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气式纺纱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4536发布日期:2020-04-17 18:13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气式纺纱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纱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喷气式纺纱设备。



背景技术:

喷气式纺纱设备是指通过喷射气流的作用,对纤维条施行加捻,纤维条上一些头端自由纤维在纤维条外围缠绕,通过前罗拉输出,经第一喷嘴、第二喷嘴、导纱辊和引纱罗拉,最终由槽筒进行收卷,现有的喷气式纺纱设备在纺纱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细小纤维和灰尘产生,细小纤维漂浮在空气中容易被工作人员吸入体内,对工作人员身体带来危害,且纺纱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静电,导致在收料过程中,纱料上容易吸入灰尘,影响其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气式纺纱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喷气式纺纱设备在纺纱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细小纤维和灰尘产生,细小纤维漂浮在空气中容易被工作人员吸入体内,对工作人员身体带来危害,且纺纱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静电,导致在收料过程中,纱料上容易吸入灰尘,影响其质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喷气式纺纱设备,包括基座、电动机和吸尘机,所述基座上设置有装置体,且装置体内设置有喷纱装置和静电除尘装置,所述静电除尘装置设置在喷纱装置的下方,且静电除尘装置下方设置有导纱辊,所述导纱辊设置在装置体内,且装置体内的右侧设置有支撑过渡杆,所述电动机设置在基座的后侧,且电动机与转杆相连接,所述转杆贯穿基座的后侧壁与连接杆相连接,且连接杆前端与转轴相连接,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电动伸缩杆的内端,且电动伸缩杆镶嵌在基座的内前侧壁上,所述连接杆设置在支撑过渡杆的右侧,且连接杆上设置有槽筒和限位块,同时槽筒设置在限位块之间,所述吸尘机与装置体的右侧壁相连通,且吸尘机设置在支撑过渡杆的上方,所述吸尘机右侧与除尘箱相连接,且除尘箱右侧设置有排气管。

优选的,所述喷纱装置包括有入纱口、前罗拉、第一喷嘴、摩擦加捻管、第二喷嘴和引纱罗拉,且入纱口设置在喷纱装置的上端,喷纱装置内设置有前罗拉和第一喷嘴,且前罗拉设置在第一喷嘴的上方,第一喷嘴的下方设置有摩擦加捻管,且摩擦加捻管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喷嘴,同时第二喷嘴的下方设置有引纱罗拉。

优选的,所述静电除尘装置包括有离子风棒,且离子风棒设置在除尘装置内。

优选的,所述电动机、转杆、连接杆、槽筒和转轴组成转动机构,且转杆的中心点、连接杆的中心点、槽筒的中心点和转轴的中心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转杆与连接杆之间为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设置有两个,且限位块与连接杆之间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动伸缩杆与转轴组成伸缩机构,转轴与连接杆之间为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除尘箱包括有滤网、梯形槽、水泵、输水管和喷水管,且滤网通过梯形槽与除尘箱的内侧壁相连接,梯形槽设置在除尘箱的内左右两侧壁上,且除尘箱内设置有水泵,水泵设置在滤网的下方,且水泵与输水管相连接,输水管贯穿除尘箱的后侧壁与喷水管相连接,且喷水管设置在滤网的上方,同时滤网设置在排气管和吸尘机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喷气式纺纱设备,

(1)设置有静电除尘装置,可以利用离子风棒将去除纱料上的静电,避免纱料收卷过程中,残留的静电再次吸收灰尘,影响其质量,静电除尘装置的设置大大减少了灰尘对纱料的影响;

(2)在吸尘机的作用下将喷射纺纱过程中产生的细小纤维和灰尘吸入到除尘箱内,在喷水管喷洒水的作用下,灰尘和细小纤维掉落在下方滤网上,减少灰尘和细小纤维排出;

(3)可根据不同槽筒的尺寸,拧动限位块,对限位块的位置进行调节,控制两侧限位块之间的距离,便于对槽筒进行固定装夹,另外连接杆和转轴卡合连接,方便更换槽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喷纱装置左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除尘箱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动机与基座之间连接右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2、装置体,3、喷纱装置,301、入纱口,302、前罗拉,303、第一喷嘴,304、摩擦加捻管,305、第二喷嘴,306、引纱罗拉,4、静电除尘装置,401、离子风棒,5、导纱辊,6、支撑过渡杆,7、电动机,8、转杆,9、连接杆,10、槽筒,11、限位块,12、转轴,13、电动伸缩杆,14、吸尘机,15、除尘箱,1501、滤网,1502、梯形槽,1503、水泵,1504、输水管,1505、喷水管,16、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喷气式纺纱设备,如图1和图2所示,基座1上设置有装置体2,且装置体2内设置有喷纱装置3和静电除尘装置4,喷纱装置3包括有入纱口301、前罗拉302、第一喷嘴303、摩擦加捻管304、第二喷嘴305和引纱罗拉306,且入纱口301设置在喷纱装置3的上端,喷纱装置3内设置有前罗拉302和第一喷嘴303,且前罗拉302设置在第一喷嘴303的上方,第一喷嘴303的下方设置有摩擦加捻管304,且摩擦加捻管304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喷嘴305,同时第二喷嘴305的下方设置有引纱罗拉306,通过第一喷嘴303和第二喷嘴305对纱料进行喷射牵伸,静电除尘装置4包括有离子风棒401,且离子风棒401设置在除尘装置4内,通过离子风棒401对纱料进行除静电,避免残留静电在收料过程中吸入灰尘,静电除尘装置4设置在喷纱装置3的下方,且静电除尘装置4下方设置有导纱辊5,导纱辊5设置在装置体2内,且装置体2内的右侧设置有支撑过渡杆6。

如图1和图4所示,电动机7设置在基座1的后侧,且电动机7与转杆8相连接,电动机7、转杆8、连接杆9、槽筒10和转轴12组成转动机构,且转杆8的中心点、连接杆9的中心点、槽筒10的中心点和转轴12的中心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转杆8与连接杆9之间为卡合连接,电动机7带动槽筒10转动,进行收料,转杆8贯穿基座1的后侧壁与连接杆9相连接,且连接杆9前端与转轴12相连接,转轴12转动连接在电动伸缩杆13的内端,且电动伸缩杆13镶嵌在基座1的内前侧壁上,电动伸缩杆13与转轴12组成伸缩机构,转轴12与连接杆9之间为卡合连接,调节电动伸缩杆13,使得转轴12与连接杆9卡合连接,便于将连接杆9上的槽筒10安装拆卸,连接杆9设置在支撑过渡杆6的右侧,且连接杆9上设置有槽筒10和限位块11,同时槽筒10设置在限位块11之间,限位块11设置有两个,且限位块11与连接杆9之间为螺纹连接,根据不同槽筒10的尺寸,调节两侧限位块11之间的距离对其进行固定装夹。

如图1和图3所示,吸尘机14与装置体2的右侧壁相连通,且吸尘机14设置在支撑过渡杆6的上方,吸尘机14右侧与除尘箱15相连接,且除尘箱15右侧设置有排气管16,除尘箱15包括有滤网1501、梯形槽1502、水泵1503、输水管1504和喷水管1505,且滤网1501通过梯形槽1502与除尘箱15的内侧壁相连接,梯形槽1502设置在除尘箱15的内左右两侧壁上,且除尘箱15内设置有水泵1503,水泵1503设置在滤网1501的下方,且水泵1503与输水管1504相连接,输水管1504贯穿除尘箱15的后侧壁与喷水管1505相连接,且喷水管1505设置在滤网1501的上方,同时滤网1501设置在排气管16和吸尘机14的下方,通过吸尘机14将纺纱过程中产生的灰尘和细小纤维吸入到除尘箱15内,在喷水管1505的喷洒作用下,使得灰尘和细小纤维掉落在滤网1501上,减少其排入空气中,定期将滤网1501从梯形槽1502中抽出,对其进行清理。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喷气式纺纱设备时,先将槽筒10套在连接杆9上,然后在连接杆9的两端均安装上限位块11,并旋转限位块11使其对槽筒10装夹固定,接通电源,将连接杆9的一端与转杆8卡合再启动电动伸缩杆13,使其带动转轴12与连接杆9卡合,然后将纱料通过喷纱装置3、静电除尘装置4、导纱辊5和支撑过渡杆6缠绕在槽筒10上,启动电动机7,电动机7带动转杆8转动,转杆8带动连接杆9转动,连接杆9带动槽筒10进行收料,纱料通过入纱口301进入到喷纱装置3内,由前罗拉302输出,经第一喷嘴303、摩擦加捻管304和第二喷嘴305对其进行加捻,使得纤维条上的自由纤维包缠在纤维条外围,经引纱罗拉306出喷纱装置3,在离子风棒401的作用下对其进行除静电,避免后面收卷过程中静电吸入灰尘对纱料质量产生影响,支撑过渡杆6对其起到支撑作用,喷射纺纱的过程产生的细小纤维和灰尘在吸尘机14的作用下进入到除尘箱15内,水泵1503将水通过输水管1504输送到喷水管1505内喷出,使得灰尘和细小纤维在水的重力下掉落在下方滤网1501上,减少其排入空气中,定期可以打开除尘箱15,将滤网1501从梯形槽1502上抽出对其进行清理,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