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代替捻线的包缠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3831发布日期:2019-07-06 12:27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一种代替捻线的包缠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代替捻线的包缠纺。



背景技术:

包缠纺是一种在成纱过程中把部分纤维或另一种纱(丝)包缠在纱芯(芯丝)上制成特种结构的纱线。部分纤维包缠在纱芯外的称为包缠纱,包缠在芯丝外的称为包芯纱。最早的包缠纺纱机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杜邦公司制造的。这种机器以条子喂入,用一吸嘴把须条吸出,须条经过假拈器获得必要的强力,然后由引纱罗拉输出。由于须条具有一定的宽度,假拈时一部分边纤维未受控制,经过假拈器后大多数纤维退拈,而这部分边纤维却得到额外的拈度缠绕在退拈的纱芯上,形成包缠纱。这种纱与传统纱的区别,是只有一小部分纤维加拈并包缠在无拈的纱芯上。到70年代,日本和中国相继研究出喷气纺纱法,利用一个或两个喷嘴对纱条进行加拈(假拈),使部分纤维包缠在芯纤维上形成包缠纱。用假拈方法包缠形式形成纱条外层真拈,不同于传统的加拈方法。

包芯纱可以在细纱机或拈线机上纺制。例如,在细纱机前罗拉拑口引入另一种纱或丝,经加拈后即成包芯纱。纺制包芯纱的方法很多,主要有:①空心锭子法:短纤维粗纱自牵伸装置输出后引入一空心锭子,锭子上有长丝卷装。长丝自锭子顶端喂入,长丝卷装以锭速回转,因而包缠在短纤维纱上形成包芯纱。②空气涡流法:两根须条由同一前罗拉输出,一根为长丝纱芯,一根为外包短纤维,然后分别引入一导管。当纱芯须条被旋转气流加拈时,脱离前罗拉拑口的松散短纤维便以真拈方式围绕纱芯包缠,从而得到空气涡流包芯纱。③自拈包芯纱:用两根粗纱和两根合成纤维长丝喂入,两根分开的粗纱经牵伸后各与一根长丝经假拈机构而包缠,然后两根包芯纱自拈并合成为双股包芯线。④转杯纺包芯纱:短纤维进入转杯,长丝由杯底轴心处喂入,在离心力作用下长丝靠向杯壁并进入凝棉槽,长丝在抽出时获得假拈。喂入的短纤维即包覆在长丝外而形成包芯纱。此外,还可以在其他自由端纺纱机或花式拈线机上制成各种包缠纱或包芯纱。

包芯纱一般是由两种纤维组成的,可以是长丝包缠在短纤维(毛型或棉型)纱芯上,也可以是短纤维包缠在长丝纱芯上。还有三种纤维组成的包芯线,例如将短纤维包缠在长丝外面作纱芯再缠以另一种长丝;或用一长丝内芯缠以长丝外芯,再用短纤维包覆。包芯纱线因有这种特殊结构而兼具各组成分的特性。例如,含有长丝的包芯纱具有较高的强度;外缠短纤维使织物服用舒适;用弹性长丝作内芯成为弹力包芯纱;高强长丝能制得高强纱。包缠纱可用于制造优质卫生衫、袜子、经编织物、各种机织物以及特种工业用织物,如传送带等。

现有包缠纺采用成品短纤细纱,再与长丝并合,在捻线机上加捻,生产出捻线,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将长丝与短纤在前罗拉交叉喂入,形成相互包缠的效果,一次性完成长丝并合与捻线机上加捻,生产效率高的代替捻线的包缠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代替捻线的包缠纺,包括包缠纺本体,所述包缠纺本体包括纱线体和长丝,所述长丝可采用弹性长丝或非弹性长丝;所述纱线体由短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纱线体中设有包覆有氨纶;所述包缠纺本体由纱线体与长丝彼此包缠而成。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长丝与短纤在前罗拉交叉喂入,形成相互包缠的效果,设置由纱线体和长丝彼此包缠而成的包缠纺本体,从而实现细纱工序一步法生产一种既有短纤、又有长丝的具有捻线效果的细纱,解决了传统工序将成品短纤细纱,再与长丝并合,在捻线机上加捻,生产出捻线,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用新型一种代替捻线的包缠纺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如图1所示,一种代替捻线的包缠纺,所述包缠纺本体1包括纱线体2和长丝3,所述长丝3可采用弹性长丝或非弹性长丝。

所述纱线体2可由短纤维加捻而成。

所述纱线体2中设有包覆有氨纶。

所述包缠纺本体1由纱线体2与长丝3彼此包缠而成。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长丝与短纤在前罗拉交叉喂入,形成相互包缠的效果,设置由纱线体和长丝彼此包缠而成的包缠纺本体,从而实现细纱工序一步法生产一种既有短纤、又有长丝的具有捻线效果的细纱,解决了传统工序将成品短纤细纱,再与长丝并合,在捻线机上加捻,生产出捻线,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