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粘棉混纺纱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23352发布日期:2021-04-16 15:31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粘棉混纺纱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赛络纺纱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粘棉混纺纱线。


背景技术:

2.赛络纺是在细纱机上喂入两根保持一定间距的粗纱,经牵伸后,由前罗拉输出这两根单纱须条,并由于捻度的传递而使单纱须条上带有少量的捻度,拼合后被进一步加捻成类似合股的纱线,卷绕在筒管上。然而现有的赛络纺功能单一,使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抗辐射、杀菌、柔软舒适的粘棉混纺纱线。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粘棉混纺纱线,由两条粗纱相互加捻形成,所述粗纱包括由中心向外依序设置的芯体、中间层和表层,所述表层由粘胶纤维丝条和棉纤维丝条混纺形成,所述芯体包括中空的石墨烯纤维丝条和套设于石墨烯纤维丝条内部的涤纶纤维丝条,所述中间层包括多条依序环绕设置在芯体外侧的竹纤维丝条,相邻两个竹纤维丝条之间的空隙上填充有抗菌层。
6.所述竹纤维丝条为三条以上。
7.所述抗菌层由纳米银颗粒形成。
8.所述石墨烯纤维丝条的横截面为圆形。
9.所述纺纱线在其长度方向上间隔设有多个竹节。
10.所述竹节等间隔设在纺纱线上。
11.所述表层通过粘胶纤维丝条和棉纤维丝条间隔紧密缠绕在中间层外侧。
12.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芯体以涤纶纤维丝条为中间载体,可以有效提高纱线整体的强度,另外中空的石墨烯纤维丝条套设在涤纶丝条外,整体性高,而且石墨烯纤维丝条还能起到抗菌、抗紫外线和保健(将紫外线转化成人体有益的红外波)的功能。
14.2、中间层采用竹纤维丝条配合抗菌层的结构,可以有效利用纱线内部空间,具有良好透气性和吸湿性的同时还具有抗菌功能。
15.3、表层采用粘胶纤维丝条和棉纤维丝条混纺形成,使得纱线与人体接触的表面面具有柔软性和凉爽性,附着于人体上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1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18.图2为粗纱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如图1或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两条粗纱1相互加捻形成,所述粗纱1包括由中心向外依序设置的芯体、中间层和表层11,所述表层11由粘胶纤维丝条和棉纤维丝条混纺形成,所述芯体包括中空的石墨烯纤维丝条12和套设于石墨烯纤维丝条12内部的涤纶纤维丝条13,所述中间层包括多条依序环绕设置在芯体外侧的竹纤维丝条14(采用并合工艺形成,具体是以芯体为中心而多条环绕其外的纤维丝条并合后喂入并条机,制成一根丝条),相邻两个竹纤维丝条14之间的空隙上填充有抗菌层15。
20.本实用新型中,中空的石墨烯纤维丝条12的制造方法可以参考中国公开专利cn201811122048.4

《一种具有空心结构石墨烯纤维的制备工艺》中说明书公开的内容。将涤纶纤维丝条穿入石墨烯纤维丝条内部中空空间,即可形成上述芯体结构。
21.所述竹纤维丝条14为三条以上。
22.所述抗菌层15由纳米银颗粒形成。
23.所述石墨烯纤维丝条12的横截面为圆形或者其他异形结构。
24.所述纺纱线在其长度方向上间隔设有多个竹节2,竹节2等间隔设在纺纱线上。通过设置竹节2可以有效提高赛络纺纱线的空间立体感,有助于纺织衣物独特造型的建立。
25.所述表层11通过粘胶纤维丝条和棉纤维丝条间隔紧密缠绕在中间层外侧。
26.本实用新型中,芯体以涤纶纤维丝条13为中间载体,可以有效提高纱线整体的强度,另外中空的石墨烯纤维丝条12套设在涤纶丝条外,整体性高,而且石墨烯纤维丝条12还能起到抗菌、抗紫外线和保健(将紫外线转化成人体有益的红外波)的功能。
27.中间层采用竹纤维丝条14配合抗菌层15的结构,可以有效利用纱线内部空间,具有良好透气性和吸湿性的同时还具有抗菌功能。
28.另外,表层11采用粘胶纤维丝条和棉纤维丝条混纺形成,使得纱线与人体接触的表面面具有柔软性和凉爽性,附着于人体上更加舒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