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混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89554发布日期:2019-06-22 00:40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混条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混条机。



背景技术:

经过丝光处理后的羊毛条往往被收拢成球状,质地很硬,直径较大,还不能直接纺织成纱线,要进行下一步的软化处理,将缠在一起的羊毛拆分成直径更小的连续长度无捻纤维的长条,而羊毛条的软化牵拉梳理往往需要多个设备进行多步骤的处理,混条机往往是软化处理所使用的第一个设备,其作用是将羊毛条进行初步的梳理顺直,同时进行残存杂质的去除。而现有的混条机结构单一,处理能力弱,运行效率低,能耗大,且维修困难,生产效率低,对羊毛条的牵引拉伸作用力输出稳定性较差,易出现羊毛条拉伸断裂或拉伸后的羊毛条直径均匀性差等现象,严重影响羊毛条的后续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混条机,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对传统混条机进行结构优化,智能化改造,大幅提高羊毛条处理效率,并改善和提高羊毛条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效混条机,包括机架、工作台、上料辊、导向辊、牵引辊、牵拉辊、导向板、集料槽及驱动机构,所述工作台位于机架上表面并与机架上表面平行分布,所述上料辊通过导向杆安装在机架上并位于工作台进料口一侧,所述工作台轴线与上料辊轴线垂直分布;

所述导向杆前端与上料辊连接,末端通过转台机构与机架侧表面铰接,所述导向辊、牵拉辊、牵引辊均嵌于工作台内,并沿工作台进料侧向工作台出料侧依次分布,所述导向辊、牵引辊、牵拉辊轴线与工作台表面平行分布,并与工作台轴线相互垂直,其中所述导向辊、牵引辊通过轴座与工作台相互连接,且导向辊、牵引辊均位于同一与工作台上表面平行的平面内,所述牵拉辊位于导向辊、牵引辊之间,所述牵拉辊包括水平轨、竖直轨、辊体及定位块,所述水平轨安装在工作台侧表面上,并与工作台轴线平行分布,所述竖直轨通过滑块与水平轨滑动连接,且所述竖直轨轴线与工作台表面垂直分布,所述定位块与竖直轨滑动连接,集料槽通过棘轮机构与工作台出料侧的侧端面铰接,且所述集料槽与工作台表面呈0°~45°夹角,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机架上表面,并位于工作台一侧位置,所述驱动机构通过传动轴分别与上料辊、导向辊、牵引辊、牵拉辊连接,所述导向板至少两个,以工作台轴线对称分布在工作台两侧,导向板与工作台上表面垂直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机架上设有操作台。

所述机架为横截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工作台上表面另设防护盖板。

作为优选,所述工作台与机架间通过升降机构相互连接,所述升降机构轴线分别与工作台下表面和机架上表面垂直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牵拉辊的辊体上另设压力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上料辊、导向辊和牵引辊外表面均设弹性橡胶保护层,且所述弹性橡胶保护层上均布若干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结构的凸块。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辊、牵引辊与工作台上表面间距离为10~50毫米。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杆与工作台表面呈0°~180°夹角。

作为优选,所述工作台宽度为机架上表面宽度的1/3~1/2,所述工作台为横截面呈“凵”字型槽状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辊体通过轴座与定位块连接,所述辊体所对应的工作台处设深度为10~15毫米的承载槽,且所述承载槽轴线与辊体轴线平行分布。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运行自动化程度高,驱动力稳定,可有效的对羊毛条在传输过程中进行拉伸作业,从而实现由大直径羊毛条制备小直径羊毛条加工作业的需要。

并且对混条机进行电气化改造,将各部件的运行状态都集中显示在操作台上,从而方便的宏观进行状态监控,在出现故障时快速的识别和判断出问题的部位,进而大大缩短故障排查时间,减小停机耗时,提高机器运行效率,增加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优选的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高效混条机,包括机架1、工作台2、上料辊3、导向辊4、牵引辊5、牵拉辊6、导向板7、集料槽8及驱动机构9,工作台2位于机架1上表面并与机架1上表面平行分布,上料辊3通过导向杆10安装在机架1上并位于工作台2进料口一侧,工作台2轴线与上料辊3轴线垂直分布;

导向杆10前端与上料辊3连接,末端通过转台机构与机架1侧表面铰接,导向辊4、牵拉辊6、牵引辊5均嵌于工作台2内,并沿工作台2进料侧向工作台2出料侧依次分布,导向辊4、牵引辊5、牵拉辊6轴线与工作台2表面平行分布,并与工作台2轴线相互垂直,其中导向辊4、牵引辊5通过轴座与工作台2相互连接,且导向辊4、牵引辊5均位于同一与工作台2上表面平行的平面内,牵拉辊6位于导向辊4、牵引辊5之间,牵拉辊6包括水平轨61、竖直轨62、辊体63及定位块64,水平轨61安装在工作台2侧表面上,并与工作台2轴线平行分布,竖直轨62通过滑块65与水平轨61滑动连接,且竖直轨62轴线与工作台2表面垂直分布,定位块64与竖直轨62滑动连接,集料槽8通过棘轮机构与工作台2出料侧的侧端面铰接,且集料槽8与工作台2表面呈0°~45°夹角,驱动机构9安装在机架1上表面,并位于工作台2一侧位置,驱动机构9通过传动轴分别与上料辊3、导向辊4、牵引辊5、牵拉辊6连接,导向板7至少两个,以工作台2轴线对称分布在工作台2两侧,导向板7与工作台2上表面垂直分布。

机架1上设有操作台100。本混条机在各关键部位上设有传感器,用于收集各部件的工作信息和状态,并将信号集成现在是在操作台上,操作台内集成有各部件的运行状态的显示界面,以及以1或0显示该部位是否正常运行,从而保证

工作台2上表面另设防护盖板12。

工作台2与机架1间通过升降机构13相互连接,升降机构13轴线分别与工作台2下表面和机架1上表面垂直分布。

牵拉辊6的辊体63上另设压力传感器14。

上料辊3、导向辊4和牵引辊5外表面均设弹性橡胶保护层15,且弹性橡胶保护层15上均布若干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结构的凸块16。

导向辊4、牵引辊5与工作台2上表面间距离为10~50毫米。

导向杆10与工作台2表面呈0°~180°夹角。

工作台2宽度为机架1上表面宽度的1/3~1/2,工作台2为横截面呈“凵”字型槽状结构。

辊体63通过轴座与定位块64连接,辊体63所对应的工作台2处设深度为10~15毫米的承载槽11,且承载槽11轴线与辊体63轴线平行分布。

本新型在具体实施时,首先通过导向杆降低上料辊高度,使大直径羊毛条原料通过上料辊引导至工作台上,并使大直径羊毛条通过导向辊进行牵引,然后将上料辊上升至与工作台一致高度,并使大直径羊毛条通过导向辊到向后,经过牵拉辊后有牵引辊处输出即可,大直径羊毛条在通过牵拉辊时,通过调整牵拉辊辊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置,调整导向辊和牵引辊间的羊毛条张力,从而实现对羊毛条进行拉伸,缩小羊毛条直径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