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溶性纤维与羊绒混纺纱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6601发布日期:2019-01-29 17:26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背景技术:

水溶性纤维易溶于水,纺纱加工过程,成品回潮过程,成品纱过程不同与正常的羊绒产品,通过对水溶性维纶长丝、短纤维、毛条与羊绒混纺产品的探讨,寻求混纺比范围、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及工艺过程控制、色纱生产对色控制、成品纱检验控制的方法。

水溶性纤维是特色品种,分长丝和短纤两大类,在60~70℃完全溶于水,呈无色、无味、无毒、无色透明状水溶液,在短时间内能自然生物降解。维纶与羊绒纤维混纺,不仅丰富了精仿羊绒纱的品种,还弥补了羊绒纱的可纺支数,降低了精仿羊绒纱的纺纱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的产品蓬松、滑腻、柔软、独特的风格而更轻薄的织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溶性纤维与羊绒混纺纱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

①采用原料为水溶性维纶和羊绒,其中水溶性纤维占比为10%-25%,羊绒占比为90%-75%;采用水溶性维纶混入方式,水溶性维纶长丝混入,采用的是线密度为7.7tex的长丝,在并线工序加入;水溶性维纶短纤维混入,在羊绒制条和毛工序加入;

②工艺流程:

水溶性维纶长丝混入为:精纺羊绒单纱(1根或2根)+1根水溶性维纶长丝-倍捻-回潮-成品检验;

③工艺控制:油剂选择及加油量控制,选用fx-908和毛油,油水比1:6,抗静电剂kataxal为油剂的2/3,加入量为原料投入量的25%以内,混合原料上机回潮率控制在25%左右;制条工艺中的针梳工序选择针梳隔距最小为22mm、牵伸倍数3~4,小于纯绒产品;纺纱线密度设计:以羊绒/要求最终成品纱线密度为14.7tex,设计纺纱支数按溶解后的纱支米设定,纺纱线密度为18.4tex;捻度设计:大于所纺支数的捻度;温湿度控制:温度控制在26℃以下,湿度60%,其中湿度的上限为75%;对色控制:确定梳毛下机、精梳下机、五粗下机、成品下机为对色点;回潮率控制:羊绒/水溶先维纶混纺产品不能直接在回潮间回潮,只能在自然状态下,时间为3~4天。

本发明的产品蓬松、滑腻、柔软的手感、独特的风格、更轻薄的织物结构赢得市场的用户和认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一种水溶性纤维与羊绒混纺纱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

①采用原料为水溶性维纶和羊绒,其中水溶性纤维占比为10%-25%,羊绒占比为90%-75%;采用水溶性维纶混入方式,水溶性维纶长丝混入,采用的是线密度为7.7tex的长丝,在并线工序加入;水溶性维纶短纤维混入,在羊绒制条和毛工序加入;

②工艺流程:

水溶性维纶长丝混入为:精纺羊绒单纱(1根或2根)+1根水溶性维纶长丝-倍捻-回潮-成品检验;

③工艺控制:油剂选择及加油量控制,选用fx-908和毛油,油水比1:6,抗静电剂kataxal为油剂的2/3,加入量为原料投入量的25%以内,混合原料上机回潮率控制在25%左右;制条工艺中的针梳工序选择针梳隔距最小为22mm、牵伸倍数3~4,小于纯绒产品;纺纱线密度设计:以羊绒/要求最终成品纱线密度为14.7tex,设计纺纱支数按溶解后的纱支米设定,纺纱线密度为18.4tex;捻度设计:大于所纺支数的捻度;温湿度控制:温度控制在26℃以下,湿度60%,其中湿度的上限为75%;对色控制:确定梳毛下机、精梳下机、五粗下机、成品下机为对色点;回潮率控制:羊绒/水溶先维纶混纺产品不能直接在回潮间回潮,只能在自然状态下,时间为3~4天。

进一步,检验控制及后处理方法:单纱、股纱线密度的控制,要达到设计要求,同时要控制水溶性维纶完全溶解后的线密度达到设计要求及国家标准要求的公差范围内。

羊绒和水溶性维纶混纺纱在毛纺设备上生产是可行的,生产的产品风格和产品质量达到预期的要求。且生产的产品蓬松、滑腻、柔软的手感、独特的风格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最后说明的是,选取上述实施例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并不是想要局限于所示的细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同等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的,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溶性纤维与羊绒混纺纱的加工工艺,其特征是:采用原料为水溶性维纶和羊绒,其中水溶性纤维占比为10%‑25%,羊绒占比为90%‑75%;采用水溶性维纶混入方式,水溶性维纶长丝混入,采用的是线密度为7.7tex的长丝,在并线工序加入;水溶性维纶短纤维混入,在羊绒制条和毛工序加入;本发明生产出的产品蓬松、滑腻、柔软的手感、独特的风格、更轻薄的织物结构赢得市场的用户和认可。

技术研发人员:刘全麟;易文庆;郭宝云;姚伟;李裕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市天羊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05
技术公布日:2019.01.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