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节气封高低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40903发布日期:2019-06-06 00:13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节气封高低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碳纤维生产加工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调节气封高低的结构。



背景技术:

碳纤维材料有着重量轻、强度高、热稳定性好和尺寸稳定等优异性能,已在军事及民用工业的各个领域取得广泛应用,碳化炉作为碳纤维生产线上的重要装备,它通常采用金属马弗炉膛,马弗体因受到高温及热胀冷缩的影响,使用时,变形量大,马弗顶板或者底板变形时,气封的高度和马弗的炉膛口的高度不一致,碳纤维丝束可能无法顺利通过马弗,影响设备的操作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调节气封高低的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调节气封高低的结构,包括气封和马弗,所述气封的端部连接有法兰一,所述马弗的端部连接有法兰二,所述法兰一上设有若干竖直方向的腰形孔,所述腰形孔内设有连接螺栓,所述法兰二上设有与所述连接螺栓配合的连接孔,法兰一和法兰二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连接,高温作用下,当马弗的顶板或者底板变形时,通过法兰一上的腰形孔调节接气封的高度使得气封的碳纤维丝束通道与马弗的炉膛口平齐的高度,使得碳纤维丝束可以顺利通过马弗,防止碳纤维和马弗产生干涉,本结构调节方便,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

进一步,所述腰形孔沿所述法兰一的周向均匀分布,保证气封受力的均匀性。

进一步,所述马弗包括顶板,所述顶板上设有若干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连接有吊杆,所述吊杆的顶端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吊杆的螺母,吊杆的顶端通过螺母固定连接在机器上,当顶板在高温产生变形时,顶板上固定连接的连接板由于受到吊杆的作用力使得顶板无法向下凹陷,从而保证碳纤维丝束能够顺利通过马弗。

进一步,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顶板平行的腰形槽,所述吊杆滑动连接在所述腰形槽中,马弗在升温时会膨胀向右移动,吊杆在连接板上的腰形槽内滑动,防止吊杆的底部与顶板同步移动,保证吊杆与在顶板的垂直方向的作用力。

进一步,所述吊杆设置一个,为保证马弗顶板整体受力均匀,吊杆位于顶板的高温区的中央位置。

进一步,所述吊杆设置多个且沿所述顶板的延长方向均匀分布,保证顶板整体受力均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气封法兰上设置竖直方向的腰形孔,可以在马弗受高温变形时调节气封高度,使得碳纤维丝束能够顺利通过马弗,防止碳纤维和马弗产生干涉,结构简单,调节方便,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吊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吊杆结构左视图。

标注说明:1、法兰二;2、腰形孔;3、马弗;4、连接螺栓;5、碳纤维丝束;6、气封;7、顶板;8、底板;9、螺母;10、吊杆;11、腰形槽;12、连接板;13、法兰一。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调节气封高低的结构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调节气封高低的结构,包括气封6和马弗3,所述气封6的端部连接有法兰一13,所述马弗3的端部连接有法兰二1,所述法兰一13上设有若干竖直方向的腰形孔2,所述腰形孔2内设有连接螺栓4,所述法兰二1上设有与所述连接螺栓4配合的连接孔,法兰一13和法兰二1通过连接螺栓4固定连接,高温作用下,当马弗3的顶板7或者底板8变形时,通过法兰一13上的腰形孔2调节接气封6的高度使得气封6的碳纤维丝束通道与马弗3的炉膛口平齐的高度,使得碳纤维丝束5可以顺利通过马弗3,本结构调节方便,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腰形孔2沿所述法兰一13的周向均匀分布,保证气封6受力的均匀性。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法兰一13上连接有马弗3,所述马弗3包括顶板7,所述顶板7上设有若干连接板12,所述连接板12上连接有吊杆10,所述吊杆10的顶端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吊杆10的螺母9,吊杆10的顶端通过螺母9固定连接在机器上,当顶板7在高温产生变形时,顶板7上固定连接的连接板12由于受到吊杆10的作用力使得顶板7无法向下凹陷,从而保证碳纤维丝束5能够顺利通过马弗3。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连接板12上设有与所述顶板7平行的腰形槽11,所述吊杆10滑动连接在所述腰形槽11中,马弗3在升温时会膨胀向右移动,吊杆10在连接板12上的腰形槽11内滑动,防止吊杆10的底部与顶板7同步移动,保证吊杆10与在顶板7的垂直方向的作用力。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吊杆10设置一个,为保证马弗3顶板7整体受力均匀,吊杆10位于顶板7的高温区的中央位置。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吊杆10设置多个且沿所述顶板7的延长方向均匀分布,保证顶板7整体受力均匀。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