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瓦楞原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1891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瓦楞原纸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瓦楞原纸。
背景技术
:瓦楞纸是由挂面纸和通过瓦楞棍加工而形成波形的瓦楞原纸粘合而成的板状物,常被制成包装箱,在瓦楞原纸生产过程中大量采用废纸浆为原料,使得成纸的强度不高,纸板环压强度偏低,导致包装在受到碰撞、挤压时,容易变形或破损,从而危及包装货物的安全。技术实现要素:基于
背景技术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瓦楞原纸,本发明抗冲击性能好,抗压性能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瓦楞原纸,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再生纸浆80-100份,小麦秸秆纤维纸浆20-40份,聚酰胺多胺-表氯醇树脂2-3份,施胶剂0.8-1.2份,硅烷偶联剂改性氢氧化铝2-3份,三聚氰胺氰尿酸盐1-1.5份,聚磷酸铵0.4-0.6份,增强剂10-12份,茶树精油1-2份,丁香精油0.5-1份,填料8-10份,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0.6-0.8份;其中,增强剂的原料包括:水性聚氨酯乳液、阳离子淀粉、瓜尔胶、改性聚丙烯酰胺。优选地,增强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水性聚氨酯乳液1-1.5份,阳离子淀粉2-3份,瓜尔胶0.5-0.7份,改性聚丙烯酰胺3-5份。优选地,在改性聚丙烯酰胺的制备过程中,在氮气氛围中,将羟丙基壳聚糖、丙烯酰胺、水混匀,升温,保温搅拌,加入过硫酸钾、过硫酸钠、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甲酯混匀,调节pH,保温搅拌,加入丙酮进行沉淀,过滤取滤饼,洗涤,干燥得到改性聚丙烯酰胺。优选地,在改性聚丙烯酰胺的制备过程中,在氮气氛围中,将羟丙基壳聚糖、丙烯酰胺、水混匀,升温至50-55℃,保温搅拌40-50min,加入过硫酸钾、过硫酸钠、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甲酯混匀,调节pH=8.8-9.2,保温搅拌4-5h,加入丙酮进行沉淀,过滤取滤饼,用丙酮洗涤,升温至50-60℃,减压干燥得到改性聚丙烯酰胺。优选地,在改性聚丙烯酰胺的制备过程中,羟丙基壳聚糖、丙烯酰胺、水的重量比为0.5-1:3-6:25-35。优选地,在改性聚丙烯酰胺的制备过程中,丙烯酰胺、过硫酸钾、过硫酸钠、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甲酯的重量比为30:0.13-0.15:0.06-0.08:0.5-0.7:0.3-0.5。优选地,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固含量为25-30wt%。优选地,填料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纳米二氧化硅1-2份,轻质碳酸钙1-3份,膨润土3-5份。优选地,轻质碳酸钙为1000-2000目,膨润土为600-800目。优选地,再生纸浆的浓度为75-80wt%,小麦秸秆纤维纸浆的浓度为70-75wt%。上述水均为去离子水。上述改性聚丙烯酰胺的制备过程中,用盐酸水溶液或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使得pH=8.8-9.2即可。上述改性聚丙烯酰胺的制备过程中,丙酮的作用是沉淀和洗涤,不规定其用量,根据具体操作确定其用量。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将再生纸浆和小麦秸秆纤维纸浆打浆混匀,然后加入聚酰胺多胺-表氯醇树脂、施胶剂、硅烷偶联剂改性氢氧化铝、三聚氰胺氰尿酸盐、聚磷酸铵、增强剂、茶树精油、丁香精油、填料、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混匀,然后抄纸,脱水,压榨,烘干得到瓦楞原纸。本发明选用再生纸浆和小麦秸秆纤维纸浆相互配合,减少小麦秸秆纤维纸浆的使用,并且使用再生纸浆,可以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成本,适量的添加小麦秸秆纤维纸浆可以增加本发明的机械性能;选用聚酰胺多胺-表氯醇树脂、施胶剂相互配合,增加本发明的防潮性能;硅烷偶联剂改性氢氧化铝、三聚氰胺氰尿酸盐、聚磷酸铵相互配合增加本发明的阻燃性能,且无卤元素,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并且能进一步增加本发明的机械性能;选用不同粒径的纳米二氧化硅、轻质碳酸钙、膨润土相互配合,可以增加本发明的强度、硬度和抗冲击性能;选用羟丙基壳聚糖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并经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甲酯交联扩链,大大增加了聚丙稀酰胺的空间结构,从而大大增加聚丙烯酰胺与纤维的化学键合位点,并且聚丙烯酰胺可以吸附细小纤维和填料,再结合羟丙基壳聚糖与纸浆纤维结构相似,可紧密吸附纤维并成膜的性能,从而大大增加改性聚丙烯酰胺的增强、助留助滤、絮凝功效,并与水性聚氨酯乳液、阳离子淀粉、瓜尔胶相互配合,从而大大增加本发明的环压强度、抗压缩性能和机械性能;增强剂与填料相互配合,可以进一步增加本发明的抗压缩性能和抗冲击性能;茶树精油、丁香精油相互配合,可以增加本发明的抗菌抗霉性能;上述各物质以合适比例相互配合,使得本发明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抗压缩性能和环压强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瓦楞原纸,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再生纸浆90份,小麦秸秆纤维纸浆30份,聚酰胺多胺-表氯醇树脂2.5份,施胶剂1份,硅烷偶联剂改性氢氧化铝2.5份,三聚氰胺氰尿酸盐1.2份,聚磷酸铵0.5份,增强剂11份,茶树精油1.5份,丁香精油0.7份,填料9份,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0.7份;其中,增强剂的原料包括:水性聚氨酯乳液、阳离子淀粉、瓜尔胶、改性聚丙烯酰胺。实施例2一种瓦楞原纸,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浓度为75wt%再生纸浆100份,浓度为70wt%小麦秸秆纤维纸浆40份,聚酰胺多胺-表氯醇树脂2份,施胶剂1.2份,硅烷偶联剂改性氢氧化铝2份,三聚氰胺氰尿酸盐1.5份,聚磷酸铵0.4份,增强剂12份,茶树精油1份,丁香精油1份,填料8份,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0.8份;其中,增强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固含量为25wt%水性聚氨酯乳液1.5份,阳离子淀粉2份,瓜尔胶0.7份,改性聚丙烯酰胺3份;填料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纳米二氧化硅2份,1000目轻质碳酸钙3份,600目膨润土5份。实施例3一种瓦楞原纸,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浓度为80wt%再生纸浆80份,浓度为75wt%小麦秸秆纤维纸浆20份,聚酰胺多胺-表氯醇树脂3份,施胶剂0.8份,硅烷偶联剂改性氢氧化铝3份,三聚氰胺氰尿酸盐1份,聚磷酸铵0.6份,增强剂10份,茶树精油2份,丁香精油0.5份,填料10份,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0.6份;其中,增强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固含量为30wt%水性聚氨酯乳液1份,阳离子淀粉3份,瓜尔胶0.5份,改性聚丙烯酰胺5份;在改性聚丙烯酰胺的制备过程中,在氮气氛围中,将羟丙基壳聚糖、丙烯酰胺、水混匀,升温至50℃,保温搅拌50min,加入过硫酸钾、过硫酸钠、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甲酯混匀,调节pH=8.8,保温搅拌5h,加入丙酮进行沉淀,过滤取滤饼,用丙酮洗涤,升温至50℃,减压干燥得到改性聚丙烯酰胺,其中,羟丙基壳聚糖、丙烯酰胺、水的重量比为1:3:35,丙烯酰胺、过硫酸钾、过硫酸钠、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甲酯的重量比为30:0.13:0.08:0.5:0.5;填料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纳米二氧化硅1份,2000目轻质碳酸钙1份,800目膨润土3份。实施例4一种瓦楞原纸,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浓度为76wt%再生纸浆95份,浓度为72wt%小麦秸秆纤维纸浆35份,聚酰胺多胺-表氯醇树脂2.2份,施胶剂1.1份,硅烷偶联剂改性氢氧化铝2.3份,三聚氰胺氰尿酸盐1.3份,聚磷酸铵0.45份,增强剂11.5份,茶树精油1.2份,丁香精油0.8份,填料8.5份,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0.75份;其中,增强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固含量为26wt%水性聚氨酯乳液1.3份,阳离子淀粉2.2份,瓜尔胶0.65份,改性聚丙烯酰胺3.5份;在改性聚丙烯酰胺的制备过程中,在氮气氛围中,将羟丙基壳聚糖、丙烯酰胺、水混匀,升温至55℃,保温搅拌40min,加入过硫酸钾、过硫酸钠、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甲酯混匀,调节pH=9.2,保温搅拌4h,加入丙酮进行沉淀,过滤取滤饼,用丙酮洗涤,升温至60℃,减压干燥得到改性聚丙烯酰胺,其中,羟丙基壳聚糖、丙烯酰胺、水的重量比为0.5:6:25,丙烯酰胺、过硫酸钾、过硫酸钠、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甲酯的重量比为30:0.15:0.06:0.7:0.3;填料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纳米二氧化硅1.8份,1000目轻质碳酸钙2.5份,600目膨润土4.5份。实施例5一种瓦楞原纸,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浓度为78wt%再生纸浆85份,浓度为74wt%小麦秸秆纤维纸浆25份,聚酰胺多胺-表氯醇树脂2.8份,施胶剂0.9份,硅烷偶联剂改性氢氧化铝2.7份,三聚氰胺氰尿酸盐1.1份,聚磷酸铵0.55份,增强剂10.5份,茶树精油1.8份,丁香精油0.6份,填料9.5份,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0.65份;其中,增强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固含量为28wt%水性聚氨酯乳液1.1份,阳离子淀粉2.8份,瓜尔胶0.55份,改性聚丙烯酰胺4.5份;在改性聚丙烯酰胺的制备过程中,在氮气氛围中,将羟丙基壳聚糖、丙烯酰胺、水混匀,升温至53℃,保温搅拌45min,加入过硫酸钾、过硫酸钠、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甲酯混匀,调节pH=9,保温搅拌4.5h,加入丙酮进行沉淀,过滤取滤饼,用丙酮洗涤,升温至55℃,减压干燥得到改性聚丙烯酰胺,其中,羟丙基壳聚糖、丙烯酰胺、水的重量比为0.7:4.5:30,丙烯酰胺、过硫酸钾、过硫酸钠、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甲酯的重量比为30:0.14:0.07:0.6:0.4;填料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纳米二氧化硅1.2份,2000目轻质碳酸钙1.5份,800目膨润土3.5份。试验例1对实施例1-5进行性能测试,并以市场上的瓦楞原纸为对照组,结果如下表:项目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对照组环压指数(N·m/g)9.9310.0910.0210.1210.238.01抗张指数(N·m/g)52.9553.8653.1154.2455.1732.47由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良好的抗压缩性能和环压强度。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