布风轴508上均匀布置有若干分支杆504,分支杆504内设有第二空腔505,第二空腔505与布风轴508内部的热风通道509相连通;所述烘干装置5左侧还设有一烘干装置5,纸张3依次穿过放纸辊2、右侧烘干装置5、左侧烘干装置5和收纸辊6设置,在一些秸秆丰富的造纸领域,其秸秆的浪费也是极其严重,现有的烘干是利用高压蒸汽来进行烘干,其设备投入大,且设备占地严重,因此可以考虑将丰富的秸秆资源利用起来,首先对秸秆进行燃烧,燃烧后产生的热风通过热风进管进入到布风轴508内的热风通道509内,然后热风会进入到分支杆504内的第二空腔505中,对第一空腔503内进行加热处理,第一空503腔内被均匀加热以后,烘缸501表面会被加热,由于纸张3与烘缸501表面相接触,使得纸张3被加热彻底,设置的两个烘干装置8可以对纸张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进行干燥处理,保证了纸张干燥的均匀性。
烘缸501表面的温度应变片506用于检测烘缸501表面的温度,温度应变片506并将温度传递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由此来控制加热电阻丝502的工作和电控阀门的开启量。
所述布风轴508与烘缸501的接触处设有轴承507。
所述烘缸内部还埋设有加热电阻丝,加热电阻丝502进行辅助加热处理。
所述烘缸表面布置有若干温度应变片,烘缸501表面的温度应变片506用于检测烘缸501表面的温度,温度应变片506并将温度传递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由此来控制加热电阻丝502的工作和电控阀门的开启量。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在一些秸秆丰富的造纸领域,其秸秆的浪费也是极其严重,现有的烘干是利用高压蒸汽来进行烘干,其设备投入大,且设备占地严重,因此可以考虑将丰富的秸秆资源利用起来,首先对秸秆进行燃烧,燃烧后产生的热风通过热风进管进入到布风轴508内的热风通道509内,然后热风会进入到分支杆504内的第二空腔505中,对第一空腔503内进行加热处理,第一空腔503内被均匀加热以后,烘缸501表面会被加热,由于纸张3与烘缸501表面相接触,使得纸张3被加热彻底,同时加热电阻丝502进行辅助加热处理;烘缸501表面的温度应变片506用于检测烘缸501表面的温度,温度应变片506并将温度传递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由此来控制加热电阻丝502的工作和电控阀门的开启量;设置的两个烘干装置8可以对纸张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进行干燥处理,保证了纸张干燥的均匀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