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材料热压成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91288发布日期:2021-11-06 04:36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缓冲材料热压成型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纸品加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缓冲材料热压成型机构。


背景技术:

2.缓冲材料通常应用于包装领域,因其所具备的显著缓冲效果,在一些贵重产品以及易碎产品的包装运输中得到广泛应用,通常,缓冲材料使用发泡材料或者塑料材料制成,然而,发泡材料以及塑料材料存在难以回收以及降解的缺陷,随着环保意识深入人心,纸质缓冲包装材料以其可回收、无污染以及可降解等特性广受欢迎,适应绿色环保需求,具有广阔的使用前景。
3.目前,在相关技术中,常用的纸质缓冲包装材料通常包括纸箱以及蜂窝纸板等,其中,在使用缓冲蜂窝纸板对一些电子设备,如显示器等产品进行打包运输时,蜂窝纸板处需要通过模切加工,以对应开设槽口,进而通过槽口供将材料卡嵌至电子设备上,以实现对电子设备进行保护。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纸质缓冲材料在生产过程中,通常涉及胶粘、风干以及分切等多种工艺步骤,需要多次进行转移加工,加工周期长造成加工效率低,并且胶粘成型的纸质缓冲材料还存在结构单薄且不稳定的缺陷,纸质缓冲材料在加工成型方面还具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纸质缓冲材料的加工效率及成型质量,本技术提供一种缓冲材料热压成型机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缓冲材料热压成型机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缓冲材料热压成型机构,包括机架、芯模、第一侧压冲模,第二侧压冲模、下压冲模、上压冲模、推进机构以及加热元件;所述芯模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芯模的一端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芯模的另一端用于供纸筒套接安装;所述推进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推进机构为四组,四组所述推进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芯模的竖直方向上的上下两侧以及水平方向上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侧压冲模,第二侧压冲模、下压冲模以及上压冲模分别对应设置于四组所述推进机构上,所述下压冲模位于所述芯模上方,所述第一侧压冲模以及所述第二侧压冲模分别位于所述芯模水平方向上的左右两侧,所述上压冲模位于所述芯模的上方,所述推进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侧压冲模,第二侧压冲模、下压冲模以及上压冲模相对于所述芯模靠近或远离;所述加热元件分别埋设于所述芯模、所述第一侧压冲模、所述第二侧压冲模、所述下压冲模以及所述上压冲模内。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缓冲材料进行加工成型过程中,首先将圆筒从芯模的一端套接至芯模内,此时,纸筒实现摆放;随后分别启动四个推进机构,四个推进机构分别驱动下压冲模、上压冲模、第一侧压冲模以及第二侧压冲模靠近芯模,此时,下压冲模、上压冲模、第一侧压冲模以及第二侧压冲模分别与芯模对纸筒进行挤压,使得纸筒上下左右
四侧形变,同时,在加热元件的作用下,下压冲模、上压冲模、第一侧压冲模、第二侧压冲模分以及芯模对纸筒烘烤,并且热量从纸筒的内外两侧传入纸筒中,纸筒烘烤均匀,烘烤后的工件不易形变,随即再次启动推进机构,第一侧压冲模,第二侧压冲模、下压冲模以及上压冲模回程,随即将工件从芯模中取出,即可完成加工过程,在此过程中,仅需要启动第一侧压冲模,第二侧压冲模、下压冲模以及上压冲模即可对工件进行成型,步骤简洁,随后在固定安装设置的芯模处取放纸筒原料以及工件即可实现上料以及下料,过程迅速,同时,通过烘烤加热,纸筒内外两侧分别得到烘烤,使得纸筒硬化,成型后的缓冲工件不易变形,缓冲材料的加工效率及成型质量得到提升。
9.优选的,所述推进机构包括推进部,所述推进部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以及伸缩缸,所述第一安装座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伸缩缸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伸缩缸的伸缩杆朝向所述芯模,所述第二安装座固定连接于所述伸缩缸的伸缩杆上,所述第二安装座用于供所述第一侧压冲模、所述第二侧压冲模、所述下压冲模以及所述上压冲模固定安装。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安装座起到将推进机构与机架进行固定安装的作用,使得推进机构得到固定安装;另外,第二安装板起到对第一侧压冲模、第二侧压冲模、下压冲模以及上压冲模进行支撑安装的作用,使得第一侧压冲模、第二侧压冲模、下压冲模以及上压冲模可实现固定安装,在此,在伸缩缸的驱动作用下,伸缩缸的伸缩杆可驱动第二安装座相对于芯模靠近或远离,进而实现第一侧压冲模、第二侧压冲模、下压冲模以及上压冲模的冲压动作,结构设计合理且稳固。
11.优选的,所述推进机构还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包括导向套筒以及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上,所述导向套筒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导向杆贯穿所述导向套筒且与所述导向套筒滑移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导向套筒以及导向杆之间的相互滑移连接的作用下,第二安装座得到滑移导向,进而使得第二安装座移动时的稳定性得到提升,第一侧压冲模、第二侧压冲模、下压冲模以及上压冲模等部件冲压时的位置精度得到提升。
13.优选的,所述推进机构还包括行程控制部,所述行程控制部包括控制器、第一接近传感器、第二接近传感器以及接触件;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伸缩杠相连;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接触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导向杆上,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与所述接触件相抵接配合,当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与所述接触件相抵接时,所述第二安装座与所述芯模相邻,且所述伸缩缸关闭;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安装座相抵接配合,当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安装座相接触时,所述第二安装座与所述第一安装座相邻,所述第二安装座与所述第一安装座之间形成空隙,且所述伸缩缸关闭。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伸缩杠驱动第二安装座靠近芯模的过程中,直至第一接近传感器与导向杆上的接触件相接触,此时,第一接近传感器触发,将电信号传递至控制器处,控制器随即将关闭信号发送至伸缩缸处,使得伸缩杠停止运作,此时第一侧压冲模、第二侧压冲模、下压冲模以及上压冲模可与芯模相互合模,并且第一侧压冲模、第二侧压冲模、下压冲模以及上压冲模的运动形成得到控制,位置控制精准,第一侧压冲模、第二侧压
冲模、下压冲模以及上压冲模碰撞芯模的可能性减小;另外,在伸缩缸驱动第二安装座靠近第一安装座的过程中,直至第二接近传感器与第二安装座相抵接,此时,第二接近传感器触发,第二接近传感器将电信号传递至控制器处,控制器随即将关闭信号发送至伸缩缸处,使得伸缩杠停止运作,此时第二安装座的回程距离得到限位,进而减少第二安装座碰撞第一安装座的可能性,机构的运作稳定性增强;另一方面,第二安装座以及第一安装座之间所形成的间隙还可以对加热元件散发至第二安装座处的热量进行阻隔,减少因第一安装座以及第二安装座相互抵接合造成热量散失的可能性,进而减少了第一侧压冲模、第二侧压冲模、下压冲模以及上压冲模等部件的热量散失,达到意想不到的保温效果。
15.优选的,所述加热元件包括电热棒以及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与所述电热棒相连,所述电热棒分别埋设于所述芯模、所述第一侧压冲模、所述第二侧压冲模、所述下压冲模以及所述上压冲模内,埋设于所述芯模、所述第一侧压冲模、所述第二侧压冲模、所述下压冲模以及所述上压冲模内的所述电热棒分别为两根。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温度控制器可控制电热棒的发热时间以及发热功率,以实现对电热棒进行调控的作用,同时,在电热棒进行电加热的过程中,可使得芯模、所第一侧压冲模、第二侧压冲模、下压冲模以及上压冲模等部件稳定升温,满足实际需求,另外,将芯模、第一侧压冲模、第二侧压冲模、下压冲模以及上压冲模内的电热棒分别设置为两根,其中,经实验表明,若电热棒的数量为一根,升温效率较差,若电热棒的根数大于两根,即会造成加温功率过大,容易对产品灼烧,造成产品烧焦;将电热棒设置为两根具有较好的升温速度以及加热效果,贴合实际使用工况。
17.优选的,所述下压冲模的中部具有向下凸设设置的成型凸台,芯模的顶部开设有供成型凸台插接配合的成型凹槽。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纸筒进行挤压成型的过程中,成型凸台插接于成型凹槽内,此时,纸筒可在一侧凹陷形成卡槽,可对电子显示器的侧边进行卡嵌,缓冲材料安装稳定且设计合理。
19.优选的,所述成型凸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楔形面,所述成型凹槽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二楔形面,所述第一楔形面与所述第二楔形面相适配。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成型凸台插接于成型凹槽的过程中,相适配的第一楔形面以及第二楔形面可将工件的卡槽的开口挤压形成扩口状,以适配厚度从侧边向中部逐渐增厚的显示屏,贴合实际使用工况,下压冲模以及芯模的设计灵活。
21.优选的,所述导向部为多组,多组所述导向部均匀布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座之间。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组导向部可对第一安装座以及第二安装座进行多点导向,进而使得第二安装座移动时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23.优选的,所述接触件为喉箍。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喉箍可在导向杆上灵活调节,当第一接近传感器与喉箍相抵接时,第一接近传感器可发出电信号,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同时,若将喉箍在导向杆上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即可控制第二安装座朝向芯模处移动的移动行程,进而可满足具有不同形状尺寸的第一侧压冲模、第二侧压冲模、下压冲模以及上压冲模的实际位移需求,使用灵活,结构实用。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缓冲材料在成型过程中,在固定安装设置的芯模处取放纸筒原料以及工件即可实现上料以及下料,另外,仅需要启动第一侧压冲模,第二侧压冲模、下压冲模以及上压冲模即可对工件进行挤压成型,步骤简洁,过程迅速;同时,通过烘烤加热,纸筒在内外两侧分别得到烘烤,烘烤全面且充分,纸筒得到硬化,成型后的缓冲工件不易变形,缓冲材料的加工效率及成型质量得到提升;
27.2、在第一接近传感器以及第二接近传感器的作用下,第一侧压冲模,第二侧压冲模、下压冲模以及上压冲模的位移行程得到限位,推进机构运作时的稳定性得到提升,同时,第二安装座以及第一安装座之间所形成的间隙还可以对加热元件散发至第二安装座处的热量进行阻隔,进而减少了第一侧压冲模、第二侧压冲模、下压冲模以及上压冲模等部件的热量散失,在保护机构行程安全性的同时达到意想不到的保温效果;
28.3、接触件可在导向件中进行位置调整,进而使得第二安装座朝向芯模处移动的移动行程得到控制调节,进而可满足具有不同形状尺寸的第一侧压冲模、第二侧压冲模、下压冲模以及上压冲模的实际位移需求,使用灵活,结构实用。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缓冲包装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技术热压成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技术热压成型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本技术推进机构以及上压冲模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是本技术芯模、第一侧压冲模、第二侧压冲模、下压冲模以及上压冲模的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1、本体;2、机架;3、芯模;31、成型凹槽;311、第二楔形面;4、第一侧压冲模;5、第二侧压冲模;6、下压冲模;61、座体部;62、成型凸台;621、第一楔形面;7、上压冲模;8、推进机构;81、推进部;811、第一安装座;812、第二安装座;813、伸缩缸;82、导向部;821、导向杆;822、导向套筒;83、行程控制部;831、第一接近传感器;832、第二接近传感器;833、接触件;9、加热元件;91、电热棒;10、埋设孔;11、埋设槽。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缓冲包装材料,其主要包括截面轮廓呈类方形的管筒状本体1,本体1的一侧自外向内凹陷形成卡槽,该类缓冲包装材料可用于对显示屏一类的电子设备进行保护,在使用时,可将卡槽嵌入电子设备的侧边处,以实现缓冲保护功能。
3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缓冲材料热压成型机构,用于对上述的缓冲包装材料进行成型。参照图2和图3,该机构包括机架2、芯模3、第一侧压冲模4,第二侧压冲模5、下压冲模6、上压冲模7、推进机构8以及加热元件9。
38.其中,机架2用于对芯模3以及推进机构8进行安装,另外,推进机构8可以为多组,比如在本实施例中,推进机构8为四组,四组推进机构8分别靠近芯模的上下两侧以及左右
两侧,第一侧压冲模4,第二侧压冲模5、下压冲模6以及上压冲模7分别对应安装于四组推进机构8中,此时,下压冲模6位于芯模3上方,第一侧压冲模4以及第二侧压冲模5分别位于芯模3水平方向上的左右两侧,上压冲模7位于芯模3的下方;推进机构8用于驱动第一侧压冲模4,第二侧压冲模5、下压冲模6以及上压冲模7分别单独相对于芯模3靠近或远离,在第一侧压冲模4,第二侧压冲模5、下压冲模6以及上压冲模7朝向芯模3处推送的过程中,第一侧压冲模4,第二侧压冲模5、下压冲模6以及上压冲模7可分别与芯模3相合模,在此之前,芯模3处可摆放圆形纸筒,在合模时,第一侧压冲模4,第二侧压冲模5、下压冲模6以及上压冲模7对纸筒外侧进行挤压,同时,芯模3对纸筒内侧进行挤压,使得纸筒形变以得到所需的外观轮廓。此外,加热元件9分别设置于芯模3、第一侧压冲模4,第二侧压冲模5、下压冲模6以及上压冲模7五个成型部件处,加热元件9可对芯模3、第一侧压冲模4,第二侧压冲模5、下压冲模6以及上压冲模7等部件进行加温以实现对纸筒内侧以及外侧进行烘烤,进而使得工件实现硬化定型。
39.继续参照图2和图3,为实现对推进机构8进行支撑安装,在本实施例中,机架2可以由若干块支撑板相互固定以形成立体支撑框架,另外,机架2也可以由若干根支撑杆相互固定以形成立体支撑框架,在本实施例中,机架2具体由四块支撑板固定安装而成,支撑板沿竖直方向设置,四块支撑板依次首尾固定连接,并且相邻两块支撑板之间相互垂直,四块支撑板之间围设形成安装腔,将各部件安装于支撑板上并容置于机架2的安装腔内,以实现对各部件进行围设保护。
40.进一步地,芯模3安装于四块支撑板中其中一块支撑板的内壁处,并且四组推进机构8分别位于芯模3的上下两侧以及左右两侧,下压冲模6固定安装于位于芯模3上方的推进机构8处,下压冲模6与芯模3的顶部相对;上压冲模7固定安装于位于芯模3下方的推进机构8处,上压冲模7与芯模3的底部相对;第一侧压冲模4以及第二侧压冲模5分别设置于位于芯模3左右两侧的推进机构8处,第一侧压冲模4以及第二侧压冲模5分别与芯模3的左右两侧相对,启动推进机构8,可使得下压冲模6与芯模3的顶部相互开合,同时可使得第一侧压冲模4以及第二侧压冲模5分别与芯模3的两侧相互开合,另外还可以使得上压冲模7与芯模3的底部相互开合。
41.参照图3和图4,为实现驱动第一侧压冲模4,第二侧压冲模5、下压冲模6以及上压冲模7进行冲压动作。具体的,四组推进机构8均包括推进部81、导向部82以及行程控制部83,第一侧压冲模4,第二侧压冲模5、下压冲模6以及上压冲模7分别安装于推进部81处,推进部81用于驱动第一侧压冲模4、第二侧压冲模5、下压冲模6以及上压冲模7等部件移动;导向部82设置于推进部81上,导向部82用于对第一侧压冲模4,第二侧压冲模5、下压冲模6以及上压冲模7的运动进行导向;行程控制部83设置于推进部81上,行程控制部83用于控制第一侧压冲模4,第二侧压冲模5、下压冲模6以及上压冲模7的运动行程,以提升推进机构8运动时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42.其中,推进部81包括第一安装座811、第二安装座812以及伸缩缸813,第一安装座811固定连接于机架2上,具体的,第一安装座811在本实施例呈座板状设置,位于芯模3上方以及下方的推进机构8中的第一安装座811均沿水平方向设置,另外,位于芯模3左右两侧的推进机构8中的第一安装座811均沿竖直方式设置,并且位于芯模3相对两侧的推进机构8中的两个第一安装座811分别平行。
43.第一安装座811用于供伸缩缸813进行安装,具体的,伸缩缸813可选用为气缸或者液压缸,在本实施例中,伸缩缸813选用液压缸,液压缸具有较大的压力,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其中,伸缩缸813固定安装于第一安装座811背对芯模3的一侧,第一安装座811上开设有通孔,伸缩缸813的伸缩杆通过通孔贯穿第一安装座811并与芯模3相对,此时,伸缩杆与第一安装座811相垂直,并且伸缩缸813的伸缩杆朝向芯模3;在启动伸缩缸813的过程中,伸缩缸813的伸缩杆可相对于芯模3靠近或远离。
44.第二安装座812用于供第一侧压冲模4,第二侧压冲模5、下压冲模6以及上压冲模7等部件进行固定安装。其中,具体的,第二安装座812呈长杆状设置,第二安装座812沿水平方向设置,并且四个推进机构8中的第二安装座812两两之间相互平行;第二安装座812固定连接于伸缩缸813的伸缩杆的端部,此时,第二安装座812与芯模3相对,第一侧压冲模4、第二侧压冲模5、下压冲模6以及上压冲模7固定等部件固定安装于第二安装座812背对伸缩杆的一侧,使得第一侧压冲模4、第二侧压冲模5、下压冲模6以及上压冲模7等部件与芯模3相对,在伸缩杆伸缩的过程中,伸缩杆可带动第二安装座812相对于芯模3靠近或远离,进而使得第一侧压冲模4、第二侧压冲模5、下压冲模6以及上压冲模7等部件与芯模3相开合。
45.继续参照图4,为实现提升第一侧压冲模4、第二侧压冲模5、下压冲模6以及上压冲模7移动时的稳定性,具体的,导向部82包括导向套筒822以及导向杆82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座811上贯穿设置有安装孔,导向套筒822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压入安装孔处,此时,导向套筒822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座811上。另外,导向杆82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安装座812上,通常,导向杆821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第二安装座812相固定连接,此时导向杆821与第二安装座812相垂直并且导向杆821与伸缩杆相平行;将导向杆821贯穿导向套筒822,此时,导向杆821与导向套筒822的内壁相滑移抵接,导向杆821以及导向套筒822滑移连接,第二安装座812得到运动导向,第一侧压冲模4、第二侧压冲模5、下压冲模6以及上压冲模7运动时的稳定性得到提升。
46.进一步地,导向部82还可以为多组,比如说可以为两组、三组或者四组等,导向部82的具体设置数量可依据实际需要作对应设置,在此不对导向部82的具体设置数量作限制。多组导向部82均匀布置于第一安装座811以及第二安装座812之间,多组导向部82可起到对第一安装座811以及第二安装座812进行多点导向的作用,以进一步提升第二安装座812移动时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导向部82的具体设置数量选用为两组以作示例,两组导向部82分别位于伸缩缸813的两侧。
47.继续参照图4,为实现控制第二安装座812的位移行程进而使得第一侧压冲模4、第二侧压冲模5、下压冲模6以及上压冲模7具有合理的合模行程。具体的,行程控制部83包括控制器、第一接近传感器831、第二接近传感器832以及接触件833。
48.其中,控制器可选用为单片机控制机,控制器安装于机架2上,控制器的具体安装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对应设置,在此不对控制器的具体安装位置作限制。
49.另外,控制器与伸缩杠相连,更具体地说,单片机通过继电器以及电磁阀与伸缩缸813相连接,此时,单片机可对继电器发出启闭信号,在继电器的作用下电磁阀可控制油液在液压缸处进出,进而实现对伸缩杆进行伸缩控制。
50.此外,第一接近传感器831设置于第一安装座811上,更具体地说,第一安装座811背对芯模3的一侧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角码,第一接近传感器831固定安装于角码上,此时,第
一接近传感器831实现固定安装,并且与导向杆821相对。接触件833固定连接于导向杆821上,接触件833靠近导向杆821远离芯模3的一端,并且第一接近传感器831相对于接触件833更靠近芯模3,在本实施例中,接触件833选用为喉箍,喉箍的捆扎半径可调,使用灵活,将喉箍套设于导向杆821上并卡紧于导向杆821上,接触件833实现固定安装;在此,在第二安装座812朝向芯模3处移动的过程中,导向杆821同时朝向芯模3处移动,导向杆821带动接触件833朝向芯模3处移动,直至接触件833靠近第一接近传感器831,接触件833与第一接近传感器831相抵接接触,第一接近传感器831启动,并发出电信号,第一接近传感器831在此与控制器电连接,电信号发送至控制器处,控制器发送闭合信号至伸缩缸813处,使得伸缩缸813关闭并停止运动,此时,第二安装座812与芯模3相邻,第一侧压冲模4、第二侧压冲模5、下压冲模6或上压冲模7可分别与芯模3合模,纸筒挤压形变,伸缩缸813的伸缩距离得到控制,进而使得合模距离得到控制,位置控制精准,并且通过调整接触件833在导向杆821上的设置位置,可对伸缩缸813的伸出距离进行调整,满足第一侧压冲模4、第二侧压冲模5、下压冲模6或上压冲模7不同的行程需要,使用灵活。
51.同时,第二接近传感器832设置于第一安装座811上,更具体地说,第一安装座811朝向第二安装座8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角码,第二接近传感器832固定安装于角码处,第二接近传感器832在此通过角码实现安装。此时的第二接近传感器832与第二安装座812相对,在伸缩杆回缩的过程中,第二安装座812移动并靠近第一安装座811,第二安装座812朝向第二接近传感器832靠近直至第二接近传感器832与第二安装座812相抵接配合;此时,第二接近传感器832发出电信号,并且第二接近传感器832与控制器相电连接,第二接近传感器832发出电信号传递至控制器处,控制器所及将关闭信号发送至伸缩缸813处,使得伸缩缸813关闭,第二安装座812与第一安装座811此时相邻,第二安装座812与第一安装座811之间形成空隙,第二安装座812与第一安装座811之间形成的空隙可避免第一安装座811以及第二安装座812相互碰撞,第二安装座812运作时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得到提升。
52.在第一接近传感器831、第二接近传感器832以及控制器的共同作用下,伸缩缸813中伸缩杆的伸缩行程得到控制,进而使得第一安装座811的位移行程得到控制,增大了合模时的精准度以及提升了推进机构8运作时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同时,在加热元件9对第一侧压冲模4、第二侧压冲模5、下压冲模6以及上压冲模7等部件进行加热时,热量传递至第二安装座812处,第二安装座812以及第一安装座811之间所形成的间隙还可以对加热元件9散发至第二安装座812处的热量进行阻隔,减少因第一安装座811以及第二安装座812相互抵接合造成热量散失的可能性,进而减少了第一侧压冲模4、第二侧压冲模5、下压冲模6以及上压冲模7等部件的热量散失,达到意想不到的保温效果。
53.参照图5,为实现将圆形纸筒热压成型为缓冲包装工件,具体的,芯模3在本实施例中呈方杆状设置,芯模3沿水平方向设置,芯模3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于支撑板上,此时,芯模3的一端与机架2固定连接,并且芯模3与第二安装座812相平行。芯模3的另一端与另一支撑板相对,在该支撑板上贯穿设置有通过口,通过口可供纸筒进料,从通过口处进入的纸筒可直接套接至芯模3处实现上料,过程方便快捷,另外,机架2上还可以设置出料机构,出料机构用于将成型后的工件从通过口处推出,以实现工件出料。
54.需要说明的是,芯模3在此通过固定安装的方式为纸筒件进行支撑,同时芯模3还可以通过活动的方式实现安装,若将芯模3设置为活动安装,则需要将芯模3连接如液压缸
一类的动力装置,同时还需要加装相应的导向装置,工件进料时需要将芯模3推送到位,如此会耗费较多的位移时间,依据实验计算得出,芯模3在活动位移时通常会耗费20s至30s的时间以移送到工作位置,同时,在位移过程中芯模3产生晃动,对合模造成影响,芯模3的定位精准度较差,工件加工时的精准度降低;与活动设置相比,通过将芯模3采用固定安装的方式进行安装,省去芯模3的位移动作,在进料过程中仅需将纸筒套接至芯模3处,纸筒仅需直接在芯模3处对工件进行压合成型即可,在出料过程中仅需直接将工件推处即可,工件加工时摆放以及出料过程迅速快捷,并且芯模3位置准确且不易晃动,工件加工精准,成型质量较好。
55.继续参照图5,第一侧压冲模4,第二侧压冲模5、下压冲模6以及上压冲模7在本实施例中分别呈长直杆状设置,其中,第一侧压冲模4,第二侧压冲模5、下压冲模6以及上压冲模7可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安装于四组推进机构8中不同的第二安装座812上,并且第一侧压冲模4,第二侧压冲模5、下压冲模6以及上压冲模7分别与第二安装座812相平行设置,进而使得第一侧压冲模4,第二侧压冲模5、下压冲模6、上压冲模7以及芯模3两两之间相互平行,在合模的过程中,芯模3在长度方向上分别与第一侧压冲模4,第二侧压冲模5、下压冲模6以及上压冲模7紧密贴合。
56.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下压冲模6包座体部61以及自座体部61中部向下凸设的成型凸台62,同时,芯模3的顶部自外向内凹陷设置有用于供成型凸台62插接配合的成型凹槽31,成型凹槽31沿着芯模3的长度方向延伸,在此,在下压凹模与芯模3相互合模时,成型凸台62可插接于成型凹槽31内,此时,纸筒可在一侧凹陷形成卡槽,缓冲包装材料可通过卡槽对电子显示器的侧边进行卡嵌,满足实际制造及使用需求。同时,相关技术中还存在一类厚度从侧边向中部逐渐增厚的显示屏,为适应具体生产需要,可将成型凸台62相背的两侧开设形成第一楔形面621,第一楔形面621位于成型凸台62的根部,第一楔形面621使得成型凸台62的宽度自靠近座体部61的一侧向远离座体部61的一侧逐渐收窄;同时,成型凹槽31相对的两侧侧壁处分别开设有第二楔形面311,第二楔形面311位于成型凹槽31的开口一侧,第二楔形面311使得成型凹槽31的宽度自内向外逐渐扩宽,当成型凸台62插接于成型凹槽31内时,第一楔形面621与第二楔形面311可相贴合适配,此时,工件的卡槽在第一楔形面621以及第二楔形面311的相互配合下形成扩口状,以适配厚度逐渐变大的电子显示器,贴合实际使用工况,下压冲模6以及芯模3的设计灵活。
57.继续参照图5,为实现对压合形状下的纸筒进行烘烤定型,具体的,加热元件9包括电热棒91以及温度控制器,其中,电热棒91的总数可以为若干根,比如可以为五根、十根或者十五根等,温度控制器与电热棒91电连接,温度控制器可控制电热棒91的发热温度,进而对纸筒的烘烤温度进行调控。
58.其中,芯模3以及下压冲模6处分别沿长度方向贯穿设置有埋设孔10,电热棒91通过埋设孔10嵌入芯模3以及下压冲模6内,以实现埋设安装。另外,在第一侧压冲模4、第二侧压冲模5以及上压冲模7上背对芯模3的一侧表面处分别沿长度方向凹陷设置有埋设槽11,电热棒91嵌入埋设槽11处,以实现埋设安装。此时,启动电热棒91,电热棒91可将热量分别散发至第一侧压冲模4、第二侧压冲模5、上压冲模7、芯模3以及下压冲模6处,使得第一侧压冲模4、第二侧压冲模5、上压冲模7、芯模3以及下压冲模6升温,进而实现对纸筒进行烘烤硬化。
59.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电热棒91的具体设置数量为十根,埋设于芯模3、第一侧压冲模4、第二侧压冲模5、下压冲模6以及上压冲模7内的电热棒91分别为两根,在此,经实验表明,若电热棒91的数量为一根,即升温较为困难,升温效率较差,若电热棒91的根数大于两根,即会造成加温功率过大,容易对产品灼烧,造成产品烧焦,将电热棒91设置为两根具有较好的升温速度以及加热效果。
6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缓冲材料热压成型机构的实施原理为:在对缓冲材料进行加工成型过程中,首先将圆筒从芯模3的一端套接至芯模3内,此时,纸筒实现摆放。
61.随后分别启动伸缩缸813,伸缩缸813推动第二安装座812朝向芯模3处移动,四个推进机构8中的第二安装座812分别驱动下压冲模6、上压冲模7、第一侧压冲模4以及第二侧压冲模5靠近芯模3,此时,下压冲模6、上压冲模7、第一侧压冲模4以及第二侧压冲模5分别与芯模3对纸筒进行挤压,使得纸筒上下左右四侧形变。
62.同时,电热棒91启动,电热棒91散发热量,并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的使得下压冲模6、上压冲模7、第一侧压冲模4、第二侧压冲模5分以及芯模3升温并对纸筒烘烤,热量此时从纸筒的内外两侧传入纸筒中,纸筒烘烤均匀,烘烤后的工件不易形变。
63.随即再次启动伸缩缸813,伸缩缸813的伸缩杆回程,进而通过第二安装座812带动第一侧压冲模4,第二侧压冲模5、下压冲模6以及上压冲模7回程,随即将工件从芯模3中取出,即可完成加工过程,在伸缩杆伸缩的过程中,在第一接近传感器831、第二接近传感器832以及控制器的作用下,第二安装座812的位移形成实现调节,下压冲模6、上压冲模7、第一侧压冲模4以及第二侧压冲模5的位移精度准确。
6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