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经用张力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2694发布日期:2018-10-09 22:19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整经用张力固定架。



背景技术:

整经是织布的第一道工序,也是浆好纱,织好布的基础。整经是保证织轴质量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第一步。整经过程中,前后张力必须要及时测量,有任何变化操作工都要第一时间发现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在传统的整经机运行过程中需要用张力仪不停地测量单纱的张力,这个操作要有两名操作工一前一后测量单纱张力,前面操作工整体测量,根据两侧纱的张力及时判断位移量是否合适,后面操作工需要测量每一根经纱张力确保无漏量的纱线,否则经常会出现因张力不均匀而导致断纱,整经竖条产生疵布,纱线断头后需要立即停车,处理好引起停车的问题然后还需要把纱线顺好接好再开车若是阳光面料的纱线接头需要把轴一边的纱线拉紧,后面另一根线缠上去绕几圈最后用打火机软化粘到一起,整个过程繁琐而且整经机的运行速度只能达到130米/分钟,对员工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造成疵布。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化了操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的整经用张力固定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整经用张力固定架,包括两个立柱,所述两个立柱之间上下并排设置有若干组张力调节组件,每组张力调节组件包括上下并排的上导纱辊和下导纱辊,所述上导纱辊和下导纱辊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下导纱辊后侧下方设置有支撑横梁I,所述支撑横梁I上并排设置有若干前后延伸的一次穿纱孔,下导纱辊后侧上方设置有支撑横梁II,所述支撑横梁II上并排设置有若干上下延伸的二次穿纱孔,下导纱辊前侧下方设置有支撑横梁III,所述支撑横梁III上并排设置有若干前后延伸的三次穿纱孔。

上述一次穿纱孔的中心轴线与下导纱辊的底部圆周面水平相切,所述二次穿纱孔的中心轴线与下导纱辊的后侧圆周面竖直相切,所述三次穿纱孔的中心轴线与下导纱辊的底部圆周面水平相切。

上述一次穿纱孔、二次穿纱孔和三次穿纱孔内均设置有护套。

上述立柱上设置有急停按钮,所述急停按钮与驱动电机串联在闭合电路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调节纱线的张力,使所有的纱线张力调整为均匀一致,简化了操作程序,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侧结构示意图。

其中:1立柱,2上导纱辊,3下导纱辊,4驱动电机,5支撑横梁II,6支撑横梁III,7三次穿纱孔,8支撑横梁I,9一次穿纱孔,10二次穿纱孔,11急停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整经用张力固定架,包括两个立柱1,两个立柱1之间上下并排设置有若干组张力调节组件,每组张力调节组件包括上下并排的上导纱辊2和下导纱辊3,上导纱辊2和下导纱辊3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有驱动电机4,下导纱辊3后侧下方设置有支撑横梁I 8,支撑横梁I 8上并排设置有若干前后延伸的一次穿纱孔9,下导纱辊3后侧上方设置有支撑横梁II 5,支撑横梁II 5上并排设置有若干上下延伸的二次穿纱孔10,下导纱辊3前侧下方设置有支撑横梁III6,支撑横梁III6上并排设置有若干前后延伸的三次穿纱孔7。设置一次穿纱孔9、二次穿纱孔10和三次穿纱孔7可以使纱线较为整齐有序得经过,避免纱线之间发生并线、缠绕等情况。

一次穿纱孔9的中心轴线与下导纱辊3的底部圆周面水平相切,二次穿纱孔10的中心轴线与下导纱辊3的后侧圆周面竖直相切,三次穿纱孔7的中心轴线与下导纱辊3的底部圆周面水平相切。一次穿纱孔9、二次穿纱孔10和三次穿纱孔7内均设置有护套。立柱1上设置有急停按钮11,所述急停按钮11与驱动电机4串联在闭合电路中。

其工作原理为:使用时,首先纱线从后向前穿过一次穿纱孔9,然后纱线绕过下导纱辊3的底部圆周面,并继续向上绕过上导纱辊2的顶部圆周面,继续向下穿过二次穿纱孔10,然后再次绕过下导纱辊3的底部圆周面,最后穿过三次穿纱孔7,从而完成纱线的张力调整。上导纱辊2和下导纱辊3由驱动电机4带动旋转,并将上导纱辊2和下导纱辊3同步调整到相同的转速。一般驱动电机4的转速都确定为300转/分钟,转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