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5325发布日期:2019-01-22 22:09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分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绒毛处理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梳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羊毛产业跟随发展,羊绒分梳业发展潜力巨大,而分梳绒毛机作为羊绒分梳业的主要机械设备,需求量供不应求。现有的分梳机通常包括给绒板和刺辊,给绒板与刺辊之间具有间隔,绒毛纤维通过给绒板运输至刺辊,在刺辊上部设置盖板,盖板会遮盖刺辊的一半圆周,并且,盖板与给绒板之间的距离较近,但是,在给绒装置输送绒毛纤维的过程中,绒毛纤维会卡在刺辊和给绒板之间,导致绒毛纤维堆积在刺辊和给绒板之间,使刺辊产生故障,从而降低了分梳机的生产效率,同时,也会导致绒毛纤维产生截断的现象,从而降低了绒毛纤维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分梳机,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绒毛纤维阻塞在刺辊和给绒板之间的分梳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梳机,包括:

本体;

给绒部,所述给绒部设置在本体上,用于输送绒毛纤维;

刺辊部,所述刺辊部包括刺辊本体和罩板,所述刺辊本体设置在所述给绒部的一侧,用于接收所述给绒部输送的绒毛纤维,并将绒毛纤维输送至锡林,所述罩板设置在所述刺辊本体的上部,其中,所述罩板遮盖所述刺辊本体70度至80度圆周。

进一步的,所述罩板的形状为圆弧形状,并且贴近所述刺辊本体,其中,所述罩板的弧度与所述刺辊本体的弧度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罩板的长度为240mm至248mm。

进一步的,所述给绒部包括给绒板和给绒罗拉,所述给绒罗拉设置在所述给绒板的上部,用于将所述给绒板上的绒毛纤维输送至所述刺辊本体。

进一步的,所述罩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给绒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锡林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给绒罗拉之间的直线距离为4mm至5mm。

进一步的,所述给绒板包括第一给绒部和第二给绒部,所述第一给绒部上具有第一工作面,所述第一工作面设置在第一给绒部的上部,所述第二给绒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给绒部,并且设置在靠近所述刺辊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二给绒部具有第二工作面,所述第二工作面与所述第一工作面之间形成第一角度,所述第一角度为钝角。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给绒部还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设置在所述第二给绒部的另一端,所述延伸部具有延伸面,所述第二工作面与所述延伸面处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的,突起部,所述突起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给绒部和所述第二给绒部的连接处,所述突起部具有第一突起面和第二突起面,所述第一突起面连接于所述第一工作面,所述第二突起面连接于所述第二工作面;所述给绒罗拉设置在所述第一给绒部和所述突起部的连接处的上部,用于将所述给绒板上的绒毛纤维输送至所述刺辊本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本体用于支撑给绒部和刺辊部,给绒部设置在本体上,用于输送绒毛纤维,刺辊部包括刺辊本体和罩板,刺辊本体设置在给绒部的一侧,用于接收给绒部输送的绒毛纤维,并将绒毛纤维输送至锡林,罩板设置在刺辊本体的上部,其中,罩板遮盖刺辊本体70度至80度圆周,相对于现有技术,给绒板与刺辊之间具有间隔,绒毛纤维通过给绒板运输至刺辊,在刺辊上部设置盖板,盖板会遮盖刺辊的一半圆周,并且,盖板与给绒板之间的距离较近,但是,在给绒装置输送绒毛纤维的过程中,绒毛纤维会卡在刺辊和给绒板之间,导致绒毛纤维堆积在刺辊和给绒板之间,使刺辊产生故障,从而降低了分梳机的生产效率,同时,也会导致绒毛纤维产生截断的现象,从而降低了绒毛纤维的质量,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罩板设置在刺辊本体的上部,并且罩板遮盖刺辊本体70度至80度圆周,增加罩板与给绒部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防止绒毛纤维阻塞在给绒部与刺辊本体之间的技术效果,进而提高了分梳机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梳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梳机,包括:

本体1;

给绒部2,给绒部2设置在本体1上,用于输送绒毛纤维;

刺辊部3,刺辊部3包括刺辊本体31和罩板32,刺辊本体31设置在给绒部2的一侧,用于接收给绒部2输送的绒毛纤维,并将绒毛纤维输送至锡林9,罩板32设置在刺辊本体31的上部,其中,罩板32遮盖刺辊本体31的70度至 80度圆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本体1用于支撑给绒部2和刺辊部3,给绒部2设置在本体1上,用于输送绒毛纤维,刺辊部3包括刺辊本体31和罩板32,刺辊本体31设置在给绒部2的一侧,用于接收给绒部2输送的绒毛纤维,并将绒毛纤维输送至锡林9,罩板32设置在刺辊本体31的上部,其中,罩板 32遮盖刺辊本体31的70度至80度圆周,相对于现有技术,给绒板21与刺辊之间具有间隔,绒毛纤维通过给绒板21运输至刺辊,在刺辊上部设置盖板,盖板会遮盖刺辊的一半圆周,并且,盖板与给绒板21之间的距离较近,但是,在给绒装置输送绒毛纤维的过程中,绒毛纤维会卡在刺辊和给绒板21之间,导致绒毛纤维堆积在刺辊和给绒板21之间,使刺辊产生故障,从而降低了分梳机的生产效率,同时,也会导致绒毛纤维产生截断的现象,从而降低了绒毛纤维的质量,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罩板32设置在刺辊本体31的上部,并且罩板32 遮盖刺辊本体31的70度至80度圆周,增加罩板32与给绒部2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防止绒毛纤维阻塞在给绒部2与刺辊本体31之间的技术效果,进而提高了分梳机的生产效率。

上述本体1的作用是支撑给绒部2和刺辊部3,给绒部2的作用是将绒毛纤维从进口输送至刺辊部3,给绒部2设置在本体1上,用于输送绒毛纤维;刺辊部3的作用是将绒毛纤维挂起,刺辊部3包括刺辊本体31和罩板32,刺辊本体 31设置在给绒部2的一侧,用于接收给绒部2输送的绒毛纤维,并将绒毛纤维输送至锡林9,罩板32设置在刺辊本体31的上部,其中,罩板32遮盖刺辊本体31的70度至80度圆周,刺辊本体31可以采用市面上常见的带有突刺的刺辊,只要能够将绒毛纤维挂起并输送至后续的锡林9中即可,刺辊本体31通常采用不锈钢材料,罩板32通常也采用不锈钢材料,罩板32的作用是罩在刺辊本体31上,防止刺辊本体31暴露,罩板32设置在刺辊本体31的上部,并且,能够遮盖刺辊本体31的70度至80度圆周,可以增加罩板32与给绒部2之间的间距,从而达到防止绒毛纤维卡在刺辊本体31和给绒部2之间,进而达到提高分梳机的生产效率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罩板32的形状为圆弧形状,并且贴近刺辊本体31,其中,罩板32的弧度与刺辊本体31的弧度相同。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罩板32的形状,通常情况下,罩板32需要与刺辊本体31相互贴合,刺辊本体 31为圆柱体,罩板32会遮盖部分刺辊本体31的圆周,因此,将罩板32的形状设置为圆弧形状,并且贴近刺辊本体31,罩板32的弧度与刺辊本体31的弧度相同,可以使罩板32更好的与刺辊进行贴合,从而达到防止绒毛纤维卡在罩板 32和刺辊之间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罩板32的长度为240mm至248mm。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罩板32的长度,分梳机的型号通常是固定的,因此,刺辊的尺寸也是固定的,当罩板32能够遮盖刺辊本体31的70度至80度圆周,并且罩板32的弧度与刺辊本体31的弧度相同时,罩板32的长度也是固定的,将罩板32的长度设置为 240mm至248mm,达到防止绒毛纤维卡在刺辊本体31和给绒部2之间,进而达到提高分梳机的生产效率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给绒部2包括给绒板21和给绒罗拉22,给绒罗拉 22设置在给绒板21的上部,用于将给绒板21上的绒毛纤维输送至刺辊本体31。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给绒部2,给绒罗拉22设置在给绒板21的上部,用于将给绒板21上的绒毛纤维输送至刺辊本体31,给绒板21与给绒罗拉22相互配合,将绒毛纤维输送至刺辊中,进而提高了给绒部2输送绒毛纤维的效率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罩板3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朝向给绒部2的方向延伸,第二端朝向锡林9的方向延伸,其中,第一端与给绒罗拉22之间的直线距离为4mm至5mm。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罩板32与给绒罗拉22之间的距离,当给绒罗拉22转动时,绒毛纤维会通过给绒罗拉22与罩板32之间的间隔进入刺辊中,通过将第一端与给绒罗拉22之间的直线距离设置为4mm至5mm,增加了罩板32与给绒罗拉22之间的间距,进一步达到防止绒毛纤维卡在罩板 32和给绒罗拉22之间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给绒板21包括第一给绒部211和第二给绒部212,第一给绒部211上具有第一工作面213,第一工作面213设置在第一给绒部211 的上部,第二给绒部21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给绒部211,并且设置在靠近刺辊本体31的一端,第二给绒部212具有第二工作面214,第二工作面214与第一工作面213之间形成第一角度,第一角度为钝角。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给绒板21,第一工作面213与第二工作面2144相互连接,第二工作面2144与第一工作面213之间形成第一角度,第一角度为钝角,当第一角度为钝角时,较长的绒毛纤维在经过第一工作面213与第二工作面2144的连接处时,较长的绒毛纤维会弯曲,如果弯曲的角度过大,会导致较长的绒毛纤维折断,或者会造成较长的绒毛纤维损伤,从而降低了绒毛纤维的质量,通过将第二工作面2144 与第一工作面213之间形成的角度设置为钝角,使较长的绒毛纤维在经过第一工作面213和第二工作面2144连接处时,不容易折断,并且防止绒毛纤维损伤,进而达到防止较长的绒毛纤维在经过给绒装置时被损伤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第二给绒部212还包括延伸部215,延伸部215设置在第二给绒部212的另一端,延伸部215具有延伸面,第二工作面214与延伸面处于同一平面。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第二给绒部212,延伸部215的作用是增加第二工作面214的长度,延伸部215具有延伸面,第二工作面214 与延伸面处于同一平面,也就是说,延伸面是第二工作面214的延伸,较长的绒毛纤维通过第二工作面214更为平缓,降低较长的绒毛纤维损伤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增加了突起部4,突起部4设置在第一给绒部211 和第二给绒部212的连接处,突起部4具有第一突起面和第二突起面,第一突起面连接于第一工作面213,第二突起面连接于第二工作面214;给绒罗拉22 设置在第一给绒部211和突起部4的连接处的上部,用于将给绒板21上的绒毛纤维输送至刺辊本体31。本实施例中,增加了突起部4,突起部4的作用是减少绒毛纤维与给绒罗拉22之间的距离,给绒罗拉22设置在第一给绒部2111和突起部4的连接处的上部,绒毛纤维在通过第一工作面213和第一突起面的连接处时,给绒罗拉22起到输送绒毛纤维的作用,将绒毛纤维从第一突起面输送至第二突起面,绒毛进入第二工作面214后,刺辊本体31再将处于第二工作面 214的绒毛纤维输送至其他的设备中,从而完成绒毛纤维的输送工作过程,通过增加突起部4,使给绒罗拉22更容易与绒毛纤维相接触,从而使绒毛纤维的输送更为流畅,进而达到提高绒毛纤维的质量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