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加工复合纤维的集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27732发布日期:2021-08-03 13:12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加工复合纤维的集束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线材加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加工复合纤维的集束机。



背景技术:

复合纤维在生产过程中通常要经过挤出机挤出、拉直机拉直拉细等操作,但是生产出来的通常为单根线材,在后期进行褶皱等加工步骤时,需要将挤出的线材进行集束以方便进行生产,集束机即是一种用于将线材进行集束的设备。

一种现有的集束机如图1所示,制备后的线材堆放在地面上的料箱内,集束机包括分线架1以及设置于分线架1一端的理线架2,分线架1包括固定于地面上的若干立柱11、设置于立柱11的上端且与若干立柱11连接的横梁12以及垂直于线材运输方向的若干分线杆13,分线杆13的上方沿分线杆13的延长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分线柱14。线材从料箱内引出并通过其上方的分线杆13的导向使其沿水平方向进行运送,并且不同的料箱内的线材分别通过不同的分线柱14间的间隙通过分线杆13,避免不同的线材出现打结的情况。其中理线架2包括水平设置的出料台21,出料台21靠近分线架1的一侧向上延伸有两根竖杆22,竖杆22与上侧的横梁12通过连接钢梁23连接,两侧的竖杆22间设置有若干将线材进行抚平的光滑的金属辊24,经过分线架1的线材后经过金属辊24的抚平而输送至出料台21的上方。出料台21用于人工观察线材的集束情况,并且出料台21可以与后续的设备进行对接以将从集束机送出的线材直接送入后续的设备中。

其中,为了保持线材的张紧,避免松弛的线材相互干扰而发生打结等情况,通常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根据线材的弹性选用不同粗细的张紧辊3以对线材进行张紧,其通常设置于两侧的连接钢梁23处以及两侧的竖杆22处,而为了节省成本,现有的张紧辊3通常会直接通过扎带、塑料带等捆扎的方式固定,当需要增大对线材的张紧力时,直接更换更大直径的张紧辊3来实现提高张紧力的目的。

但是这种方式在实际使用时非常的不方便,一方面需要拆装不同粗细的张紧辊来保证张力,而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需要存放多根不同粗细的张紧辊。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方便对张紧辊调节以保持线材的张力,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加工复合纤维的集束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加工复合纤维的集束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加工复合纤维的集束机,包括分线架以及设置于分线架出料端的理线架,所述理线架靠近分线架的一端设置有向上延伸并与分线架连接的竖杆,两侧所述竖杆之间设置有若干金属辊以及张紧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辊的两端设置有连接张紧辊与竖杆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设置于竖杆上的固定件、与张紧辊连接的连接件以及连接固定件与连接件并可调节固定件与连接件之间间距的调距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张紧辊对竖杆的间距进行调节,使得可以对进入理线架的线材的张力进行调节,当需要提高线材的张力时,只需增大固定件与连接件之间的间距,反之通过减小固定件与连接件之间的间距即可实现。因而这种情况可以无需拆除或更换不同直径的张紧辊即可实现,调节方便,同时也无需储存多根直径不同的张紧辊,仅需一根张紧辊即可实现。

优选的,所述调距组件包括两根第一连杆、两块第二连杆、两根第三连杆以及调节螺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固定件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连接件铰接,两根所述第一连杆、两块所述第二连杆以及两根所述第三连杆均相对于调距组件的延长方向呈对称设置;

两根所述第二连杆相互平行,所述调节螺杆依次贯穿两侧的第二连杆,且所述调节螺杆与任意一个第二连杆螺纹连接,与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杆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调节螺杆进行转动时,使得两侧的第二连杆会发生靠近或远离的作用,而由于第一连杆以及第三连杆的长度不会发生变化,当第二连杆远离时,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之间的夹角会减小,进而会缩短连接件与固定件之间的间距,反之可以增大连接件与固定件之间的间距,进而实现调节间距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调节螺杆上开设有两个卡簧槽,所述调节螺杆的两个卡簧槽上分别卡设有两个卡簧挡圈,两个所述卡簧挡圈分别与调节螺杆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杆的两侧壁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簧挡圈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实现对调节螺杆进行轴向限位的目的,使得在转动调节螺杆的过程中两侧的第二连杆可以实现靠近或远离。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上还设置有贯穿连接件的导向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杆的设置一方面可以提高调距组件进行调距时的稳定性,另外通过导向杆贯穿连接件中的设置,还可以提高固定件与连接件之间相对固定时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张紧辊固定时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与调距组件连接且供导向杆贯穿的基座部以及设置于基座部远离调距组件一侧的固定套管部,所述固定套管部供张紧辊穿设,所述固定套管部的侧壁上贯穿且螺纹连接有紧定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紧定螺栓对张紧辊的紧定,可以实现张紧辊与连接件之间的相对固定,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张紧辊与连接件之间发生松动甚至脱离的情况,进而提高张紧辊与连接件之间进行连接时的连接强度,同时这种固定方式还可以固定直径不同的张紧辊,只需张紧辊的直径小于固定套管部的内径即可。

优选的,所述固定套管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凸柱,所述张紧辊的两端均设置有供定位凸柱穿设且沿张紧辊的轴向方向延长的定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位凸柱穿设于定位槽中的设置可以使张紧辊穿设于固定套管部中时,张紧辊可以进行一定的周向限位,进而阻碍张紧辊发生周向转动。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紧定螺钉以及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以及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三固定板设置于第二固定板的两端且相互平行,所述调距组件设置于第一固定板上,所述紧定螺钉贯穿且螺纹连接于第三固定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种方式可以方便固定件固定在现有的集束机的竖杆上,进而无需对竖杆进行拆装或做出改进,方便后期对连接装置进行安装,提高通用性。

优选的,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连接有挂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挂环可以充当把手的设置,进而可以方便使用者徒手对调节螺杆进行转动,方便调节固定件与连接件之间的间距。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无需拆除或更换不同直径的张紧辊即可实现张紧力调节的目的,调节方便,同时也无需储存多根直径不同的张紧辊,仅需一根张紧辊即可实现;

2.无需对竖杆进行拆装或做出改进即可对连接装置进行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中集束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中集束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中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中连接装置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分线架;2、理线架;11、立柱;12、横梁;13、分线杆;14、分线柱;21、出料台;22、竖杆;23、连接钢梁;24、金属辊;3、张紧辊;4、连接装置;5、固定件;6、连接件;7、调距组件;71、第一连杆;72、第二连杆;73、第三连杆;74、调节螺杆;75、挂环;76、卡簧挡圈;77、导向杆;61、基座部;62、固定套管部;63、紧定螺栓;64、定位凸柱;31、定位槽;51、紧定螺钉;52、第一固定板;53、第二固定板;54、第三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2-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加工复合纤维的集束机。参照图2,集束机包括分线架1以及设置于分线架1出料端的理线架2,分线架1包括固定于地面上的若干立柱11、设置于立柱11的上端且与若干立柱11连接的横梁12以及垂直于线材运输方向的若干分线杆13,分线杆13的上方且沿分线杆13的延长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分线柱14。理线架2靠近分线架1的一端设置有向上延伸并与分线架1连接的竖杆22,两侧竖杆22之间设置有若干金属辊24以及张紧辊3。张紧辊3的两端设置有连接张紧辊3与竖杆22的连接装置4,且张紧辊3两端的连接装置4分别连接于两侧的竖杆22上。

参照图3和图4,连接装置4包括设置于竖杆22上的固定件5、与张紧辊3连接的连接件6以及连接固定件5与连接件6并可调节固定件5与连接件6之间间距的调距组件7。其中,调距组件7包括两根第一连杆71、两块第二连杆72、两根第三连杆73以及调节螺杆74。第一连杆71的一端与固定件5铰接,第一连杆7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72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72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73的一端铰接,第三连杆73的另一端与连接件6铰接。两根第一连杆71、两块第二连杆72以及两根第三连杆73均相对于调距组件7的延长方向呈对称设置。

两根第二连杆72相互平行,调节螺杆74依次贯穿两侧的第二连杆72,且调节螺杆74与任意一个第二连杆72螺纹连接,与另一个第二连杆72转动连接,且第二连杆72靠近与第二连杆72转动连接的一端且位于第二连杆72的外侧设置有挂环75,挂环75在本实施例中充当为把手的作用,进而可以方便使用者徒手对把手进行转动。

具体的,第一连杆71、第二连杆72以及第三连杆73均相对于垂直平面布置,即调节螺杆74沿竖直方向延长。这种设置使得调距组件7的间距在减小的过程中,向外凸出的第二连杆72不会延伸至两侧的竖杆22之间。进一步的,挂环75设置于调节螺杆74的下方且位于第二连杆72的下方。

调节螺杆74上开设有两个卡簧槽,调节螺杆74的两个卡簧槽上分别卡设有两个卡簧挡圈76,两个卡簧挡圈76分别与下侧的第二连杆72的上侧壁与下侧壁抵接,进而实现调节螺杆74与第二连杆72的轴向限位但却不影响调节螺杆74相对于第二连杆72的周向转动。

进一步的,固定件5上还设置有贯穿连接件6的导向杆77,导向杆77在本实施例中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导向杆77分别位于调距组件7的上方与下方,但需要注意的是,两个导向杆77所在的垂直平面需不与调距组件7所在的垂直平面相重叠。

连接件6包括与调距组件7连接且供导向杆77贯穿的基座部61以及设置于基座部61远离调距组件7一侧的固定套管部62,导向杆77贯穿于基座部61上,且第三连杆73铰接于基座部61上。固定套管部62供张紧辊3穿设,即固定套管部62中贯穿设置有供张紧辊3贯穿的空腔。固定套管部62的侧壁上贯穿且螺纹连接有紧定螺栓63,紧定螺栓63用于将张紧辊3抵紧,通过紧定的作用来实现张紧辊3与固定套管部62的相对固定。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张紧辊3与连接件6之间的连接强度,固定套管的内侧壁上一体设置有定位凸柱64,张紧辊3的两端均设置有供定位凸柱64穿设且沿张紧辊3的周向方向延长的定位槽31。需要注意的是,两侧的定位槽31可以不相互连通,也可以相互连通以呈贯穿设置。贯穿设置的方式可以在不拆卸固定件5的前提下即可实现对张紧辊3的安装。

具体的,固定件5包括紧定螺钉51以及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板52、第二固定板53以及第三固定板54,第一固定板52与第三固定板54设置于第二固定板53的两端且相互平行,第一固定板52、第二固定板53以及第三固定板54围合成供竖杆22穿设的通道。第一连杆71铰接于第一固定板52远离第三固定板54的一侧。紧定螺钉51贯穿且螺纹连接于第三固定板54上。通过紧定螺钉51的紧定使得第一固定板52以及第三固定板54可以将竖杆22夹紧。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用于加工复合纤维的集束机的实施原理为:当调节螺杆74进行转动时,使得两侧的第二连杆72会发生靠近或远离的作用,而由于第一连杆71以及第三连杆73的长度不会发生变化,当第二连杆72远离时,第二连杆72与第一连杆71以及第二连杆72与第三连杆73之间的夹角会减小,进而会缩短连接件6与固定件5之间的间距,反之可以增大连接件6与固定件5之间的间距。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