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打角机进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22209发布日期:2018-11-02 23:13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盒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自动打角机进出料装置。



背景技术:

烟盒生产制造过程中常需要在烟盒上形成一定的折角。烟盒上折角的制作常使用一些自动化设备完成,如全自动打角机。常用的全自动打角机通常使用人工进行物料的输送,折角完成后通过人工进行物料的输出。使用人工操作一方面效率低,一方面完全系数低。另外,常用的全自动打角机采用气缸作为动力源,气缸无法高速频繁的往返运动,影响工作效率,且气缸受气路影响较大,导致设备运行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工作效率高、运行稳定的全自动打角机进出料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打角机进出料装置,包括打角型腔、顶升块、第一驱动机构、出料推块,以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顶升块相连接,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顶升块将顶升块上的物料输送至所述打角型腔内,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出料推块相连接,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出料推块将所述打角型腔内的物料输出。

优选地,所述打角型腔包括基板,以及设于所述基板上的复数抵挡板,复数抵挡板上形成有容纳物料的容纳腔,所述基板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的进料口。

优选地,所述抵挡板上设有用于防止物料从所述容纳腔滑落的止回块。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动力源、第一曲柄,以及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曲柄的一端与第一动力源相连接,相对端与第一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顶升块相连接,所述第一动力源驱动第一曲柄运动,所述第一曲柄通过第一连接件带动顶升块运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动力源为只有正转和停止工作状态的伺服电机。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动力源、第二曲柄,以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曲柄的一端与第二动力源相连接,相对端与第二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出料推块相连接,所述第二动力源驱动第二曲柄做运动,所述第二曲柄通过第二连接件带动出料推块运动。

优选地,所述全自动打角机进出料装置还包括用于对物料进行压紧的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导向套、导向柱、压板,以及随动器,所述导向柱的一端设于导向套内,相对端与压板相连接,所述随动器设于所述压板上。

优选地,所述全自动打角机进出料装置还包括轨迹板,所述轨迹板与所述出料推块相连接,且所述轨迹板上形成有轨迹面,所述随动器沿着所述轨迹面运动,带动压板与物料分离。

优选地,所述轨迹板包括相连接的固定部和推起部,所述固定部与出料推块相连接,所述推起部与随动器接触的端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轨迹面。

优选地,所述全自动打角机进出料装置还包括出料轨道,所述出料轨道与所述打角型腔相连接,所述出料推块将物料推进至所述出料轨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自动打角机进出料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并且采用伺服电机作为动力源,稳定性高,伺服电机只有正转和停止两种动作,无反转动作,减小了伺服电机对整体装置的冲击;同时,伺服电机工作效率高,使整体装置进出料可保持在60~70次/分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一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二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打角型腔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打角型腔,11、基板,12、抵挡板,13、止回块,2、顶升块,3、第一驱动机构,31、第一动力源,32、第一曲柄,33、第一连接件,4、出料推块,5、第二驱动机构,51、第二动力源,52、第二曲柄,53、第二连接件,6、出料轨道,7、压紧机构,71、导向套,72、导向柱,73、压板,74、随动器,8、轨迹板,81、固定部,82、推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全自动打角机进出料装置,可用于输送烟盒等物料。其包括打角型腔1、顶升块2、第一驱动机构3、出料推块4,以及第二驱动机构5。其中,打角型腔1用于存储物料;顶升块2用于输送物料,其与第一驱动机构3相连接,在第一驱动机构3的驱动下,所述顶升块2可将放置在其上的物料输送至打角型腔1内;出料推块4用于将打角型腔1内的物料推出,其与第二驱动机构5相连接,在第二驱动机构5的驱动下,所述出料推块4可将打角型腔1内的物料输出。

进一步地,全自动倒角机进出料装置还包括出料轨道6。出料推块4在第二驱动机构5的作用下将打角型腔1内的物料推出至出料轨道6上。

具体实施时,出料推块4、第二驱动机构5、出料轨道6均安装在工作支架上。

如图3所示,打角型腔1包括基板11,以及设于基板11上的抵挡板12。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基板11上设置4个抵挡板12,进而可以围成能够容纳物料的容纳腔。具体实施时,以抵挡板12整体呈L形为最佳。进一步地,基板11上还设有与容纳腔相连通的进料口(图未示),顶升块2通过所述进料口可以将物料输送至容纳腔,进入容纳腔内的物料依次堆叠。

为了防止进入打角型腔1内的物料从进料口滑出,打角型腔1内设有止回块13,其中,止回块13设于抵挡板12上。具体实施时,每个抵挡板12上均设有止回块13,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合适数量的止回块13。具体地,止回块13通过弹簧安装在抵挡板12上。当顶升块2推动物料对止回块13挤压时,止回块13向抵挡板12的方向收缩,使物料可以顺利进入打角型腔1内,当物料进入打角型腔1内后,弹簧给予止回块13一个回复力,止回块13进而抵挡住物料,使其无法滑落。

如图1所示,第一驱动机构3包括第一动力源31、第一曲柄32,以及第一连接件33。本实施例中,第一动力源31采用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在工作过程中只有匀速正转和停止两种动作,无反转的动作,减小了伺服电机对装置的冲击,提高了装置的整体稳定性。具体地,第一曲柄32的一端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件33相连接,第一连接件33的一端与第一曲柄32相连接,另一端与顶升块2相连接。工作时,伺服电机带动第一曲柄32做顺时针圆周运动或逆时针圆周运动,同时,第一曲柄32通过第一连接件33带动顶升块2做往复运动。优选地,顶升块2在竖直方向上做往复运动。当顶升块2运动在行程的起始位置时,物料被放置在顶升块2上,伺服电机驱动第一曲柄32转动,第一曲柄32转动过程中通过第一连接件33驱动顶升块2向上运行,最终将物料输送至打角型腔1内。通过设置第一曲柄32可以使顶升块2周期性的输送物料。具体实施时,顶升块2可设置在滑轨上进行往复运动。

如图1所示,第二驱动机构5包括第二动力源51、第二曲柄52,以及第二连接件53。其中,第二动力源51为同样采用伺服电机。具体地,第二曲柄52的一端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53相连接,第二连接件53的一端与第二曲柄52相连接,另一端与出料推块4相连接。工作时,伺服电机带动第二曲柄52做顺时针圆周运动或逆时针圆周运动,同时,第二曲柄52通过第二连接件53带动出料推块4做往复运动,当出料推块4运动至打角型腔1处时,将位于打角型腔1最顶端的物料推出至出料轨道6上。本实施例中,出料推块4在水平方向上做往复运动。具体实施时,出料推块4同样可设置在滑轨上进行往复运动。

如图4所示,全自动打角机进出料装置还包括用于对物料进行压紧的压紧机构7,其包括导向套71、导向柱72、压板73,以及随动器74。具体实施时,导向套71通过相应的支架安装在工作支架上,导向柱72的一端设于导向套71内,相对端与压板73相连接。导向套71内设有弹簧,导向柱72抵靠在所述弹簧上,弹簧给予导向柱72一个推力,导向柱72推动压板73对物料进行压紧。进一步地,随动器74安装在压板73上。工作时,随动器74带动压板73运动,压板73与物料分离,进而出料推块4可将物料推至出料轨道6上。

进一步地,为了推动随动器74运动,装置还包括一轨迹板8,轨迹板8可通过螺栓锁紧方式与出料推块4相连接。具体地,轨迹板8包括相连接的固定部81和推起部82,具体实施时,固定部81与推起部82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固定部81与出料推块4相连接;推起部82与随动器74接触的端面向内凹陷形成轨迹面,随动器74在所述轨迹面上运动,带动压板73与物料分离。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自动打角机进出料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并且采用伺服电机作为动力源,稳定性高,伺服电机只有正转和停止两种动作,无反转动作,减小了伺服电机对整体装置的冲击,同时,伺服电机的工作效率高,使整体装置进出料保持在60~70次/分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