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TY复合涤纶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70670发布日期:2022-04-14 21:16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一种DTY复合涤纶纱的制作方法
一种dty复合涤纶纱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纱线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dty复合涤纶纱。


背景技术:

2.dty又称拉伸变形丝,是在加弹机器上进行连续或同时拉伸、经过加捻器变形加工后的成品丝。涤纶低弹丝又称dty涤纶丝,是涤纶化纤的一种变形丝类型。dty涤纶丝是以聚酯切片(pet)为原料,采用高速纺制涤纶预取向丝,再经牵伸假捻加工而成。涤纶低弹丝具有以下优点:染色性较佳,强度较高,卷缩率较高等优点,被广泛应运用纺织领域。
3.目前,相关技术中的dty涤纶丝的断裂强度普遍在2.0-3.5 cn/dtex之间。
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申请人发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相关技术中的dty涤纶丝的断裂强度较低,织造过程中易发生断裂且会影响所织造产品布的强度。综上所述,相关技术中的dty涤纶丝存在断裂强度相对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的dty涤纶丝存在断裂强度相对较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dty复合涤纶纱。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dty复合涤纶纱,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一种dty复合涤纶纱,包括复合涤纶纱主体,复合涤纶纱主体是由包括涤纶低弹单丝和增强丝加捻而成;所述增强丝为包芯单丝结构,包括作为芯层的增强芯纱和作为外层的pet层;所述pet层的材质与涤纶低弹单丝的材质相同。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中采用增强丝改善复合涤纶纱主体的抗断裂强度,使得本技术具有较好的断裂强度、抗断裂性能,纺织过程中采用本技术中的dty复合涤纶纱不易出现断纱,不仅便于织物的加工,而且保证了所得织物的抗撕裂强度,扩大了本技术纱线的使用范围。pet层的材质与涤纶低弹单丝的材质相同可降低采用本技术织造的织物的染色难度,降低出现局部色差的概率,保证采用本技术织造的织物的色泽均匀性。
9.优选的,所述涤纶低弹单丝和增强丝的数量比为3-5:1。
10.通过优化涤纶低弹单丝和增强丝的数量比,不仅可降低纱线的生产成本,而且可控制所生产纱线的抗断裂强度,可灵活生产符合客户需求的dty涤纶纱。
11.优选的,所述涤纶低弹单丝和增强丝的数量比为4:1;所述涤纶低弹单丝和增强丝的数量之和为24-48根。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优化涤纶低弹单丝和增强丝的数量和两者的数量之比,有效提升所制备纱线的抗断裂强度,同时合理降低纱线的生产成本,便于本技术中的dty涤纶纱推向纱线消费市场。
13.优选的,所述涤纶低弹单丝的规格为60-150d;所述增强丝的规格为100-200d。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化所选用的涤纶低弹单丝的规格和增强丝的规格,可保证本技术整体的抗断裂强度,同时可控制所生产纱线的粗细程度,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对
纱线细度的要求,便于适应复杂的市场环境。
15.优选的,所述复合涤纶纱主体是由12根100d的增强丝和36根150d的涤纶低弹单丝加捻而成。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得到抗断裂强度高、生产成本较大的dty涤纶纱,便于适应复杂的市场环境。
17.优选的,所述增强芯纱为锦纶丝、芳纶丝、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丝中的一种。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芳纶丝的选用不仅可保证所制备的dty涤纶纱的抗断裂强度,而且可改善整体的阻燃性能和耐热性能,采用本技术中的dty涤纶纱纺织而成的面料具有较好的抗撕裂强度、阻燃性能和使用安全性。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丝的选用不仅可保证所制备的dty涤纶纱的抗断裂强度,而且自身质量较轻,可降低采用本技术中的dty涤纶纱纺织而成的面料的克重,因此,采用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丝作为增强芯纱制备的dty涤纶纱是纺织轻薄型面料的优良纱线。
19.优选的,所述复合涤纶纱主体是由包括涤纶低弹单丝、增强丝和抗菌亲肤丝加捻而成;涤纶低弹单丝、增强丝和抗菌亲肤丝的数量比为3:1:2;涤纶低弹单丝、增强丝和抗菌亲肤丝的数量之和为36-48根;涤纶低弹单丝的规格为150d;所述增强丝的规格为100d;所述抗菌亲肤丝的规格为100-150d。
20.通过优化所选用的涤纶低弹单丝的规格、增强丝和抗菌亲肤丝的规格,不仅改善本技术整体的抗断裂强度,而且可控制所生产纱线的粗细程度,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对纱线细度的要求,便于适应复杂的市场环境,此外抗菌亲肤丝赋予了本技术较好的抗菌防霉性能,使得采用本技术制备的面料具有良好的抗菌防霉性能。
21.优选的,所述抗菌亲肤丝为竹炭纤维丝、抗菌涤纶丝、纳米抗菌再生蛋白纤维丝、高卷曲高湿模量粘胶纤维丝、抗菌导湿腈纶纤维丝中的一种。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竹炭纤维丝不仅可赋予本技术较好的抗菌性能,而且可改善本技术纱线的保暖性能。纳米抗菌再生蛋白纤维不仅可赋予本技术较好的抗菌性能和亲肤性能,而且具有智能相变调温的功能,可有效改善本技术纱线的保暖性能,适用于婴幼儿产品。高卷曲高湿模量粘胶纤维不仅可赋予本技术较好的抗菌性能,而且可改善本技术纱线的透气性、抗静电性能和染色性能。抗菌导湿腈纶纤维不仅可赋予本技术较好的抗菌性能,而且可改善本技术纱线的抗静电、抗污性能,改善织物的起球、沾污、粘附皮肤现象。
23.优选的,所述pet层一体形成有抗菌防霉涂层。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菌防霉涂层可改善本技术的抗菌防霉性能,降低整体的生产成本,利于本技术推广至中低端市场。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26.1、本技术通过增强丝改善了断裂强度,使得本技术具有较好的抗断裂性能,在纺织过程中不易出现断纱,降低了织造难度,同时保证所得织物的抗撕裂强度,更利于市场推广,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7.2、本技术通过优化所选用的涤纶低弹单丝的规格和增强丝的规格、数量、比例,保证了本技术整体具有较高的抗断裂强度,同时可控制所生产纱线的粗细程度,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对纱线细度的要求,便于适应复杂的市场环境。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中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中实施例1中增强丝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本技术中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中,1、涤纶低弹单丝;10、复合涤纶纱主体;2、增强丝;21、增强芯纱;22、pet层;23、抗菌防霉涂层;3、抗菌亲肤纱。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实施例1: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dty复合涤纶纱,包括复合涤纶纱主体10,复合涤纶纱主体10是由涤纶低弹单丝1和增强丝2加捻而成。其中,涤纶低弹单丝1的规格为60-150d,本实施例中优选为150d。
34.参照图2,增强丝2为包芯单丝结构。具体地,增强丝2包括作为芯层的增强芯纱21和作为外层的pet层22。其中,pet层22的材质与涤纶低弹单丝1的材质相同,可降低采用本技术织造的织物的染色难度,降低出现局部色差的概率,保证采用本技术织造的织物的色泽均匀性。增强芯纱21可选择为为锦纶丝或者芳纶丝或者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丝。增强丝2的规格为100-200d,本实施例中优选为200d。
35.锦纶丝的优势在于:价格便宜同时可改善所制备的dty涤纶纱的抗断裂强度,同时可提升整体的耐磨性能。
36.芳纶丝的优势在于:不仅可保证所制备的dty涤纶纱的抗断裂强度,而且可改善整体的阻燃性能和耐热性能,采用本技术中的dty涤纶纱纺织而成的面料具有较好的抗撕裂强度、阻燃性能和使用安全性。
37.芳纶丝的优势在于: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丝的选用不仅可保证所制备的dty涤纶纱的抗断裂强度,而且自身质量较轻,可降低采用本技术中的dty涤纶纱纺织而成的面料的克重,因此,采用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丝作为增强芯纱制备的dty涤纶纱是纺织轻薄型面料的优良纱线。
38.涤纶低弹单丝1和增强丝2的数量比为3-5:1,优选的涤纶低弹单丝1和增强丝2的数量比为4:1,且涤纶低弹单丝1和增强丝2的数量之和为24-48根。通过控制涤纶低弹单丝1和增强丝2的数量可制备得到不同细度规格的纱线,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对纱线细度的要求,便于适应复杂的市场环境。本实施中涤纶低弹单丝1和增强丝2的数量之和为48根,则复合涤纶纱主体10是由12根200d的增强丝2和36根150d的涤纶低弹单丝1加捻而成。
39.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
40.参照图3,复合涤纶纱主体10是由涤纶低弹单丝1、增强丝2和抗菌亲肤纱3加捻而成。其中,涤纶低弹单丝1、增强丝2和抗菌亲肤纱3的数量比为3:1:2,涤纶低弹单丝1、增强丝2和抗菌亲肤纱3的数量之和为48。因此,复合涤纶纱主体10是由24根涤纶低弹单丝1、8根增强丝2和16根抗菌亲肤纱3加捻而成。涤纶低弹单丝1的规格为150d,增强丝2的规格为200d,抗菌亲肤纱3的规格为150d。
41.抗菌亲肤纱3为竹炭纤维丝、抗菌涤纶丝、纳米抗菌再生蛋白纤维丝、高卷曲高湿模量粘胶纤维丝、抗菌导湿腈纶纤维丝中的一种。本实施中选择的是纳米抗菌再生蛋白纤
维。
42.选择纳米抗菌再生蛋白纤维丝的优势在于:不仅可赋予本技术较好的广谱抗菌防霉性能、亲肤性能,而且具有智能相变调温的功能,可有效改善本技术纱线的保暖性能,适用于婴幼儿等亲肤产品。
43.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