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可塑形混纺纱及其加工方法、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2506859发布日期:2020-10-13 09:45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高温可塑形混纺纱及其加工方法、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混纺纱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高温可塑形混纺纱及其加工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普通塑形纱线的颜色以及纱线的表面光滑程度都是单一或固定的,以及纱线的特性(弹性、耐磨性等)都是不可变的,无法满足现有市场的需求,为了使纱线具有不同的特性,可以采用两种以上不同种类的纤维混纺形成混纺纱,但是现有的混纺纱通过普通的热熔剂粘合,加工完成后,稳定性较差,各纤维之间的不够紧凑,耐磨性较差,混纺纱容易松散。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高温可塑形混纺纱及其加工方法、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高温可塑形混纺纱,包括相混纺的第一类型纱线和第二类型纱线,该第一类型纱线为高温可塑形纱,该第二类型纱线为饰纱,且该第二类型纱线与第一类型纱线的至少一部分连接。优选的,至少一根第一类型纱线和至少一根第二类型纱线连接形成的混纺纱为机械包覆纱,该机械包覆纱包括芯线、缠绕在芯线上的内包以及缠绕在内包上的外包。优选的,该第一类型纱线可作为芯线、内包以及外包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该第二类型纱线为色纺化纤纱、氨纶、锦纶、涤纶、腈纶、丙纶、天然纤维纱线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优选的,至少一根第一类型纱线和至少一根第二类型纱线连接形成的混纺纱为空气包覆纱,该空气包覆纱中的第一类型纱线和第二类型纱线均呈弯曲状,且之间相互穿插混合。优选的,与第二类型纱线连接后的至少一根第一类型纱线的可熔融时的温度为85℃~180℃。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上述高温可塑形混纺纱的加工方法,该混纺纱包括相混纺的第一类型纱线和第二类型纱线,该第一类型纱线为高温可塑形纱,该第二类型纱线为饰纱,该加工方法包括:温度控制步骤:准备至少一根高温可塑形纱,通过高温可塑形纱的数量将其可熔融时的温度控制为85℃~180℃;混纺步骤:将准备后的高温可塑形纱与饰纱进行混纺加工,并在干热或湿热的环境下,进行加压。优选的,混纺加工时采用机械包覆机或空气包覆机进行混纺加工。优选的,空气包覆机加工时,高温可塑形纱与饰纱相互穿插混合,且高温可塑形纱喂入输送比例小于饰纱的输送比例。优选的,空气包覆机加工时,空气包覆机上的中喂入辊和上喂入辊的超喂比例差值为2%-5%,气压为3kg-5kg,高温可塑形纱与第二类型之间的网点为不规则或规则分布。本发明另一方面针对衣物、鞋或包支撑性和耐磨性较差问题,还提供上述高温可塑形混纺纱在衣物、鞋或包中的支撑部位的应用。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高温可塑形纱作为芯线、内包或外包,采用机械包覆机混纺形成的混纺纱可根据以色纺化纤纱不同的纱线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相对于普通的塑形纱更加光泽,同时将氨纶作为芯纱时,提高了混纺纱的弹性,高温可塑形纱与其他纱线穿插混合时,通过空气包覆机混纺的混纺纱,当各纱线不规则或规则穿插混合时,混纺纱表面可形成不同的纹理,混纺后的高温可塑形混纺纱相对于普通的混纺纱,通过将高温可塑形纱替代普通的热熔剂,使得各纤维之间更加紧凑,稳定性和耐磨性更高,且不容易松散。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中高温塑形混纺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中机械包覆机穿纱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中高温塑形混纺纱的截面网点分布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中机械包覆机穿纱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高温塑形混纺纱应用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喂入辊,2滚丝筒,3导丝器,4下层中空锭子,5气圈导丝钩,6上层中空锭子,7引纱辊,8压辊,9往复导丝器,10卷取辊,11中喂入辊,12下喂入辊,13弹性纱喂入辊,14导纱杆,15卷绕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高温可塑形混纺纱及其加工方法、应用。[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高温可塑形混纺纱]如图1、图3所示,包括相混纺的第一类型纱线和第二类型纱线,该第一类型纱线为高温可塑形纱,该第二类型纱线为饰纱,进一步的,该第二类型纱线为色纺化纤纱、氨纶、锦纶、涤纶、腈纶、丙纶、天然纤维纱线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且该第二类型纱线与第一类型纱线的至少一部分连接。一方面,至少一根第一类型纱线和至少一根第二类型纱线连接形成的混纺纱为机械包覆纱,通过高温可塑形纱来控制其结合后,可熔融时的温度,如图1所示,该机械包覆纱包括芯线、缠绕在芯线上的内包以及缠绕在内包上的外包;且内包和外包缠绕时的方向相反,提高了混纺纱的稳定性,防止内包和外包松散、脱落。该第一类型纱线可作为芯线、内包以及外包中的任意一种,高温可塑形纱在高温和高压下处于熔融状态,可替代热熔丝,将饰纱之间粘合,同时可将机械包覆纱进行对折,对折后仍然通过高温可塑形纱进行粘合,继而可增大机械包覆纱的厚度。另一方面,至少一根第一类型纱线和至少一根第二类型纱线连接形成的混纺纱为空气包覆纱,如图3所示,该空气包覆纱中的第一类型纱线和第二类型纱线均呈弯曲状,且之间相互穿插混合,进一步的,与第二类型纱线连接后的至少一根第一类型纱线的可熔融时的温度为85℃~180℃,由于饰纱的熔点一般均高于200℃,通过控制高温可塑形纱的数量来控制其完全熔融时的温度,使得熔融时的温度低于饰纱的熔点。[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高温可塑形混纺纱的加工方法]该混纺纱包括相混纺的第一类型纱线和第二类型纱线,该第一类型纱线为高温可塑形纱,该第二类型纱线为饰纱,该加工方法包括:温度控制步骤:准备至少一根高温可塑形纱,通过高温可塑形纱的数量将其可熔融时的温度控制为85℃~180℃;混纺步骤:将准备后的高温可塑形纱与饰纱进行混纺加工,并在干热或湿热的环境下,进行加压。进一步的,混纺加工时采用机械包覆机或空气包覆机进行混纺加工。进一步的,空气包覆机加工时,高温可塑形纱与饰纱相互穿插混合,且高温可塑形纱喂入输送比例小于饰纱的输送比例,高温可塑形纱可替代热熔丝将饰纱之间粘合,所需量少于饰纱的所需量。进一步的,空气包覆机加工时,空气包覆机上的中喂入辊11和上喂入辊1的超喂比例差值为2%-5%,气压为3kg-5kg,高温可塑形纱与第二类型之间的网点为不规则或规则分布。[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高温可塑形混纺纱的应用]针对衣物、鞋或包的支撑性和耐磨性较差问题,由于高温可塑形混纺纱具有一定的韧性和耐磨性,可将其应用到衣物、鞋或包中用于支撑的部位,提高其舒适性和耐磨性。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机械包覆机加工高温可塑形混纺纱。实施例1芯线采用牵伸倍速为3的不同规格氨纶,使得混纺纱具有一定的弹性,如图2所示,同时将不同规格氨纶依次穿过喂料辊→滚丝筒2→导丝器3→下层中空锭子4→气圈导丝钩5→上层中空锭子6→气圈导丝钩5→引纱辊7→压辊8→往复运动导丝器3→卷取辊10,内包采用多根不同规格温塑形纱,将其完全熔融时的温度控制在150℃,将不同规格温塑形纱缠绕在下层中空锭子4,当不同规格氨纶穿过下层中空锭子4时,不同规格温塑形纱顺时针缠绕在不同规格氨纶外圈,并随着不同规格氨纶同时穿过上层中空锭子6,外包采用不同规格涤纶、锦纶、改性涤纶等化学纤维、天然纤维,使得混纺纱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色泽,将不同规格涤纶、锦纶、改性涤纶等化学纤维、天然纤维缠绕在上层中空锭子6,当不同规格氨纶和不同规格温塑形纱穿过上层中空锭子6后,不同规格涤纶、锦纶、改性涤纶等化学纤维、天然纤维逆时针缠绕在不同规格温塑形纱外圈,形成混纺纱,并将混纺纱穿过引纱辊7、压辊8、往复运动导丝器3、卷取辊10,卷取定型,最后在高温(150℃)、高压下,不同规格温塑形纱处于熔融状态,将不同规格氨纶和不同规格涤纶、锦纶、改性涤纶等化学纤维、天然纤维之间粘合,形成高温可塑形混纺纱。表1:机械包覆机加工的高温塑形混纺纱与普通高温可塑形纱、普通混纺纱对比从表1可以看出,高温可塑形混纺纱的韧性相对于普通高温可塑形纱较高,同时在拉伸长度相同的情况下,高温可塑形混纺纱的恢复长度远远高于普通高温可塑形纱,因此高温可塑形混纺纱相对于普通高温可塑形纱韧性、弹性较高,色泽较丰富,在拉伸长度相同的情况下,高温可塑形混纺纱相对于普通混纺纱的恢复长度较多,弹性较好,同时在揉搓次数相同的情况下,普通混纺纱的开裂程度远远大于高温可塑形混纺纱的开裂程度,高温可塑形混纺纱相对于普通混纺纱的耐磨性较好。基于本实施例中的高温可塑形混纺纱的韧性、弹性以及耐磨性较突出,将其应用至运动鞋、提包以及衣物的用于支撑的部位,不仅支撑效果好,而且更加舒适,同时增强了支撑部位的耐磨性,延长了使用寿命,如图5所示,阴影部分采用高温塑形混纺纱,如图5a所示,提包两侧的底部为支撑部,而且底部的顶角处容易磨损,采用高温塑形混纺纱增强其支撑性,同时提高其耐磨性;如图5b所示,衣服的两肩以及领口处,均需要一定的支撑性,通过高温塑形混纺纱可加强其支撑效果;如图5c所示,在运动时鞋子的前端容易与物体碰撞,通过高温塑形混纺纱可提高其耐磨性。表2: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高温可塑形混纺纱对比实施例2中将不同规格温塑形纱作为芯线,不同规格氨纶作为内包,不同规格涤纶、锦纶、改性涤纶等化学纤维、天然纤维作为外包,不同规格温塑形纱作为芯线时,不同规格温塑形纱熔融后,由高温可塑形混纺纱的内部渗透至外表面,此时外表面的量最少,不会影响高温可塑形混纺纱外表面的色泽和光滑程度。实施例3中将不同规格温塑形纱作为外包,不同规格氨纶作为芯线,不同规格涤纶、锦纶、改性涤纶等化学纤维、天然纤维作为内包,不同规格温塑形纱作为外包时,不同规格温塑形纱直接在高温可塑形混纺纱外表面熔融,导致其外表面的量较多,对高温可塑形混纺纱进行对折后,再通过高温、高压,使得对折后的高温可塑形混纺纱重新粘合,在增大高温可塑形混纺纱的厚度时,便于其之间的粘合。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空气包覆机加工高温可塑形混纺纱。实施例1如图4所示,将不同规格温塑形纱、不同规格氨纶、不同规格涤纶、锦纶、改性涤纶等化学纤维、天然纤维分别通过中喂入辊11、下喂入辊12以及弹性纱喂入辊13喂入后(不同规格温塑形纱的喂送数量少于不同规格氨纶与不同规格涤纶、锦纶、改性涤纶等化学纤维、天然纤维扥数量和),并将其混合后,依次穿过导纱杆14→卷绕器15,在空包喷嘴的作用下,不同规格温塑形纱、不同规格氨纶、不同规格涤纶、锦纶、改性涤纶等化学纤维、天然纤维呈弯曲状态,且相互穿插混合,形成高温可塑形混纺纱,中喂入辊11和上喂入辊1的超喂比例差值在4%之间,空包喷嘴的气压在4kg左右,开机速度在400-500米/分钟,如图3a所示,成型后的高温可塑形混纺纱的截面网点呈规则分布,且可根据纱线的粗细条数来调节数据,一般气压高速度慢网点会越牢固。表3:空气包覆机加工的高温塑形混纺纱与普通高温可塑形纱、普通混纺纱对比韧性拉伸长度恢复长度揉搓次数开裂程度普通高温可塑形纱0.5gpd50%25%普通混纺纱2.5gpd50%35%10050%高温可塑形混纺纱2.8gpd50%45%1000.2%从表3中可以看出,高温可塑形混纺纱的韧性相对于普通高温可塑形纱较高,同时在拉伸长度相同的情况下,高温可塑形混纺纱的恢复长度远远高于普通高温可塑形纱,因此高温可塑形混纺纱相对于普通高温可塑形纱韧性、弹性较高,色泽较丰富,在拉伸长度相同的情况下,高温可塑形混纺纱相对于普通混纺纱的恢复长度较多,弹性较好,同时在揉搓次数相同的情况下,普通混纺纱的开裂程度远远大于高温可塑形混纺纱的开裂程度,高温可塑形混纺纱相对于普通混纺纱的耐磨性较好。从表1和表3中可以看出,空气包覆机加工形成的高温可塑形混纺纱相对于机械包覆机加工形成的高温可塑形混纺纱的韧性较高、弹性较低,耐磨性较高,由于空气包覆机加工形成的高温可塑形混纺纱通过高温可塑形纱与饰纱之间相互穿插混合,使得粘合时更加均匀,同时导致相对于机械包覆机加工的高温可塑形混纺纱韧性较高、弹性较低、耐磨性较高。实施例2将不同规格温塑形纱、不同规格氨纶、不同规格涤纶、锦纶、改性涤纶等化学纤维、天然纤维分别通过中喂入辊11、下喂入辊12以及弹性纱喂入辊13喂入后(不同规格温塑形纱的喂送数量少于不同规格氨纶与不同规格涤纶、锦纶、改性涤纶等化学纤维、天然纤维扥数量和),并将其混合后,依次穿过导纱杆14→卷绕器15,在空包喷嘴的作用下,不同规格温塑形纱、不同规格氨纶、不同规格涤纶、锦纶、改性涤纶等化学纤维、天然纤维呈弯曲状态,且相互穿插混合,形成高温可塑形混纺纱,当中喂入辊11和上喂入辊1的超喂比例差值在3%之间,空包喷嘴气压在3kg左右时,开机速度在500米/分钟,如图3b所示,成型后的高温可塑形混纺纱的截面网点呈不规则分布;且可根据纱线的粗细条数来调节数据,一般气压高速度慢网点会越牢固。综上,通过将高温可塑形纱作为芯线、内包或外包,采用机械包覆机混纺形成的混纺纱可根据以色纺化纤纱不同的纱线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相对于普通的塑形纱更加光泽,同时将氨纶作为芯纱时,提高了混纺纱的弹性,高温可塑形纱与其他纱线穿插混合时,通过空气包覆机混纺的混纺纱,当各纱线不规则或规则穿插混合时,混纺纱表面可形成不同的纹理,混纺后的高温可塑形混纺纱相对于普通的混纺纱,通过将高温可塑形纱替代普通的热熔剂,使得各纤维之间更加紧凑,稳定性和耐磨性更高,且不容易松散。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凡是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装饰,皆应仍属于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