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旋式除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8669发布日期:2019-10-22 20:01阅读:6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涡旋式除渣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渣器,尤其是一种涡旋式除渣器。



背景技术:

除渣器是造纸工业中的一种纸浆净化除渣设备,它利用涡旋运动除去杂质,除渣效率较高,但排渣口往往容易堵塞,再有利用离心力除渣会存在除渣不彻底,未处理净的杂质会进入后续的设备也易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涡旋式除渣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排渣口易堵塞和除渣不彻底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浆液管、进水管一和进水管二,壳体是薄壁中空且倒置的圆锥体,壳体下端设置有出浆口,浆液管通过支撑设置在壳体内部,浆液管呈圆锥状螺旋设置在壳体内,浆液管上端设置有沿切线的进浆口,浆液管下端设置有排渣口,浆液管的进浆口和排渣口均伸出壳体外,浆液管的管壁均匀布置若干个孔眼,进水管一设置在壳体上端,进水管二设置在壳体下部且穿进浆液管内部。

进一步的,浆液管包括上段浆液管和下段浆液管,上段浆液管的上半部分的孔眼的直径比下半部分的孔眼的直径大,且下半部分的孔眼比上半部分的孔眼密集,下段浆液管设置有10°~15°的倾角,下段浆液管在底侧壁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孔眼。

进一步的,进水管一下方设置有洒水管。

进一步的,洒水管设置有贯通的支管且穿进浆液管内部。

进一步的,进水管二上设置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的优点:整体结构的浆液管呈圆锥状螺旋设置在壳体内,浆液从进浆口进入并利用涡旋运动被甩出浆液管外而杂质被隔离在浆液管内部,在离心力作用下浆液除渣彻底;浆液管下端设置进水管,能够通入高压水冲洗排渣口防止堵塞;壳体上端设置进水管可以清理整个内部,便于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面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浆液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管一;2、壳体;3、浆液管;4、出浆口;5、进水管二;6、阀门;7、进浆口;8、洒水管;9、排渣口;10、支撑;11、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壳体2是薄壁中空且倒置的圆锥体,壳体2下端设置有出浆口4,浆液管3通过支撑10设置在壳体2内部,浆液管3呈圆锥状螺旋设置在壳体2内,浆液管3上端设置有沿切线的进浆口7,浆液管3下端设置有排渣口9,浆液管3的进浆口7和排渣口9均伸出壳体2外,如图2所示,浆液管3的管壁均匀布置若干个孔眼,浆液管3包括上段浆液管和下段浆液管,上段浆液管的上半部分的孔眼的直径比下半部分的孔眼的直径大,且下半部分的孔眼比上半部分的孔眼密集,下段浆液管设置有10°~15°的倾角,下段浆液管在底侧壁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孔眼,进水管一1设置在壳体上端,进水管一1下方设置有洒水管8,洒水管8设置有贯通的支管11且穿进浆液管3内部,进水管二5设置在壳体2下部且穿进浆液管3内部,进水管二5上设置有阀门6。

浆液沿切线从进浆口7进入浆液管3,浆流即产生涡旋,浆流沿浆液管3螺旋向下,浆液的涡旋生成离心力,浆液被甩向管壁并随着管壁上的网眼甩出落入壳体2内部,顺着壳体2内壁下落从出浆口4排出,而杂质则被网眼挡住留在浆液管3内部并随剩余浆液继续在浆液管3中螺旋向下,浆液越向下离心力越大而流速也越高,浆液随着被甩出浆液管3,直至被完全排出壳体2,上段浆液管的上半部分的孔眼的直径比下半部分的孔眼的直径大,且下半部分的孔眼比上半部分的孔眼密集,这就保证了浆液在越向下越大的离心力所用下被完全甩出,且杂质完全留在浆液管3内部,剩余的杂质一直流向排渣口9,如果排渣口9堵塞排渣不畅,打开阀门6通过进水管二5向下段浆液管通入高压水,冲开堵塞,此时杂质从排渣口9排出,而少量依附在杂质中的浆液被稀释后顺着出浆口4排出得到再次利用,当除渣器内部需要清理维护时,通过进水管一1和洒水管8及支管11分别向壳体2和浆液管3通入高压水进行清洗。

其中,阀门6是现有技术。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