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纤维板板坯的成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875770发布日期:2020-05-26 16:3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增强纤维板板坯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中用到如下机构装置:包括制坯装置(1)、厚板移出装置(2)、定厚装置(3)、纵向切割装置(4)、压板装置(5)、横向切割装置(6)、板坯堆垛装置(7)、边料回收装置(8),其中

所述厚板移出装置(2)包括第一机架(21)、快速输送带(22)、慢速输送带(23)、摆动件(24)、感应探头(25)、活动承托板(26)、第一气缸(27)、双螺旋碾碎机构(28),所述快速输送带(22)与慢速输送带(23)均横向设置在第一机架(21)上,并使快速输送带(22)与慢速输送带(23)呈左右并排布置,还使快速输送带(22)的左端与制坯装置(1)的输出端相接,在快速输送带(22)与慢速输送带(23)之间设有落料间隙(29),所述摆动件(24)铰接在第一机架(21)上,并使摆动件(24)位于快速输送带(22)的正上方,还使摆动件(24)的铰接中心线呈纵向延伸,所述感应探头(25)设置在第一机架(21)上,并使感应探头(25)位于摆动件(24)的侧旁,所述活动承托板(26)能竖向活动地布置在落料间隙(29)中,所述第一气缸(27)竖向设置第一机架(21)上,并使第一气缸(27)位于落料间隙(29)的上方,还使活动承托板(26)与第一气缸(27)的活动端相接,以及使活动承托板(26)能在第一气缸(27)的驱动下做竖向往复运动,所述双螺旋碾碎机构(28)布置在落料间隙(29)的正下方;

所述定厚装置(3)包括第二机架(31)、两个挤压机构(32)、入口过渡板(33)、若干过渡辊轴(34),所述第二机架(31)设置在慢速输送带(23)的右侧,所述挤压机构(32)包括上挤压辊(321)、下挤压辊(322)、竖向调节组件(323)、上毛刷辊(324)、下毛刷辊(325)、遮盖罩(326)、接水槽体(327),所述下挤压辊(322)设置在第二机架(31)上,并使下挤压辊(322)呈纵向布置,所述竖向调节组件(323)设置在第二机架(31)上,并使竖向调节组件(323)位于下挤压辊(322)的上方,所述上挤压辊(321)设置在竖向调节组件(323)上,并使上挤压辊(321)呈纵向布置,还使上挤压辊(321)位于下挤压辊(322)的正上方,以及使上挤压辊(321)能在竖向调节组件(323)的驱动下做竖向往复运动,所述上毛刷辊(324)设置在竖向调节组件(323)上,并使上毛刷辊(324)呈纵向布置,还使上毛刷辊(324)位于上挤压辊(321)的上方,以及使上毛刷辊(324)的圆周表面与上挤压辊(321)的圆周表面相接触,再有使上毛刷辊(324)能在竖向调节组件(323)的驱动下做竖向往复运动,所述下毛刷辊(325)设置在第二机架(31)上,并使下毛刷辊(325)呈纵向布置,还使下毛刷辊(325)位于下挤压辊(322)的下方,以及使下毛刷辊(325)的圆周表面与下挤压辊(322)的圆周表面相接触,所述遮盖罩(326)的底面左侧边上开设容纳腔口(301),所述容纳腔口(301)的右下腔壁上设有接料槽体(302),所述遮盖罩(326)设置在第二机架(31)上,并使上挤压辊(321)的上部与上毛刷辊(324)位于容纳腔口(301)中,还使接料槽体(302)位于上挤压辊(321)的右圆周表面的正下方,以及使接料槽体(302)位于上挤压辊(321)的下圆周表面的右上方,所述接水槽体(327)设置在第二机架(31)上,并使接水槽体(327)位于下挤压辊(322)的下方,还使下挤压辊(322)的下部与下毛刷辊(325)位于接水槽体(327)中;

两个挤压机构(32)左右并排地布置在第二机架(31)上,并使两个挤压机构(32)处于同一高度上,所述入口过渡板(33)水平设置在第二机架(31)上,并使入口过渡板(33)位于左侧的挤压机构(32)的左侧,还使入口过渡板(33)位于对应的下挤压辊(322)与慢速输送带(23)之间,各过渡辊轴(34)呈纵向延伸地设置在第二机架(31)上,并使各过渡辊轴(34)横向并排地布置在两个下挤压辊(322)之间;

所述纵向切割装置(4)设置在定厚装置(3)的右侧,并使纵向切割装置(4)的输入端与定厚装置(3)的输出端相接;

所述压板装置(5)包括第三机架(51)、上模组件(52)、下模组件(53)、聚酯螺旋输送网带(54)、高压喷水头(55)、真空吸水头(56)、吸附滚筒(57),所述上模组件(52)包括电磁吸附模头(521)、铁质压板(522),所述铁质压板(522)的表面上喷涂有铁氟龙材料或喷涂有氟涂料或压铸耐磨不粘硅胶,所述第三机架(51)设置在纵向切割装置(4)的右侧,所述电磁吸附模头(521)能竖向活动地设置在第三机架(51)上,所述铁质压板(522)水平布置在电磁吸附模头(521)的底面上,并使铁质压板(522)通过电磁吸附模头(521)吸附住,所述下模组件(53)包括下模架(531)、排水槽板(532)、疏水支撑滤板(533),所述下模架(531)设置在第三机架(51)上,并使下模架(531)位于电磁吸附模头(521)的下方,所述排水槽板(532)水平设置在下模架(531)的顶面上,所述疏水支撑滤板(533)由不锈钢制成,所述疏水支撑滤板(533)水平设置在排水槽板(532)的顶面上,所述聚酯螺旋输送网带(54)安装在第三机架(51)上,并使聚酯螺旋输送网带(54)的输送方向呈横向延伸,还使聚酯螺旋输送网带(54)的上部水平置于疏水支撑滤板(533)的顶面上,以及使聚酯螺旋输送网带(54)的下部置于下模架(531)的下方,所述聚酯螺旋输送网带(54)的左端与纵向切割装置(4)的输出端相输送连接,所述高压喷水头(55)设置在第三机架(51)的右侧,并使高压喷水头(55)的出水口朝向聚酯螺旋输送网带(54),所述真空吸水头(56)设置在第三机架(51)的左侧,并使真空吸水头(56)的吸气口朝向聚酯螺旋输送网带(54),所述吸附滚筒(57)纵向布置在第三机架(51)的右侧,并使吸附滚筒(57)位于聚酯螺旋输送网带(54)的上方;

所述横向切割装置(6)设置在压板装置(5)的右侧,并使横向切割装置(6)的输入端与聚酯螺旋输送网带(54)的输送端相输送连接;

所述板坯堆垛装置(7)包括第四机架(71)、接板输送带(72)、升降架(73)、纵向滑架(74)、竖向滑架(75)、吸盘(76)、接板小车(77)、左纵向切边组件(78)、右纵向切边组件(79),所述接板输送带(72)设置在第四机架(71)上,并使接板输送带(72)的输送方向呈横向延伸,还使接板输送带(72)的左端与横向切割装置(6)的输出端相输送连接,所述升降架(73)设置在第四机架(71)上,并使升降架(73)位于接板输送带(72)的前侧或后侧,所述接板小车(77)安放在升降架(73)的顶面上,所述纵向滑架(74)能纵向滑动地设在第四机架(71)上,并使纵向滑架(74)能滑动至接板输送带(72)与接板小车(77)的下方,所述竖向滑架(75)能竖向滑动地设置在纵向滑架(74)上,所述吸盘(76)设置在竖向滑架(75)的底面上,所述左纵向切边组件(78)与右纵向切边组件(79)设置在第四机架(71)上,并使左纵向切边组件(78)与右纵向切边组件(79)呈左右并排地布置在接板输送带(72)的上方;

所述边料回收装置(8)布置在板坯堆垛装置(7)的右侧,并使边料回收装置(8)与接板输送带(72)相输送连接;

该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通过制坯装置(1)制造出初坯;

第二步,使初坯经过厚板移出装置(2),以移出厚度过大的初坯;

第三步,通过定厚装置(3)对经过厚板移出装置(2)的板坯进行定厚处理;

第四步,使经过定厚处理的板坯经过纵向切割装置(4);当输入的板坯为两张以上标准板坯大小时,使纵向切割装置(4)动作,并在完成对板坯的纵向切割后,使切割下来的板坯逐一地输送出去;当输入的板坯小于两张标准板坯大小时,纵向切割装置(4)不动作,并直接将板坯输送出去;

第五步,通过压板装置(5)对纵向切割装置(4)输出的板坯进行压板处理;

第六步,通过横向切割装置(6)对压板装置(5)输出的板坯的前后侧边进行横向切割,并将切割下来的边料与切割完成的板坯一起输送出去;

第七步,在横向切割装置(6)输出的板坯移送至板坯堆垛装置(7)上时,先通过左纵向切边组件(78)、右纵向切边组件(79)对横向切割装置(6)输出的板坯的左右侧边进行纵向切割,然后通过吸盘(76)使切割下来的板坯堆垛在接板小车(77)上,接着将切割下来的边料输送出去;

第八步,通过边料回收装置(8)接收板坯堆垛装置(7)输送出来的边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增强纤维板板坯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切割装置(4)包括第一输送带(41)、第二输送带(42)、纵向滑块(43)、第一圆刀片(44),所述第一输送带(41)与第二输送带(42)均呈横向布置,并使第二输送带(42)的左端与第一输送带(41)的右端相输送连接,所述第一输送带(41)的左端与定厚装置(3)的输出端相输送连接,所述第二输送带(42)的右端与聚酯螺旋输送网带(54)的左端相输送连接,所述纵向滑块(43)能纵向滑动地设置在第一输送带(41)、第二输送带(42)之间的上方,所述第一圆刀片(44)能转动地设置在纵向滑块(43)上,并使第一圆刀片(44)的转动中心线呈横向延伸,还使第一圆刀片(44)的下侧边置于第一输送带(41)与第二输送带(4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增强纤维板板坯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切割装置(6)包括第三输送带(61)、第四输送带(62)、转动轴(63)、两个第二圆刀片(64),所述第三输送带(61)与第四输送带(62)均呈横向布置,并使第四输送带(62)的左端与第三输送带(61)的右端相输送连接,所述第三输送带(61)的左端与聚酯螺旋输送网带(54)的输出端相输送连接,所述第四输送带(62)的右端与接板输送带(72)的输入端相输送连接,所述转动轴(63)呈纵向延伸地设置在第三输送带(61)与第四输送带(62)之间的上方,两个第二圆刀片(64)呈前后并排地套装在转动轴(63)上,并使两个第二圆刀片(64)的下侧边置于第三输送带(61)与第四输送带(6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增强纤维板板坯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向切边组件(78)、右纵向切边组件(79),所述左纵向切边组件(78)包括左滑块(781)、第三圆刀片(782),所述左滑块(781)能纵向滑动地设置在第四机架(71)上,并使左滑块(781)位于接板输送带(72)的上方,所述第三圆刀片(782)能转动地设置在左滑块(781)上,并使第三圆刀片(782)的转动中心线呈横向向延伸,还使第三圆刀片(782)的下侧边置于接板输送带(72)的左侧;所述右纵向切边组件(79)包括右滑块(791)、第四圆刀片(792),所述右滑块(791)能纵向滑动地设置在第四机架(71)上,并使右滑块(791)位于接板输送带(72)的上方,所述第四圆刀片(792)能转动地设置在右滑块(791)上,并使第四圆刀片(792)的转动中心线呈横向延伸,还使第四圆刀片(792)的下侧边置于接板输送带(72)的右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增强纤维板板坯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滚筒(57)包括内筒体(571)、外筒体(572)、海绵层(573),所述内筒体(571)呈纵向布置,所述内筒体(571)中开设有导流腔(502),并使导流腔(502)贯穿至内筒体(571)的端面上,所述内筒体(571)的下表面上开设有贯穿至导流腔(502)的通孔(503),所述通孔(503)的径向截面呈长条形,并使通孔(503)的径向截面的长度方向呈纵向延伸,所述外筒体(572)套装在内筒体(571)上,所述外筒体(572)的外表面上均匀地开设有若干贯穿至外筒体(572)的内表面上的吸气孔(504),所述海绵层(573)包裹在外筒体(572)的外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增强纤维板板坯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料回收装置(8)包括引导斜板(81)、搅拌桶(82),所述引导斜板(81)呈左高右低的倾斜方式布置,并使引导斜板(81)的左端置于接板输送带(72)的右侧,所述搅拌桶(82)设置在引导斜板(81)的右端的下方。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强纤维板板坯的成型方法,该方法中用到如下机构装置包括制坯装置、厚板移出装置、定厚装置、纵向切割装置、压板装置、横向切割装置、板坯堆垛装置、边料回收装置,该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通过制坯装置制造出初坯;第二步,通过厚板移出装置移出后板;第三步,通过定厚装置定厚处理;第四步,选择性地使用纵向切割装置;第五步,通过压板装置压板处理;第六步,通过横向切割装置切割板坯的前后边;第七步,通过板坯堆垛装置纵向切割板坯的左右边与使切割下来的板坯堆垛一起;第八步,通过边料回收装置接收边料。本发明能够连续快速地生产出顶面光滑、尺寸统一的板坯,其能大大提高增强纤维板的加工质量与加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廖合堂;罗伟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欧朗板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20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