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包芯纱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87520发布日期:2018-10-16 21:16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编织包芯纱工艺。



背景技术:

包芯纱在国内发展较快,产品也深受客户的欢迎,但其生产方式还存在局限性,通过增加一个喂入系统的环锭细纱机上就能实现包芯纺的纱制,但由于钢丝圈以及钢领大小直接会限制包芯纱的细度,而且芯纱与外包纤维的横截面容易出现偏芯和露芯的现象。另一方面,二维编织机构造简单、工艺也不复杂,生产效率高,可以改造用来进行包芯纱的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品质编织包芯纱工艺。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编织包芯纱工艺,包含以下步骤:

对二维编织机进行改造,增加芯纱喂入机构;

根据织物结构确定所用纱锭的数目,普通编织包芯纱是8锭、16锭;

按照选择的纱锭数目,准备缠绕相应数目的包缠纱纱管,以便在编织进行时放置在携纱器上,纱管下方为直角齿形,这种结构能够满足纱管编织时外包缠纱的退绕,根据齿形的方向,选择合理的缠绕方向,避免编织时退绕不良;

将纱管放置在携纱器上,将纱管均匀分别放置在两个运动轨迹上,一个沿顺时针,一个沿逆时针;

在编织机下方放置一张力装置,调节张力盘,芯纱通过张力装置获得合适的张力后,沿最终成型纱的轴向喂入,经过轨道盘中心,与外包缠纱一起通过成纱器瓷孔,固定在提取盘上;

用均匀速度转动手柄,实现包芯纱的编织;

根据芯纱与外包缠纱纤度的比例,改变传动齿轮,更换不同直径的提取圆盘,取出编织好的包芯纱。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该工艺进行二维编织包芯纱不被加捻,具有不变形、不受损伤、基本保持原有状态的优势,而且芯纱细度不被限制,也不会出现偏芯和露芯的现象,该工艺利用二维编织机生产包芯纱,效率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

一种编织包芯纱工艺,包含以下步骤:

对二维编织机进行改造,增加芯纱喂入机构;

根据织物结构确定所用纱锭的数目,普通编织包芯纱是8锭、16锭;

按照选择的纱锭数目,准备缠绕相应数目的包缠纱纱管,以便在编织进行时放置在携纱器上,纱管下方为直角齿形,这种结构能够满足纱管编织时外包缠纱的退绕,根据齿形的方向,选择合理的缠绕方向,避免编织时退绕不良;

将纱管放置在携纱器上,将纱管均匀分别放置在两个运动轨迹上,一个沿顺时针,一个沿逆时针;

在编织机下方放置一张力装置,调节张力盘,芯纱通过张力装置获得合适的张力后,沿最终成型纱的轴向喂入,经过轨道盘中心,与外包缠纱一起通过成纱器瓷孔,固定在提取盘上;

用均匀速度转动手柄,实现包芯纱的编织;

根据芯纱与外包缠纱纤度的比例,改变传动齿轮,更换不同直径的提取圆盘,取出编织好的包芯纱。

该工艺对传统的二维编织机进行改造,增加了芯纱喂入机构,使得纺制装置编织机主要由喂入机构、交织机构、提取机构组成,交织机构主要由角导轮、角齿轮、轨道盘、成纱器组成,角导轮安装在角齿轮上的一个周边有凹槽的金属盘,这些凹槽完成携纱器在相邻角齿轮上的转移,轨道盘就是携纱器运动的路径,成纱器是一个中间有导纱孔的装置,安装在携纱器和提取机构之间。采用改造的二维编织机生产包芯纱,结构简单、工艺不复杂、生产效率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编织包芯纱工艺,将二维编织机改造加入喂入机构,通过选择纱锭数目,选择缠绕方向、放置纱管、调节张力盘、喂入芯纱、与外包缠纱固定、转动手柄的步骤实现包芯纱的编织。采用该工艺进行二维编织包芯纱不被加捻,具有不变形、不受损伤、基本保持原有状态的优势,而且芯纱细度不被限制,也不会出现偏芯和露芯的现象,该工艺利用二维编织机生产包芯纱,效率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顾晓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阴市海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6.26
技术公布日:2018.10.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