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叠网多缸箱板纸机的空气换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7165发布日期:2018-06-30 04:08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叠网多缸箱板纸机的空气换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叠网多缸箱板纸机的空气换向装置。



背景技术:

造纸机是将符合造纸要求的纸浆水悬浮体经滤网脱水成形、机械挤压脱水和干燥等过程而抄制成纸的机器,主要由网、压榨和干燥等部构成,网部分圆网和长网两种,压榨部由压榨辊和造纸毛布等组成,干燥部由一个或几个烘缸组成,并包括传动系统,用以将纸机各部位联接同步运转。其中在成型脱水的纸张的一面施胶,表面施胶是提高纸张质量的有效方法,其对改善纸叶的表面性能以及改进纸叶的物理性能起着重要作用,它是通过采用制膜物质在纸叶表面形成连续性胶膜,经过干燥后形成一层薄膜,从而阻止液体的渗透,获得良好的表面性能,也可以提高纸叶的物理指标。由于在表面施胶时,施胶剂渗入到纸叶内部的纤维空隙中,因而可以提高纸和纸板内部纤维间的结合强度、环压强度、耐折强度以及挺度等物理指标。

其中施胶装置是由一对施胶辊组成,在纸上面施胶后运送到烘干装置进行干燥,但是纸张从施胶辊向烘干辊传送过程中,一方面需要继续对纸张进行拉紧,另一方面也要保证被刚施胶过的纸张表面不能被外物接触,这就需要空气换向器来完成使纸张未施胶的一面经干燥辊传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该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叠网多缸箱板纸机的空气换向装置,利用箱板纸机自身的气压系统,通过吹气使其与纸张的施胶面间接接触,使纸张未施胶的一面传送到干燥辊,完成换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该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叠网多缸箱板纸机的空气换向装置,包括一组注胶辊、烘干辊和空气换向器,所述空气换向器设置于注胶辊和烘干辊之间的下方,所述换向器包括弧形板和多个吹气板,所述弧形板为中空结构,并且弧形板的凸起面朝下,弧形板设置有与箱板纸机的气压系统连接的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吹气板沿弧形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多个吹气板顺着弧形板的凸面弧形排布,吹气板为上宽下窄的凸形结构,并且吹气板的上端与弧形板连通,吹气板的下端沿长度方向并列开设有多个吹气孔,并且相邻的吹气板之间通过盖板密封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叠网多缸箱板纸机的空气换向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吹气板有5~10个。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叠网多缸箱板纸机的空气换向装置,设置于注胶辊和烘干辊之间的下方,纸张的注胶面从空气换向器的底部穿过并向上将纸张的未注胶面传递给烘干辊,完成换向,其中空气换向器是通过箱板纸机的气压系统吹去的气流,使其与纸张的注胶面不真正接触,一方面继续维持纸张在传送过程中的紧绷状态,另一面方面也避免纸张在传送过程中注胶液乱洒的现象;

2、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叠网多缸箱板纸机的空气换向装置,空气换向器采用弧形排布的吹气板,由吹气板开设的出气孔吹向纸张的注胶面,吹气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气换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气换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注胶辊,2、烘干辊,3、空气换向器,301、弧形板,302、吹气板,303、吹气孔,304、盖板,4、纸张。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用于叠网多缸箱板纸机的空气换向装置,包括一组注胶辊1、烘干辊2和空气换向器3,空气换向器3设置于注胶辊1和烘干辊2之间的下方,换向器包括弧形板301和多个吹气板302,弧形板301为中空结构,并且弧形板301的凸起面朝下,弧形板301设置有与箱板纸机的气压系统连接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吹气板302沿弧形板301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多个吹气板302顺着弧形板301的凸面弧形排布,吹气板302为上宽下窄的凸形结构,并且吹气板302的上端与弧形板301连通,吹气板302的下端沿长度方向并列开设有多个吹气孔303,并且相邻的吹气板302之间通过盖板304密封连接。

纸张4在输送过程中,经注胶辊1对纸张4表面注胶,注胶后的纸张4向下输送,并且纸张4的注胶面朝上,经空气换向器3的吹气孔303吹气,由于形成的气流层,纸张4注胶面并不能与空气换向器3直接接触,一方面继续维持纸张4在传送过程中的紧绷状态,另一面方面也避免纸张4在传送过程中注胶液乱洒的现象,然后纸张4向上输送,使纸张4未注胶的一面与烘干辊2接触,完成换向,由于空气换向器3采用弧形排布的吹气板302,由吹气板302开设的出气孔303吹向纸张4的注胶面,吹气更加均匀,并且为了达到更好的吹气效果吹气板302设置为5~10个。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