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棉混纺纱纺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10932发布日期:2018-12-08 07:43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麻在中国种植有几千年的历史,祖先们在不断将麻广泛地应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取得了许多世界注目的奇迹。但是我们只是利用麻的基本性能,对精细加工,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将麻和棉或其它纤维有机的混合,采用特殊纺纱工艺纺成的纱线,织造后,采用独特的染色后整理工艺,使成品面料具备光洁、平整、滑爽、弹性好等特点;色光纯正,透气性好,抗静电,易洗免烫,适宜制作时装、西装、休闲服等,将具有良好的市场开发前景。

传统的麻棉纺织工艺,能利用三分之一的亚麻长纤维,而其余三分之二的亚麻短纤维、二粗、落麻,仅用于地毯底料和麻袋等包装材料,这样亚麻原料利用率低,用工多,耗能大,劳动环境污染性在,不利于职工的身心健康,经济效益差。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混纺工艺进行改进。

针对传统麻棉纺织工艺原料利用率低、用工多、种能耗大、对操作人员健康危害大灯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原料利用率高、操作简单、能耗小、无污染的麻棉混纺纱纺织工艺。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麻棉混纺纱纺织工艺,整个工艺流程为:亚麻短纤维脱胶、加湿→去除麻结及超长纤维→开清棉→梳棉→并条→转杯纺,所述亚麻短纤维脱胶、加湿中,将成包亚麻纤维手扯开松后,用麻棉整理助剂与水混合,按照助剂与水1:5的比例搅拌均匀,喷洒在亚麻短纤维上,堆放并用塑料薄膜覆盖24h以上;所述开清棉工序中,抓棉机打手每次下降高度为2-2.5mm,调大管道送风量15%-20%;所述转杯纺工序中,添加10%~15%的涤纶纤维或粘胶纤维。

进一步,各工序相对湿度控制要求:开清棉50%~55%,梳棉53%~58%,粗纱60%一64%,细纱55%~60%,络筒65%一70%。

进一步,所述开清棉工序中,混开棉机的输棉帘与压棉帘速度为2m/min,角钉帘速度100m/min,开棉机梳针滚筒速度500r/min,与尘棒间隔距进口12mm,出口15mm,给棉罗拉转速位35r/min。

进一步,所述梳棉工序中,工艺参数为:锡林速度300r/min,刺辊速度746r/min,道夫速度12r/rain,盖板速度200mm/min,锡林~盖板隔距0.33mm、0.30mm、0.28mm、0.28mm、0.30mm,给棉板~刺辊隔距0.18mm,刺辊~锡林隔距0.15mm,锡林~道夫隔距0.13mm。

进一步、所述并条工序采用三道并条。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

(1)根据亚麻纤维初始模量高、长度、细度整齐度差、超长纤维及各类疵点多、可纺性差的特性,本发明首先对亚麻纤维进行脱胶、软化、加湿及分梳预处理,并采用与棉纤维包混工艺,提高可纺性;

(2)开清棉工序多松、早落、轻打,及早去除麻结、尘土等杂质,减少后道疵点;

(3)转杯纺的过程中添加10%~15%的涤纶纤维或粘胶纤维,稳定纺纱过程的连续性,改进纱的质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一种麻棉混纺纱纺织工艺,整个工艺流程为:亚麻短纤维脱胶、加湿→去除麻结及超长纤维→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所述亚麻短纤维脱胶、加湿中,将成包亚麻纤维手扯开松后,用麻棉整理助剂与水混合,按照助剂与水1:5的比例搅拌均匀,喷洒在亚麻短纤维上,堆放并用塑料薄膜覆盖24h以上,实践证明,亚麻纤维在喷洒助剂后,纤维表面胶质得到一定程度的分解,纤维软化,抗静电性能得到改善,生产过程比较顺利;所述开清棉工序中,抓棉机打手每次下降高度为2-2.5mm,调大管道送风量15%-20%,提高斜帘与平帘的速比,便于纤维团的开松作用,降低了打手速度,增加了棉卷定量,提高了成卷质量;所述粗纱工序中,添加10%~15%的涤纶纤维或粘胶纤维,稳定纺纱过程的连续性,改进纱的质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各工序相对湿度控制要求为:开清棉50%~55%,梳棉53%~58%,转杯纺65%一7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所述开清棉工序中,混开棉机的输棉帘与压棉帘速度为2m/min,角钉帘速度100m/min,开棉机梳针滚筒速度500r/min,与尘棒间隔距进口12mm,出口15mm,给棉罗拉转速位35r/min。开清棉工序采取“多松、早落、轻打”的工艺原则,提高斜帘与平帘的速比,便于纤维团的开松作用,并及早排除纤维中的杂质,降低打手速度,增加棉卷定量,提高成卷质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所述梳棉工序中,工艺参数为:锡林速度300r/min,刺辊速度746r/min,道夫速度12r/rain,盖板速度200mm/min,锡林~盖板隔距0.33mm、0.30mm、0.28mm、0.28mm、0.30mm,给棉板~刺辊隔距0.18mm,刺辊~锡林隔距0.15mm,锡林~道夫隔距0.13mm。采用适合麻纺专用的锡林、道夫针布,主要特点是“高针、低密、小工作角”,便于亚麻纤维的梳理和转移,避免亚麻纤维淤塞在针布表面而搓揉形成棉结、短绒,保证棉网清晰、无破边,降低盖板的速度,减少落物量,增大梳理隔距,降低对纤维的损伤。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所述并条工序采用三道并条。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

(1)根据亚麻纤维初始模量高、长度、细度整齐度差、超长纤维及各类疵点多、可纺性差的特性,本发明首先对亚麻纤维进行脱胶、软化、加湿及分梳预处理,并采用与棉纤维包混工艺,提高可纺性;

(2)开清棉工序多松、早落、轻打,及早去除麻结、尘土等杂质,减少后道疵点;

(3)转杯纺的过程中添加10%~15%的涤纶纤维或粘胶纤维,稳定纺纱过程的连续性,改进纱的质量。

以上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及技术启示下所做的布局新颖性和创造性的变形或润饰,均应视为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视其权利要求书而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麻棉混纺纱纺织工艺,其特征在于整个工艺流程为:亚麻短纤维脱胶、加湿→去除麻结及超长纤维→开清棉→梳棉→并条→转杯纺,所述亚麻短纤维脱胶、加湿中,将成包亚麻纤维手扯开松后,用麻棉整理助剂与水混合,按照助剂与水1:5的比例搅拌均匀,喷洒在亚麻短纤维上,堆放并用塑料薄膜覆盖24h以上;所述开清棉工序中,抓棉机打手每次下降高度为2‑2.5mm,调大管道送风量15%‑20%;所述转杯纺工序中,添加10%~15%的涤纶纤维或粘胶纤维。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科学、操作简易灯优点,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提高了纤维的制成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嘉兴市华众纺织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9.29
技术公布日:2018.12.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