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竹浆生产复合原纸工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064866发布日期:2019-07-03 03:19阅读:1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竹浆生产复合原纸工艺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复合原纸领域,特别是一种用竹浆生产复合原纸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复合纸在现代生活当中常用于与其它材料进行复合的纸,主要的是提高防水,防潮,耐油,气密保香等性能,同时还会获得热封性,阻光性,耐热性等作用,为了能更好的与其它材料进行复合,要求有比较高的透气度,表面不能太光滑,含一定量的短纤维,以增加粘合性能。

但是现有市场上所制作的复合纸多采用阔叶木或者针叶木等树种作为纸浆原料,原料来源有限,并且不利于国家生态化经营的理念,随着国家对绿色生态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如何找到一种可替代树种作为原料并且可以有效提高复合原纸的透气度与粘合度极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竹浆生产复合原纸工艺方法,解决了木浆供应紧张的局面,改用为竹浆原料,经生产工艺的调整,生产出复合效果以及外观更好的复合原纸。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设计内容如下:

一种用竹浆生产复合原纸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制浆:包括选料、削片、筛选、加液、汽蒸、洗浆、筛浆、抄造;

(2)浓缩:使用真空浓缩机对竹浆进行浓缩;

(3)高浓打浆:使用浓度20%的浓浆进行打浆,打浆后的叩解度25-30°sr;

(4)流送调料:添加增强淀粉、絮凝剂、干强剂、助滤剂、黄染料、中性胶;

(5)除砂:过滤竹浆当中含有的砂质成分;

(6)筛浆;使用压力筛进行筛浆,分离杂质;

(7)上网成形:设置上网浓度0.3-0.321%,上网ph值4.5-5.0,成形后干度14-16%;

(8)压榨:在四辊三压区进行压榨;设置压榨线压值;压榨后干度35-36%。

(9)干燥:将纸页置于上缸烘干;

(10)卷取、复卷、打包。

优先选择的是,所述压榨线压值为:一压70kn/m,二压90kn/m,三压140kn/m。

优先选择的是,所述步骤(8)当中干燥包括一至五组单排缸干燥,六至九组双排干燥。

优先选择的是,所述步骤(1)制浆的具体过程包括:

a、选料:选用毛竹、杂竹作为原料;

b、削片:对原料进行削片;

c、筛选:选取长度为6-45mm的竹片作为制浆的竹片;

d、加液:按比例加入naoh碱液与纸浆洗涤后的洗涤液,与竹浆进行混合搅拌;

e、汽蒸:往蒸煮锅逐步添加蒸汽至设定温度,保温30min后放入喷放锅;

f、洗浆:经过汽蒸后的竹浆用泵送到洗浆池进行真空洗浆;

g、筛浆:包括第一次筛浆与第二次筛浆,第二次筛浆用洗渣机筛洗出竹浆当中包含的渣料,将渣料通过盘磨进行粉碎并进行重复洗浆与筛浆操作;

h、抄造:将所得竹浆进行造纸。

优先选择的是,所述加液步骤当中的比例指的是所加碱液与洗涤液的总量与水的重量比1:3.6,其中竹片水分占45%,液体总量为65m3

优先选择的是,所述naoh碱液用碱量占18%。

优先选择的是,所述汽蒸过程包括:通过添加蒸汽的量使温度从70℃提升到120℃,所用时间为60min;从120℃提升到130℃,所用时间为30min;从130℃提升到161℃,所用时间为60min;保温时间为30min。

通过本技术方案,可以实现以下效果:

(1)原料由木浆改为硫酸盐竹浆,拓扩了原料的来源,解决了木浆供应紧张的局面;

(2)因竹浆本身的特性以及打浆工艺的改变,生产的复合原纸透气性大大提高,与其它物质有很好的粘合性。成质均度好,杂质少,纸页外观平整美观;

(3)复合国家绿色生态经济发展的理念,有利于生态环保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方案制作复合原纸的流程简图;

图2是本技术方案制作竹浆的流程简图;

图3是本技术方案三个实施例相对应的复合原纸参数列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所示:选取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的毛竹或者杂竹作为竹浆基本原料;经削片筛选6-45mm的合格竹片后进入蒸煮锅蒸煮;在进行蒸煮之前按照添加物与水重量比1:3.6的比例添加naoh碱液与纸浆洗涤后的洗涤液,与竹浆进行混合搅拌,其中竹片水分占45%,液体总量为65m3;往蒸煮锅逐步添加蒸汽至设定温度,当中温度的变化过程及时间包括:通过添加蒸汽的量使温度从70℃提升到120℃,所用时间为60min;从120℃提升到130℃,所用时间为30min;从130℃提升到161℃,所用时间为60min;保温时间为30min;保温后喷放到喷放锅;经过汽蒸后的竹浆用泵送到洗浆池进行真空洗浆;经过洗浆后,进行筛浆,筛浆包括第一次筛浆与第二次筛浆,第二次筛浆用洗渣机筛洗出竹浆当中包含的渣料,将渣料通过盘磨进行粉碎并进行重复洗浆与筛浆操作;最后,将所得竹浆进行造纸。

使用真空浓缩机对竹浆进行浓缩;因竹浆纤维较短,细小纤维多,而复合原纸又要求比较高的透气度,表面不能太光滑,为了减少纤维的切断,因此只使用高浓打浆保持纤维的长度,打浆浓度为20%,经高浓打浆后打浆度25°sr;往竹浆当中添加增强淀粉、絮凝剂、干强剂、助滤剂、黄染料、中性胶等辅料进行搅拌;然后,使用压力筛进行筛浆,分离杂质;经飘片式流浆箱上网成型,设置上网浓度0.3%,上网ph值4.5,成形后干度35-36%;上网成型后经四辊三压区压榨,设置压榨线压值:一压70kn/m二压90kn/m三压140kn/m;将纸页置于上缸烘干干燥;卷取、复卷、打包,所得复合原纸定量70g/m2,纸张干度为8-9%,透气度25μm/pa·s,纵向抗张强度2.5kn/m,横向抗张强度1.5kn/m,吸水值66g/m2,纸张紧度0.4g/m3,明亮度值69.76%,红绿值6.67%,黄蓝值23.67%。

实施例2

选取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的毛竹或者杂竹作为竹浆基本原料;经削片筛选6-45mm的合格竹片后进入蒸煮锅蒸煮;在进行蒸煮之前按照添加物与水重量比1:3.6的比例添加naoh碱液与纸浆洗涤后的洗涤液,与竹浆进行混合搅拌,其中竹片水分占45%,液体总量为65m3;往蒸煮锅逐步添加蒸汽至设定温度,当中温度的变化过程及时间包括:通过添加蒸汽的量使温度从70℃提升到120℃,所用时间为60min;从120℃提升到130℃,所用时间为30min;从130℃提升到161℃,所用时间为60min;保温时间为30min;保温后喷放到喷放锅;经过汽蒸后的竹浆用泵送到洗浆池进行真空洗浆;经过洗浆后,进行筛浆,筛浆包括第一次筛浆与第二次筛浆,第二次筛浆用洗渣机筛洗出竹浆当中包含的渣料,将渣料通过盘磨进行粉碎并进行重复洗浆与筛浆操作;最后,将所得竹浆进行造纸。

使用真空浓缩机对竹浆进行浓缩;因竹浆纤维较短,细小纤维多,而复合原纸又要求比较高的透气度,表面不能太光滑,为了减少纤维的切断,因此只使用高浓打浆保持纤维的长度,打浆浓度为20%,经高浓打浆后打浆度27°sr;往竹浆当中添加增强淀粉、絮凝剂、干强剂、助滤剂、黄染料、中性胶等辅料进行搅拌;然后,使用压力筛进行筛浆,分离杂质;经飘片式流浆箱上网成型,设置上网浓度0.31%,上网ph值4.7,成形后干度35-36%;上网成型后经四辊三压区压榨,设置压榨线压值:一压70kn/m二压90kn/m三压140kn/m;将纸页置于上缸烘干干燥;卷取、复卷、打包,所得复合原纸定量70g/m2,纸张干度为8-9%,透气度27μm/pa·s,纵向抗张强度3.0kn/m,横向抗张强度2.25kn/m,吸水值68g/m2,纸张紧度0.5g/m3,明亮度值70.56%,红绿值7.12%,黄蓝值24.36%。

实施例3

选取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的毛竹或者杂竹作为竹浆基本原料;经削片筛选6-45mm的合格竹片后进入蒸煮锅蒸煮;在进行蒸煮之前按照添加物与水重量比1:3.6的比例添加naoh碱液与纸浆洗涤后的洗涤液,与竹浆进行混合搅拌,其中竹片水分占45%,液体总量为65m3;往蒸煮锅逐步添加蒸汽至设定温度,当中温度的变化过程及时间包括:通过添加蒸汽的量使温度从70℃提升到120℃,所用时间为60min;从120℃提升到130℃,所用时间为30min;从130℃提升到161℃,所用时间为60min;保温时间为30min;保温后喷放到喷放锅;经过汽蒸后的竹浆用泵送到洗浆池进行真空洗浆;经过洗浆后,进行筛浆,筛浆包括第一次筛浆与第二次筛浆,第二次筛浆用洗渣机筛洗出竹浆当中包含的渣料,将渣料通过盘磨进行粉碎并进行重复洗浆与筛浆操作;最后,将所得竹浆进行造纸。

使用真空浓缩机对竹浆进行浓缩;因竹浆纤维较短,细小纤维多,而复合原纸又要求比较高的透气度,表面不能太光滑,为了减少纤维的切断,因此只使用高浓打浆保持纤维的长度,打浆浓度为20%,经高浓打浆后打浆度30°sr;往竹浆当中添加增强淀粉、絮凝剂、干强剂、助滤剂、黄染料、中性胶等辅料进行搅拌;然后,使用压力筛进行筛浆,分离杂质;经飘片式流浆箱上网成型,设置上网浓度0.321%,上网ph值5.0,成形后干度35-36%;上网成型后经四辊三压区压榨,设置压榨线压值:一压70kn/m二压90kn/m三压140kn/m;将纸页置于上缸烘干干燥;卷取、复卷、打包,所得复合原纸定量70g/m2,纸张干度为8-9%,透气度30μm/pa·s,纵向抗张强度3.5kn/m,横向抗张强度3.0kn/m,吸水值70g/m2,纸张紧度0.6g/m3,明亮度值70.99%,红绿值7.85%,黄蓝值25.00%。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但凡依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